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打印本页]

作者: 史笔昭世    时间: 2018-12-20 23:48     标题: 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attach]38803[/attach]


为纪念现代意义上蒙古民俗学研究诞生100周年,当代意义上民俗学学科形成40周年,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校科技处承办的“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朝戈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满都呼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赵东海教授,长江学者、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额尔敦白音教授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社科院、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民委、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attach]38804[/attach]


开幕式上,赵东海教授、朝戈金教授分别致辞,满都呼教授向内蒙古师范大学赠书,西北民族大学著名学者郝苏民教授发来贺信。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王志强主持。

[attach]38805[/attach]


[attach]38806[/attach]


[attach]38807[/attach]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赵东海教授在致辞中谈到,1918年蒙古族学者罗布桑却丹撰写的《蒙古风俗鉴》,标志着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蒙古民俗研究的诞生。《蒙古风俗鉴》成书后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1978年,当代蒙古民俗学研究的开创者暨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汇集《蒙古风俗鉴》不同抄本,率先对该著作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于197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随后校勘出版了《蒙古风俗鉴》,使沉睡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得到复苏。随之,蒙古民俗学科体系逐步形成,蒙古民俗学术成果不断增多,学术影响持续扩大。近年来,蒙古民俗学研究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型城乡建设、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ttach]38808[/attach]


朝戈金教授在致辞中对罗布桑却丹、哈•丹碧扎拉桑等前辈对中国蒙古民俗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对蒙古民俗学科体系的形成做了高度评价,从《蒙古风俗鉴》成书时代背景、民俗学学科属性、文化多样性角度阐释了研究《蒙古风俗鉴》的价值。

[attach]38809[/attach]


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对蒙古民俗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
2018年12月20日



[ 本帖最后由 史笔昭世 于 2018-12-21 00:07 编辑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