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家乡黄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印本页]
作者:
徐文
时间:
2009-6-6 16:27
标题:
家乡黄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冈是一个地杰人灵,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地方.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有关 黄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牌子锣鼓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黄州地域是按保、甲制划分的,每年的灯会,差不多每一个“甲”就有一条龙灯,有龙灯必有锣鼓班,以解放前为例,当时城区内就有七、八套锣鼓班,加上周边农村不下十五条龙灯,那么就有十几套锣鼓班。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灯会、闹元宵),黄州人舞起龙灯,吹打起“黄州点子”。黄州牌子锣鼓首先有“牌子”和“锣鼓经”,再就是吹鼓手。所谓“牌子”即是“词牌”,它有曲(谱)、有词(唱),它短小、灵活,就像一首首歌曲一样。“词”是古代带曲(谱)的,是能歌唱成供乐器演奏的。锣鼓经——由打击乐演奏,也叫“干打”,演奏的锣鼓经有“梅花提”、“锁槌”、“长槌”、“雁叠翅”等。
黄州牌子锣鼓的基本内容是由10人左右组成的民间吹打乐班和吹打的古代“曲牌”,包括由打击乐演奏的干点子(锣鼓经)。
目前已搜集的一本手抄的黄州民间音乐牌子锣鼓曲牌本、词和谱(工尺),吹打艺人称为“手抄本”,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里面有百余首曲牌。这本“手抄本”是黄州赤壁社区的健在的吹打音乐爱好都舒宪涛老先生精心保留至今,舒老今年80岁,身体健康,记忆力相当强,酷爱民间音乐和戏曲,他能打能唱,是青砖湖陈氏班的传人。另外,黄州青砖湖社区有一位现年92岁的吹打老人陈开正老先生,是目前黄州青砖湖四代东班健在的一位年长的传人和见证人。
“黄州点子”总结的经典曲牌为:《老大》、《三羌》、《泣颜回》、《五马》、《二畈》、《朝阳歌》等。
2黄冈民间绘画
黄州民间绘画在上世纪中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间画匠有所衰落,但民间绘画并没有衰落而消亡。1985年,文化馆开始组织和辅导具有浓郁文化特点煌黄州民间绘画,打破了旧的传流程式,发展成为从内容到形式上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民间绘画。新时期的民间绘画队伍,绝大部分是那些长年兼事漆、绘、绣、织的村夫俗妇。他们在文化馆专业美术工作者的辅导下,绘画技艺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凭着自己朴厚淳真的情趣,勾画出一幅幅造型别致、美感扑拙、情趣雅俗的图画。黄州区文化馆及时挖掘了这份楚文化遗产,深入乡间直接组织辅导,又以开办民间绘画培训班的形式,升华了这种绘画形式。1988年,中国文化部社文局正式命名黄冈县(现黄州区)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近二十余年来,黄州民间绘画以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而在民间绘画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受到海内外关注。文化馆先后培训民间绘画作者队伍480余人,创作了300多幅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300余幅作品获奖,有500多幅作品参展,25幅优秀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精湛的民间绘画先后在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倍受青睐,被收藏80余幅,作品被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中央电视台“老区行”专栏录制我区民间绘画节目,《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了我区民间绘画。湖北电视台还拍摄了《堆红砌绿绘楚风》等二部专题片。2000年2月,出版了《黄州现代民间绘画集》原湖北省文联主席周韶华先生为画册题写书名,2006年6月,出版《陈继光现代民间绘画集》。
迄今,黄州民间绘画仍新作迭出。
3、东坡饮食文化
黄州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气候温湿,雨量充足,农林水生产品资源丰富。宋神宗元丰年即公元1080年,一代文学巨匠苏轼被贬黄州,至元丰七年(1080年)调离,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四个月。在此期间,他不仅以其辉煌的文学作品使黄州声名远播,更以其旷达的人生品格、遇事善于琢磨研究精神,在与黄人交往中,注意研究烹饪艺术,特制了东坡菜和东坡小吃,“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辉煌灿烂的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数一数二的重大贡献。”(丁永淮:《东坡菜和东坡小吃》,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贬居黄州期间,是苏东坡制菜、作点、酿酒最多的时间。据丁永淮先生《东坡菜和东坡小吃》统计,东坡菜凡六十六类,其中三十五类为他在黄州时期所研制,七种东坡酒中就有东坡蜜酒、黄州“压茅柴”酒在黄州酿成。并且,每一道东坡菜和每一种东坡小吃的制作,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东坡先生都留下了一首通俗的诗歌,成为黄州优秀传统文化中与东坡文学文化遗产并肩比美的辉煌亮点。东坡菜、东坡小吃和东坡酒奠定了黄州东坡系列饮食文化的基础。在他之后的九百多年中,黄州地区的人民群众和有志之士,不仅继承他所留传下来的系列饮食文化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还沿着他的研究方向,继续研制出了更多新的饮食种类的品牌,使东坡系列饮食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一笔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