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第七分会场 | 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与研究(1)(2)(3)
[打印本页]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10
标题:
第七分会场 | 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与研究(1)(2)(3)
08:30—10:00 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与研究(1)
召集人:白莉
周灵颖:寻找太阳的女人——云南省西畴县上果村“祭太阳”仪式结构分析
夏吾交巴 罡拉卓玛:民俗学视阈下的藏区灶神信仰研究
木克代斯:塔吉克族特殊婚姻礼俗与禁忌文化
徐永安:论贵州蒙正苗族的“活人坟——竹王崇拜” 及其传说
岩温宰香: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
——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满镇坝老傣寨为例
[attach]37566[/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纳倩 于 2017-10-29 10:18 编辑
]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17
标题:
夏吾交巴 《民俗学视域下的藏区灶神信仰研究》
夏吾交巴 《民俗学视域下的藏区灶神信仰研究》
摘要:“灶神”是共同性之下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文化中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全国各个少数民族的灶神信仰及文化表现统一形成了中国灶神信仰体系,它对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洛西村,“thab”是家的“中心”或者“核心”,在火塘周围,男性与女性、长辈与晚辈、主人和客人、俗人与灶神的界限非常明显。这种家庭内部的“解构”和“分化”,使强化家庭内部的归属感。“灶神”作为空间上的“thab”与“家”相互连接的纽带,“thab”象征着一个“家庭”,也是“家庭”浓缩的“平面图”。
[attach]37583[/attach]
[attach]37582[/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20
标题:
木克代斯 《塔吉克族特殊婚姻礼俗与禁忌文化》
《塔吉克族特殊婚姻礼俗与禁忌文化》
木克代斯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塔吉克族是中亚的主体民族,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婚姻习俗是塔吉克族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受其特殊地理环境与原始宗教的影响,在很多方面显著区别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观察了新疆塔吉克族婚姻习俗的方方面面,对其特殊婚姻礼俗和禁忌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新疆少数民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
本帖最后由 纳倩 于 2017-10-29 09:21 编辑
]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23
美美的木克代斯老师~~~
[attach]37590[/attach]
[attach]37589[/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27
塔吉克族的婚姻习俗真有意思~~~~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33
标题:
徐永安 《论贵州蒙正苗族的“活人坟-竹王崇拜”及其传说》
《论贵州蒙正苗族的“活人坟-竹王崇拜”及其传说》
徐永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蒙正苗族存在的“活人坟”、竹王崇拜及其传说是历史上老人自死习俗的遗存,其本质都是原始巫术思维中的“精灵转移”仪式。蒙正苗族地区是目前所知老人自死习俗在中国历史上结束最晚的地区。同时,蒙正苗族民俗生活(包括丧礼)中的“竹王崇拜”仪式,是“精灵转移”仪式唯一的活态存在与表现。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具有不可替代的“遗存+活态”的双重文化价值。贵州应将活人坟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加以保护,甚至可以和湖北、陕西汉水流域的自死窑联合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乃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attach]37609[/attach]
[attach]37608[/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34
活人坟~~~
[attach]37610[/attach]
[attach]37611[/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38
徐老师认为:中国社会家族中长者的“老人自死”仪式背后本质是“神灵转移”。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44
《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满镇坝老傣寨为例》
岩温宰香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第一中学)
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研究历来受到学界重视,传统节日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及其高度浓缩的文化价值对当今社会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参与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云南勐海县勐满镇坝老傣寨“六月六”献祭竜林这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祭献竜林仪式是当地傣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也是傣族传统文化活性传承的重要机制;其次,通过举行该仪式,能激发当地族人的凝聚力、调解他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傣族献祭竜林仪式在实施民间文艺传承、整合族群文化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46
如白老师所说是大帅锅喔~~~
[attach]37622[/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09:56
独家放送祭竜仪式~~~因为在当地和尚、女人、小孩、外人是不能参加的
[attach]37629[/attach]
[attach]37630[/attach]
祭品~
[attach]37631[/attach]
[attach]37632[/attach]
[attach]37633[/attach]
[attach]37634[/attach]
[attach]37635[/attach]
祭竜的“巫师”,只有他可以与神交流
[attach]37636[/attach]
[attach]37637[/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纳倩 于 2017-10-29 10:00 编辑
]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0:03
【自由讨论时间】
[attach]37645[/attach]
[attach]37646[/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0:20
关于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对信众的规范作用讨论~~~~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0:25
徐老师:民间信仰如何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对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0:44
10:30-12:00 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与研究(2)
召集人:徐永安
文忠祥:民和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及社会功能初探
杨雨点:试论侗族傩戏“咚咚推”中的“抑巫扬医”现象
潘永华:非遗语境下的侗歌传承的新模式——侗乡歌会
陆慧玲:广西壮族天琴现代唱词浅析
陈洋洋:广西师公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调查报告
——以柳江县乐山村师公班子为例
[attach]37657[/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0:52
标题:
文忠祥 《民和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及社会功能初探》
《民和土族婚礼歌演唱模式及社会功能初探》
文忠祥 (青海师范大学)
土族婚礼歌“道”是一种“言说艺术”,其演唱结构模式包括演唱的时序结构模式、演唱角色结构模式、演唱者结构模式,而演唱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程式性,同时包含演唱者个人的理解和演绎,赋予婚礼歌一定的个性化的意义。土族婚礼歌表演过程通过表演者之间、表演者与观众、东家等的互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交流方式。婚礼歌演唱仍然是沟通主客的主要方式,是传承规范的地方口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演唱者个人才能的展示方式,具有传递共同体的价值观念。目前婚礼歌表演面临消解趋势。
[attach]37661[/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0:56
标题:
陆慧玲 《广西壮族天琴现代唱词浅析》
《广西壮族天琴现代唱词浅析》
陆慧玲 (中国海洋大学)
天琴现代唱词在内容上体现了壮族民众的乐观精神和时代特征,在意象的选取、赋比兴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与旧有唱经相比,现代唱词在内容、创作主体、功能、文辞方面都呈现差异,反映了部分壮族民间传统歌谣从仪式化、宗教化向世俗化的转变。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02
[attach]37670[/attach]
美美哒~~~~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03
天琴
[attach]37671[/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05
申请非遗的成功使得天琴兼具了民间法器与乐器两个身份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12
标题:
杨雨点 《试论侗族傩戏“咚咚推”中的“抑巫扬医”现象》
《试论侗族傩戏“咚咚推”中的“抑巫扬医”现象》
杨雨点 (南京农业大学)
侗族傩戏“咚咚推”,是湖南境内唯一的侗傩,六百多年来冲破重重阻碍顽强存活至今。现仅存于湘西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是湘黔地区唯一使用侗语演唱的傩戏,演唱者为村寨的普通村民。文章从“咚咚推”本身的艺术特色、文化背景、天井寨地区的巫、医关系及瘟疫横行的灾难记忆,论述了“咚咚推”剧目中再三出现“抑巫扬医”现象的原因。这种现象既是湘西侗族人民生活智慧的体现,还推动了天井寨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为地方新民俗载体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attach]37686[/attach]
[attach]37687[/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13
咚咚推~~~听名字就觉得好有意思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17
[attach]37691[/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25
标题:
潘永华 《非遗语境下的侗歌传承的新模式—侗乡歌会》
非遗语境下的侗歌传承的新模式—侗乡歌会
潘永华 广西艺术学院
非遗语境下的侗歌传承主要以政府出台相关的保护非遗各种条文法规,是侗歌传承和保护的坚强后盾。而政府部门通过调查评选,把非遗项目按国家级,地市等四个等级进行管理,使非遗项目具体化地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实践,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提出“侗乡歌会”这一传承和保护是侗族民歌的传承的新模式。“侗乡歌会”新民俗提倡的是培养侗族人民“文化自觉”态度和自我传承和保护侗歌非遗文化。
[attach]37705[/attach]
[attach]37706[/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26
好想让潘老师唱一曲侗歌~~~~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32
潘老师放视频了~~~楼主替大家享耳福了哈~
[attach]37709[/attach]
[attach]37710[/attach]
大家以后去侗族村寨要自备曲库喔,因为侗族有“拦门酒”,客人也要唱歌的~~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45
标题:
《广西师公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调查报告——以柳江县乐山村师公班子为例》
广西师公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调查报告——以柳江县乐山村师公班子为例
陈洋洋 (广西师范大学)
摘 要:本调查报告以广西区柳州市柳江县乐山村田野点,以当地师公班子为调研对象,研究讨论师公舞的民俗体验旅游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师公舞;旅游开发
师公舞,是壮族人民一种驱鬼逐疫的古老帷祭仪礼,舞者面戴神头面具,身穿八褂道袍,手执朝板、宝剑、日、月等道具。伴奏以蜂鼓、锣、拔等打击乐为主,师公舞分文武两坛,文坛以唱为主,如追魂、赎魂、穿针等,武坛以舞为主,如打蘸、打斋、请神、上刀火、过大火链等。
亲人亡故,亲友感情极为悲动,需要通过悼念话动寄托哀思。师公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敬重死者的淳厚的感情,以“文坛”的祭祀形式,给生者以慰藉,使人们相信他能为生者消除灾难与不幸,为死者超度,给他消除一生中遇到的不幸与罪孽,为死者的“鬼魂”扫清归魂道路上的障碍,使之灵魂能回归安居之地,“入土为安”,达到理想的归宿。这一祭祀活动,一直在民间遗传至今,所以,“安魂”、“送鬼”是《文坛》的祭祀核心。
[attach]37717[/attach]
[attach]37718[/attach]
作者:
纳倩
时间:
2017-10-29 11:47
徐老师点评时间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