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沉默的朋友——读书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国伟
时间:
2009-4-13 23:29
标题:
沉默的朋友——读书
1 莫忘记,你有位沉默的朋友。家庭里的电视机屏幕荧光闪烁,街道上的电影广告五彩缤纷,它们都在招徕自己的观众;连听众日渐寥落的收音机也在放声歌唱,吸引着它的知音。然而,请君莫要忘记,你还有位沉默的朋友——书。它不动声色地静静地伫立在书房、书店和图书馆的架子上——不为受到的冷落而沮丧,也不为得到的盛情而兴奋。它总是沉默着,把它深邃的思想、精确的哲理、流溢的激情、璀灿的文采掩抑在浩瀚的卷帙之中;它总是沉默着,静静地等待着你的光顾。
2 这位朋友,性虽沉静、文雅,却善交际,它还可为你引荐和介绍诸多的良朋挚友。皮却林和卡秋莎·马斯洛娃(分别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中的主人公)对我们来说比亲友、邻居还要亲密几分,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比对任何亲朋好友都深刻得多——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能象一本好书的主人公那样真实、坦率地倾吐自己的心事。这些都是那位热心的介绍人——书的功劳。
3 要立志读万卷书。大凡志士名人,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有一个贪婪地吞读大量书籍的时期。美国杰出的发明家爱迪生,十二岁时弄到一张公共图书馆的阅览证,遂暗下决心读尽天下书。于是,他从放在书架最底层的书读起。他先拿到的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基础》和《技术辞典》、《忧郁症解剖学》之类的书。便一卷接一卷地读了起来,从不放过一本、漏过一页,直读得书架上的书下去了15英尺。只是至此他才有所察悟:读书须有选择,而且安能一口气读尽天下书!固然,此种读法不足为效,然而试问各位,你读过几公尺的书?有无此种鸿鹄之志?
4 做个兴致勃勃的读书人。无有“读兴”,难以成读;漫不经心地浏览,兴趣索然地翻阅,都不算读书。这样的读者也不成其为读书人。兴致盎然地欣赏作家高超的技艺,品味作品优美的字句章法;因生花妙笔而喝采,因刻划的功力而感叹,因睿慧的思想而激奋——这才叫读书!
没有这种“读兴”,要培养;有了这种“读兴”,要保持。歌德在自己的晚年,每年春天都把莫里哀的作品从头至尾诵读一遍,用以保持自己的“读兴”。
5 应重读文学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华章,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赤金。它们的价值是世所公认的,是历代不贬的。其中绝妙之处难与君说,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靠读者诸位细细品来。一个人一生中要读二,三百本名著,才称其为“读书人”。至于有些书,可谓之“闲书”,茶余饭后找来一读,用以消遣解闷,亦无不可,然而读之不必用心。
6 要精读,慢读。马马虎虎的快读并不难,细心地研读却不易。要养成精读、慢读的好习惯。文学作品与科学论著不同。科学家是用确切的概念明白地表述自己清晰的思想的;而文学家的写作,乃是赋予取自纷杂生活的并不定型的形象以某种固定性和准确性——这样做他们才能用一定的语言塑造出它们来。这便是文学家苦苦求索和难言的苦衷之苦处所在。由此造成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多种扑朔迷离的变义和文学史上多桩难以了结的公案。如:几百年来文艺批评家、心理学家、导演和演员们对哈姆雷特这个典型形象评论纷纭,莫衷一是。对这些作家的这类作品不细细研读揣摩是断然没有发言权的。
固然,某些伟大人物读书的速度是很快的。这是因为:一,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才能;二,这是由于他们工作的需要,长此以往便具备了快读的本领。如前面提到的歌德读莫里哀的作品,其读速每分钟达两千单词。但名人名家中慢读者也不乏其例,更有甚者,他们有时为了体会精品之精义,甚至逐字逐句地工笔“抄读”。
读书人,不要怕别人嘲笑你读得太慢吧。其实读书人读书向来是慢的:年幼者因缺乏经验读不快;年长者因反应迟钝读不快;年富力强者因研究的需要也读不快。读得精些,读得慢些,有的时候要停下来思考,有的地方要反复重读,这才是好的读书习惯。
7 要作读书笔记。笔记可记得随便些,凡是你认为该记的都可记下。或抄录原文,或做些批注,或写下自己的随感。读书笔记是为自己而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当你闲来无事的时候,翻翻自己的笔记,顺着它的脉络,回忆一下读过的书,重温一下读时的感受,实在是一大乐事。有几点建议:一是每本笔记前要留两张空页,留待记完一本后作笔记目录、索引之用;二是笔记中要记上所读书籍的书名、作者和出版时间、地点;三是抄录的原文要准确,并注明是引文(以免与自己写下的文字混淆),还要标上所在页码,这样便于日后引用或查对。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