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大力扶持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回族“花儿”
[打印本页]
作者:
cfs
时间:
2008-10-1 20:20
标题:
中国大力扶持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回族“花儿”
中国大力扶持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回族"花儿"
2008年09月17日 08:48: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9月17日电(记者 夏晨 刘晓莉)14岁的回族小姑娘马文丽和她的小朋友们正在参加一场关于“花儿”的人才培养计划——“花儿复兴工程”,她们常常一起快乐地哼唱“花儿”。
“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独具风采的高腔山歌,曲调高亢悠扬,
歌词淳朴清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宁夏同心县文联主席马剑龙说,“花儿”在大西北是各民族共有的,回族尤为喜爱。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民间“回族花儿”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不少问题。“近年一项全县花儿传承发展普查结果显示,全县会唱花儿的人已经屈指可数,而且年龄偏大。很多青年人甚至不知道‘花儿’为何物。”马剑龙说。
宁夏“花儿”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民间“花儿”歌手。以“花儿”为主打内容的乡村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全区各县群众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群众基础相当广泛。
41岁的杨保虎是同心县王团镇联合村小有名气的“花儿”歌手,他会唱几十段“花儿”,其中一部分是自己创作的,另一部分是由老人传唱下来或听别人唱,慢慢积累起来的。
杨保虎说:“我学唱第一首花儿《十二珍珠倒卷帘》还是在30年前,里面有‘三国演义’和‘白蛇传’等故事,十分悦耳动听。那时会唱‘花儿’的人很多。”
“但现在,方圆几十公里没听过谁还会唱‘花儿’,县里几个会唱的,也都五、六十岁了,大部分已经记不清词了。”他说。
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教授武宇林说,由于传唱“花儿”的都是老人,青少年很少唱,“花儿”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近年来,中国各界越来越重视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后继无人的状况,宁夏加大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力度。
2006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通过。次年2月,宁夏公布了33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花儿”榜上有名。这一举措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回族“花儿”提供了保障。
同时,宁夏着手将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引入课堂,探索一条新型的“校园传承”保护之路。
2007年,宁夏教育部门开始在南部山区的西吉、海原等地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唱“花儿”。此外,还举办了宁夏首届校园花儿歌手(教员)培训班,为宁夏各地培训近50名能够教唱“花儿”的音乐老师。
2008年4月起,同心县从中小学中挑选出60名孩子,然后集中到县文联集中培训,再选拔4名到自治区文联作为“朝霞工程”扶助对象。
“朝霞工程”是由中国文联文学艺术基金等单位于2000年发起的扶助少年文艺人才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旨在为以西部地区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文艺新苗,资助贫困民族地区品学兼优而又有艺术天赋的青少年文艺人才。
“‘花儿’是西北普通民众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心里话,它歌咏着山里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花儿’将会复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贺亚平说。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