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叶继元]引文到底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放牛班的课堂    时间: 2009-5-14 18:20     标题: [叶继元]引文到底是什么

引文到底是什么

作者:□叶继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时间:2009-05-04



  引文是科学对话的一种方法,是作者认为对自己的研究“有用”的资料,但同时也表明,引文的含义不是简单的,它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定量”的、“客观 ”的。首先它是作者的“主观”判断,但有多少个作者有这样的“主观”判断,其引文的“数据”则是“客观”的。它既是定性的,又是定量的。

  引文的本质是什么?引文与参考文献及文献注释有哪些异同?引文的哪些因素与评价有关,这种相关的程度如何,是明显的,还是隐含的,引用某篇文献是否就是对这篇文献中的概念、理论、数据等内容进行评价?进行这样的追问,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引文的本质。

  据各种图书情报学专业词典的解释,引文一是指引用资料,即在一个著作中引用其他作品的片段内容或他人所发明的定义定理;二是指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或参考的有关文献资料,通常附在论文、图书或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脚注)形式出现在正文中。中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年修订版的定义则是:“文后参考文献,bibliographic reference,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迄今,这种解释和定义被中国图书情报界及学术界普遍接受。

  以上定义暗示,引文与参考文献同义,参考文献与文献注释也几乎是一回事。实际上这里有些误区。笔者曾撰文对参考文献与文献注释的异同进行过辨异。现在看来,不仅如此,严格地说,引文与参考文献也不完全只是同义词,二者也许有些许差别。

  1994年菲尔德博士在“The Concept of Citation Indexing: Unique and Innovative Tool for Navigat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一文中引用Price在《小科学、大科学》里根据学术界的约定俗成,对引文与参考文献进行了辨异。Price认为,“如果论文R包含一篇用于和描述论文 C的书目脚注,那么论文R就包含了一条有关论文C的参考文献,而论文C则有了一条来源于论文R的引文。一篇论文拥有的参考文献数量由作为文后注释、脚注等形式出现的被引文献的书目数量所测定;而一篇论文拥有的引文数量则由通过查找某个引文索引和观察被多少其他的论文提到所确定。”

  这样看来,中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对文后参考文献的定义也不甚严格。引文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或参考的有关文献资料”中的部分内容,常以直接引语、有时亦以间接引语的形式出现,通常引语部分有数字或作者、出版年的标记。而参考文献则通常是附在论文、图书或每章、节之后,有时也以注释(附注或注脚)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列出引文所在文献的题名、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页码,或期刊卷期年月等书目信息的一些文献条目。引文数量是多少论文引用或提到的次数,而参考文献数量则是指一篇论文中以文后注释、脚注等形式出现的被引文献的书目数量。严格说来,引文的数量与参考文献的数量并非一回事。

  参考文献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列在文后的文献注释,这是参考文献与文献注释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提供被引用或参考的内容所在文献的基本书目信息,如文献的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的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地点、页码等。但严格说,二者仍有区别,美国《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就曾明确区分过。其主要不同点,一是参考文献可以有表示文献出处的页码,也可以不标注引文在原著中的出处页码,因为它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借鉴或参考,而文献注释则一定要有出处的具体页码;二是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次序、标记符号等格式有严格规定,而文献注释则格式较为随意,除书目信息外,还有关于文献流传、存储等信息,经常使用逗号等。

  准确地理解引文与参考文献的概念,知晓其联系与区别,这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引文的本质。

  引文是作者要说明在自己的作品中哪些观点、资料等来源于他人文献,引用的目的或动机多种多样。有的引用的主要理由是尊重早先研究的作者,将别人的研究与自己的研究明确区别开来,从而突出别人或作者的研究的原创性;有的则意在提供给读者查找更多有关作者思想的资料及来源何在;有的则试图表明其已经做的研究的工作量,或增强作者研究成果的可信度;有的则仅是解释词义;有的则为了节约正文篇幅,等等。可见,引文是科学对话的一种方法,是作者认为对自己的研究“有用”的资料,但同时也表明,引文的含义不是简单的,它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定量”的、“客观”的。首先它是作者的“主观”判断,但有多少个作者有这样的“主观”判断,其引文的“数据”则是“客观”的。它既是定性的,又是定量的。这一观点在几年前就提出过,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和引用,但还有许多同行不知晓,在此特别提出,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并由此推广开来,以便准确地理解引文的本质及其评价作用。最近,读到美国学者于2008年6月发布的《引文数据》的研究报告,发现该报告持有类似观点。

  一份文献是否被引用,主要依赖于这份文献对作者的研究是否有帮助,“有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被引文献的质量。但引用也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诸如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名气和光环;作者与被引用者的相互关系;被引文献的可获得性和引用的方便性等等,而这些因素几乎与被引论文的质量没有太大或直接关系。

  引文是作者(同行)主观的判断,也就是所谓的“同行评议”,是能够读懂被引文献的本领域同行或相关领域同行对其研究是否“有用”或“有帮助”的判断。因此,引文不仅具有“同行评议”的优势,而且亦有其局限性。

  那么,引文是否就是一种无理论性、无规则性、无层次性的不能把握的现象呢?由多种因素和动机造成的一些非学术性或实质性引用到底占全部引文量的多大比例呢?有无办法加以控制和改善?这些都是需要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献学对引文及其作者、期刊和出版社的编辑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引文是作者群体一种无规则的行为,但实际上它是作者群体在学术共同体认同的学术理念和规则影响下产生的、可以考察、分析的一种学术交流的现象。一般说来,学术理念、学术规范遵守得越好,引文所表现出的规则性就相对越强,这可从中外的引文行为,成熟学科与发展中学科的不同引文质量的分析中得到证明。我们应该善于从表面上杂乱无序的引文现象中抽象出引文的本质。

  (全文拟发《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ameiqq    时间: 2009-5-17 12:42

1.中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对文后参考文献的定义缺乏规则于法,更谈不上可操作.
2.应该善于从表面上杂乱无序的引文现象中抽象出引文的本质:需要一个在线评价的快速检索系统.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