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09-6-2 23:21
标题: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马知遥
/
文
一个城市最有魅力的地方是什么?是摩天楼,是时尚和潮流,是富足的生活?都不是,一个城市的魅力在哪里?且让我们静静地回想那些给你留下印记和影响的城市,那时候你好像突然间知道了,什么在吸引你。你也会明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1
当一个人做好了要看世界的时候,他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他就无法停止行走的脚步,那时候他没有心思去回想眼前城市的好,相反总有许多抱怨。他觉得眼前这城市天空总是那么灰暗,气候总是那么恶劣,环境总是那么肮脏。其实有一天他累了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那么怀念那些已经走过的城市,而那时候他发觉:城市再大,属于自己的其实只有那么一块:熟悉的朋友、工作的单位、自己的亲人。繁华都不是我们自己的,那些吸引你的却是这个城市的性格、她的故事、她在你身上经历的回忆,而这些都可能成为一种文化印痕,成为一个城市在一个市民心目中的魅力。
我想起淄博这个城市的时候,总要想起一个人,他是山东理工大学的教授,我们已经很多年不见了,当年我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经常和朋友去拜访他,许多年过去我们依然能记住他当时给予我们的关怀,他说过:人一生中要认清哪些是利益哪些是诱惑,当把这些东西弄懂了,我们一生就会少很多波折。几年前他退休了,回到生养他的山西老家,虽然自小在城市里长大他却在山西的乡下买了房子,想着每到暑假可以到那里过段乡村生活。这多少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一个人在老年时回到生养他的地方是自然的,买地置屋情有可缘,但他可是在城里长大的啊。所幸的是这位叫郝培业的教授把回乡的感受写成了一本随笔,由在复旦大学上博士的儿子装订了六册,每个儿女一册,当我几月前回淄博探访他时,他留给我一册。我从那些文字里突然读到这样的意思:站在门前的山坡上,他就可以望见外婆家的院落。而且当他在这个陌生的村落走动时,所有村里的人都在友善而自豪地指点:这是郝家的孩子。他实际上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根。而这样的寻找来自一个人文化上的自我认同,所谓认祖归宗。
七八年不见了,郝老师已经不复是当年那个健壮的中年人,华发结满头,但声音还是过去那么年轻。他看到我们的时候有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而同样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过去我们在这个城市奋斗的光景。这是这个城市给我们留下的文化记忆。
所以,当郝老师将家中仅存的最后一本打印的《回乡随笔》交给我并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文化人,我觉得你能懂得我的文字时,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文化长者对后生的期待。在他眼中,也许没有什么能比过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2
淄博作为鲁中的名城,有着他的文化性格。他有自己长久的历史,齐都、天下第一店、丝绸故乡、陶瓷之城、聊斋故里。你可以找出很多和他配套的称呼。但那些都已经是过去,他们已经成了某种文化的积淀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这个城市的人文环境中。而切实地和当代人相联系并要长久产生魅力的一定是这里的文化。而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声名,更有小到俗世的生活点滴。
就拿称谓说。这里的人称呼所有的人都是“老师”。儒家文化中尊师重教的思想延续几千年,在这个城市里尤其明显。一声老师,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多了几份尊重和谦卑,而在众声喧哗的年代里,谦卑和对他人的尊重显示出的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宽大和包容。所以,上世纪
90
年代有那么多大学学子毕业来到这里并长久地在当地安家落户,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一个城市的文化还不仅只是传统更有继承和传播传统的当下。而承担这样责任的莫过于一个城市的大学和媒体。这个城市的大学还很年轻,但因为年轻他就有可能将最优秀的文化最及时地传达,就可能产生最优秀的人才。我了解的是这里的媒体。这里有着对文学执着的追求者,大批的写作队伍,这与这座城市的一家报纸有关:《淄博晚报》。从
1993
年认识这份报纸到现在,我一直知道,这里的副刊一直坚持着纯文学的品质,我也看到大批的文学青年从这里放飞梦想,包括我自己。其实一家报纸不仅仅是新闻,更多的是对这座城市公民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一家成功的报纸会忽视副刊的重要作用,上世纪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大多起步于报纸副刊,并成名成家,而中国报纸的发展历史中都鲜明地让报人意识到:副刊从某种程度上是在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档次,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甚至代言者。而一家报纸副刊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副刊编辑的素养,他们更多是要将人文关怀、对爱和美的无畏追求、对丑恶的坚决反对表达为一种立场和精神。
3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地理,都有自己的精神镜像。他不能仅仅表现在有图书馆、有自己的剧院、有自己的报纸、自己的大学。当然这都是文化必不可少的版图。而这一切要将文化两个字的含义真正实现却在于精英思想的长期传播和坚守。
做到这些需要的是一个城市市民们对思想的尊敬和崇尚。
4
在一个诗人被作为网络集体恶搞和鄙夷的年代里,我依然想做个诗人,而一个诗人要将自己的自信和纯粹保持到最后,不能陷入个人的小伤悲和自然的雪月风花中,也与媒体和城市市民整体的阅读能力有关。我在想,所有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小小的野心,他们都在梦里看到了自己倾注心血的作品进入了博物馆。而现在他们的所有创作,美术的音乐的戏剧的文学的都将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见证,成就一个城市的品格,提高一个城市的含金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造一所高校、投资一家博物馆要高过建造几家工厂和企业。
那些试图留住文化,并为文化服务的人也值得敬重,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城市最后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文化实力的竞争。“软实力”最后仍旧要落实到所有的知识分子身上。抓住了文化也就抓住了一个城市的灵魂。
作者:
zhangchun
时间:
2009-6-3 09:58
淄博,我的家乡,亲切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09-6-3 10:08
原来江南的灵秀也有一部分属于北方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6-9 20:00
文化是XX之灵魂,这倒是当下流行话语了呵。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09-6-11 15:33
是吗,如果是那样,倒可以欣慰,没有让别的东西成为主语...........................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