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坛今举行
[打印本页]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09-6-15 17:00
标题:
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坛今举行
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坛今举行
聆听“田野的经验” 重温逝去的美丽
抢救工程文献数据库首次亮相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今晚报讯(记者高丽)今天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田野的经验·第三届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坛”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落户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抢救工程文献数据库”,在本届论坛上首次与中外学者见面。
中日韩三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渊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直走在亚洲国家的前列,积累了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方法与宝贵经验。自2005年以来,三国学者分别在三个国家轮流举办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学者们的好评。该活动已被三国相关学术机构列为长期合作项目。
三国相关学术机构高度重视本届论坛,都派出了本国长期扎根民间、深入一线的资深学者与会。为期两天的会议,三方学者将分别就“中国民俗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与创新”、“关于日本保护非物质文化措施中影像记录资料的作用”、“对中国傩文化的调查与思考”、“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工程与数码档案的构建”、“日本乡村传统表演艺术(歌舞)所面临的危机”、“田野调查中动态影像的应用与研究”、“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田野作业的方法与思考”、“关于朝鲜巫俗调查的田野方法论”等众多鲜活的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为配合讲演,会议现场演示与会专家采集的珍贵的视频资料。
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坛举行的同时,中国民协“2001-2009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大事记”展将在天大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北洋美术馆展出,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现各地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8年来的风雨历程与丰硕成果,并将系统回顾、梳理、总结与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田野调查经验。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为本次论坛精心准备了两项展览与展示活动,其中,“抢救工程文献数据库”是在本届论坛上首次亮相。在天津大学大力支持、帮助下,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成了颇具学术优势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以存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大量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珍贵档案。
“消逝的花样
——
进宝斋伊德元剪纸展”也同时在北洋美术馆展出。伊德元剪纸曾在天津地区久负盛名,广为妇女们喜爱、使用与收藏,并传播到北京地区。上世纪60年代后开始走向衰落,目前已无活态传承。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将其列为遗产抢救项目,收集实物遗存择其精品布展,让中外学者和市民们重温逝去的美丽。
展览将对天津市民免费开放。与会代表在津期间还将现场考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天津皇会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展示活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