标题: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6:50 标题: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2009年8月7日我们迎来了2009年农历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农历把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适用全国各地。尤其在“立秋”节气来临之际,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立秋节气的由来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1:11:02
[attach]3591[/attach]
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attach]3592[/attach]
收获季节到了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在现实中,秋季开始的划分有几种: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四立中的立秋为秋季的开始;在天文学上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把“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在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故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的开始;在日平均气温上,把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日期。
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异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天。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月华北(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天高云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在9月中旬方感秋风送爽;10月初秋风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来到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而当秋天的脚步到达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时,己经快到元旦了。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6:53
立秋节气里趣话“秋老虎”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4:30:37
[attach]3593[/attach]
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attach]3594[/attach]
立秋后仍有高温天气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立秋后出现的高温天气就是“秋老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1.秋老虎应是夏老虎:立秋之后,也就是8月上中旬的秋老虎应是夏老虎。按照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划分标准,处暑(8月22、23日)之前我国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的许多地区还正处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立秋节气15天内,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此时出现的高温天气实属正常。夏季本来就应该炎热,这时的老虎,应该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2.秋老虎应指先凉后热的天气:大气科学词典上说: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的确,每年8月22或23日的处暑之后,往往炎热程度减弱,早晚会感到秋天的信息。
提到秋老虎形成的原因,大气科学词典提到:“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流域,气温回升,形成了闷热天气。”可见,南方处暑后天气也有渐凉的表现,只不过没有北方那么明显。大气科学词典进一步指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以后,持续日数约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
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这种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秋老虎”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多提醒防暑降温。
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秋老虎天气的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据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这种说法,也是仅供参考。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6:58
常年秋季开始日期分布图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09-08-06 10:24:43
[attach]3595[/attach]
图1.常年秋季开始日期分布图(取自林之光著《中国气候》)
2009年8月7日我们迎来了2009年农历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农历把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适用全国各地。尤其在“立秋”节气来临之际,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气候学上,常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由秋季平均开始日期分布图(图1:取自林之光著《中国气候》)可以看出:东北是我国东部地区秋来得最早的地方,8月底以前就已全境入秋。华北平原9月上半月金风送爽。长江中下游北部地区要到9月下半月方感秋凉。国庆节前后,凉秋已南下到达长沙、南昌、杭州一线。秋风吹到岭南两广,则要到10月下半月。两广沿海地区和海南岛北部则更要到11月上半月才分别感到秋凉,海南岛南部12月份方夏去秋来,那时东北大兴安岭入冬都已经三个多月了。
西部地区中,纬度较高的准噶尔盆地8月份已进入秋季,南疆塔里木盆地则要晚到9月。青藏高原上除了藏北高原全年气温都在10℃以下的地区外,大都是春秋相连,因此7月中下旬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便可以认为进入秋季了。
【气象小知识】
因考虑因子不同,季节划分有以下两种:
天文季节:在北半球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来年2月为冬季。我国民间多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候季节:以气候要素的分布状况作为划分季节的依据。当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作为冬季;高于22℃作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
“来源:中国天气网”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7:12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现如今,各地承袭下来的立秋习俗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立秋“贴秋膘”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1:36:51
[attach]3596[/attach]
立秋“贴秋膘”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原来,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现在我国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鲁东地区就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莱西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虽然秋季到了开怀大吃的时候,但是讲究食补的中医也还有着自己的饮食规则,尤其在这个容易让人口干舌燥的秋天,并不是所有好吃的都能招呼。所以,贴秋膘也得挑着吃。
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7:13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江南立秋要“啃秋”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4:36:41
江南立秋“啃秋”
江南地区在立秋这天要“啃秋”,也就是吃西瓜。
相传,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害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结果果真如此,以后渐渐形成习俗,每岁秋来之时,家家剖食西瓜,谓之“啃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
西瓜是从西北传入中原,西北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种尝鲜。此风俗约在清代影响南方,立秋江浙沪等地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人们对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种种解释。有人讲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有的人讲可以为过冬积聚“阳威”,而实际上只是北方风俗的影响而已。但有一点应予承认,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上市量日趋减少,立秋日人们再吃一吃西瓜,也有依依惜别之意。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7:16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老南京立秋分公秋母秋
中国天气网 2009-08-05 09:23:43
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老南京立秋后还有十多天热
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盖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与五行讲的西方为白虎实在是:“此虎非彼虎。”
俗话说“热在三伏”,盛夏之余秋后还有一伏(末伏),即是说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后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气温仍很高是正常的,问题是秋热还要热多久。老百姓有“秋后十八盆”的说法,有说十八盆的“盆”是指旧时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为一广口浅底生铁锅(盆),置于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为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后很少见了,喻还有十多天炎热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气爽”还早呢,要到秋分以后才会降临,宋辛弃疾词“天凉好个秋”,非为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说天气仍然炎热,要洗澡冲凉18天,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后要下十八次雨,气候才会真正凉爽,有“秋后一场雨一场凉”之说,总之秋热难当,从夏至热到立秋,还未见尽头。过去无空调电扇,对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尤难忍耐,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热”之谚。
单日公秋,双日母秋难成立
“秋老虎”又以生物界雌虎猛于雄虎,进而称特别热的秋天为“母秋”。这一观点甚至为学界所接受,《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就收有“公秋”、“母秋”词条。但何为公,何为母,百姓深为关心,说法多种多样,曾有某民俗专家说双日为公秋单日为母秋,刊于某报,也载于某书(《金陵十记》)。笔者以为此说凭空而来,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民俗和方言一样,只能是约定俗成、说法要有理有据才行,可以允许异文存在,但不能胡编乱造,这是符合民俗学的要求的。
南京民间流传的关于立秋分“公母秋”,很多人只知有其说,而不知其意。深究方知有“单双日说”和“昼夜说”。“单双日说”,或言“单日公、双日母”,或言“双日公、单日母”,其标准是阴历还是阳历?如以阳历日期为准,显然不合中国传统历法,不能作为标准,应予排除;如以阴历日期为准,又不符合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之说。虽然一三五七九单数属阳,二四六八双数属阴,为阳数某日不一定合阴阳五行中之“阳”,同理为阴数的某日也不一定合阴阳五行之“阴”,因为阴历每个日子是由天干地支排列的,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日一转,这当中天干地支分别有阴阳之分,天干中甲丙等为阳,乙丁等为阴,地支中子寅等为阳,丑卯等为阴,故某日为阴为阳不是由该日的序数(初三、十五等)决定的。因此“单双日说”很难成立。
以科学眼光看来,立秋与气候并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气候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台风、西北气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绿化情况等。公秋凉爽母秋热,大概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气候规律。凡事皆有例外,有时这俗谚也不灵验。不过防暑降温措施不能松懈,时刻注意天气变化,不可一味贪凉也至关重要。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7:18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浙江义乌立秋特色习俗花样多
中国天气网 2009-08-05 09:57:02
立秋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义乌的立秋习俗大致上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习俗一样,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义乌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每逢立秋日人们还有敬老的习俗。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又如“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attach]3597[/attach]
义乌此日服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义乌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泗水民间,有在立秋日食西瓜的习俗,据说立秋日吃了西瓜不得疟疾、腹泻之症;立秋这天还忌洗澡,据说这天洗澡会生秋痱子。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7:23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江苏盐城立秋有“摸秋”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5:23:03
[attach]3598[/attach]
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
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相传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发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各种瓜果在田野里飘香,早诱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时好好过一把瘾。许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7:25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立秋“咬秋”不尽相同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5:02:17
[attach]3599[/attach]
山东立秋包饺子
在山东,立秋的风俗是包饺子,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
[attach]3600[/attach]
天津立秋吃西瓜
天津等地也流行“咬秋”,但“咬秋”“咬”的是西瓜,和江南地区的“啃秋”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7:27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台湾立秋习俗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5:53:58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
[attach]3601[/attach]
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
[attach]3602[/attach]
立秋节气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10
立夏栽茄子 立秋吃茄子
中国天气网 2009-08-05 10:46:25
茄子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雅号——“昆仑紫瓜”,这个令人心仪的名字,实在想不到是丧心病狂的隋炀帝所赐,也许正是如此,雅号才没有得以广泛流传开来。茄子是从国外“舶来之物”,像苹果葡萄一样,当时是远离寻常人家的稀有佳品,只能深受皇家贵族的青睐,也难怪有人在隋炀帝面前夸赞:“味美如酥酪,香润似脂膏,食色像玛瑙。”
“落苏”是茄子的另一个外号,第一次听,误以为故乡的方言“箩啬”——意思指垃圾。我想茄子广泛流入民间之后,它种植的普及、物源的丰富和市场的旺盛,逐渐让人们对它轻视、淡漠了,它不再是高贵的食物,成了极平常人家的“平庸小菜”,珍味佳肴变为一团和气,遥不可及变为广种博收……于是,从“昆仑紫瓜”演变为“落苏”。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这一句谚语,我是从一位老农那儿听来的,总结得如此简练形象,既表达了茄子的生长属性,又概括了享用美食的生活哲理。长沙也有一句谚语:“茄子不开虚花,细伢子不讲假话。”可见茄子在深入民间以后,它是如何亲近于人,一种浸入骨髓的真诚感觉细如游丝——弥漫源远流长的生活芳香,托起乡土风物的浓厚风情,表达人情风雨的豁达纯正……
如今茄子虽然普及了,可是我以为它仍不失“蔬菜中的王者”。首先,它是“蔬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与肉一起烹食更加有滋有味。其次,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糖及矿物质,不仅价廉物美,而且营养丰富。再者,它有助于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止小血管出血等诸多的医疗功效。早年母亲生病,我常取白茄子两个,洗净切开后置于碗内,加少许细盐、香油,隔水蒸后让母亲食用……
茄子是有文化品位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就说过:“花儿落了就结个大倭瓜。”茄子的乡土情韵点缀在经典名著《红楼梦》之中,有了一种脱俗的风骨。梁实秋也在《雅室谈吃》中写到茄子,他的油炸蒜末茄、茄掺果酱面,我也尝试着做过,果然先生的创意妙不可言。古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介绍了茄子的做法:滚水泡去苦汁,晾干油炸,然后烹食。
茄子深受各地人们的欢迎,在吃的方面形成许多习俗和文化:广州人喜欢茄子的软熟细腻,香港人把咖喱放到茄子里享用,意大利人把茄子切成薄片放在千层饼里,还听说在北美,外国人在中国人开的饭馆吃了鱼香茄子,兴奋得呜里哇啦地手舞足蹈起来。
茄子的做法有千万种:咸鱼茄子、千张茄子、毛豆烧茄、鸡肉茄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虽然郑板桥写的不是茄子,他也没有关注过春风秋雨中的茄子花,但我总觉得这句诗就是写茄子的,写出茄子琳琅满目的风情、沧桑与人文情怀。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14 标题: 各地立秋习俗
老北京立秋习俗
立秋之瓜话老北京十香瓜
中国天气网 2009-08-05 14:39:39
老北京人有“春吃萝卜秋吃瓜”的讲究。立秋之日,不但要肥酒大肉地“贴秋膘儿”,而且还要吃个瓜。家长给孩子买个瓜吃,必祝之曰:“吃个瓜吧,秋后好肥得滚瓜溜圆的。”在习惯上,立秋之瓜须早吃,故偏重于甜瓜,京谚曰:“早甜瓜,晚西瓜”。
甜瓜,亦名“香瓜”,起于初夏,终于晚秋。好瓜气味甘美芳馥,嗅之沁人心脾,酒肉之余,食之足以解腻。
旧京,香瓜的品种很多,品质各有优劣。
最早成熟的是“葫芦酥”,名列于五月之时鲜,鲜嫩多汁,瓜贩子称之为“水头好”,但香甜不足,瓜贩子说“五月鲜儿,水浇蔓儿,不保口头”。
二为“羊犄角蜜”,颜色与葫芦酥相同。唯顶丰而尾尖,其形如角,故号称“羊角蜜”。气味均佳,只是近尾处,苦不可当。这一品种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已很少见于市面。
三为“琉璃瓦”,色青而略间黄,酷似宫殿上的琉璃瓦,品质上乘,但产量太低,当年亦不多见于市。
四为“苹果青”、“竹叶青”,皆以颜色而得名,品质平平,好的甚少,然而产量较高,每逢旧历六月间触目皆是。
五为“蛤蟆酥”(蛙酥),色青个大,品质低劣,以“傻子卖豌豆——着吃多给不贵”而闻名,由于价格低廉,成为一种“穷人乐”的时鲜。
六为“倭瓜瓤儿”,色泽青绿,形似蛤蟆酥,但细而尾尖,唯瓜瓤呈桔红色,颇似老倭瓜。其品质不佳,产量也不高。其献身瓜市有如佛钵之县花,为时短暂。
七为“三白”,较葫芦酥略小,如羊犄角而圆,顶上有小凸瓞,其籽、皮、瓤三者皆白,气香味甘,但熟期较晚。这种“三白”自清光绪末年即不多见,以后则或为龙鳞凤角的珍品。民国以后,三街六市,所有瓜贩均异口同声吆嗬“冰糖味的三白旱香瓜儿”,其实都是用“锦皮三白”、“红籽三白”冒充顶替的,欺骗不识货之人而已。
八曰“老头儿乐”,形在瓜中硕大无朋;味在瓜中则淡而无味,色青黄不等,皮厚肉面,老人吃起来不费牙,食之足以饱人,是瓜中的下品。
九为“黄金坠”,是瓜中不可食之“特品”、“异品”。个头极小而扁圆,色黄如乳鸭。唯味甘芳,香气袭人,嗅之则令人欲醉,但食之却苦涩不堪,故富有人家购而陈于室内果盘中,以为薰香之用,其味胜于香椽佛手。
十为“十道黑”,形如黄金坠而略大,色白有黑绿色条纹,望之黑白分明,极富观感之美,足以赏心悦目,然不能吃,嗅之有生瓜气,没有实用价值。诚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有一副革囊”而已。
编辑:刘晓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老北京立秋要“贴秋膘”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0:39:48
根据老北京习俗,立秋这天要多吃肉“贴秋膘”,储存下丰厚的资本好过冬御寒,家家要炖肉,或者炖鸡、炖鸭等。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因为在夏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北京人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特别是汉满两族。首先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用文火炖。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17 标题: 立秋的历史风俗
立秋的历史风俗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0:08:39
[attach]3603[/attach]
秋天来了
立秋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每逢立秋日人们还有敬老的习俗。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毫州枣。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士庶买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叶包,糁以麝香,红小索儿系之,卖者虽多,不及李和一色拣银皮子嫩者货之。”《武林旧事》中则有:“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而在官家,立秋这天则有迎秋的仪式,据《梦粱录》中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秋前一天,要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到立秋日合家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们在立秋前一天便纷纷到药铺买好这些药,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凉饮。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19 标题: 立秋节气的相关谚语
立秋节气的相关谚语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4:11:54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立了秋,挂锄钩。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立秋三天,遍地红。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秋后加一伏。
秋耕深,春耕浅。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之日凉风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秋不凉,籽不黄
立秋十天遍地黄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22 标题: 节气歌赋
秋日佳句多 诗词共赏之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5:24:14
立秋夕凉风
(唐)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25 标题: 立秋节气气象条件与农事活动
立秋节气气象条件与农事活动
中国天气网 2009-08-05 15:24:13 来源:中国兴农网
[attach]3604[/attach]
资料图片:立秋节气气象条件与农事活动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26
以上信息来源:中国天气网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58
民俗专家: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有迎接"立秋"仪式
2009年08月06日 15:33: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8月6日电(记者 周润健)8月7日是“立秋”。民俗专家介绍说,“立秋”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习俗众多。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据民俗专家介绍,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牲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
据了解,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使立秋的民俗相当丰富。立秋这天,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吃肘子,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红烧肉以及各种肉馅水饺、炖鸭、羊肉串、涮火锅等。
立秋除了“贴秋膘”,在一些地方还流行“咬秋”“啃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整个秋天不生病。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8:59
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8月7日17时01分
2009年08月06日 15:23: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8月6日电(记者 周润健、蔡玉高)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8月7日17时01分。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社会上的一些年历在大暑的具体时间上可能会有不同,公众应以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布为准。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紫金山天文台的算法是非常权威的。而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其他的版本,可能是由于有些日历编印时的粗心所致。此外,在节气的算法上可能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按照《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17时01分。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
天文专家进一步表示,立秋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不是8月7日就是8月8日,至于具体的小时、分钟就不固定了。
天文专家解释说,立秋时间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每4年会出现一次8月8日立秋,其他一般在8月7日,如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的立秋时间都是在8月8日,而它们之间的年份的立秋时间则是在8月7日。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9:00
天文学家解释立秋日期为何不固定
2009年08月06日 15:27: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8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今年8月7日是立秋的日子,细心的公众会有这样的疑问:立秋在公历8月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有时在7日、有时在8日,还有在9日的例外情况。天文专家对此作出了解释。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立秋具体时间的确定与其他节气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
王思潮说,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个回归年即365.2422天,运行一周。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表示,从春分点零点开始,每隔15度为一气,一个回归年太阳运转360度,就有了二十四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节气是用来反映寒冷与暑热的,本质上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确定的。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公历纪年时,一般年份的天数都固定为365天,这与太阳回归年的实际天数是有差距的。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定却是以一个回归年的精确天数为依据的,基本上是将一个回归年24等分,因而,每个节气再对应到公众平常所熟悉的公历纪年法中,其具体时间就不固定了。
春分是太阳回归年的一个起点,只要春分点的时间确定了,其他节气的具体时间也就基本确定了。
王思潮介绍,立秋时间和春分时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春分来得早,立秋也就来得早;春分来得迟,立秋也就来得迟。如2005年至2007年这3年春分时间分别为3月20日20时34分、3月21日02时26分和3月21日08时07分;而立秋时间分别为8月7日18时04分、8月7日23时41分和8月8日05时31分。
“当然,天文历算是非常复杂的,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但大体是不会变的。”王思潮说。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9:01
早立秋与晚立秋是怎么回事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8-04
中国民间一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早立秋,凭借这句民谚真的能准确预测天气吗?
其实,每个节气都表明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一定位置,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因此,从天文学得角度来理解,立秋也只是一个特定的瞬间时刻。所谓“早立秋”指的就是,立秋的时刻在太阳出来之前。
至于“早立秋,凉飕飕”的这种说法,江苏省天文学会的副秘书长严家荣认为,民间自古就有早立秋和晚立秋这两种说法,但是在科学上一直缺乏对于早立秋还是晚立秋的科学判断的依据。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的数据,从1990年到1999年这10年中,有5年是早立秋,有5年是晚立秋。但在这10年立秋后的10天中,有9年的平均气温都是高于同期的平均气温24.8度℃,只有1992年这一年立秋后10天的平均气温是24.0℃,低于同期水平,而这一年又恰恰是晚立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下热面情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等。按目前的科学水平,看不出“立秋”早晚对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
严家荣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其实这种民间说法,如果倒过来,反倒可以比较恰当地说明当年入秋的早晚:立秋之后,如果天气凉爽,这说明入秋可能较早,而立秋之后,如果炎热异常,则说明入秋较晚。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9:02
明天立秋老宁波吃西瓜“告秋”
中国宁波网 09年08月06日 00:07
中国宁波网讯 明天立秋,我市近半个月来气温明显偏低。不过,气象专家表示,我市常年入秋时间为9月底,真正的秋天离我们还远。
上个月我市天气的显著特点是“先高温晴热后低温多雨”。我市上个月平均气温为28.6℃,比常年偏高0.6℃,月雨量175.7毫米,比常年偏多1.4成,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市区还出现了41.3℃的极端最高气温,打破了历史最高气温纪录。从7月22日出现日全食开始,冷空气开始活跃起来,我市降雨过程明显增多,市区下旬的气温异常偏低,平均气温只有27.3℃,比常年偏低1.1℃。
气象专家表示,在气候学上,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才作为秋季的开始,“秋老虎”还可能发威。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这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很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早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民俗专家表示,今年的立秋时刻是在明天下午5点零1分,老宁波人在这个时候有吃西瓜“告秋”的习俗。西瓜有利于消除暑日积结的淤气,避免冬天和来春的痢疾。而立秋时节,江浙一带的西瓜已进入末市,上市量日趋减少,人们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别之意,也有庆祝丰收的喜悦。
立秋时节,正处于夏秋季节转换时期,市民要注意养肺,多吃一些有润肺生津功效的食品,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并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东南商报记者 林华奇 实习生 陈素平
稿源: 东南商报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9:07
秋社咬秋贴秋膘五花八门 各地立秋习俗大比拼
新华网 2009年08月06日 07:48:22 来源:综合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
8月8日,是立秋的日子,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杭州: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四川: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总的来说,主要风俗有: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attach]3605[/attach]
秋社 资料图片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9:09
老字号开抢立秋市场
凤凰网 2009年08月05日 03:00 来源: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胡笑红)8月7日是立秋的日子,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尽管还有几天,但是心急的商家已经开始动手抢占立秋市场。记者昨天获悉,北京天福号现已备下50吨酱肘子,而稻香村的1万盒“立秋肘子”已推向市场。
鉴于每年“立秋”天福号肘子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保障今年市场供应,天福号工厂车间现在已是24小时加班,力求能够备足“立秋”的肘子,同时还推出各项优惠措施。据透露,“立秋”当天,在天福号的9家直营店及数百个专柜,消费者购买酱肘子同时,可获赠荷叶薄饼一份。另外,天福号直营店还针对“立秋”推出了天福号大香肠、五香小肚、蛋卷等多款产品的6折~7.5折的价格优惠。顾客可在购物同时,品尝到天福号新推出的特色民俗食品酱肉月饼。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8-6 19:39
立秋过后别急着贴秋膘
光明网 刊发时间:2009-08-06 11:00:28 京华时报
8月7日是“立秋”。中医专家提醒,虽然时至立秋,但北京仍处于二伏之中,而且要到8月13日才进入最热的三伏。因此立秋过后,防暑和除湿仍是养生保健的主题,同时要注意养护脾胃,别急着贴秋膘。
养护脾胃是关键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主任李建主任医师指出,虽然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北京刚过小暑、大暑,气温上还没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除湿,养护脾胃、预防胃肠疾病。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较适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凉席预备“下岗”
专家指出,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主要是夏天的困乏延续到秋天而导致的。要消除秋乏,最好的方法是适当运动。立秋后虽然三伏天在即,闷热的天气依然比较多,但热浪有所消退,早晚气温相对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否则更容易感到困乏。
北医三院骨科周方主任医师提醒,立秋后不要贪凉,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吃肉进补要适量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天气的折磨后,在立秋过后,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不过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8-7 00:50
“立秋”养生篇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 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把中医理论中,事物属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类归纳: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种形体(筋、脉、肉、皮毛、骨);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 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谱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黄精煨肘:
[配方] 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猪肘750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做法] 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待用。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姜、葱洗净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
[功效] 补脾润肺。对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肺虚咳嗽,病后体弱者由为适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 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鱼:
[配料] 黄鱼1条,香菜、葱、姜、胡椒粉、黄酒、麻油、味精、鲜汤、白醋、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淋干油;锅内放少量油,热后,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散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填精,益气。(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8-7 00:59
立秋农事谚语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
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
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
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
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
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
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
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
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
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
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
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立了秋,凉飕飕。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秋旱如刀刮。
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
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三伏有雨好种麦。
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马吃夜里草,麦收七月墒。
秋不凉,粒不黄。
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麦到芒种,稻(早稻)到立秋。
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红。
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立秋三日遍地红。
立秋三日见秫头。
立秋三日见秫秸。
七月七,掐着吃(早谷)。
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高粱扛了枪,不怕水汪汪。
高粱不没头,就能获丰收。
站着不怕大水泡,遇风倒伏就坏了。
玉米天穗出,管理莫疏忽,追施攻粒肥,粒大棒子粗。
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晚田晚田,三日两遍。
高粱扛了枪,一锄一成粮。
打了老叶耪一遍,高粱粒子眼瞪圆。
七月雨,八月旱,棉花桃子像鸡蛋。
立了秋,把头揪。
立秋才去头,晚了两三候。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温高霜晚收棉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
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大背开沟,细水慢流。
追肥日期到下限,再向后拖不沾贤(指棉)。
氮肥追得多,贪青晚熟光发棵。
杈耳继续抹,边心统统掐。
边心全部捋,四门落上锁。
立秋管葱,快把土壅。
要吃葱,高里封。
吃辣葱,炕洞壅。
要想吃辣葱,得使炕洞壅。
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葱发旺。
草里的冬瓜,屋脊上的葫芦。
姜在地里长,土里要干爽。
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中伏萝卜末伏菜,立秋前后大白菜。
立秋种,处暑移,十年就有九不离。
立秋播种,处暑移栽,白露晒盘,秋分拢帮,寒露平口,霜降灌心,立冬砍菜。
立秋摘花椒,立冬打软枣。
七月七,生瓜梨枣都中吃。
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立秋温度高,果梨灌浆饱。
立秋温度高,果子着色好。
果树保好叶,明年多结果。
立秋温还高,肥料大积造。
牲畜细心管,预防牛流感。
牲口棚里勤打扫,一年四季疾病少。
喂牲口,没有巧,牛栏马棚勤打扫。
立秋处暑温度高,喂鱼注意多投草(料)。
发现鱼病药早用,增产增收有保证。
七月菱角八月藕,九月才吃老鸡头(米)。
来源:百度百科
作者: 张勃 时间: 2009-8-7 10:58 标题: 今日立秋 吃瓜果"咬秋"去湿防燥
2009年08月07日08:46 来源:《科技日报》
天津等地流行“咬秋”,就是在立秋这一天,全家老小都要吃瓜。人们认为立秋吃瓜可免除秋、冬和来春的腹泻。清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古人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上,第二天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瓜类大多具有清热消暑、利湿的功效,立秋这一天,食用一些丝瓜、黄瓜、冬瓜或苦瓜等,可以消除夏季体内暑湿之气。中医认为,腹泻大多与湿有关,湿去自然可以预防腹泻。
在西北和中部的一些地方,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西北地区纬度高,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立秋吃西瓜就是一种尝鲜。而中部一些地区,立秋时西瓜已经进入末市,吃西瓜可以消除初秋之邪、润养五脏。
在浙杭一带流行吃秋桃。立秋这一天,大人孩子都要吃,这样可以补养夏季消耗的阴液,桃子生津还可以预防秋季的干燥。老百姓常说“桃养人”,中医认为,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立秋食桃体现了既补虚又防燥的食疗理念。
作者: 张勃 时间: 2009-8-7 11:16 标题: 今日“立秋”暑气难消
来源:西安晚报
本报讯 (记者赵辉 实习生吴倩)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4天,古城主要以晴好天气为主,随着气温的升高,白天在户外会略感闷热。
据气象专家介绍,从“立秋”开始,早晚温差将会逐渐增大,白昼时间会慢慢缩短,天气渐渐转凉。人们的身体也会出现倦怠困乏之感,这也正应了“春困秋乏”的说法,此时锻炼和进补都是十分重要的。就最近天气而言,因受到前期频繁降水的影响,有种秋高气爽的惬意感,特别是早晚更加明显。
据市气象台消息,受中纬度平直气流影响,未来4天古城仍以多云间晴天气为主,日最高气温维持在32℃左右,相对湿度偏大,午后时分稍感闷热。因此,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们要注意多喝水,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作者: 张勃 时间: 2009-8-7 11:20 标题: 今日立秋济南高温未结束下周有雨 晚立秋热死牛
百灵网 www.beelink.com 2009-08-07 09:03:00
今年夏天济南市降雨源源不断。昨天下午,市区再次迎来降雨,市区和长清成为这场降雨的主阵地。市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局地的降雨仍然比较频繁,可能出现短时强降雨。目前,济南市今年累计雨量已较常年偏多近三成。
连日来济南市降雨不断,昨天下午部分地区再次出现降雨。虽然全市平均雨量不大,但个别地点达到了暴雨雨量。市气象台统计,截至下午5时,全市平均降雨量4.6毫米,其中雨量主要降在了市区和长清,降雨量分别为11.2毫米、13.6毫米。全市最大雨量出现在长清城关观测点,雨量达70毫米。
与此同时,济南市北部的济阳、商河滴雨未下。截至昨日下午5时,今年全市累计降雨量已达496.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02.7毫米,偏多26%。预计到11日,济南市局部地区阵雨还将频繁。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天文专家表示,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气象专家解释,今年的高温天气还没有结束,特别是近日气温差异明显,午后的对流天气及大范围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骤降挑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市民要防止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侵袭。
今日立秋,连日出现的阵雨也还要坚守京城,准备抒写“凉飕飕”的秋意。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今日17时01分。
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即为立秋。天文专家表示,立秋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不是8月7日就是8月8日,至于具体的小时、分钟就不固定了。立秋时间的变化也有一定规律,一般每4年会出现一次8月8日立秋,其他一般在8月7日,如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的立秋时间都是在8月8日,而它们之间年份的立秋时间则是在8月7日。
中国民间一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理解,立秋也只是一个特定的瞬间时刻。所谓“早立秋”指立秋时刻在太阳出来之前。但专家表示,一直缺乏对于早立秋还是晚立秋科学判断的依据。以北京市气象台从1990年到1999年这10年中的数据为例,有5年是早立秋,有5年是晚立秋。但在这10年立秋后的10天中,有9年的平均气温都是高于同期的平均气温24.8度℃,只有1992年这一年立秋后10天的平均气温是24.0℃,低于同期水平,而这一年又恰恰是晚立秋。按目前的科学水平,看不出“立秋”早晚对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
今日京城虽有阵雨前来送爽,但气温却仍然保持31℃的高姿态。从气象学意义上来说,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才作为秋季的开始,而京城迈入真正的秋天一般都要等到9月份。
贴秋膘 肘子多备七八吨
北方流行立秋“贴秋膘”。因为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所以到立秋要“贴秋膘”,炖肉、肘子、涮火锅都是常见贴膘形式。各种生熟肉食成为今天餐桌上的当家菜,商家也都提前备足了货。
天福号每年立秋都会出现酱肘子脱销。记者昨日从天福号获悉,今年已经生产了50吨酱肘子,比去年多了七八吨。家乐福双井店今天上柜的酱猪头肉、酱肘子合计700公斤,相当于平时的两倍,生猪肉也比平时多准备了三分之一。餐馆根据夏尽秋至的特点推出了时令菜。曲园酒楼推出了包括肘子肉、豆芽菜、薄饼在内的立秋套餐;惠丰老北京涮肉专门添了蝴蝶肉、荷叶肘子。中式快餐真功夫根据节气,推出了以“蒸制”方式制作的清润系列饮料,包括清润杏仁枇杷、清润冰糖木瓜、清润蔗汁马蹄,有助于和胃养气、促进食欲。
作者: 张勃 时间: 2009-8-7 11:21 标题: 今日立秋 此时节多补觉
记者 周润健 刊发时间:2009-08-07 09:51:20 《科技日报》
据新华社电 7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立秋。天文专家表示,从这一天起,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如果按照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摄氏度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夏之中,而华南
地区却要到9月中下旬才先后进入秋季。
我国民间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从这一天起,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此时暑天的闷热天气已经没有了,人身上也不再有黏热的感觉。尽管天气还处于炎热之中,但素有“秋老虎”之称的高温天气却已不同于使人烦闷的暑热。
天文专家表示,立秋时节,天气虽不像暑天里那样闷热,但白天依然炎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节要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8-8 15:32
老字号门前市民长队贴秋膘天福号1小时卖1吨酱肉
中国网 2009-08-08
天福号一门店平均1小时卖出1吨酱肉
本报讯(记者耿诺 实习生崇晓萌)昨天是立秋,正经“贴秋膘”的日子。虽然天福号、峨眉饭店、稻香村等老字号都备了不少货,但还是有多家门店、柜台连连“告急”,最火的天福号一家店平均1小时卖出1吨酱肉。
天福号老店西直门店昨天开门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无论打算推着板车买酱肉的“大客户”,还是就打算买点小肚儿的小主顾,人人都在队伍中翘首以待,再从店里满载而归。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西直门一家店平均1小时卖出1吨肘子,到了下午不得不再送去一批用于补给。
下午13时许,记者来到朝外的华普超市天福号专柜前,柜台中只剩下了一些酱鸡。
“想着‘贴秋膘’的人还真多,好多写字楼的白领都跑出来买酱肉,不到中午酱肉、肘子跟小肚儿就全卖光了。”营业员指着柜台说。据了解,为迎接立秋“贴秋膘”,天福号准备了50多吨商品,却还挡不住人们的购买热情。
在华天集团旗下所有餐馆刚刚换上明显标识的开放后厨窗前,记者看到,后厨的师傅正一盘一盘地往外端着肘子,而大堂里几乎每张餐桌上都少不了几道“横菜”。其中峨眉饭店的东坡肘子、曲园酒楼的湖南风味肘子和厚德福的杞忧烘皮肘,销量都比平时翻了一番。砂锅居的砂锅白肉昨天售出了600多份,销量比平时多出了三到四成。此外,庆丰包子铺仅月坛北路一家店昨天就售出了1万多个肉包子,其中猪肉大葱包子最受欢迎,占到了销量的四到五成。
到了17时,稻香村准备的1万盒肘子礼盒基本销售一空,顾客较多的新街口、东直门和西外的营业部都已售罄。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16-8-7 11:59 标题: 今年立秋~~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