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钟敬文在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

作者: 陶立璠    时间: 2024-8-13 21:28     标题: 钟敬文在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钟敬文


【陶立璠按】1994年的端午节,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钟敬文、哈经雄(校长)、林耀华、宋蜀华、王尧、戴庆厦、张公谨、陈佩斯、姜昆等著名学者和表演艺术家应邀参加会议,各地的民俗学会和国内外民俗学同人纷纷发来贺信。给民族大学民俗学同人以极大的鼓舞。在这次成立大会上钟敬文先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提出培养少数民族民俗学研究人才的战略思考,今天读来仍有新意。值得高兴的是今天一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民俗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脱颖而出,承担起中国民俗学关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重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钟老九泉之下一定会感到欣慰

钟敬文先生讲话全文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我首先代表中国民俗学会、代表我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以及以我个人的名义祝贺今天成立的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希望中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大的发展,在中国民俗研究事业和学科中成为有力的推动因素。
刚才老师们、同志们都讲了好多,也讲得很好的。不过我随便谈一谈。对民俗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精神文明事业中的作用,大家都是专家,我就不细致地谈了。有些问题,我想重点谈一谈,跟大家交换交换意见。谈一谈对民俗研究,对中国民俗研究的一些看法。本来,民俗研究是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主的。我们的国家是多民族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好处、长处。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我们大概是第二个吧。那么,这么多民族的国家人多,热气多,文化也丰富,是我们的好处。中国民俗在过去由于历史的关系,即是有了研究,也主要是研究汉族。但是像今天这样,对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平等地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是現在才有的,是新的时代的新论。中国的民族,汉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上起了相当的作用,但是就汉族来讲他原来也不会是单独的民族。大家都知道,从历史上看,商周以来,中国便融汇溶化了多少个原来不是汉民族的民族。因此,我们的文化也是多元统一的。当然,从一方面讲它是多元的,另一方面讲也有一定的统一性。现在中国的民俗研究,能够有这样多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阶段、现象供我们研究,我想除了前苏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和我们相比。我们资料上的丰富性、重要性,有很多外国学者是流口水的。我们哪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都值得一个学者一生也研究不完的。有很多资本主义的学者对这丰富的民俗资料,在精神上是流口水的,但是他们不是中国人。他们来中国只能做短期的考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是身在宝山之中,要珍惜我们的宝。说来可能觉得有点夸张,我对中国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的研究有一个战略的想法:我们几十个民族,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专家来研究,不要让汉族或其他的民族来代替它。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表面上的现象,它还有更深层的东西。那个很微妙的深层次的东西,不是本民族的成员就很难把握它。因此,我说,可能夸张一点,我们欢迎少数民族的学者、尤其是年轻的学者来研究各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的学者尽管可能在知识结构方面弱一些,但是他对自己民族的研究,比我们和其他民族的学者任何人都好得多。我的战略意见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也招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博士生。当然,现在的博士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但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博士,他所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在座的彝族的巴莫同志(按:指巴莫阿依)是马学良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她的毕业论文答辩我也参加了,我很高兴。大凉山里面就出了这样一个秀才,我们十个博士也顶不了她一个能够在自己民族文化的研究中起作用。彝族是文化宝库,彝族没翻译成汉文的经典有几千种,这几千种经典由谁来整理?马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但马先生年纪这么大了,这就要靠本民族的年轻学者。巴莫同志三姐妹组成了一个小组,这是件好事。巴莫三姐妹把大涼山彝族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全部包办下來是不可能的,但把主要的东西弄出來就已经不简单了。巴莫的论文从理论上来讲是宗教学的论文,但是它的长处是在彝族文献方而,在语言上。它提供了很多第一流的关于彝族文化的珍贵资料,这本身来讲就有很高的价值。大家知道,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是收集材料——第一手的材料。因此,巴莫的论文尽管作为宗教学的论文可能弱一点,但作为宗教民族志的论文,就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大学和机关在各民族的研究上像中央民族大学这样占优势。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但我很羡慕民族大学有这么多民族的学者。过去,我也看了一些中央民族大学同志们写的著作。那确实是别的民族的学者写不出來的。首先,资料这一关就过不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在中国民俗学研究里程上是重要的事情,有人可能认为这有点夸张。但是,什么事都要历史来最后总结和实践。过些年,我们可能不在了,但是大多数同志还在,那时候你们再想一想,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所以我认为,在中央民族大学成立这样的一个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一方面是义务所在,一方面实在是可喜的事。所以,今天你不叫我,我也要来的,因为这是我的义务。
另一方面,我想谈一谈民俗学研究的应用性。研究一种学问总得有现实意义,要能够应用。但是作为一种学问來讲,应用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讲应用,民俗学的研究怎样应用呢?因为民俗是人为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人类有历史以来就有了民俗。就是最低劣的民族也有他们的民俗,而且他们的政治、法律等都采取了民俗的形式,就是他们的民俗,包括了一切的文化现象。当然,在我们的社会里政治就是政治,法律就是法律,民俗不一定能够包括一切。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里民俗所包括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所以民俗不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基础,就是上层文化,它的基础也在于广大的民间的民俗。面且有一部分民俗还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层的东西,也就是所调民族心态和民族性。当然,一个民族心里头的东西有时候也是要表现出来的。但是这个东西在外表上不一定能看得出。所以我们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假如我们把我们祖宗创造的大量的、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民俗文化抛弃了,全盘搬进外来的东西,对我们建设一种有民族体系的新文化危害是很大的。当然,民俗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我们祖宗、我们千万代的祖宗,他们是怎么过来的,他们是怎么思考过来的,假如连这一点都不知道,您还算是社会主义的公民吗?在这一点上,民俗学的教养首先在于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上,而且与它发生亲密关系,而不是说只是为了卖点工艺品或者别的什么。现在传统民俗中确实有一部分风俗是落后的,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消极的作用,应该排除、消除它。但是,哪些应消灭?消灭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些东西可以改变?这些就得研究。所以应用民俗学就应该研究实际的东西。
总的来讲,我觉得这个中心的成立是我们学术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大事。我就提出这些问题来,供大家进行思考,进行讨论。谢谢大家。
(陈岗龙整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