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神话:沦落的星辰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宗迪    时间: 2008-9-26 17:55     标题: 中国神话:沦落的星辰

  共工,人首蛇身之神,其原型也是天上的苍龙七宿。
  共工,又名康回,《楚辞•天问》说“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说的就是著名的共工触不周山神话。这个神话比较完整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其《天文》篇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和天帝颛顼争夺帝位,一怒之下,一头撞在西北方支撑天穹的不周山上,把天撞歪了,地撞斜了,弄得西北高东南地,因此所有的星星都朝西北移去,所有的河流尘埃都向东南流去。
  乍看起来,这个神话好像是用来解释中国的地理形势的,因为中原地区的地势确实是西北高、东南低,水往东南流,也正是这一点让人们一直忽视了这个神话的天文学底蕴。这个神话其实是用来解释天文现象的,它出现于《淮南子》的《天文篇》就暗示了这一点。
  因为地球公转的缘故,在北半球的人看来,所有的星星都是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北方降落,因此自然就会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印象,所以古人又将东南称为地户,将西北称为天门,因为直观地看来,星星是从东南方钻出地面,最后在西北方隐于天际的,仿佛东南和西北就是群星出没的门户。共工触不周山的故事,其实就是用来解释这一天文现象的一个宇宙神话。群星周天运行,出自东方,隐于北方,在群星轨道的圆周上,北方就像一个巨大的缺口,由于这个缺口是从西北开始的,所以西北就被称为不周,《淮南子》还记载,从西北来的风叫不周风,而西北方的群山就被称为不周山,所以不周山并非是某座具体的大山的名字,而只是泛称西北方的群山。
  共工人首龙身,自然和上面提到的所有人首龙身之神一样,也是天上的龙星,具体地说是秋冬之交的龙星。灿烂夺目的苍龙七宿,春出东方,夏升南方,秋坠西方,冬潜北方,到秋末冬初的九、十月份的黄昏之际,龙星运行到西北,这时候,龙星的前面几个星宿已经潜入西方的群山下面,由于龙星的第一个角宿最早触及到西北群山,这就是“共工触不周山”的来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共工和上面提到的冬天龙星相柳的关系,共工为秋冬之交的龙星,相柳为冬天的龙,共工在前,相柳在后,所以《山海经》说相柳是共工之臣。龙星到了冬天就潜入北方地下看不见了,所以《淮南子》的《兵略篇》说,共工被颛顼打败后,就潜入了渊泽,这其实和相柳潜泽是讲的同一个现象。
  共工是即将潜入地面的龙星,象征着秋天的即将消失和冬天的即将来临,秋天迟早都要被冬天代替,而在古代宇宙论体系中,颛顼是冬天之神,到了神话中就变成了共工被颛顼打败。
  我们前面提到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在《淮南子》中出现女娲补天神话中没有提到共工,但是,到了东汉,王充就已经在其《论衡》一书中将共工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联系起来,说是由于共工撞翻了天,所以女娲才要补天。由此我们也可发现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也是源于群星周天运行然后隐于西北方这一天文现象。
  在出现较晚的《列子》一书中还有共工触不周山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和《论衡》的说法相反,《列子》的说法是,女娲补天在前,共工触不周山在后。由此可见古代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众多异文,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其中的幸存者而已。
  其实,在现在所知道的共工和女娲神话的最早版本子弹库帛书中,共工和女娲还根本不是像后来这样的势不两立的死敌,而是同一战线的盟友,共工还不是宇宙秩序的捣乱者,而是宇宙秩序的维护者。帛书中的故事说,在宇宙秩序陷入混乱之后,伏羲女娲命令祝融率领四子重整日月河山,并命众神齐心合力,协助四神重建宇宙,众神之中,就有共工。共工,或者说秋冬之交的龙星,本来就是宇宙秩序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共工自然应该是维护宇宙秩序的功臣。至于共工为什么从创世之功臣变成了乱臣贼子,大概是因为他所处秋冬之交、生死之际的位置天生不利而导致的误解吧。(原载起点神话http://www.qidian.com/wiki/legend/)
  

Link URL: http://liuzongdi.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79938&PostID=15339679&idWriter=0&Key=0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