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怀群《水泉寺村志》序言(上)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怀群    时间: 2024-9-5 17:00     标题: 张怀群《水泉寺村志》序言(上)

张怀群《水泉寺村志》序言  (上)

水泉寺就是泾州,泾州就是水泉寺?水泉寺亦是泾州故城,泾州故城亦是水泉寺。实际上,水泉寺是明朝以前的泾州、安定郡、安定郡望、临泾县、安定县、保定县、泾原方镇、泾原路、泾原彰义军的代称。
几十年间,海内外友人问我,泾州怎么在一座寺院里?我答,水泉寺是隋朝发端的古寺,幸存至今。泾州故城原地在明朝成为农村以后,村名水泉寺。
在无数文献、辞典注释泾州、安定郡、泾原路时,括号内外总注,泾州、安定郡、泾原,今泾川县城北、今泾川北、今水泉寺。
泾州的核心遗产因水泉寺村而存在,水泉寺村也占尽了三千年泾州故城和安定郡、泾州、泾原方镇、泾原路、临泾县的无尽风光。
泾州古城有三千多年历史,有商周诸侯国都城以阮陵山名、乡名、书院名、渠名、地名和商周的祭坛为证。今存的共池,因周共王驻跸而存在于地下。汉朝的安定县,东汉的泾州府、安定郡府、临泾县府、安定县府,北魏的泾州(领6郡17县)府,隋唐泾原方镇府、泾原节度使府、宋泾原路(相当省)府、泾原彰义军府、彰化府、都钤辖府,金元和明初的泾州城、泾川县城,民国时的阮陵乡驻地,全部在水泉寺村的地面上。
商周祭坛(盘顶子),唐宋的泾州城北城门外城彩门城,北城门的城楼安定城楼遗址,西城墙,东城墙部分今存。
是水泉寺这个村子的存在,是全体村民在此地生息,因此留守、保护了泾州和泾州古城遗产、原址、原地。否则,泾州遗产会是另一种命运或多己不存在。
一个村子的前世今生,与有世界级、人类意义上的和中国正史难解难分的大事件、大人物相连。
水泉寺村,是丝绸之路东段甘肃境第一塞泾州塞原地。
是世界上一地发现舍利最多,泾川三次发现佛舍利、有6个佛舍利地宫原地。
1964年、1969年、2013年在水泉寺农田下发现唐大云寺、北周宝宁寺、宋龙兴寺,分别出土14粒、数十粒佛舍利,两千多粒诸佛舍利和地宫。还有大兴国寺地宫、大云寺孟诜记地宫、李治分舍利地宫待发现。
是三千年古城原地,其城市标志商周的祭坛(盘顶子)今存。
是阮国之标志阮陵完好之地。
是全球华人阮姓和越南阮姓发源地。
是周共王驻跸之地标志共池遗址今存之地。
是隋朝的水泉寺古建筑群原地、原寺基、唐代山门保存至今之地。   
是泾州首府(相当于省会)原地。东汉时,安定郡从高平(今宁夏固原)迁扶风又迁于水泉寺。彼时,安定郡城、临泾县城均置于此。北魏设泾州,领6郡17县,辖今平凉、庆阳、关中、陇右、宁夏大部。宋代泾原路驻泾川,泾原路辖五州三军。
是安定郡(相当地级市)驻地。
是临泾县、安定县、保定县、泾川县县城原地。
是泾原节度使和节度使府(相当兰州军区和司令员)、泾原路(相当省)府、泾原彰义军府、彰化府原地,节度使节度军事至甘肃武威、宁夏、陇右、关中。
是饱受争议的临泾县县城原创地。临泾,面临泾水之意,和临汾临汾河、临洮临洮河之意同。临泾县原创时如果在镇原,应该称临蒲。要为临泾县原创地定性,第一证据是临泾命名时的字义,就是临泾水。如果说临泾县相邻泾川县,那就应该叫邻泾而非临泾。东汉至隋,临泾县城在水泉寺。隋唐之后,临泾县和县名一起迁往今镇原县。这与泾川泾明乡长武城村是长武县的原创地,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把长武县和县名一起迁往今陕西省长武县地一个道理。长武城原地遗产今还完好存在于泾明乡长武城村。2004年,我们在泾河之南的泾川南塬太平乡三星村发现了北魏墓和墓志铭,首句为“余惟大魏正始四年十一月五日临泾民王明生”,文中有“封临泾侯”,坟四至有“北盖泾水”而非“北盖蒲水”句。证明临泾县县域南至今黑河川一带。又,镇原至今未曾听说发现北魏的有临泾字样的金石。
是汉别部司马(领兵之将军)印、广武令(相当广武将军)印、汉率善羌长(皇上封赐的羌族首领)印发现之地。
是宋泾原路都钤辖知军州事驻地(相当省军区司令部、省会)碑刻《宋会仙亭游记碑》发现之地,由水泉寺四社王连升先生2000年前后在兼山顶发现。
是秦始皇、汉武帝、苻坚、姚苌、赫连勃勃、赫连昌、赫连定、拓跋焘、万俟丑奴、胡太后、宇文泰、隋文帝、李世民、赵匡胤驻跸、鏖战、巡幸之地。史载,秦始皇过回中(回中是泾州代称)。汉武帝通回中道,11次巡幸安定。胡太后故乡在临泾县,曾回娘家当为史实。宇文泰在泾州谋划、托孤、发祥。宇文邕筑泾州东城。隋文帝做北周宰相时,陪皇帝多次至泾州;凡是隋文帝去过之州,后都建大兴国寺、分舍利。李世民在泾州灭薛举28年后,至破薛举占地,给孤寡老人粮布。赵匡胤微时至泾明长武城龙马寺,其寺壁上曾为其画像。等等。凡皇上巡天下、争天下,驻州城乃国家规矩,皇帝过、至、抵、达回中、安定、泾州,其行、渡、食、宿、安保,数以千计的禁军及随行,必以驻军、城池、水源、食材、地形兼顾皆强的城市为首选,亦唯泾州城有此能力,这是免考的史实。
是隋文帝父亲杨忠担任泾州刺史及府第原地。
是王茂元官邸原地。王茂元任泾原节度使,集西北大部军事节度与行政与一身。
是李商隐入洞房之地,李商隐为王茂元秘书,后为王茂元女婿,他在彼时此地收获了一生最真挚的爱情。
也是改变了李商隐仕途、命运轨迹,从而诞生了爱情诗鼻祖地位之地。
是李商隐代表作《安定城楼》诞生和安定城楼原地。
是范仲淹,滕子京开府原地。
是牛僧孺、梁肃、皇甫枚、张籍、王昌龄、卢照邻、喻凫、张载、汤显祖等文学大师笔耕、旅次原地。
是奚康生、段秀石、马驎、源修业、郭子仪、刘感、姚令言、刘昌、张铎、夏竦、韩琦、庞籍、韩维等汉朝自明初史上有传的名臣担任刺史、太守、总管、别驾、通判或作战及府第原地。
是安定郡望、安定堂、阮姓发源地,是梁姓、胡姓、皇甫姓、史姓、程姓、李姓、乔姓、温姓、闾姓郡望原地。
是经典民俗传承代表地,以民国《张文亭日记》载,正月、二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十月皆有庙会、祈雨、酬神等民俗,有水泉寺、大兴国寺、大云寺、宝宁寺、龙兴寺、五圣宫、东岳庙、太阳寺、安定县官寺、李阿昌造像碑寺、赵刚造像寺、吴旗头等寺庙。
是泾川名吃国家级非遗水平的罐罐蒸馍主要原创地,以水泉寺、兰家山、后沟、田家沟门、石家沟的罐罐蒸馍最驰名,数百年世家以此为业。
是泾川现代教育的发源地。现代教育的标志是中学教育,1940年省立泾川中学在水泉寺原建筑中创建,泾川、镇原、灵台、崇信四县学霸、俊杰近700人在此毕业,以所读书规模计,相当于古代近700个“进士”由此走出,他们是现代第一代中学毕业生进而是大学生,跻身省部级官员、将军、科学家、文艺家,医学家、实业家、名师名匠之列,仅民国时考上黄埔军校者数十人。80多年前,中学相邻的家户瓦房多是师生租住的“学区房”,历代师生消费之用水、食粮、果蔬、肉油蛋、医疗、薪柴,零售、建筑维修,日常修补之工匠、人力服务,安保、校工、邮政、交通运输,莫不来自本村和村民。村之山水田园是师生散步、踏青、赏景、社会实践、考察社情民意的现成场地,亦是共享乡愁、文化演出、民俗传承现场。一所省立中学在此,是四县唯一的智库,是知识外溢之摇篮,当时的北大、清华、中国大学、西北大学毕业之名师云集,是水泉寺有心人的良师益友,因其传播知识并科普,全村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被全县村落至少早了半个世纪。省立泾川中学迁往一中后,此校为二中、城关中学,上万学子在此毕业。
是泾川现代革命的发祥地,泾川地下党早期组织在北塬发展,去庆阳红区人员来往,必经泾河大桥上北塬,本村的地下党员全力掩护相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来往庆阳的红军、解放军,村民以人力、畜力保运输,全村为其提供粮食、肉油蛋菜、草料、畜力。大军过境时,全村各家、泾川中学、中学师生租寓几乎都住了军队。据《张文亭日记》载,1949年7月27日泾川解放当天及前后,解放军大部住在水泉寺村,其一间租屋住11个解放军。因县城四郊,唯有水泉寺村地域最大,最齐整,人口民居最多,有负载军需的实力。国民党的部队过队伍,这里同样是供给粮草的泾川最大农村“兵站”。
是泾州的第一码头,泾河的第一渡口,以划船、背河为生的船夫、水夫世家富集之村,古代至现代1970年代,有多少丝绸之路上浩浩荡荡的中外商帮货驼之队以渡泾水抵南北。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大使富豪的金舆官轿专车,历朝几十万军队及辎重和急速抢救辅助的弱势群体,都是水泉寺村村民以人力辅助过桥,或船渡、或背负,或抬或推,以达彼岸。
是泾川现代水利的发源地之一,1943年,史文郁、史建功等组建水利生产合作社,在泾川合作银库贷款40万元,用工10万个,建成阮陵渠,全长6.2公里,灌溉川地5000亩,每年增收粮食两千五百余石100万斤。是为泾川历史上民建的第一条水渠,和省建的汭丰渠同时成为泾川历史上第一片规模化水浇地。
是泾川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现代农业的标志技术是嫁接、移栽、掌控温湿度、种子革命;移栽可促再生新根,加茬或延长副茬的种植期,一季变两季,提高产量和质量;嫁接是把两种不同植物愈合生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而快速进入结果期,提高抗逆性,减轻病虫害,使根系发达,抗低温能力强,淘汰老品种。史文郁和泾川中学的大学农学系毕业的老师交往甚密,农学原理顿悟,又请教、引品种于国立西北农学院,1944年起在自家的水浇地里试种稻子、棉花、烤烟、哈密瓜、西红柿,红薯,又先育苗后在麦茬地移栽玉米、高粱、西红柿,辣椒等蔬菜,或嫁接苹果桃李杏;其时,稻子、棉花均有收成,仅因泾川常温比关中低2度而产量低,其余作物均以高产大获成功。
是泾川现代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典型村,1965年,水泉寺大队民兵连军事训练成为全省典型,一时间,展览、照片画像成为系列,男女神枪手、能战者成为那个时代的网红。
是泾川现代农村文艺宣传队(群众文化)的样板村,1960、1970年代,常年有现代戏曲、样板戏演出,不亚于省市剧团水平,男女明星在本村应运而出。
是出过泾川近代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村,1914年,村民史世堂受美国人之请,去美国学习木质哥特式教堂建造技术,后作为总木工师,在县城建成木质哥特式尖顶高塔大礼拜堂的教堂,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哥特式建筑之一。百年前就去美国“留学”,令今人顿生仰慕之情。
是在一百多年前把罐罐蒸馍传向世界的开放之举发生之地,史世堂去美国学习时带了大量的罐罐蒸馍,漂洋过海40多天,到美国罐罐蒸馍还新鲜如初。澳大利亚、瑞典、挪威、西班牙人传教师每次回国,总以罐罐蒸馍为中国珍品带出国门。
是泾川现代公路大桥、大型拱桥经典原址,水泉寺泾河大桥,是1968年建成的11拱拱桥经典,今存。前身是人车可通的石墩大木桥,是泾川北塬五乡镇十几万人,古今几十代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从故乡走向县城、省会、首都、世界的必过之桥,也是改变命运的大桥,建桥的人力、工匠,所用白灰砂石木材,离不开水泉寺村。
是泾川史上第一座气象站原地,1980年以前的泾川气象站在水泉寺村境建立,50多年间的泾川天气预报由此发出。
是泾川史上第一座水文站原地,黄河水文泾河水文站在泾河北水泉寺地界建立,泾川段泾河水文数据进入黄河水文大数据库。
是泾川现代火车站所在地。
是泾川第一座现代体育场所在地。
是泾川现代第一座中专、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所在地。
是泾川当代农村就地城市化第一村。
是国家ΑΑΑΑ级景区、甘肃省大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核心景观大云寺景区所在地。
是人口相当一个乡(如原黑河乡)人口的泾川第一大村。
是多件国宝级文物、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出土地。
是商周城,秦汉城、北魏城,隋唐城、宋金元明古城遗产还深深埋在村内地下的原地。
仅以文旅景区而言,过去、现在、未来在此地出现的一切景区,实际上都是水泉寺村的景区。
在这个村子的每寸土地上,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李商隐、范仲淹为代表的名人,何尝不曾彳亍、徜徉、流连忘返。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