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熊猫爸爸”史蒂文森:我是看功夫片长大的 [打印本页]

作者: karin    时间: 2009-5-4 13:22     标题: “熊猫爸爸”史蒂文森:我是看功夫片长大的

                                                                              
                              
                                 

“熊猫爸爸”史蒂文森:我是看功夫片长大的

东方早报记者 张悦


东方早报 2009-4-24 0:43:56




                                                                                                                                                                                      






  面对记者,一头金发的约翰·史蒂文森严肃儒雅、风度翩翩。如不开口,你一定猜不到他曾是熊猫“阿宝”和怪物“史莱克”等“不严肃”角色背后重要的创作力量。熟读《道德经》和《论语》的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令人惊讶。这个5岁就想拍电影的美国人在好莱坞奋斗了大半辈子,可与记者的谈话中最多被提及的名字竟是胡金铨。

  受邀“跨媒体实验室”为中国动画把脉,史蒂文森毫不遮掩地指出:“现今的中国动画作品缺乏想象空间和传统特色。”

  中国故事就该体现中国绘画特色

  去年,一部《功夫熊猫》让好莱坞的大银幕上掀起了一股中国热。该片导演约翰·史蒂文森日前受横跨动漫、创意、投资等领域的国际机构“跨媒体实验室”(X Media Lab)和苏州动画产业基地的邀请,来到中国为中国动画“开小灶”。经过三天的看样片、开讲座以及“面授机宜”之后,他有些遗憾地表示,参加此次大会的中国动画样片,目前还不具备“点画成金”的条件。他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梦想和想像力的不足,就参与“诊断”的中国动画样片来看,不是成语故事、革命故事的“教材”图解,就是亲子主题的动物乐园,“真人电影也好,动画电影也好,最重要的始终是故事。”史蒂文森说,“而动画作品,应该创造出想象空间,表达梦想及其追求过程,才能赢得观众。”

  史蒂文森透露,在筹备《功夫熊猫》期间,他率工作团队搜集了大量中国画及水墨动画的素材,《牧笛》等作品就令他大呼精彩。虽然《功夫熊猫》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动画,但他认为“既然要讲一个中国故事,就应该在技术和艺术风格上体现中国动画的特色”。所以,他把水墨动画的技术运用到《功夫熊猫》之中,背景加入了桂林山水元素,“过去我在博物馆里看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一直以为画中对山水的描绘是中国画家的特有的艺术想象表现,可真正去桂林走了一圈,我才理解,原来桂林山水真的就是画上这样的!”完成了具有水墨动画风格的背景后,为了使之能与立体透视的西方动画相结合,制作团队还依靠先进的电脑技术加以渲染,以确保水墨动画看上去并不像是“贴片”。

  《功夫熊猫》续集更大更好看

  尽管史蒂文森在结束了《功夫熊猫》的宣传工作后就决定不再参与续集的工作,可他对已经开始筹备、定于2010年上映的《功夫熊猫2》信心百倍,“尽管我没有参与续集制作,但是我了解《功夫熊猫2》的制作团队,剧本仍由第一集的编剧操刀,武术指导和视觉特效也没有换人,担纲导演的则是年轻的韩裔导演詹妮弗·于,她在第一部中曾担任故事板创作。她已经和梦工厂动画CEO杰弗里·卡岑伯格一起去四川看过景。我相信,有了上一集的经验,第二集动作场面将会更宏大,打斗更精彩,故事更好看。”

  史蒂文森展示了《功夫熊猫》的制作草图,其中包括大反派豺狼的帮凶,如野猫三姐妹、猎豹帮,以及野猪怪,“很遗憾,为了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主题突出,这些角色最终被删去了,所幸,这些角色都会在续集中出现。”

  至于史蒂文森本人,告别了“儿子”熊猫阿宝后,他说脑中有好几个计划都在进行中。尽管他说他与中国“缘分未尽”,“中国就像一个庞大而丰富的故事库,起码还有10亿个好故事有待发掘。”不过,在与一群中国动物为伍,工作了四年半后,他说他现在想回到美国文化中,拍一些完全不同的故事。那么传说中的大银幕版《希曼》会不会很快与观众见面?“一切视机会而定。”史蒂文森回答。

  胡金铨是我最重要的灵感来源

  祖籍英国的美国人约翰·史蒂文森,5岁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的梦想:要拍电影。不过,他进入电影圈的路线有些曲折。学设计出身的他,进入梦工厂动画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事故事板创作。据他透露,故事板艺术家的身份有些类似电影剧组里的副导演,负责梳理故事线索。他之前参与制作的动画电影包括《怪物史莱克1、2》和《马达加斯加》。

  拍《功夫熊猫》之前,史蒂文森与中国的缘分仅是他在2000年到桂林旅游过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无不遗憾地表示,直至今日,他还无缘得见真正的大熊猫。不过,热爱功夫片的他,说起中国电影却如数家珍。他自称从小“看香港电影长大”,邵氏和嘉禾的经典作品他一部不落,面对记者的惊讶,他干脆加重语气说:“胡金铨是我最重要的灵感来源。”

  从早期的功夫片说到香港电影新浪潮,史蒂文森对香港电影的了解和热情令人惊讶。“在好莱坞,了解功夫片的人并不多。的确有不少人看过《卧虎藏龙》,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不知道邵氏,不知道徐克,不知道武侠和功夫有什么区别,甚至不知道武术跟跆拳道、空手道的区别。我所做的就是,让《功夫熊猫》成为一部真正的有关中国武术的电影。”谈到中国电影人在功夫片领域的探索,史蒂文森表示非常敬佩,“从邵氏功夫片到徐克的武侠片,再到近期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中国导演一直在功夫片领域内探索,一代代电影人通过功夫片这一介质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讲故事的方法。”

  因为有着对功夫片的了解和热爱,他在拍摄《功夫熊猫》期间信心十足,“我对武术电影这一类型片信心百倍,它歌颂的是人类最伟大、最美好的品质——勇气、牺牲、英雄主义、救赎、宽恕。它讲故事的方式特别有力量,涵盖了人类情感中最强烈、动人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功夫片的故事往往发生在可以任想像力天马行空的奇妙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电影语言、技术技巧都可以运用到极致,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感官体验。”

  作为一个美国人,史蒂文森知道让美国观众接受武术电影,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东西方文化中的契合点。在他看来,武术电影与美国西部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背景很不一样,它们的核心精神相似,都是通过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来表现英雄主义。”史蒂文森说,一旦抓住了这一点,让美国观众接纳武术电影,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