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间文学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luohui9002@126.    时间: 2009-6-7 21:15     标题: 民间文学作业

黄梅挑花--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冈旅游)(2009-04-07 13:51:23)
标签:黄梅挑花 第一批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冈 黄梅 旅游  分类:黄冈大别山----文化之旅
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在全国众多的挑花绣品中,黄梅挑花被当地人称为:彩挑。国内许多研究民间工艺方面的专家亦称黄梅挑花为:彩挑。“黄梅下乡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美,历数百年而不衰,其花样丰富多彩,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跃居全国榜首,为湖北争得了荣誉。”(摘自《湖北工艺美术·第四章之黄梅挑花》)
  1958年,在黄梅县境内蔡山脚下发掘明朝嘉靖四十一(公元1561)年墓葬中,墓中女尸头上搭有彩线挑绣的“福寿双桃”方巾,可以证明黄梅挑花这门民间工艺,最少距今有约500年历史。根据作品花纹分析,它的蘷龙蘷凤组织法与青铜器上的花纹相似,它的团式花纹,又与江陵南城出土的三千年前楚墓葬木船木胎漆器上的朱绘团式图案的组织相似,由此可见黄梅挑花可追溯到500年以前。
  有俗谚说:黄梅有女皆挑花。其中尤以蔡山、新开、孔垅为最盛。这儿的女孩,刚刚知事就跟着妈妈或者婶婶做针线活。一直做到出嫁。她们把不会挑花的女孩叫做:整巴掌。被叫做整巴掌的女孩是一种羞耻。
  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念:GA)机布,又叫大(念:DAI)布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动物如:鲤鱼穿莲、恩鸽蟠桃、鹭鸶穿莲等;戏曲人物有:四郎探母、穆桂英下寨、桃园结义等;植物有:莲、兰、菊、桃等。1987年中国首届艺术节湖北省民间美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赢得大众和专家的赞誉,著名美学家王朝文在“无声的诗歌”(《人民日报》1987年9 月9日)一文中称:“稚拙美与清新感相互作用,”正是挑花手们的心灵的聪颖和人格力量再现。就目前搜集的全部图案的团花(又名中心花)约16——18个;边花、填花、角花等各种图案纹式约60——80个之多。
  主要的品种有被面、床单、门沿、方巾、围腰、衣裤、鞋垫、枕头等。其中方巾尤为出色。
1938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参加波兰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获奖章。1959年、1980年两度被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窗帘、台布、沙发巾的饰物。改革开放以来,接受邀请赴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塞浦路斯、利比亚、美国、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展览。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北省黄梅县的石九梅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历史以来,黄梅人民创造了这种手工技艺。同时,这种手工制品,支特了黄梅乡村人家几个世纪的日常生活,美化了人民的心灵,是不可多得的民间瑰宝


    汉专10801    学号:200801045      罗慧
作者: luohui9002@126.    时间: 2009-6-7 21:18     标题: 民间文学作业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脚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汉专:10801   学好:200801045   罗慧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