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丹砂文化:一个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张贺    时间: 2009-4-27 19:56     标题: 丹砂文化:一个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丹砂文化:一个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古时皇帝的批文用朱砂书写,叫“朱批”,用丹砂写成赐给有功之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叫“丹书铁卷”,妇女美容时也会用到丹砂——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商周时期,贵州务川的仡佬族就发现和运用了丹砂,是世界上最早获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民族,因此务川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炼丹中心。由丹砂生产而产生的采砂炼汞技艺,成为了连接仡佬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桥梁。

从“天主坳”祭祀台远眺对面的天母石。 (资料图片)

清明时节,祭天朝祖 (张晖 摄)


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九天大濮史录》 (程伟光 摄)



  丹砂,即硫化汞,又称“朱砂”、“辰砂”,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也可制作颜料、药剂。贵州务川是一个建县1400多年的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千百年来,以采掘丹砂为业的仡佬先民为务川沉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为务川遗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全面展示仡佬文化、丹砂文化,2009年4月3日至4月8日,务川举办了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族文化旅游节,主要内容有:仡佬族祭天朝祖活动,游览700年仡佬丹砂古寨——龙潭民族文化村,召开民族文化发展研讨会,观看“神砂遥想”精品文艺节目等。
  清明祭祖:
  源自九天母石的祈福仪式
  这是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平台,平台前面的悬崖下就是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河水湍流不息,几块巨石从河谷底部拔地而起,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九天母石。“蛮王仡佬,开荒辟草”,传说这里是九天天主诞生的地方,后来,九天天主的儿子下界,封为濮王(又称为蛮王),在此繁衍生息,成为仡佬族的祖先。后人为祭祀先祖,在九天母石对面的半山腰建起了祭祀台,称为“天主坳”。据说每逢清明节前后,各地的仡佬族人都会聚集在此祭天朝祖,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九天先祖,先祖神明,族裔齐聚,大祭于今,礼乐齐备,众心虔诚,祖飨供奉,万方泰平。”时值农历清明,4月4日早晨,在九天母石寨,大磬响起、礼炮震天、黄烟弥漫,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族文化旅游节在此开幕。主祭司点燃龟甲钱、纸钱,向先祖献财,全体族人向先祖行大礼,主祭司向先祖献茶、献酒、献五谷、献果、献帛、献牲。祭文宣读完毕,乐祭开始,一时间,号角、唢呐、锣鼓齐鸣,在乐曲声中,主祭司为仡佬族子孙祈福,并为仡佬族子孙结福。只见香烟缭绕中,成百的天灯自山谷升起,错落有致,飘然而上,将仡佬族子孙的祈愿、祝福传达九天。
  龙潭民族文化村:
  最早获取丹砂冶炼技术的仡佬古寨
  大坪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分为前寨、中寨、后寨,原名火炭垭,据考证,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称为“仡佬族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湛、吸引汉文化最多”的一处仡佬村寨。该寨的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攻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民族”,被专家们称为“化学鼻祖”。 它一面临水,三面环山,寨内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房屋窗雕精美细腻,含义深远。
  仡佬族采砂炼汞历史悠久,始于上周时期。史籍记载:攻取朱砂技术的,上古时代只有濮人,中古时代只有僚人,近古时代只有仡佬人。现务川大坪镇一带,还可看到古代土法炼汞的遗迹。最著名的有:大坪山坑,是秦汉时期的朱砂井遗址;大箐洞,2000多年前,仡佬人就在此开采矿石,冶炼丹砂制取水银,上世纪末,洞内还存留有古代开采丹砂的摇船……此外,丹砂神奇的医药疗效,使古人认为丹砂能制成长生不老的仙药,又由此造就了道家方术,成为中国独特的道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对中国巫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国营务川汞矿厂于1953年成立,1965年改名为务川汞矿,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衰落,但民间炼汞依然活跃。直至近些年,由于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矿山安全管理的加强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民间炼汞受到限制,才开始逐渐减少。
  《九天大濮史录》:
  传说中的仡佬“天书”
  仡佬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和民族文化,但对其是否拥有本民族的文字,学界一直颇有争议。2008年9月,贵州省仡佬学会付尔光、田金海、郑继强等专家遍访云南省文山州、湖南省湘西地区、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和贵州全境等仡佬族地区,据民间传闻线索和实地考察走访,在黔北仡佬族一位姓李的家中寻找到了《九天大濮史录》。
  用仡佬文字书写的《九天大濮史录》,据说就是仡佬族民间传说的仡佬天书。该书为4卷合订本,共511页,仡佬文用朱砂书写,汉文由黑墨对应排列书写,内容包括仡佬族及其先民濮人、僚人的发展演变过程,仡佬族九天合和文化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仡佬族创造文字、发明酒、发现茶叶、冶炼朱砂、饲养牲畜等方面的历史,是目前发现的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重要典籍。据《九天大濮史录》的保管者介绍,他的祖上曾是宋代仡佬蛮王李文通的后代,他本人并不知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但一直传承祖训,视此书为宝。
  今年初,这一珍贵文献史料在北京被国家有关民族古文字的专家鉴定,认定是一部过去从没有发现过的、其他民族从没使用过的文字,是仡佬族曾使用的成熟的文字史料。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仡佬族先民的历史、文化、传说等,所记人和事均可在汉文献文中得到印证。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仡佬族语言文字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将产生重要影响。
  务川共识:
  探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探讨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科学地保护、发掘、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中国·贵州(务川)民族文化发展研讨会于4月5日召开。经过研讨,各位专家、学者从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考古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理论高度,在许多问题上取得共识,并最终达成《务川共识》。
  《务川共识》包括了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法律与习俗相结合的保护原则,既要做法律上的保护,将民族文化列入当地法律监管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同时,又要做好民族生活习俗的挖掘、传承工作,让生活习俗自身来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二是坚持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传承原则,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保护有形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应该保护那些非物质的民族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成为有形文化,丰富有形文化的内涵。三是坚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利用原则,现阶段的民族保护与开发,不仅要静态地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实体”,而且应“动态”地加以保护,让民族文化的主体参与进来,即保持民族城镇和村寨内居民的生活原态与习俗。四是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利用原则,走持续发展之路,根据各城镇民族文化的特点,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开发民族旅游业以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五是坚持求同与差异相结合的发展原则,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力求做到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无的我也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民族文化的价值和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作者:俞灵
本帖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本帖最后由  张贺  于2009年04月27日20:02  编辑发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