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天台山之行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9-2-17 20:22     标题: 天台山之行

天台山之行

有间小教室,坐北朝南,教室外走廊挑头一米,方便孩子们课余玩耍,比如说冬天晒晒太阳啊,太阳正当头哦,也有一大群孩子挤油游戏,挨墙排队朝一个方向挤,很暖和的。这是五十余岁以上的人,当年读书最热门的游戏了。讲台位于东头,三排各十位孩子,单人独座,也就是说三十个学生娃。由南至北三排,我们以ABC分别命名,每排由前至后用1234依次称呼。好了,现在我们问一问,B3同学四周分别是谁?

你肯定会说B3东临B2,北有C3,南顾A3,你肯定不会说,B3同学西临B9吧?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说武陵小城吧。据同治版旧志,道光七年竹溪误导魏方照撰写的序言,“溪邑建于明成化十二年,分古庸国,亦梁州域。地界秦楚蜀楚之交,所称:北枕五峰,南带竹溪,东连诰轴,西列画屏”者,昔人论之详矣。明万历年间的《郧阳府志》载:“北枕五峰,南带竹溪河,诰轴山横于东,画屏山列于西。而南九里山诸峰皆蛇蜒迤逦至县治前。起伏旋东畔而止,状若帏然。”成化帝是明朝第8位皇帝。先看看两位皇帝:万历帝是是第13位皇帝。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 换一句话说,一百年前创建竹溪县,一百年后的撰写了县志,今天没有看到这本志,但通过郧阳府志里,知道了县治所在情况。可以遥想县志记载详细的情况的。今天所见的志书,是同治五年也就是是1866年。也就是县治创建四百年后的保存完整的志书。都详细记载了县治所在地,北枕五峰,即今天的五峰山,南带竹溪河,现在围绕县城南东两面的河流,东临诰轴山,如今的地母庙。西呢,是画屏山,或称画屏烟雨的县城八景之一。

当然如今又查找到康熙版县志,该县志纂修于康熙辛未四年(1691年),比我县现存的同治六年县志早170余年,是已知竹溪建县以来最早的县志。原志为毛笔小楷16开本,近2万字,虽然内容简洁,但对全县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特别是疆域山川、风土人物等进行了较详尽的记载,是社会各界认识了解竹溪、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因原志属国内孤本,现已由国家图书馆永久保存。

现在回到县城所在地的描述。 同治版县志第十三卷艺文卷,竹溪教谕张本,《五星峰赋 以叠连五峰若相顾盼为韵》中写道:盖此峰之特秀也:山对画屏,洞通锣鼓。张本,嘉庆十年,道光三年两次任教谕,分别为西元1805年及1823年,当时依旧称呼县治所在地,西边为西屏山的,至于洞通锣鼓,指五峰之北峰一洞,时人称锣鼓洞,不提。

清同治版《竹溪县志 卷二  八景》画屏烟雨条,即画屏山,详山川。查山,见西纪之山,见画屏:“山势绝壁崇峦,争奇献秀,宛若画屏,排列在红岚白云之外。昔人以画屏烟雨为八景之一。去县五里”。时人有以志书所载舆图为证,力争蒋家堰之漂水岩为画屏山,即画屏烟雨所在地。大误。

今日游天台山,即由漂水岩南进。岩上一庙,蜂王庙。山岩多积雪,冰凌如刀,步行至天台山下,望而生畏,不敢攀援。

回程见蒋家堰中心小学,进而玩赏。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