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第三分会场 | 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1)(2) [打印本页]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3:34     标题: 第三分会场 | 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1)(2)

第一场:

召集人:叶涛
发言人:杨金源、乔英斐、袁泽锐、王玉冰、陶棣华、王天鹏

叶涛:新形式,新讨论,每人10min讲述,可以是重要的,也可以是想讨论的。一个分组的主题相似或相近的,讲完后归纳,然后讨论。“请上来,赶下去”。

[ 本帖最后由 刘颖喵喵 于 2017-10-29 09:05 编辑 ]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3:37

台湾头城抢孤习俗的再现与文化再生产
杨金源
(国立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
摘 要:宜兰社会鲜明的地方性变迁,起自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前夕地方非典型发展路线的崛起。其主要动力来自标举环境价值及观光发展的大策略所形成的地方新政治文化,地方有意识的展开了环境守护主义及观光发展主义两道地方策略轴线。地方意志在这特定时空下选择了复振乡土民俗文化,导入重建自主的地方意识;1992年复办的头城抢孤祭典,藉靖安祈福调和阴阳、疗愈人心、招抚鬼魂,体现唐山原乡民间信仰的生命观与在地我群感,是为宜兰复建民俗文化的早期代表。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即在于提问,地方国家介入头城抢孤复办的民俗过程,其文化动力为何?地方文化重建的意义又如何?
当今头城中元普渡抢孤节俗,再现了噶玛兰垦拓初始的祭俗语境与我群集体记忆。笔者研究论证序列,从溯源头围抢孤祭俗缘起﹑断续入手,揭露其政治干预;继而按祭典组织型态的差异分期,比较中元普渡抢孤祭俗对当地民间社会的动员结构变迁;末以历时性方法,辩证抢孤祭俗在地方不同社会进程下的文化政治意义,鸟瞰草根的民间抢孤祭俗的盛﹑衰与断﹑续的历史动因,满足研究旨趣。
关键词:头城抢孤;民俗复振;民俗过程;集体记忆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3:38

人越来越多,人气十足~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3:42

来来来,感受一下~~~~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3:58

叶涛老师评:信仰是干什么的?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去了之后都希望能保佑我们的。还有不保佑我们的么就是头城抢孤。祖先和神都好办,鬼怎么办,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03

阈限世界的创造
——威海东马山村龙王庙开光大典结构与意义探析
乔英斐
(中山大学)
摘 要:开光是一座庙宇诞生人间的第一项重要仪式,它赋予庙宇空间以特殊的性质和力量。龙王信仰是胶东半岛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信仰,世世代代的胶东渔民通过龙王庙向龙王祈求海不扬波、鱼虾满仓。本文以威海东马山村龙王庙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光大典的结构和意义进行深入剖析和阐释。仪式进程、庙宇空间和参与人群为本次开光大典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开光大典的一系列仪式将龙王庙这一空间塑造成了一个恒常存在阈限世界,即一个人神共存、神圣与世俗相融合的特殊空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场所。
关键词:开光;仪式;龙王庙;结构;阈限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15

叶涛老师:神圣空间的“法师”他们本地人叫什么?
乔答老师:叫“大师”。
叶涛老师:对啊,威海当地没有这个叫法。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17

象征人类学视阈下的开光仪式探析
——以宁德蕉城区齐天大圣像开光仪式为例
袁泽锐
(宁德师范学院)
摘 要:闽东地区有着浓郁的民间信仰文化,信仰活动内容广泛,仪式众多。而开光仪式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信仰仪式,其仪式过程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内涵。以宁德齐天大圣宫的开光仪式为切入点,同时结合象征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开光仪式过程中的阈限问题,并探讨其理论的适用性。
关键词:民间信仰;仪式;象征人类学;开光;阈限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20

满满的台湾腔~
袁泽锐:我也同意上一位的观点,阈限不仅有神圣,也有禁忌和危险在其中。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22

为神像“开光”
——高延在厦门所搜集的神像及其对中国宗教体系的构建
王玉冰
(中山大学)
摘 要:流散在海外的文物,其收藏途径往往复杂而多样。十九世纪末,荷兰汉学家高延(J. J. M. De Groot,1854—1921)两次来中国厦门地区,对活态的中国宗教实践展开调查。在研究中国宗教文化的同时,高延也注意收集与宗教相关的民族志资料。相关藏品历经辗转,现存放在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和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其中的木雕神像,研究价值较高。围绕高延收集关于中国的民族志资料,追溯相关藏品一百多年的使用、展出、收藏、研究历史,可从神像的搜集、分类看高延如何理解中国的宗教体系。除高延之外,其他的汉学家、传教士、商人也搜集过大批量的中国宗教物品,这些流散在海外的文物,可间接反映西方人如何理解近代的中国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等民俗实践行为。
关键词:高延;汉学史;木雕神像;民间信仰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23

问题来了,何为神像:)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35

台州湾古渔村的送瘟习俗盛典
——椒江送大暑船活动缘起与传承的调查
陶棣华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文化馆)
摘 要:椒江送大暑活动肇因于我国古代有关驱瘟疫(瘟神)的信仰习俗。清同治时期,椒江海门开始有了送大暑船活动。从活动的五圣信仰理念到仪式过程,都明显有着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包括两湖地域和福建等地送瘟船、送“王船”等习俗活动的标记:依靠不断流逝的江水把疫鬼瘟神礼送出境,藉此祈求境内平安,災疫不起。椒江送大暑船活动过程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台州湾渔区文化的一些特点,是浙江中部沿海渔区“古风犹存”的驱瘟信仰的宝贵范本。
关键词:送大暑船;五圣信仰;禳祀仪式;习俗嬗变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49

客家送大神仪式的人类学思考
——以赣南横寨村的田野调查为例
王天鹏
(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
摘 要:赣南客家送大神仪式是送船仪式的一种地方性类型。送大神仪式可以分为起神、扎神、开光、唱船、移神、闹元宵、拜神祈福、送大神等步骤。从人类学角度对这些步骤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整个送神仪式就是一个过渡仪礼,水与火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是人们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这种仪式,污秽被消除,村落重新回到洁净的状态,宗族内部和村落共同体的关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团结和整合。
关键词:送大神;人类学;唱船;污秽;宗族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49

海边送船你知道,内陆的你知道么?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4:51

上一位老师讲的是大暑送船,这一位是以道士为主的元宵节送船。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5:24

这几年,1/3以上提交的都涉及民间信仰,而且硕博论文也占很大比重。这次会议不同的仪式和视角。在同一个语境下,和宗教学的对话,这就出现了问题。怎么样在中国的信仰体系里面和西方宗教体系的对话?宗教都是解决”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民间信仰在近150年被打破,近30年左右进行恢复,这恢复的就好玩了。传统的东西想要的就拿回来,但是传统的也不一定还保存了,这就成了道不道,佛不佛,这就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鲜活的信仰现象,但是,也给我们提纲出我们自己的概念和体系,和西方宗教学对话。大家提的也是我近10年所思,我认为,民间信仰是”亦佛亦道,非佛非道,庙无定制,佛无定位“。
开放时间:
提问:1.齐天大圣庙这类的,难道只是一个保护作用呢?
2.怎么对外延和内涵都极度丰富的概念做出定义,如“观音”的定义?
3.结果化了、固定化了,也就是一个过程,”阈限世界“这个词是否有意义?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5:32

杨金源老师:不是去讨论哲学的层面的天人关系,而是在民间信仰层面上进行讨论。问题意识,聚焦提问,限缩研究范围。
叶涛老师:我非常赞同金泽老师提出的:制度化宗教是原始宗教的改革者,民间信仰是原始宗教的继承者。谢谢6位发言者和所有到场的学者。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5:50

叶涛老师跟大家”闲“聊~~~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6:01

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

第二场:杨金源(国立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

发言人:叶涛、董秀团、游红霞、郭新志、周金琰、吴玉萍

[ 本帖最后由 刘颖喵喵 于 2017-10-28 16:02 编辑 ]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6:04

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
叶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 要:“泰山石敢当习俗”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人撰写的《泰山石敢当》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十余年来,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现象,在田野调查、历史溯源、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得到了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较大关注,其中,也存在着违背学术研究规律、盲目扩大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缺少学术指导的低级开发利用等诸多问题。
本文拟就近些年泰山石敢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以期对今后泰山石敢当的调查与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6:26

最有魅力的男人(杨老师说的)~申报庙会和泰山石敢当传说·~第一批申报非遗的故事~涉及封建迷信涉及庙会都不能申报,06年出版《泰山石敢当》一书。
起源(现有石敢当,再有泰山石敢当)、传播(福建和山东为中心,台湾传播比日本晚)、泛石敢当(有文字的、在风水的前提下也是石敢当,不能泛化)、非遗的背景下的(信仰是我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保护这种观念,特别是涉及到信仰的不能偷着摸着去保护,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文产化不应该是政府该干的,应该尊崇《公约》的精神,我不主张石敢当文产开发)。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6:28

多元信仰构筑的精神世界
——对大理剑川石龙村民间信仰的考察
董秀团
(云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在大理剑川石宝山的腹地坐落着一个白族为主体民族的村寨石龙村,由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石龙村保留了大量白族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和混融性,构成了该村信仰状况中最突出的图景。在石龙村,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各种外来的宗教信仰均能清晰可见,这些不同的宗教形式之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还能相互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一套石龙村所特有的宗教信仰体系。村民们信仰的是一种融儒、道、佛和本土宗教本主信仰以及原始崇拜为一体的混合信仰形态。这一点又具体体现为石龙村宗教场所的丰富、宗教活动的多样、宗教组织的并存上。其成因与白族文化的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有关。
关键词:民间信仰;多元混融;开放性;石龙村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6:41

民间信仰的谱系学说与观音朝圣旅游
——以妙善传说为中心的讨论
游红霞
(华东师范大学)
摘 要:民俗是一种谱系性的存在,谱系的实质是事物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整体性、互动性、认同性是其本质和功能。对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来讲,妙善传说是民间观音信仰谱系的线索和灵魂,主要分为时间谱系和空间谱系。信仰谱系为朝圣旅游提供合法依据,朝圣旅游是一种交流互鉴方式,是信仰谱系互动性的体现,可以巩固和发展信仰谱系。信仰谱系还推动形成了基于文化认同的“信仰共同体”,他们再以朝圣旅游的方式强化了这种认同性,进一步维持了民间观音信仰的秩序。信仰谱系与朝圣旅游有着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以民间信仰的谱系学说探究朝圣旅游问题是一种合理的民俗学研究范式。
关键词:民间信仰谱系;观音;妙善传说;民俗叙事;朝圣旅游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7:03

正统与乡土:三山国王神祗信仰流播
郭新志 陈志骢
(中国客家博物馆)
摘 要:明清之际,粤东三山国王神祗一直未得到朝廷敕封和官方奉祀,然元国史编修刘希孟的点睛之笔,使该神祗获得“正统性”和“规范性解释”。在正统与乡土的互补、士大夫与乡野民众互动的背景下,在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该神祗长祀不衰,其庙宇流传分布于岭东潮汕、客家各地,后随着历史上粤东移民事件的发生而被“分香”于东南亚及台湾。
关键词:三山国王;正统性;乡土;流播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7:06

(上一位老师延时了,杨老师说大家都不说什么呀,说明讲得好呀)
后一位老师内心os:谁说我比不过的,我没有笑容,没有抑扬顿挫,可是我可以有表情包呀~(纯属娱乐)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7:19

[周金琰]妈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改题)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7:25

妈祖的传说;妈祖与南海”海丝“;妈祖与漕运;妈祖和郑和下西洋。历史上对妈祖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情况。妈祖近况,与海外的联系。有妈祖,遇到什么都不怕。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7:29

祖先信仰与牌位演变研究
吴玉萍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摘 要:中国传统信仰以祖先神为主,看重的是人与祖灵的关系。当下我们所见祖先崇拜的显性具化形式就是牌位崇拜,人们将牌位视为死者的灵魂所在。而作为祖先凭附的对象,牌位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它的由来、命名以及写法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厚重。尤其是在形制上,陶罐——玉柄形器——尸——木质牌位——纸质牌位,其演变形态更呈现多样化的面貌,这条物的叙事链书就了“拜祖”这一未曾断裂的文化观念史。
关键词:牌位;祖先;文化观念;演变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7:55

杨老师:试图归纳,一种对神圣化对象的崇拜,崇拜行为如何变迁、流变,事件和思想的变化导致。这些崇拜的民间集体心理的投射和实践,形成文化模式,那什么又是文化的诱因、文化的动力?模式化的去重复,产生了一种很重要的意义,意义和价值是怎么一回事,全球化变迁的过程下,民间信仰的实践是什么意义?
Q:1..以傩戏为切入,如何研究民间信仰?
2.民间信仰的主体认为自己的在”迷信“,我们应该如何看?
3.普遍的关系,而不是特殊的关系,或是跟地理有关系?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迷信“?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7:57

杨老师好有趣~讲了两位台湾的”院士“不同的态度~杨老师的老师”妈祖婆“的老师感觉很有趣~
作者: 刘颖喵喵    时间: 2017-10-28 18:03

理论上人类的发明,它只是我们的工具,我们应该先存疑,在我个案的下面,这是否合适?拿理论来套,就会陷进去,没办法做,将会失去工具!
文化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同样重要!文化是互相交错的,不能因为他们不珍惜,我们就打退堂鼓。心理学上有一种叫:认知治疗。认知之后,将会变成文化资本,民俗资本。
作者: lesus    时间: 2017-10-28 19:25

台湾腔的老师 萌!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