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三分天下”格局基本成形 [打印本页]
作者: silver 时间: 2009-7-3 04:21 标题: 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三分天下”格局基本成形
“三分天下”格局基本成形
《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显示
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三分天下”格局基本成形
本报记者 王玉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白烨研究员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下文简称《中国文情报告》)显示,2008年的文学,由整一的体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形并日益稳固。
三分天下的格局成形
就2008年文学整体的特点和趋向,白烨在《中国文情报告》“前言”中做了如下的概括:“2008年的文学,在进入新世纪由整一的体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形并日益稳固。在这种结构性的巨大变化之中,不同板块都在碰撞中有所变异、有所进取,但发展较快、影响甚大的,却是新兴的以文学图书为主轴的市场化文学和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新媒体文学。”
调查显示,2008年出版的类型小说占全年所有文学图书总量的45.1%,而网络上的类型小说更是数量可观,仅200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10万部,它们在文学图书市场销售排行榜上稳居前列。值得注意的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普通文学读者,尤其欢迎这种类型化写作的新人与新作。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网站开始呈现出在资源整合中做大做强的新趋向。不言而喻,这种全新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写作、文学批评、纸媒出版等已构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文情与社情的互动
综观2008年的文学态势,有一股明显不同于往年的思潮,那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照。诸如年初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题材,在纪实文学、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体裁中都得到了集中的展现,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反映汶川地震方面,既有《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汶川十日》、《惊天动地》等全景性扫描和细节化记述并重的纪实文学,也有《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汶川诗抄》等描述感人场面、抒发关爱之情的海量诗歌。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时代精神的审美表达。正如《中国文情报告》所指出:“2008年诸多社会性乃至历史性重大事件,必然要以各种方式在文学领域里反映出来,并通过这种切近社会生活与时代情绪的艺术活动,使文学自身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异。”这种变异,就是通过对重大社会事件的真实记录,强化了文学的现实性色彩,加强了文学与社会、与时代、与人民的连接,把文学承担与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变动中的矛盾与问题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文情报告》没有仅仅停留在盘点年度文学成果、描绘年度文学风貌、梳理年度文学脉络等初步的史料整理工作上,而是在捕捉焦点现象、突出宏观走向的基础上,将笔触深入到文学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通过长期的追踪、观察和思考,白烨认为,目前文坛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一,学术批评界对市场化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关注不够,缺少应有的研究与批评。第二,目前的文学活动缺少一种必要的主导,原因在于价值标准多元而混乱,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第三,文学阅读需要引领,不要一味强调“适应”与“满足”,既要使文学、文化产品在经济建设中释放一定的能量,也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第四,文学批评需要改进和调整,比如增强批评家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同时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也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CASS网发布时间:2009-6-2 15:29:29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