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陈其泰 王秀青】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09-5-14 22:38     标题: 【陈其泰 王秀青】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纲要》所折射出的白寿彝的民族观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1980年出版,至今已印刷30多次,累计印数100余万册,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等文字出版,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纲要》突出了民族关系在中国通史中的地位,鲜明地体现出着眼于加强民族团结来研究民族问题的原则,真挚地歌颂了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共同贡献。这本著作之所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读者的广泛欢迎,书中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和具体阐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  平等地把国内各民族视为祖国历史的共同创造者,以显著地位记载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
  《纲要》肯定了“汉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同时又强调“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都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创造出过力,也都跟国家的命运同呼吸。在长期的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各民族总是并肩作战。无论在经济的、政治的或文化的方面,每一个民族都从兄弟民族吸收各种营养以丰富自己。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也不断地接受兄弟民族的影响。甚至每一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组合、分化和融合的过程,总是不断地接受各兄弟民族的成员,也不断地有自己的成员参加到兄弟民族里去”。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中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融合意义极为重大。这是书中叙述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基调,也是贯穿全书的指导思想。
  《纲要》“叙论”中设立专节简要介绍全国50多个民族的人口、分布地区、语言文字以及各民族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的特点。这种做法体现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国家的主人和历史舞台上的演员,这在通史著作中是一种独创。
  把民族杂居封建化进程作为划分封建社会历史内部分期主要标准之一,并以大量史实作了充分的阐述
  《纲要》综合对封建化进程、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个方面的分析,把封建社会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秦汉为成长时期,三国至唐为发展时期,五代宋元是进一步发展时期,明清是衰老时期。这种分期主张已获得许多史学工作者的赞同。
  民族杂居地区封建化进程,主要指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在各民族互相学习和影响中,由较低级社会形态向较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它显示出较大范围内历史的向上运动和质的飞跃。《纲要》中说:“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意义甚为重大。汉族和少数民族在这样的过程中互相吸收对方的积极因素,活跃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纲要》从这一观点出发叙述不同时期封建化的进程,分析其意义,摆脱了只从“历代皇朝疆域”观察历史趋势的旧框框,而将全中国都放在自己视野之内。比如,书中指出,五代宋元时期(特别是元代)的封建化进程主要是在边疆地区,范围很广阔,因而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全局性意义。不仅要看到蒙古早期和元代中原地区生产力一度遭到破坏,更要看到广大边疆地区封建化进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以大量史实论证了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纲要》如实记载了历史上发生过的民族间的不和以至战争,但是更着重记载历史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互相融合,强调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发展的共同贡献。比如,书中记述了元代各族人民共同开发边疆地区的情景,在讲到新疆时说,元朝政府“注意发展那里的手工业,曾经派汉族工匠到鄯善地方去传授造弓的技术”;在讲到云南时说:“许多蒙、汉、畏吾儿人和回回人来到云南,跟原来居住在这里的白、彝、傣、纳西、哈尼等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西南边疆。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兴修水利,传播汉族文化,改善民族关系。汉人张立道消除滇池水患,开辟良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他们都对云南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成绩。”《纲要》还通过具体的记述告诉读者,即使是在分裂割据时期,各族人民之间要求加强友好往来的愿望还是会顽强地冲破统治者制造的障碍,促使民族关系不断趋于密切。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抓住事情的主要方面和实质。
  《纲要》这种重视各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融合,赞颂各族人民对历史的共同贡献的做法,不仅与那种竭力区分历史上民族之间谁是“侵略者”、谁是“被侵略者”的做法截然相反,也跟那种只强调某朝在某地设立什么行政机构的做法根本不同。无疑,前一种做法才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今天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
  正确评价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的历史地位
  以往有的历史著作总要把元代说成是蒙古铁骑蹂躏的黑暗时期,《纲要》则对元朝的历史地位作了全面评价。一方面指出,成吉思汗所进行的战争,带有极大的掠夺性,蒙古族统治者“对于封建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统治方式并不理解”,“蒙古铁骑所至,都带来极大的破坏,使当地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又指出,“从元皇朝统治中国的历史来看,它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割据的局面,并且显示出大一统的建国规模,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有所成就”。
  《纲要》对清代前期的历史地位也作了肯定:“大致说来,清强盛时期的行政效率要比明代好些。它不只大量沿袭了明制,也注意吸取明的失败教训,清对人民的剥削比明较为缓和。清帝没有宠任宦官和多年不上朝的事。清帝跟军机处的关系,要比明帝跟内阁的关系密切得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清还能保持一个相当强大的形象,是有原因的。”可见,如果没有彻底清除笼统“排满”之类的旧观念,是很难得出上述正确结论的。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