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序跋集:《昌乐古今。朱刘辑》序
[打印本页]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7-2-19 14:05
标题:
序跋集:《昌乐古今。朱刘辑》序
《昌乐古今。朱刘辑》序
刘锡诚
《昌乐古今——朱刘辑》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朱刘是我的故乡,我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家乡人前来索序,我自然却之不恭,欣然应诺。
昌乐是东夷文化的聚集区,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积淀深厚,自然人文荟萃。就拿我的家乡朱刘来说,也是人杰地灵、文化灿烂。首阳山的传说世代相传,一代又一代朱刘人受到伯夷叔齐高风的感染。仅两汉时期,就出过丞相公孙弘、隐士逢萌、学者徐干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历史进入近代,朱刘又是昌乐领风气之先的重镇。胶济铁路贯通之后,朱刘最早受到近代文明的冲击和洗礼。以经济发展为例,工矿业迅速兴起,成为昌乐早期工业的源头。此后,朱刘工业一直领先,至今仍是昌乐制造业的一大重镇。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一些最早受到近代文明影响的朱刘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一些有志之士纷纷到外边的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四五”烈士李华亭,奉天特委书记张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朱刘的风土人情,民间文化也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比如朱刘的石刻艺术,从菑川王墓、东圈汉墓出土的汉代石刻来看,汉代的朱刘石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成就。新中国建立后,朱刘石刻艺人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这足以说明,朱刘石刻源远流长,工艺精湛,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近年来,昌乐组织各方面的文化力量,着手对县域内的历史文化、自然人文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不断推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对此,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钦佩昌乐决策者的远见卓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学者指出,文化是一个地方与其它地方相区别的最根本的标识,是最能唤起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东西,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看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目前各地都在立足各自的优势,打文化牌,唱文化戏,作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昌乐在这方面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通过打蓝宝石这张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昌乐的宝石文化;通过打姜太公这张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昌乐的姜太公文化;通过打首阳山这张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昌乐的首阳山文化。所有这些成绩,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衡量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长久作用还将不断的显现。
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和价值评估,是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需要一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肯于吃苦的奉献精神,说到底是一件“种树”而“乘凉”的事情。通读了《昌乐古今——朱刘辑》初稿,感到此书的编撰总体来说还是严肃认真的,许多观点基本做到了持中公允,能够成一家之言;许多论述基本做到了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许多资料整理基本做到了全面翔实,能够以资借鉴。首阳山资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因为我自小听过父亲辈讲述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故事,后来看书才知道不光昌乐有,全国各地有六七处,“义不食周粟”的故事其实并不只发生在我的老家昌乐。但通过这次认真阅读昌乐整理的资料,觉得资料既不回避全国有多处首阳山的事实,又能立足当考古、方志和口碑资料,提出首阳山在昌乐的理由和依据,这种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可取的。而且,首阳山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史学问题,更是一个民俗学、文化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昌乐的首阳山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读全书初稿,感觉本书下了很大的功夫,付出了不少的心血,达到一定的品质和境界,是一本具有百科全书特点的大型地方文化史料类书,是一个了解朱刘自然人文风貌不错的窗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项是一项功在当今、惠及后世的千秋伟业。昌乐有独到的文化资源优势,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文化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还会不断的取得更加引人注目的成果,来匹配它在历史上曾有的荣耀和辉煌!
是为序。
2016
,11
《昌乐古今•朱刘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