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N301民间文学第二十小组4 [打印本页]

作者: 张雨馨    时间: 2022-10-5 20:49     标题: N301民间文学第二十小组4

请各位组员结合自身专业进一步探讨小组研究选题方向
作者: 梁清媛    时间: 2022-10-5 20:59

我觉得可以从民间文学的历史溯源、价值鉴赏、现状分析、未来保护与传播来展开研究。
历史溯源(产生背景,发展历程,文化意义)
价值鉴赏(对时代、起源地的意义,取精华去糟粕)
现状分析(保护情况、影响范围、困境阻碍)
未来保护与传播(解决当下问题,在新时代的机遇,与其他文化、民族、国家的保护措施对比)

可参考的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一、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
指在民俗学研究中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民俗事象拿来作比较,从而找出各类民俗事象之间的纵的和横的联系,探讨某一民族民俗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方法。
分为历史比较法和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是对历史上有关系的民俗事象加以比较,找出某一民俗事象的历史联系和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变异和原因。类型比较法是将历史上没有关联的民俗事象,作横向的排列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交流和影响。这种方法重点在横向比较,所以它常常将众多的民俗事象进行分类比较,以探讨同一类民俗事象的传播和变化幅度。
二、民间文学的文化学研究方法
是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和民间文学三者关系的研究,借此方法可以更容易弄清民间文学的本源,发掘其蕴含的美学意义和人文价值。
三、民间文学回归民间的研究方法
指亲身体验获取一手资料,这是民俗学研究中最可靠的研究方法,它既可以获得忠实可靠的资料,又可以修正、补充前人调查资料的不足。

[ 本帖最后由 梁清媛 于 2022-10-5 21:15 编辑 ]
作者: 张雨馨    时间: 2022-10-5 21:00

最近听孙老师上课,感受颇多,像蛇、苹果这样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概念,我们在心中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认知,结合不同元素不同视角也能被赋予全新的文化意义。我们在选定研究主题后,可以尝试着推翻已有的定义和结论,从全新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或许能得出新的结论。而我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其与圣经文化和希腊罗马生活进行比较。
作者: 唐雅萱    时间: 2022-10-5 21:01

探究选题研究方向,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我们要以哪一类(哪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从我们小组成员的家乡或者大家共同感兴趣的方向出发考虑。确定下来方向之后,再发挥我们各个专业的优势进一步进行研究、探讨。比如:我的专业是历史学,我就可以着重研究非遗的历史脉络,从中发现其精华所在;小组内翻译(英语)专业的同学可以看看采取何种方式将非遗进行推广,利用已经构建的文化交流平台,推广我们的文化;数统的同学可以考虑非遗的数字化问题,这也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结合起来可以整理出我们小组的方案!
作者: 杨凡立    时间: 2022-10-5 23:13

我是经管学院的,结合非遗的定义及特点,可以对非遗的以下五点内容进行知识审计 1)非遗项目类型审计,即审计非遗属于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中哪一类。( 2)非遗历史沿革信息审计,主要是收集该项非遗的来源、发展过程、发畏中的传说及民间故事、继承与创新等的信息。(3)技艺拥有者知识审计。人的传承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尤为重要,对技艺拥有者的审计主要是收集该项非遗的技艺拥有者人数、传承人人数、传承模式(个人、家族式等)及技艺拥有者的经验、知识等的信息,并且要侧重于对该项非遗工艺流程、掌握技艺的方法的记录,知识审计成功与否取决于此部分审计是否详尽。(4)生存环境信息审计。各个群体随着其所处的环境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不断的变化使非遗得到创新,非遗生存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拥有该项非遗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5)市场需求信息审计。非遗具有共享性、活态性,这决定其必须走进市场,有盈利才能增加对其生产性保护的动力,否则其将被置于博物馆中,逐渐退出民众的视线。市场需求信息审计的内容包括非遗的市场需求信息、非遗衍生产品的需求信息等,此类信息对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段未未    时间: 2022-10-6 16:53

从数学专业角度来看,对非遗保护方面的探讨更偏向于技术手段方面。
传统“非遗”产业传承需要注入科技势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如今“非遗”的生存境况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技艺没人传;2、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没市场;3、部分非遗文化资源正悄无声息地“死去”等问题。
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是确保“非遗”手艺人安心创作和不断传承的最大底气。因此,如何利用好数字技术最新成果?大力推进“非遗文化资源数字化”正是当下的破局良方。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如何用数字化手段保护非遗”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