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第一分会场|二十四节气调查与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0:46     标题: 第一分会场|二十四节气调查与研究

召集人:杨秀

毕雪飞:春分秋分渡彼岸:日本佛教彼岸会与民间祭祖

严昊:吉祥思维在清明民俗文化时空中的嬗变

冯志洁:江南蚕桑区清明卜叶习俗

余玮:从节气到节日:杭州“半山立夏节”的民俗传承及价值初探

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狩猎历法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0:48

春分秋分渡彼岸:日本佛教彼岸会与民间祭祖
毕雪飞(浙江农林大学)
日本依据二十四节气观测基准衍生出十一个杂节,其中彼岸是比较重要的杂节,由春秋分日再加前后三天构成。彼岸的形成混合了神道、佛教、民间信仰等多种因素,其发展经历了平安时代贵族的院社参谒、镰仓室町时代武士归仰,最终在江户时代以庶民祭祖的形式固定下来。近代国家利用与民间传承体现了传统与政治的较量,顺应社会需要,确立以国民为核心的祝日体系,回归传统,是日本传统节日当代传承呈现的基本趋势与走向。
[attach]37688[/attach]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0:49

吉祥思维在清明民俗文化时空中的嬗变
严昊(南京农业大学)
吉祥思维是我国民众祈吉趋避夙求的内驱力,潜显不一的导引着我国民众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清明民俗文化在时空中承传流变,但究其根源文化中祈吉、庇佑的吉祥思维亟需现代化发展场域,以及在自媒体时代其文化事项发展的当代轨道。基于传统清明悲抑为主的民俗文化内容,通过我国吉祥文化审美内涵与审美体系的讨论,探析民众吉祥思维从传统悲抑清明文化到现代吉享清明文化流变过程。在当下信息社会,清明吉祥思维裹挟在自媒体时代的开放文化系统中,经历着新一轮不平衡的动态发展,如何使我国清明民俗文化在传统时空和自媒体的虚拟时空的互渗融合中承传嬗变,并使清明节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能保持其固有民族特性并持续活态传承下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attach]37689[/attach]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0:49

江南蚕桑区清明卜叶习俗
冯志洁(南京农业大学)
明清以来,江南蚕桑区普遍存在着清明占卜叶事的习俗,蚕桑户通过各种方式占卜当年桑叶丰歉、叶价高低。这一习俗形成与传播是当地蚕桑生产兴盛的折射。随着蚕桑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进程,叶市不断发展,并涌现出一批专门交易桑叶的特色市镇。叶市价格剧烈波动的特性,让种桑、养蚕的农户以及专事桑叶贸易的经营者都承担着很大的经济风险。卜叶、划船会、祭拜蚕神等活动,都是为了缓释这种风险和压力而产生的民俗事象。这类习俗既反映了农户希望借助超自然力量消灾祈福的心理,也是他们积极探索蚕桑生产规律的尝试,推进了江南蚕桑生产规模化发展。
[attach]37723[/attach]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0:49

从节气到节日:杭州“半山立夏节”的民俗传承及价值初探
余玮(浙江师范大学文化传播与创意学院)
二十四节气虽与民间传统节日有着密切联系,但其中被人们当做节日来过的并不多。随着“二十四节气一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夏节气势必也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主要围绕杭州半山地区开展的“半山立夏节”民俗传承活动展开讨论,初步探析其在唤起文化记忆、加强团结凝聚、融入创意活力、带动民俗经济以及丰富娱乐生活这五方面的价值。
[attach]37724[/attach]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1:17

会场一角

[attach]37692[/attach]
[attach]37693[/attach]
[attach]37694[/attach]
[attach]37695[/attach]
[attach]37696[/attach]
[attach]37697[/attach]
[attach]37698[/attach]
[attach]37699[/attach]
[attach]37700[/attach]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1:59

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狩猎历法
[attach]37726[/attach]
作者: cfngroup    时间: 2017-10-29 12:01

会场一角
[attach]37727[/attach]
[attach]37728[/attach]
[attach]37729[/attach]
[attach]37730[/attach]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