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怀群】甘肃泾川暨陇东春官和春官诗调查 【1】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怀群    时间: 2022-8-28 15:22     标题: 【张怀群】甘肃泾川暨陇东春官和春官诗调查 【1】

摘要:西北社火中的春官原创于何时,还无定论。本调查以甘肃泾川为点,以当地春官及创作为例,初识了当下的春官及春官诗现状,识泾川春官可识西北春官。因为历史时期的春官多不识字,自古至1970年代以前对春官和春官诗没有文字记录,作品全在春官个人的记忆中。而春官诗的寿命期只在过年期间,次年以新世相随机创作,不象民间文学、英雄史诗等以口传心授代代传承,致百千年间的春官诗全集已随风飘散。该调查对194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春官和春官诗作了调查,有微信春官群、女春官,是春官的时代创新,对古代至今的春官和春官诗数量做了评估。并提出,保持其自然生长生态,经过自我成熟期后,必然会走向高峰。



    春官, 西北社火的门面。陇东平凉、庆阳地区社火中的春官得以完整传承,平凉市春官己列入甘肃省非遗名录。春官原创于何时,待考。本调查以甘肃泾川为调查点,以社火春官为例,可大体了解当下的春官及春官诗的现状, 因为各地春官和春官诗特征内容大同小异, 识泾川春官可识西北春官。
“世上三百六十行,春官算是行外行,各行各业我都唱,有批评来有表扬”。历史时期的春官多不识文墨,不懂音律,但他的嘴一张,却满口珠玑,整段华章,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春官天生是出口成章、开口能诗之人,春官诗是喊出来的,春官代表了一方人的集体智商和灵性。
春官诗浓缩的是每一个寻常日子里涌动着的平民之间的大爱,所唱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大同的状态。文学经典并非在如此多的读者面前有如此通俗的表白,对人性之美有如此浓烈的关注以及脱口而出的尽是大哲理。
一、起源
自有社火, 便有春官。民以食为天,土地为尊。古代把土神或祭祀土神之所、日期和祭祀都叫社。《吕氏春秋. 季冬》:“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亨”。高诱注:“社,后土之神,谓句龙也”。《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指土地之神。《说文. 示部》:“社,地主也”。《玉篇. 示部》:“社,土地神主也” 。指土地神主。《礼记.祭法》:“王为群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白虎通》曰:“王者所以有社稷者,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王者自亲祭社稷何?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尊重之,故自祭也”。社指祭土神之所。《周礼》:“二十五家为社”。社指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火,除燃烧、光焰、紧急等意外,还有古代兵制单位。《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火,即夥也。古曰火伴,今曰伙伴。”社火,就是从古代祭祀时举行的群众性娱乐演出形式传承发展而来。
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春官,象春所立之官也。《周礼》六官, 称宗伯为春官。贾公彦疏:“象春所立之官也。宗,尊也。伯,长也。春者, 出生万物,天子立宗伯,使掌邦礼,典礼以事神为上,亦所以使天下报本反始。不言司者,鬼神示人之所尊,不敢主之故也。”春官,上古时代的官职名称,掌礼仪祭祀。宋《事物记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立春》:“立春之日, 开封府送春牛入禁中鞭春。” 此为“鞭打春牛”之始。后,演变为报春,有春官、春吏。这是今日春官的渊薮,期待详考具体。社火应在唐代出现,春官亦相伴相生,主题是:祭土神,报春,报节气,劝农。
各地都有报春官在乡村报春,以不同形式出现。陇东一带报春官活动,期最早的记录文字。“早年,甘肃陇东一带流行着一种“报春官”的说唱活动。每年腊八开始,由农民扮成春官,走东转西,游村串户,给农民赠送《二十四节气表》,演唱历法歌谣深受喜爱,农民高尚喜,外号“春官王”,他的《二十四节气歌》唱道:“正月立春天文合,节气相连雨水多,世上只有春富贵,春来花开红似火……腊月小寒与大寒,火盆煨条香又甜,一年勤苦换舒坦,欢欢乐乐过春年。①”此是近代报春官之信息,由此可读出古代报春官之音容神态。  
二、装扮
清朝以前,“头戴圆锥型毡帽,反穿皮袄,手拿羽扇,鼻梁眼圈涂上几道白道或白圈,滑稽可笑,幽默风趣,近似戏剧中的丑角”。②
清朝,绅士礼帽从国外引进,清朝春官以头戴礼帽为时尚。戴墨镜,穿长袍马褂,揺鹅毛扇。
民国,头戴礼帽,戴墨镜,穿长袍,揺扇走在前面,锣鼓跟随,或骑马或毛驴。泾川县城有骑单杆轿者,前后两人台一轿杆,春官骑在上面耍丑,随着上下夸张地忽闪节奏唱春官诗,一会儿就骑不住了,跳下来走走唱唱,又骑上去再唱。(2019年8月11日调査,王金生讲述)。
70年代初,不敢戴礼帽,戴火车头皮帽,不敢戴墨镜,穿黄军装棉大衣,揺纸扇,走或骑驴或坐在手扶拖拉机箱中间,手执电压喇叭。
1977年后,戴礼帽,架墨镜,穿毛领长皮袄,揺扇或鹅毛扇,走或骑马或站在四轮拖拉机上,公社大会上用的扩音器固定在前,高音喇八架在高处。
90年代,头戴礼帽,戴墨镜,穿中山装,外西式呢子大衣,揺鹅毛扇,淡妆,走或在社火汽车上,锣鼓队在车中,扩音设备效果极佳。
2000年代,头戴礼帽,戴墨镜,西装领带,外西式呢子大衣,揺鹅毛扇,淡妆,汽车上高架音响,锣鼓队在车中。
2010年代,头戴礼帽,戴墨镜,西装领带,外西式呢子大衣,揺鹅毛扇,淡妆,有专门的春官车,康明斯车箱四面有十多个春官,以现代高端音响,轮流唱诗。四或六或八面锣鼓在车中,齐打齐拍。
无论走、骑马、坐单杆轿、坐拖拉机,均是三人、五人、七人、十二人锣鼓队跟随相伴,春官说一句,七个音节的锣鼓敲一遍。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