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韩浩月】家族文化缘何被冷落 [打印本页]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09-4-15 21:15     标题: 【韩浩月】家族文化缘何被冷落

最近,起点中文网以“80后”和“90后”为主,进行了一次家族状况网络调查,在面对“你知道你爷爷或奶奶的姓名吗”这个问题时,有42.1%的调查参与者选择了“不知道”。
      很多人对此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这项调查结果的真实程度,笔者开始时亦是如此,但直面问题所指静心去想自己奶奶的姓名时,才发觉印象深处除了留有一个“李氏”外,真的不知道奶奶的姓名是什么。一名“70后”尚且如此,诸多“80后”和“90后”不知爷爷奶奶姓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确认不知奶奶的姓名之后,内心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我想,这愧疚情绪中,应该还掺杂着失落感,这种由愧疚和失落合成的复杂感觉不该只是个人的,更是一种集体情绪,因为有这样一个事实需要我们去面对:被传承了几千年的家族观念正在淡去,作为民族优良传统之一的“尊老爱幼”,如今已衍变成了“轻老重幼”。对孩子近乎畸形的溺爱和对老人日渐淡漠的关心,已经成为近年来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我们似乎不应该再用这个类似万金油的说法,当做解释忽略对老年人关注的理由,但事实真的有可能是这样,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三位一体”的小家庭结构的普及,是导致三代人亲情被割断的主要原由。热播剧中《王贵与安娜》中的王贵,由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继而成为大学教师,在城里娶了一个小资的媳妇安娜,在王贵与安娜的一次对话中,王贵有一句台词,大意是说结婚后的十多年,只回过一两次家。在这种状况下,王贵的子女怎么有可能知道爷爷奶奶的姓名?

      有了互联网之后,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让自己的物质欲望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SNS网站的流行,也让他们满足于虚拟的社交关系。互联网让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而年轻人与祖辈之间,却因为物理距离的存在以及生活环境以及观念的不同,而形同陌生人。大多数年轻人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交流,只在逢年过节时进行,这种带有应付之意的交流,不但难以知道爷爷奶奶的姓名,就连生日、身体健康等基本状况,恐怕也难以知晓。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血浓于水……由这些带有浓郁家族精神构成的家族观念,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抵御困难、创造成就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今天,家族观念虽然已经非常淡化,但它的核心价值仍不容我们遗忘。在国家强大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家族观念的作用将更多地转向文化传承和亲情延续,最近几年来,社会上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但同样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家族文化,缘何被冷落到现在?

      诚然,家族观念中也有着“为尊者讳”的意识,出于对长辈的敬畏,后人通常会避讳打听长辈的姓名,但中华5000年文明史一脉相承地书写下来,有根有据,少有无名氏,足以证明我们对祖先姓名的重视。“数典忘祖”是一个常被用于比喻某人忘掉自己本来情况或事物本源的词汇,从这个角度看,不知道爷爷奶奶姓名,的确有点数典忘祖的意思在里面。好在中国人的寻根意识根深蒂固,在同时进行的调查中,76%的人希望通过互联网等方式重建家族谱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就很让人欣慰。
来源:西安日报  
文章转自:中国民族报
作者: 张国伟    时间: 2009-4-20 18:05

网络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淡漠,人们都活在自己构建的虚拟空间之中,家庭观念逐渐淡化,从而导致了亲情的渐渐流失。做为80后的我们应该引此为戒,时刻谨记亲情的伟大!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09-4-28 21:40

其实不只是八十后,九十后,七十后,六十后在这个年龄段时,恐怕比这两代人更严重。
毕竟有个过程。
作者: magh    时间: 2009-12-3 10:33

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单单是网络,还有中国人家庭观念的转淡,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作者: 白露为霜    时间: 2009-12-3 13:27

被冷落了吗?我不觉得。
每个时代的人群,总是在有相当阅世经历后,才回头想去再往前追溯,不仅回忆自己的历程,身边的世界(家族、地域、职业)等都是“求索”的对象;而且那时他们也有资历、有时间去做这样与谋生无关的事情。而年轻时,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未知的将来。
既然说现在“冷落”,那么,与之相对的,肯定是以前“不冷落”。韩浩月提了关于家族的很好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提供“之前”的相关资料。不能在看到现在的现象时,就认定过去不是这样的。
家族文化,是个非常宏富广阔、头绪繁多的范畴。知不知祖父母辈的名只是其中一粟,可以折射;但是不能代表全部。
至少我看来,虽然在现代社会,家族的结构、组织形式甚至仪式等等都发生了变化,但被传承和保存下来的更多(包括作者剥离学者身份后,作为一个个体对于家族问题的关注意识等),而且,那是深层次的、更加稳定的结构。这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所谓”文化“。
作者: 同类声响    时间: 2010-5-30 12:00

个人感同身受!还有好多可以折射面的!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0-5-30 18:39

这个也不尽然。讲个笑话,农村的孩子好多都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我们那里有个小孩,从小由他爷爷带他。他爷爷的老哥们喊他爷爷叫“兆文哥”,时间长了,这小孩记住了。有一次,有个人问他,你爷爷叫啥?他脱口而出:兆文哥!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0-5-30 18:41

农村的家族文化还有一些抬头现象。比如修家谱。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修谱了。
作者: lilinfangfei    时间: 2010-6-3 11:52

没有小朋友会叫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的,在家族中一般都是上对下叫名字,下对上却有固定的称呼。所以我们只有在爷爷奶奶的同辈中才能听得到他们的名字,听的少当然记得就不牢。但对我来说奶奶就是奶奶,前面加上姓氏的如李奶奶等,那才是外人~~
作者: 同类声响    时间: 2010-6-25 09:10

引用:
原帖由 lilinfangfei 于 2010-6-3 11:52 发表
没有小朋友会叫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的,在家族中一般都是上对下叫名字,下对上却有固定的称呼。所以我们只有在爷爷奶奶的同辈中才能听得到他们的名字,听的少当然记得就不牢。但对我来说奶奶就是奶奶,前面加上姓氏的 ...
   的确  李奶奶是外人!
作者: 竹林遗风    时间: 2010-6-25 09:41

引用:
原帖由 同类声响 于 2010-6-25 09:10 发表
   的确  李奶奶是外人!
奶奶不是亲奶奶,爹也不是亲爹啊!铁梅,你听我说…
作者: 万墨    时间: 2010-6-26 13:51

这只是城市的现象,在农村,宗亲观念一直是维系家族的又一条纽带,即便是行政上的村长支书,其号召力未必更胜族长之类的精神领袖。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城中村已经不是农村了。
作者: 同类声响    时间: 2010-6-28 08:37

引用:
原帖由 万墨 于 2010-6-26 13:51 发表
这只是城市的现象,在农村,宗亲观念一直是维系家族的又一条纽带,即便是行政上的村长支书,其号召力未必更胜族长之类的精神领袖。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城中村已经不是农村了。
真的很想做个调查  到底还有多少地方宗亲观念要胜过行政领导的 !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