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30年笔耕“草根”人士成就“苗语词典” [打印本页]
作者: Robot 时间: 2009-7-30 12:57 标题: 30年笔耕“草根”人士成就“苗语词典”
30年笔耕“草根”人士成就“苗语词典”
2009-07-28 07:03:49 星期二 来源:云南网
■ 特邀嘉宾
30年辛勤耕耘未停步,今朝苦尽甘来见彩虹!昨日上午,举世瞩目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在昆明隆重开幕。
作为应邀出席大会并作专题发言的唯一 一位民间人士,他没有其他专家们耀眼的学历、显赫的名气,却靠自己30多年来深入苗族村寨,不懈地采风考察、收集素材和著书立说,完成了80多万字的手稿,对本民族的语言词汇、优美语句和修辞艺术进行集纳编纂或总结研讨,并在教学工作中采用汉语和苗语进行双语教学,逐渐赢得了“苗语词典”的美誉,还成为这次学术盛会众多特邀嘉宾中的唯一“草根”人士。
他,就是来自昭通市威信县64岁的小学语文退休教师,名叫韩正奇。
一路前行 ?30多年不停步
韩正奇生于苗族世家,从小就扎根于苗族聚居地,长期与本民族群众朝夕相处,幼年时期就立志要把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发扬光大。为实现这个目标,30多年来,他毅然选择了文化的远方并执著前行,成为一名在苗族语言文化漫漫追寻路中的开拓者和传承者。
1971年,韩正奇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后,在课堂内外始终对学生用汉语和苗语进行双语教学,自觉做一名本民族文化的传播使者。为收集和掌握丰富鲜活的语言词汇素材,考察和深研苗族语言艺术和历史文化,从这一年起,他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自费深入云、贵、川、湘、桂等省的各个苗族村寨,与他们同吃同住,广泛参与他们的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活动,向苗族中的长者、能工巧匠虚心求教,用心学习和记录他们的闪光之语、优美之词及巧艺绝活。
一鸣惊人 ?写就“苗语词典”
1999年起,韩正奇除了四处采风,开始著书立说,一边整理、辑录收集来的大量材料,一边潜心钻研,找寻规律,笔耕不辍,终于写成80多万字的研究手稿,内容包括苗族语言基础知识、优美语句、修辞艺术、词汇集锦等。
让人欣喜的是,这些手稿取得了不少创新性突破或成果:他整理辑录的《苗语词汇集》,一共辑录了4万多条词汇,是目前已面世的《苗语词汇书》等书籍收录词汇的3倍多;深入探讨了苗语和汉语词语的相互颠倒现象等。
韩正奇说,7月30日上午,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上,他将作题为《浅议川滇方言苗族的特殊词汇和优美语句》的演讲发言,他的论文和手稿现已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一生心愿 ?“心血之作”付印
“倘若不把我们苗族独有的语言文化整理、保留和传承下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的交往,民族的融合,我们的这些非物质文化和艺术,将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被荡涤,直至不复存在,这将是苗族文化的一种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一种损失。”由此,韩正奇表示,他希望尽早把自己付出了30多年心血的手稿装印成册成书,让更多的苗族同胞从中受益,这是他始终不渝的夙愿,也是他的这些手稿的价值所在。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09-7-31 19:18
国际学术盛会上的苗族“草根”人士
作者:申时勋
《中国民族报》 2009-07-31
正在昆明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上,有一位应邀出席大会并作专题发言的“草根”人士,他没有其他专家们耀眼的学历、显赫的名气,却靠自己30多年来深入苗族村寨,不懈地采风考察、收集素材和著书立说,完成了80多万字的手稿,他就是这次国际学术盛会中唯一的一位民间人士、被誉为“苗语词典”的韩正奇。
韩正奇今年64岁,是云南昭通市威信县的小学退休教师。他生于苗族家庭,长期与本民族群众朝夕相处,幼年时期就立志把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发扬光大。1971年当上小学教师后,韩正奇在课堂内外探索对学生用汉语和苗语进行双语教学。为收集和掌握丰富鲜活的语言词汇素材,考察和深研苗族语言艺术和历史文化,他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自费深入云、贵、川、湘、桂等省区的各个苗族村寨,与他们同吃同住,参与他们的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活动,向苗族中的长者、能工巧匠虚心求教,用心学习和记录他们的闪光之语、优美之词及巧艺绝活。
1999年起,韩正奇除了四处采风,开始著书立说,一边整理、辑录收集来的大量材料,一边潜心钻研,找寻规律,笔耕不辍,终于写成80多万字的研究手稿,内容包括苗族语言基础知识、优美语句、修辞艺术、词汇集锦等。让人欣喜的是,这些手稿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他整理辑录的《苗语词汇集》,一共辑录了4万多条词汇,是目前已面世的《苗语词汇书》等书籍收录词汇的3倍多,该书深入探讨了苗语和汉语词语的相互颠倒现象等。
7月30日上午,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上,韩正奇作了题为《浅议川滇方言苗族的特殊词汇和优美语句》的演讲发言,他的论文和手稿现已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倘若不把我们苗族独有的语言文化整理、保留和传承下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的交往,民族的融合,我们的这些非物质文化和艺术,将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被荡涤,直至不复存在,这将是苗族文化的一种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一种损失。”由此,韩正奇表示,他希望尽早把自己付出了30多年心血的手稿装印成册成书,让更多的苗族同胞从中受益,这是他始终不渝的夙愿。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2-13 00:33
韩正奇老师是草根,但他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魂、文明之魂之根。他是平凡的,但他更伟大、更神圣。他是苗族的福气,更是中华民族的福气!
“他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自费深入云、贵、川、湘、桂等省的各个苗族村寨,与他们同吃同住,广泛参与他们的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活动,向苗族中的长者、能工巧匠虚心求教,用心学习和记录他们的闪光之语、优美之词及巧艺绝活。”
“1999年起,韩正奇除了四处采风,开始著书立说,一边整理、辑录收集来的大量材料,一边潜心钻研,找寻规律,笔耕不辍,终于写成80多万字的研究手稿,内容包括苗族语言基础知识、优美语句、修辞艺术、词汇集锦等。”
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此,向韩正奇老师致敬!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