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及民俗志编纂”项目工作简报(第一期) [打印本页]

作者: 刘重麟    时间: 2018-4-11 15:51     标题: “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及民俗志编纂”项目工作简报(第一期)

        3月31日13:00,“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及民俗志编纂”项目组,在中央民族大学北智楼201室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有项目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毛巧晖研究员,项目参与教师中央民族大学王卫华教授、张青仁副教授、袁剑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文超博士,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霍志刚、孙佳丰、贾茜等10余名博硕研究生。会议由毛巧晖研究员主持。
       北运河课题是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受到中宣部重视与关注的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梳理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增强区域民众文化自信,促进地方基层文化繁荣,形成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风尚。毛巧晖研究员指出,项目组期望能通过新媒体调研与推广,整合该区域特有的、标志性的民俗文化资源,最终完成对当地民俗文化志的普查与撰写,并适当进行民俗文化影像志的拍摄工作。项目预期成果和主要工作包括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图像展、民俗文化普查公众号建立与运营、《文献与口传中的北运河民俗》新书编撰与发布等等。
  与会人员就项目进展中需要注意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本项目所调研的范围,毛巧晖老师和张青仁老师提前进行了沟通,经与项目组协商后,确定了采取狭义的北运河概念与地理范围,着重以原通州郊县的通州城、永顺镇、潞城镇、张家湾镇、西集镇为重点区域,适当扩展至天津、河北香河一带;在研究视野和学术定位上,项目组达成基本共识,以运河文化为大背景,突显北运河区域民俗文化特征,构建京津冀文化一体化;就成果内容而言,袁剑老师建议将历史文献进行汇编,不但能形成系统化成果,还能为今后学者研究提供学术基础;历史文献与田野资料之间的互构,向来是民俗学者津津乐道的讨论话题,张青仁老师指出,一方面要搜集地方志文献,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近年来已有调研成果,王卫华老师也指出要在熟悉文本后进入田野,同时自觉规避已有的调研话题,努力发现新问题;毛巧晖老师建议进一步丰富文本的内涵,注重搜集村落老照片等图像资料,同时把握新民俗在当代民众生活中的生成与运用。考虑到项目组中部分硕士生没有田野调查的经历,老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调查心得,给初学者很多经验和鼓励。
        另外,毛老师还具体介绍了项目经费的管理与运营细则,特别强调了田野调查过程中的住宿和安全问题。与项目调研并进的是北运河公众号的建立与运营,会议初步确立了轮流执岗的工作模式,内容上从一般性的区域文化普及做起,适当推送相关研究的学术专栏,并借此平台进行调查问卷的分享与整合分析。
        最后,毛老师总结了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确定项目空间范围;确定文献汇编工作方法;确定点面结合的调查方法,立足高远,解决新问题;有步骤地运营微信公众号;确立项目组具体调查时间及补充调查时间;建立项目组通讯录;有条件地落实照相录像设备;确立参与人自行录音转录的工作原则等等。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民协公众平台”

链接: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17458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