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开放未来》
[美]约翰·哈夫纳
[西]托马斯·克莱特等著
安瑟姆出版社
2009年2月第一版
日本于我们而言,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的国民普遍精通并且热衷于一种掩饰的艺术,让人难以洞察内心。数十年前,美国人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从旁观者的角度、用美学意象手法刻画出日本的国民性,取得很好反响。数十年后,又先后出现《丑陋的日本人》与《日本第一》这样相互矛盾的书籍,都畅销一时。日本人的自卑心态与自大心态纠结在一起,恐怕既与经济、社会状况变迁有关,更与文化传统紧密关联。
然而这些年来,在日本文化方面,我们看到的最多的类似《M型社会》、《下流社会》这样的书,反倒不再关注国民性转而分析社会分层。这些社会学考察正反映出日本主流社会人群中的焦虑心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社会曾有“一亿中流”的流行观念。当时日本总共也就一亿多人,但统计调查表明,差不多有一亿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 ”。时过境迁,现在这“一亿中流”转变成M型社会。所谓M型社会是指社会正逐渐形成一种双峰结构:收入高的一小部分人和收入低的一小部分人,各居收入群体两端,并且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大部分人即中产阶级则向下沉沦为中下层阶级,如同M型一般。日本还是日本,人还是这些人,可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全都变了。
回想一下,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大量关于日本的信息,不管是汽车、家电信息,还是动漫、游戏资讯。可我们再仔细翻查书架就发现,真正全面而又准确反映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著作十分稀缺,我们并不比几十年前的本尼迪克特们更了解日本。哈夫纳等学者的近著《日本的开放未来:成为世界公民的日程》(John Haffner,Tomas Casasi Klett & Jean- Pierre Lehmann: Japan's Open Future: An Agenda for Global Citizenshipe)未必能完全弥补空白,但一定能刺激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日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