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俗活动】“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在我校图书馆隆重开展 [打印本页]

作者: 陆慧玲    时间: 2018-12-8 16:18     标题: 【民俗活动】“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在我校图书馆隆重开展

文/陆慧玲  图/周红 郭倩倩等

    12月3日至7日,由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海洋大学主办,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协办的“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在我校图书馆文化展厅隆重开展。

    这次展览是中国海洋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之一,汇集了来自胶州、平度等青岛各区市30余位民间艺术家的230余件作品,囊括了年画、剪纸、镂胜、泥塑、锔艺等13种民间工艺类型。

[attach]38710[/attach]


    展品的丰富多样、布展的精致讲究,吸引了海大师生的关注,大家或在精雕细琢的镂胜前驻足流连,或对栩栩如生的“农家乐”泥塑赞叹不已,或沉浸在“播种”“赶海”等年画的浓厚节庆氛围中……

    许多留学生也对这些展示青岛民俗风情的民间工艺品赞不绝口。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一场“文化大餐”的展览形式,得到了师生们的喜爱与一致好评。此外,展览期间不间断播放的民间工艺纪录片视频,也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


[attach]38711[/attach]


[attach]38712[/attach]


    优秀民间工艺的背后,藏着匠人们沉淀多年的技艺积累,它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内核的外显,从形式到内容,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开展两天,许多师生在展厅的“留言本”上,记录了自己的所观、所思、所感。


    “展品很精美,工作人员很敬业,很开心能在海大看到这样的展览。”

—— OUCer


     “欣赏民艺大师们的作品,不免感叹大师们的技艺高超。以展览的形式带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同学们也能近距离感受我们的文化之美,丰富我们的传统知识,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希望图书馆以后能充分利用展厅,多举办类似的展览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见闻和对传统文艺的认识了解,我们的文化也可以这么美这么精致!!!”

—— OUCer


        Very nice and interesting exhibition! We can know something new aboutculture and art. Exhibits are so beautiful and creative. I think it's so hardto do this but Chinese people can, this is so inspiring. Thank you for thischance to see this amazing works, hope to see them again.

——俄罗斯留学生 Iarmoshchuk Evgenia (珍雅)



[attach]38713[/attach]


      “锔艺和衍纸真的很有趣,泥塑看似简单却十分有神韵,作为山东人很惭愧以前极少关注民艺,希望学校可以常办相似的展览,或请民艺家们来做个讲座,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民艺。”

——金瑜


      “青岛市民艺名家展览活动的举办非常有意义,不需宣传过度,便引得海大读者进入展厅,艺术作品活灵活现,尽得作者风采,向大家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将生活融进作品中,让它们提醒人们:生活美好,国家富足。”

——图书馆工作人员


      “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接触到高雅的民艺真的很惊喜,感叹于各位名家的精妙艺术手法,更为形象地了解到民间传统文化,很喜欢这些作品,拍了很多照片,也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看到这些优秀的作品。”

——小黄花


[attach]38714[/attach]


        “Very good exhibition, can learna lot about Shandong culture. Pretty cool handcraft and exhibitors are verygenerous to deep in detail explaining. Impressed and hope to see an exhibitionlike this in the future.”

——Ravisara 3/12/2018


     “山东仿佛是民间艺术的宝库,不展览都不知道我们竟然拥有这么多艺术形式。衍纸的精美,泥塑的神韵,都让人印象深刻。年画的美好,剪纸的巧妙,都让人心生喜爱,感谢此次展览,感谢工作人员。笔芯!”

——罗西


     “未想过能在学校接触到民间剪纸艺术,看到图书馆展馆的一刻真是又惊又喜。

       自小喜爱民间的艺术,在馆内还见识到了之前听说过但从未真正接触过的艺术形式,譬如鲁绣,譬如皮艺,其中最喜欢刘运显先生的那组《梅》《兰》《竹》《菊》。感谢学校!”

——张慧


展览时间:12月3-14日,8:30-17:00

展览地点:海大崂山校区图书馆一楼文化展厅


文章来源:“中国海大文新学院”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5日。



[ 本帖最后由 陆慧玲 于 2018-12-8 16:24 编辑 ]
作者: 陆慧玲    时间: 2018-12-8 17:13     标题: 【民俗活动】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成功举办

文/马杰  图/李扬 陆慧玲等

[attach]38715[/attach]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示我市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日前,由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海洋大学主办,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协办的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在海洋大学图书馆文化展厅隆重开展。展览期间还举办了青岛民艺论坛。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魏胜吉,中国海洋大学宣传部长陈鷟,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均民,市文联副巡视员柳电飞,市民协主席李扬和海洋大学文新学院、市民协的领导与嘉宾们分别参观展览、参加论坛等活动。


[attach]38716[/attach]


    此次展览展出了我市30余位民间艺术家的230余件作品,涵盖了剪纸、泥塑、胶南年画、镂胜、鲁绣、衍纸、烙画、锯艺、雕刻、陶器等诸多门类,是从全市民艺作品中遴选出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作品,展示着我市民间艺术的创作水平和发展方向。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与思考,记录着岁月的变迁,见证着伟大的时代。7日下午举办青岛民艺论坛,10位剪纸、陶艺、核雕、民艺教育等领域的民艺家介绍创作心得、技法技艺、理论研究、民艺进校园等方面的经验。
    此次展览也是市文联文艺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普及推广中华优秀民俗传统文化,引领青年学子自觉接受中华优秀民俗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中国民间智慧、领略民间工艺之美,进而理解和把握民俗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展览和论坛举办后反响热烈,吸引了数千名学子和市民前来参观,特别是激发了很多外国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优秀的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来自人民,承载着民间的道德追求、精神信仰、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知识体系等。优秀民间工艺的背后蕴藏着匠人们沉淀多年的技艺积累,是地区民俗文化内核的外显,从形式到内容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青岛的民间艺术专业门类众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守护、传承和弘扬好优秀民间文艺是每一位民艺工作者、爱好者的责任与使命。
    本次展览将展至12月14日。

[attach]38717[/attach]


[attach]38718[/attach]


[attach]38719[/attach]


[attach]38720[/attach]


[attach]38721[/attach]


文章来源:“青岛市文联”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7日。



[ 本帖最后由 陆慧玲 于 2018-12-8 17:17 编辑 ]
作者: 陆慧玲    时间: 2018-12-8 23:35     标题: 【民俗活动】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民艺论坛”顺利举行

文/陆慧玲  图/陆慧玲 向岑杉等

   
  12月3日,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在我校崂山校区图书馆开展。12月7日下午,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魏胜吉,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均民,市文联副巡视员柳电飞,中国海洋大学宣传部长陈鷟、副部长孟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健、院长修斌,以及来自市民协和文新学院的嘉宾们参观了本次展览,对本次展览的筹划、质量、社会影响及志愿者团队予以肯定,祝贺展览成功。

      随后,举行了由李扬教授主持的“民艺论坛”,来自青岛各区市的数十位民间工艺家和海大学子们汇聚一堂,宋文铎、刘锦波、苏霞、赵丽华等民间工艺名家代表和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朱本泉等相继发言,分享了自己对民艺之路的选择、展览作品的创作过程、对民艺的感悟体会等内容;青岛市民协副主席鲁汉、邓斌,青岛理工大学张成福、海大文新学院孟岗老师,就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及发展对策,发表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青岛市民协秘书长马杰,对本次展览及论坛的顺利举办也给予了肯定与支持。与会民间工艺家与学者们一致认为,青岛民艺成果丰硕,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大有可为,前景美好。

[attach]38725[/attach]


[attach]38726[/attach]


[attach]38727[/attach]


[attach]38728[/attach]

魏书记与我校有关部门领导、老师参观展览


[attach]38729[/attach]


民艺作者向陈鷟部长介绍作品


[attach]38730[/attach]


刘健书记与修斌院长参观展览


[attach]38731[/attach]

“民艺论坛”在图书馆文化展厅顺利举办


[attach]38732[/attach]


李扬教授主持论坛


[attach]38733[/attach]


孟岗老师发言


[attach]38734[/attach]


剪纸艺术家宋文铎先生现场展示




文章来源:“中国海大文新学院”微信公众号,2018年11月8日。



[ 本帖最后由 陆慧玲 于 2018-12-8 23:41 编辑 ]
作者: 陆慧玲    时间: 2018-12-18 11:45     标题: 【活动侧记】指间的传承,生命的记忆

原标题为:指间的传承,生命的记忆——“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侧记
文/陆慧玲 图/周红 陆慧玲等

[attach]38798[/attach]


[attach]38799[/attach]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有一个长达2分30秒的锔碗片段:老母亲招呼锔瓷匠人来到家中。锔瓷匠坐在昏黄的光影里,娴熟地拼拢、扎缚、钻孔、钉孔,一边不经意地问起,为何花更高的价钱锔碗,老母亲暗自叹了口气:“使碗的人走了,把闺女的心也带走了……把这碗锔好了,也给闺女留个念想。”匠人意味深长地说:“瞧好了,我给你把它锔得滴水不漏,保准给你闺女一个好念想。”锔好的碗,盛住了女儿的深情和思念。电影成功地将锔瓷这一民间工艺素材,融入现代影像的叙事中,民俗元素的运用,在增强影片乡土色彩的同时,也使叙事的意义巧妙隐现。民间工艺的内核是什么,其在现代语境中何去何从,笔者在认真参观了近日在我校图书馆举办的“青岛市民艺名家精品展”之后,有了不少新的感悟。


    传承:民间工艺的生命核心


    在12月7日下午的“民艺论坛”中,来自青岛各区市的数十位民间工艺家和海大学子们汇聚一堂,分享了自己对民间工艺的感悟与体会。民艺家代表苏霞、刘锦波在交流中谈到,他们对剪纸、黑陶之路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熏陶,如果当初没有坚持,或许不会有今天炉火纯青的技艺;且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仍是主要的传承方式。许多祖辈相承的手艺,都在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中,面临“失传”的困境,大多数民间工艺家都曾遭遇这样的艰难抉择,继而在栉风沐雨中,玉汝于成,薪火相传。

    “传承”,是民俗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汉语大词典》释为“更替继承”,《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传授和继承”,二者都突出了“继承”之意。诚然,所有流传至今的民俗事象,因不曾断绝的继承,而得以保留,也有许多特别的民俗类型,因多种原因而长留于历史,成为仅供阅读的过去。


    实用:现代语境的发展方向


    本次展览开设于海大崂山校区图书馆,不仅吸引了海大师生的目光,也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大家在参观这些反映青岛民俗风情的工艺品时,对其精致的造型、高超的技艺赞叹不绝。作为此次展览的筹备者之一,笔者所在的志愿者团队亦对展览的广受欢迎与好评,感到欣喜不已。但细思之,民众在展览中呈现出的“欣赏”姿态,似乎也反映了民间工艺与当代日常生活的疏离。

    中山大学刘晓春教授在总结日本“民艺运动”对中国民艺传承、发展的启示时指出,“当前传统工艺的复兴,不是赋予传统工艺过多的符号象征意义,而应祛除其日益神圣化、浪漫化的‘灵晕’,学习机械技术的简洁、经济,不再盲目遵守和模仿过去的复杂形式,而将机器体系作为社会的和美学的工具加以利用,重返工艺的本质,随物自然赋形,功能日用。”本次展出的民间工艺品,大部分是曾经与地方民众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日常物品,如节日时增加喜庆气氛的剪纸,以明丽色彩寓意吉祥、陪伴儿童成长的布老虎,将碎裂的器物“破镜重圆”的锔艺等等。曾经近在身边的民间工艺,除了展览的“大雅之堂”、各式各样的民艺文化馆,似乎无处可去。因此,如何回到日常生活,而不是由少数人掌握的孤芳自赏、束之高阁的技艺,是当下民间工艺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


    记忆:孩童的民艺教育


    在这次展览中,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来自校外的孩子们。不少家长在周末带着孩子,驻足馆内,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展品之间,细心地为孩子讲解。参观结束,孩子们纷纷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一些尚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用拼音和图画表达了对展品的喜爱与观展的快乐,稚嫩的笔迹与话语,充满了童趣。

    如何让儿童记住,在我们的传统中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民艺资源?通过这次实践可以发现,民艺展览是一种较为合理且便捷的方式,尽管由于场地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参观者还不能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民艺的制作过程中,但这或许也为今后更大规模的展览提供了经验。民俗学教授王晓葵曾撰文介绍日本学者小关隆对“记忆”概念的定义,其中提到:“记忆和记忆的主体,即生活在当下现实的人们所属的社会集团的自我认同有着本质的联系。”笔者认为,民俗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在深层上,实则是通过对文化事象的“记忆”来完成的。长辈带着儿童参与观察民俗事象的过程,本身也是在民俗认同的潜意识下,为儿童建构民俗记忆、文化记忆的过程。

    民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展出的名家民艺作品,代表了青岛民艺的较高水平,整体反映了青岛的传统信仰、道德追求、审美情趣。民艺家们的慷慨分享,让我们得以了解,继承仍是民间工艺延续生命的核心,而在现代语境中,民艺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或应向实用、回归日常生活的方向迈出步伐。此外,本次展览受到的欢迎好评,也说明它在当代民俗记忆的构建中,可以大有作为。



作者简介:陆慧玲,中国海洋大学2017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原文载于:中国海洋大学校报 - 第2040期(2018年12月13日) - 第04版:副刊



[ 本帖最后由 陆慧玲 于 2018-12-18 11:48 编辑 ]
作者: 小虫虫    时间: 2020-6-15 10:43

很棒的活动希望能多多举办~
作者: 晨晨    时间: 2020-6-15 12:43

有意思,更是有启发意义的展览!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