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8小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7-10-18 20:50     标题: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8小组讨论

2017.10.18
讨论主题:
闽南语儿歌<天乌乌>的“前世今生”
————浅析传统民间文学的流行歌曲改编

选题原因:
当时去台湾期间,有很多同学都是闽南人,因此对于闽南文化有一定了解,在台期间也阅读了一些民间儿童文学的作品和介绍书籍,一本儿童民谣中的天乌乌
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读到的时候就想起来孙燕姿的那首歌曲天黑黑。然后就随手去查了一下,发现那首歌创作歌曲的来源就是这个天乌乌这首闽南儿歌。

前人研究整理:
前人研究成果整理方面,前期我主要去查找了一下之前的研究者是否有关于这两者的比较性研究,在查找过大陆与港台的相关书籍与论文后,发现这个选题确实之前并未被研究过。
但是前人研究成果中有一些对于天乌乌童谣以及对于闽南语童谣的研究对于我这个选题确实有很大价值。这部分可以具体参见我的研究报告的文献回顾部分。

调研工作方面:
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纸质资料搜集,纸质材料主要是有关于天乌乌歌谣本身,以及其他的民谣在流行乐曲改编时候遇到的问题以及具有的优点。
我在中央大学图书馆搜集了很多闽南语歌谣的书籍以及闽南民间文学发展史的资料,也同时进行了论文的查阅以及搜集了很多网络的资料(包括台湾相关网站的一些资料)。
另一方面,我设计了一个网络问卷,有109个来自海峡两岸的小伙伴帮忙填写,问卷部分主要是有关于大家对于民谣的流行乐曲改编的接受度。

自我问题剖析
首先,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的案例较少。仅仅用一个案例,就是天乌乌民谣的流行乐曲改编来分析这个问题,可能不能特别有普遍性。想看看我们之后的调研过程中是否可以再加入一两个闽南歌谣案例;
其次,关于流行音乐改编部分感觉需要更加深入,可能还要请各位小伙伴一起出谋划策,头脑风暴,多想一些观点。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7-10-18 20:54     标题: 我最喜爱的一个神——虹神

虹神
李柯霓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2014213737)
一、虹神的属性
虹神与雷神、风神、雨神及云神均属气象神,但虹神和风神、云神一样,但其地位远不如雷神和雨神那样显赫,在上帝出现之前,虹神也曾是天界独立的自然神之一,也曾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当上帝观念在人类意识中形成之后,虹神的地位也便随之下降,并变为上帝的从属神之一。
二、虹神的形态
其形态主要为“双首龙蛇形”,且这一形象从原始社会出现之初至商周秦汉都一直恒定不变。
究其形态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其一,从直觉感知的层面上来看,应源于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主副虹(虹霓)并列出现的自然现象。虹,又名虹霓,是因阳光射入云雾水滴后经折射或反射而形成在雨幕上的七彩圆弧,所以又叫彩虹。另外还有一种在雾幕上形成的淡白色的虹叫“白虹”,常见的彩虹有主虹和副虹两种,若二者同时出现,则主虹在内侧,副虹在外侧,主虹称“虹”,副虹称“霓”,合称虹霓。在古书中都有所记载,如《淮南子.说山》云:“天二气则成虹。”,再如蔡邑《月令章句》:“虹,嫦辣也,阴阳交接之气,著于形色者也。雄曰虹,雌曰霓。”其二,从生物学层面上来看,上文中所谓的阴阳二气实际上又蕴含着主虹与副虹的雌雄两性。《毛诗正义》引《郭氏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阁者为雌,雌曰霓。”《说文》云:“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也。”主虹与副虹的色彩有鲜亮与灰暗之分,从而导致了借用生物学话语的雌雄两性界定。双体并列的细长形态又使虹霓具象化为合体双首龙的特定神像。山东沂水汉画中的虹体上有阴刻而成的两条相互交织缠绕的曲线更清晰地明示了两龙交合之状。阴阳交合,云雨发生,这便是古人将虹神塑造为合体双首龙的思想依据。其三,从神话传说层面看,这种雌雄神龙相交合的虹神观念,到后来又进一步演化成了“夫妻化虹”的美丽传说。如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古语有之曰,古者有夫妻,荒年食菜而死,俱化成青绛,故俗呼美人虹。”其四,从性质与作业层面来看,人们所塑造的虹神与古代的龙蛇类动物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虹有可能是虚拟动物龙的具象化实体之一,也即虹是神龙的化身。而古人将彩虹神化为龙显然又是基于虹那细长而又弯曲的自然形态似龙,以及虹与雨水密切相关的自然属性与龙相同。
三、虹神的属性
其一,虹神饮水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之中,殷虚卜辞中已有虹饮河水的记载,如“又出虹,自北饮于河。”“亦又出虹,自饮于河。”这种虹神吸河水的传说自殷商延续至明清,不绝于典籍。《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云:“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古今图书集成》引《穷怪录》云:南北朝时“后魏明帝正光二年(521)夏六月,首阳山中有晚虹下饮溪泉。”;沈括《梦溪笔谈异事类》记载北宋时亦有虹入涧溪饮水的传说。清人郝雌行疏《山海经·海外东经》云:“虹有两首,能饮洞水,山行者或见之。”另外,在近现代的民间,一些民族仍存在这种“虹饮水”的传说。如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一书中说:“吾蜀乡人至今犹有虹有首饮水之说。”’再如纳西族的《创世纪》中亦有“长虹饮大江”的记载。
其二,雷龙传说。从虹的自然属性看,彩虹大都出现在雷雨过后,云消雾散之时,因此,在科学知识十分匾乏的古代,人们不了解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就误认为虹与雷雨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由此我们知道雷神的最初原形是龙蛇。雷电那勾曲蜿蜒之形是雷龙神话产生的基础。而令古人不解的是,为何有雷电时却不见彩虹,而彩虹出现时雷电又消失了?这一自然现象引起人们猜测与幻想,误以为虹是雷电幻化出来的另外一种形态。而雷电神即龙(蛇)神,于是,人们便将虹那细长弯曲的身躯,想象成一条龙(或蛇)的形状。
四、虹神的职能
人们把虹视为司雨之神。如《艺文》引《楚辞·天问》云:“虹霓纷其朝覆兮,夕淫淫而霖雨。” 武氏祠画像中的虹神与雷神、风伯、雨师相处一画中;徐州铜山大庙画像石中的虹神左边有雷神,右边有河伯;徐州邱州占城画像石中的虹神下边也是一辆鱼拉的河伯车;唐河针织厂墓中的虹神画像虽然是独立成幅,但它也与河伯车画像石同处于一个墓主室顶部。而虹为雨水神的观念在汉画中表现得最直接而又最生动的图像当属山东沂水画像石中的“虹神”:那如涤布般的雨水正从虹神两端的巨龙口中喷射而下,尝尽早灾之苦的黎民百姓们,怀着感恩涕零的虔诚心态,正头顶盆钵承接神灵大发慈悲而赐予他们的甘霖。由此更表明:
在汉代人的心目中,降雨是虹神的主要职责毋庸置疑。另外,宋黄休复《茹亭客话》卷五云:“韦中令镇蜀之日,与宾客宴于西亭,或暴风雨作,俄有虹霓自空而下,直入于亭……”在此段文字记载中,也显示出虹的司雨神性。而这种虹神司雨的观念发端于上古,又绵延至今,如现在民间仍广泛流传着“东虹晴,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的俗语。自古迄今,虹神的主要职能就是司雨水。所以,古人祭拜虹神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祈求虹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们亦把虹视为祯样之兆。如《太平御览》卷14引《瑞应图》曰:“大虹竞天,握登见之,意感,生帝舜于姚墟。”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1云:“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澳,须臾嗡响便竭。愿荤酒灌之,随投随涸,便吐金满釜,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此虽后起之说,然古人以虹见于人家为祯样吉兆则是不争的实事。而另一方面,亦有关于虹神为凶兆的说法。《春秋谧》云:“天投蜕,天下怨,海内乱。”由此,虹霓有时也是祸凶之兆。在古代,白虹(在雾幕上形成的一种淡白色的虹)的出现历来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如《艺文类聚》引《战国策》曰:“唐唯谓秦王曰:聂政刺韩僳,白虹贯日。”
作者: 姚自蹊    时间: 2017-10-19 22:47     标题: 我最喜爱的一个神——伏羲

姚自蹊2014213754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目前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伏羲,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伏羲的功绩主要有:
       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三皇五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即已确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伏羲的记述,在正史中,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和对远古各部族研究的进展,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早期血脉来自于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到秦汉之际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血脉。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在当代社会,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伏羲创世神话和祭祀伏羲的习俗。伏羲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作为人民熟悉且喜爱的神,经常出现于影视作品中,比如《华夏演义》、《天地传奇》等。这些影视作品虽不乏改编,但仍然大体符合古代的神话传说,并且引发了当代人对伏羲的兴趣与喜爱。

[ 本帖最后由 姚自蹊 于 2017-10-19 22:48 编辑 ]
作者: 范心仪    时间: 2017-10-22 10:05     标题: 我最喜欢的一个神——炎帝神农氏

范心仪2014213581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农业,最有名的故事是尝百草。

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神农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炎帝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我喜欢这个神的原因在于,他的精神,生而为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这种精神一直 在传承,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不断前行探索。
作者: 姚自蹊    时间: 2017-11-11 11:13     标题: 关于考验的成长

姚自蹊2014213754
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对种种不安全因素要有防范警惕意识。白雪公主如果不受王后的诱惑,就不会昏死过去,而且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接受了诱惑,使王后的奸计屡屡得逞,不懂得自我反省。白雪公主的经历多像生活中那些因为糖果或玩具就被坏人骗走的小孩,只是现实生活不是童话,不是每次都有人来帮助我们,所以要学会自我保护。睡美人如果不在王宫里到处走,如果不因为好奇而去摸纺锤,就不会昏睡;七只小羊和小红帽如果不轻易相信狼的话,就不会被吃掉。这些童话其实是现实的影射,告诉孩子们成长中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机智、勇敢,战胜过程中的困难,才能够获得成长。比如大拇哥,他虽然只有拇指大小,却十分勇敢,一个人出去历险,每次遇到困难,不慌张、不抱怨,凭借自己的机智险处逢生、逢凶化吉。再如勇敢的小裁缝,他虽只是个裁缝,但充满自信,敢于去外面闯荡,力量弱小,但善于智取,凭借这些,不仅战胜困难,还娶到了公主。
第三,成长的过程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还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朋友,与朋友携手并进,共同面对成长中的考验。《穿靴子的猫》中的小儿子,之所以能够迎娶公主,除了自己的善良、机智以外,穿靴子的猫给他的帮助也必不可少。他与猫是好朋友,能够与猫愉快相处、待猫平易近人,所以猫才愿意帮助他。灰姑娘也是一样,在她嫁给王子的过程中,各种小动物的帮助必不可少,正是因为她平时就善良、有爱心,待这些小动物很亲近,小动物才会帮助她。反观《青蛙王子》中的公主,她受到了青蛙的帮助,却不知感恩,没有把青蛙当做朋友,对青蛙处处嫌弃,是反面教材。但公主有个好父亲,国王教导公主要学会感恩、信守承诺,无论何时都不能瞧不起帮助过自己的人,于是公主只得照做,后来发现自己嫌弃的青蛙竟然是个王子。
第四,要成长为善良勤劳的人。童话故事中善良勤劳的主人公,总是会有幸运降临。白雪公主勤劳善良,没有因为自己是公主就端起架子,而是帮小矮人洗衣做饭打扫屋子,她的勤劳善良打动了小矮人,所以小矮人一次次帮她脱离险境。
第五,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受不良品质的影响,比如嫉妒、心胸狭窄、贪得无厌等。《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因为嫉妒而企图谋害无辜,最终自食其果。《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太婆因为贪得无厌最终什么也没得到。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修身养性,注意不要养成不良品性。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因为嫉妒他人而使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情面临过很大的危机。我中学时代的同桌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的成绩非常好,我们之间也就学习方面的话题有过很多交流。当我自己成绩比较理想的时候,我们的交流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有一次,我考的非常差,当她向我抱怨有一科没考好的时候,我的脾气爆发了,和她吵了一架。当我冷静下来后,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我的嫉妒导致我对于她的抱怨过于敏感,其实朋友之间相互倾诉是很正常的事情。幸亏我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与她解开心结,所以避免了失去一个很珍惜的朋友。
作者: Tyson    时间: 2017-11-13 16:05     标题: [岑天翔2014212405] 我最喜欢的一个神之论关羽的形象演变

论关羽形象的演变


岑天翔 2014212405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一、典籍及通俗文学中关羽形象的演变


史籍所载关羽形象以陈寿撰《三国志》为代表。《三国志》将关羽描写为蜀汉集团举足轻重的一员虎将,对他百万军中刺杀颜良的勇武,刮骨疗毒的大无畏精神等进行了突出描写。陈寿对关羽的评价为:“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刚而自矜,以短取败”。陈寿的看法可以说基本代表了晋代人对关羽的认识与评价的基本倾向。另一方面,自晋迄梁,《语林》、《搜神记》、《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中著录三国故事甚多,但是独不见关羽故事。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还未引起当时世人注目,关于关羽的神话故事尚未形成,更不用提关羽崇拜的民间信仰。

到了宋代,关于被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来塑造。这一方面是基于中唐以来至宋代儒学复兴的思想史背景,史籍载关羽爱读《春秋》,因此关羽作为亦文亦武的儒将形象被文人大力塑造。另一方面,南宋偏安一隅,与金、元对峙多年,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国家非常需要激发军民同仇敌忾的勇武气节和忠义精神,因此蜀汉的正统性和南宋的正统性联结在一起,关羽被作为忠义精神的代表与文化象征,得到南宋官方与主流士大夫群体的大力推崇。在以上多种因缘的作用下,关羽在宋代开始演变为具有忠义精神与勇武气节的亦人亦神的形象。

关羽形象演变历程中最重要的节点是元明时期《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为《三国志演义》的早期形态《三国志平话》中已经虚构了部分关羽故事的情节,有助于塑造勇武忠义的战将形象。在明代中期的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随着“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情节的建构,关羽被作为“义绝”的典型形象进一步塑造,成为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忠义的化身。这种倾向虽然在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但是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小说文本中,这个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同时,《三国志通俗演义》虚构关羽成神显灵的情节多处,除玉泉山显灵外,在战场上显圣还有两处,一处是在供有关羽神像的山间人家,帮助关兴除掉潘璋,夺回了青龙偃月刀;另一处是在关兴与羌兵越吉元帅交战时,显圣帮助关兴脱离险境。在战场上,关羽身形威仪如生前,从关兴的视角看:“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员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分明认得是父亲关公。”由此可见,战神是关羽最基本的神性,后世出现的关羽神迹故事多与其护国祐民相关。

二、民间崇拜与神话中关羽形象的演变


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关羽成为地方神的文献记载是在唐代时候。唐范摅《云溪友议》:“蜀前将军关羽,守荆州,梦猪啮足,自知不祥,语其子曰:‘吾衰暮矣?是若征吴,必不还尔!’果为吴将吕蒙麾下所殛,蜀遂亡荆州。玉泉祠,天下谓之四绝之境,或言此祠,鬼兴土木之功而树。祠曰三郎神。三郎者,即关三郎也。允敬者,则仿佛似睹之。缁俗居者,外户不闭,财帛纵横,莫敢盗者。厨中或先尝食者,顷刻大掌痕其面,历旬愈明。辱慢者,则长蛇毒兽随其后。所以惧神之灵,如履冰谷。非斋戒护净,莫得居之。”在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关羽崇拜是地方性、区域性较强的,只有在荆州,即关羽身亡之地,有关羽的祭祀与崇拜。可以看出,关羽在荆州地区最初是作为“厉鬼”来祭祀的。“古代祭祀,既祀善终者,也祀凶死者,既祀善神,也祀恶神;祀善终者或善神,是为获得福佑,祀凶死者或恶神,是为免其作祟。”关羽作为三国名将,因为一时大意失了荆州,又为吕蒙所杀,在百姓看来,关羽之死是凶死,是含冤而死,因此当地百姓祭祀他,是唯恐冤鬼作祟,危害乡里。材料中说描述的关羽形象也不同于之后关帝、关二爷的正神形象,而是凶残狠毒、威震一方,令人望而生畏的“厉鬼”、凶神形象。

同时,在唐代,佛教致力于本土化。在这个宗教背景下,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佛教天台宗借关羽显灵,将关羽请进佛门成为佛家弟子,目的是为佛教本土化。天台宗之后的禅宗亦是借助民众崇拜关羽的文化期待,推广普及宗教教义,同时也借助禅宗的影响力与群众基础,关羽崇拜影响的范围开始扩大。在佛教之后,道教也介入关羽崇拜的宣传,道教人士炮制出了张天师请关公“解池斩蚩尤”的显灵传说,标志着道教将关羽列为道教的护法大师。唐宋时期,随着佛教、道教相继将关羽纳入自己的神灵谱系,官方也开始予以敕封,关羽遂由凶神转变成为正神,关羽崇拜成为官方话语体系下的信仰活动。无论是佛教、道教,都在唐宋之后将关羽作为护法神。一旦具有了护法神职,关羽的形象由原来的厉鬼自然演变为英武的战神形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义勇武安王”篇的记载可见一斑,“天师奏曰:‘臣举一将最英勇者,蜀关将军也。臣当召之,可讨蚩尤,必成其功。’言讫,师召关将军至矣,现行于帝前。帝云:‘蚩尤竟绝盐池之水。’将军奏曰:‘陛下圣命,敢不从之!臣乞会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有阴兵,尽往解州,讨此妖鬼。若臣与蚩尤对战,必待七日,方剿除得。伏愿陛下先令解州管内户民,三百里内,尽闭户不出;三百里外,尽示告行人,勿得往来,待七日之期,必成其功,然后开门如往。恐触犯神鬼,多致死亡。’帝从之。关将军乃受命而退。”在这则材料中,关羽已经完全不是厉鬼形象,而是英武忠义、护国保民的保护神形象。同时,统治阶级开始利用关羽作为他们维护统治的工具。作为这个的表现:自宋徽宗始,历朝历代不断为关羽封赐进爵。历代统治者对于关羽的封赐与褒奖,着重于渲染、神化关羽“忠义”、“勇武”的品格,以期所有的文臣武将以关羽之忠义来效忠君王,以关羽之勇武来维护帝王的统治。

官方话语体系下的关羽信仰反过来影响民间文化传统,关羽在民间信仰中的形象发生演变。在唐宋之后,关羽成为民间正神,关羽正神崇拜开始广泛传播。关羽由原来的“凶神”、“厉鬼”,演变为人们祈求福祉、保佑国民的正神。同时,关羽崇拜在不断满足历代百姓的实际需求过程中不断发展,以至于到明清之际,关羽竟至成为无所不能的大神。据向柏松考证,明清之际民间的关羽信仰表现为:百姓一切实际生活中的诉求,都可以求之于关羽,举凡风调雨水、五谷丰收、发财致富、心想事成、祛病消灾,甚至驱除兵匪之祸等实际生活的需求,无一不向关老爷祈求。关羽在民间信仰中演变成为了水神、财神形象。至于财神形象的形成,据学者考证,关羽作为行业的保护神,最初可能只是保护行业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后来才由保护财产安全引伸出保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职能,这种引申是十分自然的,保护财产安全,本身就是发财致富的基础。看来,关羽成为财神,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关羽成为财神的直接原因是行业奉其为保护神。由行业产生的关羽财神,逐渐扩大影响,遂成为全民性的财神。


参考文献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张鷟、范摅撰:《朝野佥载 云溪友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王齐洲:《论关羽崇拜》,《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第80-85页。
向柏松:《关羽崇拜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第133-137页。

[ 本帖最后由 Tyson 于 2017-11-13 16:07 编辑 ]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7-11-14 12:55     标题: 华丽的蜕变,依靠的不是“水晶鞋”——《灰姑娘》故事的成长内涵

李柯霓
      谈及“灰姑娘”,我的脑海中总会不经意之间出现一位女生,准确地说是一位与我母亲年纪相仿的阿姨。现在的她,脸上虽已经被岁月打磨上了风霜的痕迹,却永远都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文艺青年的模样,拥有着具有十几家分公司的美术培训机构与产业,一位疼爱自己的丈夫与在中央美院读书的儿子。而一切回到当初我刚刚认识她的时候,那时的她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灰姑娘。
       那年,我刚刚读幼儿园,母亲送我去画画,而那时的阿姨,就如同我现在的年级,二十初满。刚刚大学毕业的她,纠结与迷茫。一方面,在当时的社会中对于艺术等的需求量较低,有其在一个较为普通的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阿姨也非所谓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她来时非常的艰难,生活给她的选择无非就是,如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找到一份与专业或是兴趣不太相关的职业,比较安逸稳定,不愁温饱便是好的,比如当个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或是做一位行政人员。而阿姨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自己开一间画室,而白手起家的她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一路见证了这件小小画室,成长为两层楼的绘画学校,再到拥有十几个分公司的美术培训公司。就如同灰姑娘一般,无论在华丽的生活中亦或是在贫穷的境地里,都永远不服输,也不因为贫穷就看低自己。阿姨无论在那种环境之中,都会保持乐观,都会将仅有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理的井井有条,每一个细节都异常精致,十几年来一如既往的微笑,就像是她的事业一直都如同现在一样好。
       而对待爱情,阿姨的态度也对我的影响很大。爱情对于她来说是一种陪伴,而非一种依赖,也许这也是她能够几十年永远保持新鲜的关键所在。而灰姑娘也一样,爱情对于她来说似乎是更为关键的,如果不是这场梦幻的“王子的舞会”,她也许会永远尘封在灰暗的阁楼之中。或许有人认为灰姑娘的成功是来自仙女的帮助,又或许有人认为灰姑娘的成功来自于那双无意间留下的水晶鞋。但是这一切,都是与其自己的努力不无关系,她得知了王子的舞会之后,不是因为自己的卑微而低入尘埃中,反而是运用自己的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阿姨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永远对社会抱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希望,对于爱情保持着最初的纯真,几十年来与其相伴的丈夫,是与其爱好想和的,他也许在开始是比她社会地位更高的,作为一位律师,他拥有着更好的社会资源,而阿姨却也运用自己的努力达到与其平起平坐的社会地位,不做一个攀附的凌霄花。
作者: 范心仪    时间: 2017-11-25 09:23     标题: 关于考验的成长 范心仪2014213581

一、成长需要机遇
       白雪公主遇上王子,灰姑娘遇上教母,渔夫遇上金鱼,包括这些故事的发展以及我们日常生活里事情的走向,都离不开一些特定机遇的影响。每个人成长都需要一些机遇促成自己观念上或者选择上的转变,进而完成自己的成长之路。正如我生活中的出生、升学考试、交流的机会等等,但好的机遇多半不是凭空出现的,所以更重要的是早作准备。

二、成长需要准备
       就像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生根发芽一般,虽说我们成长的不同阶段认知会有所不同,但基于过往经验下早早地为自己准备,准备好扎实的能力、准备好强健的体魄等等,正如小裁缝带上了奶酪、鸽子。更值得说明的是,我认为成长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需要适时舍弃一些外在的享受,而更注意内在的修习。同时也需要未雨绸缪,眼光放得更为长远,就像穿靴子的猫没有把猎物带回而是献给国王。这方面感谢我一直没有放弃英语学习,才有机会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

三、成长需要有防备之心
      白雪公主轻易相信老婆婆,小羊放大灰狼进门正是缺少防备之心的表现,最终的结局是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当然故事里还是给了圆满的结局,但是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挽回的。因为我们还处在成长的过程,还未成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危险若缺少防备之心,容易迷失甚至危及生命。这个可能自身很难主动习得,需要周围的人的教育,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学会思考质疑、面对未知事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正如我自己就在买手机时出过状况,没有做好功课或者咨询他人,听到有大出血优惠就轻易相信,然后买回了一个翻新机,损失不小,从此面对陌生的领域或者异于常况的事件我总会预先做好功课,面对陌生人都会抱有合理范围内的防备之心。

四、成长需要的良好品质
     善良和勇敢是我认为成长程中应该具备和保有的良好品质,也是陪伴我一直前行的力量源泉。善良能让你用温柔的手感知这个世界,发掘这个世界温柔的美好,善良也是一种直面丑恶的利剑,让你无惧。同样的,勇气也在为我们披荆斩棘,为我们拓宽前路,使我们无惧风雨,一往无前。最有趣的是,我认为这两者都是每个人先天具备的,无论故事如何发展,我坚信拥有这两者的人都不会殒落。小裁缝是勇敢的例子,渔夫是善良但缺乏勇敢的例子,白雪公主、睡美人等是善良的例子。
作者: 范心仪    时间: 2017-11-25 09:23     标题: 关于考验的成长 范心仪2014213581

一、成长需要机遇
       白雪公主遇上王子,灰姑娘遇上教母,渔夫遇上金鱼,包括这些故事的发展以及我们日常生活里事情的走向,都离不开一些特定机遇的影响。每个人成长都需要一些机遇促成自己观念上或者选择上的转变,进而完成自己的成长之路。正如我生活中的出生、升学考试、交流的机会等等,但好的机遇多半不是凭空出现的,所以更重要的是早作准备。

二、成长需要准备
       就像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生根发芽一般,虽说我们成长的不同阶段认知会有所不同,但基于过往经验下早早地为自己准备,准备好扎实的能力、准备好强健的体魄等等,正如小裁缝带上了奶酪、鸽子。更值得说明的是,我认为成长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需要适时舍弃一些外在的享受,而更注意内在的修习。同时也需要未雨绸缪,眼光放得更为长远,就像穿靴子的猫没有把猎物带回而是献给国王。这方面感谢我一直没有放弃英语学习,才有机会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

三、成长需要有防备之心
      白雪公主轻易相信老婆婆,小羊放大灰狼进门正是缺少防备之心的表现,最终的结局是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当然故事里还是给了圆满的结局,但是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挽回的。因为我们还处在成长的过程,还未成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危险若缺少防备之心,容易迷失甚至危及生命。这个可能自身很难主动习得,需要周围的人的教育,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学会思考质疑、面对未知事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正如我自己就在买手机时出过状况,没有做好功课或者咨询他人,听到有大出血优惠就轻易相信,然后买回了一个翻新机,损失不小,从此面对陌生的领域或者异于常况的事件我总会预先做好功课,面对陌生人都会抱有合理范围内的防备之心。

四、成长需要的良好品质
     善良和勇敢是我认为成长程中应该具备和保有的良好品质,也是陪伴我一直前行的力量源泉。善良能让你用温柔的手感知这个世界,发掘这个世界温柔的美好,善良也是一种直面丑恶的利剑,让你无惧。同样的,勇气也在为我们披荆斩棘,为我们拓宽前路,使我们无惧风雨,一往无前。最有趣的是,我认为这两者都是每个人先天具备的,无论故事如何发展,我坚信拥有这两者的人都不会殒落。小裁缝是勇敢的例子,渔夫是善良但缺乏勇敢的例子,白雪公主、睡美人等是善良的例子。
作者: Tyson    时间: 2017-12-28 13:21     标题: 善恶、伦理、报应——《小红帽》的成长内涵

善恶、伦理、报应——《小红帽》的成长内涵


岑天翔 2014212405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有人将童话视为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有人将童话比喻为人生旅途的寓言故事,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童话起到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儿童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关系密切。

童话《小红帽》文本中灌输了大量作者及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这则童话流传的过程中,这些伦理道德观念,势必将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且就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这个影响是颇为明显的。


在童话《小红帽》文本中,小红帽全然不顾妈妈“不要走小路”的劝诫,违背了家长及社会的禁令;小红帽没有听妈妈的话跑到路边去摘花离开家,独个儿去探望外婆,最终在森林里与狼相遇。这一情节象征着儿童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这里包含着作者及社会想要告诫儿童的价值观念:社会是复杂的,野狼是凶恶的,儿童万万不可轻易与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否则就会招致灾害甚至杀身之祸。

事实上,在实际的故事流传和讲授中,作为讲授者的家长都会格外强调这一点,以达到使儿童听话的目的。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在听我的祖母讲授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特别强调这一点。她将小红帽的最终处于危险境地的最主要原因,归结于小红帽不听话,违背了父母的规定,从而要求我一定要听话,要遵循社会的规则。这对我之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在背离一些规则,违背一些劝诫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是否会像小红帽一样,将自己带入危险境地之中。我相信,这作为“规训”方面的影响,在《小红帽》童话的流传、讲授中显然占据了比较大的方面。


在童话《小红帽》文本中,最后猎人的出现,解救了外婆和小红帽,最终惩罚了坏狼。这个结局带有很强烈的大团圆色彩。这个神奇、意外的“解救”情节,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最终圆满的结局,皆大欢喜。但似乎,小红帽和外婆什么也没有做,最终就获得了解救,一个意外的援助帮助他们战胜了邪恶。而作恶的坏狼最终也得到了惩罚。我认为这就是“因果报应”价值理念在这则童话中的体现。善良的人最终定会得到解救,邪恶的势力最终将会得到惩罚,哪怕双方什么都没有做,都会有意外的势力介入,维持公平。这个意外的势力,可能会是“神仙”、“上帝”等具有宗教色彩的人物,在本则童话中则是以猎人的形象出现。这实际上是体现了大众文化对于公平,对解救的渴望,是一个比较单纯、“幼稚”的思维模式。

在实际的故事流传和讲授中,作为讲授者的家长也都会格外强调这一点,一方面不至于使得故事太过现实、太过残忍;另一方面也使得儿童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公平,有未知的、超越人世的力量会主持公正,也使得儿童不得不循善避恶,多干善事,不坠入迷途。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22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一)

分享人:李柯霓

小葫芦
葫芦葫芦圆圆
里面坐个少年
葫芦葫芦长长
里面坐个姑娘
叫声少年姑娘
都来我家吃冰糖
冰糖脆,冰糖香
乖乖吃了白又胖
长大读书念文章
得中一个少年郎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26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二)

摘石榴
小闺女上树摘石榴,
树枝划破了花佩头,
回家给娘说,
娘给我买匹绸。
回家给爹说,
爹给我买头牛。
回家给哥说,
哥给我买个小叭狗。
回家给嫂说,
嫂给我买把扇子遮日头。
骑着牛,披着绸,
后头跟着小叭狗,
拿把扇儿乐悠悠。

口述者宋彩菊
采录者王建卫
1987年3月采录于老城镇东关小学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29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三)

小葫户
里边坐个少年
葫芦葫芦长长,
里边坐个姑娘
叫声少年姑娘,
都来我家吃冰糖。
冰糖脆,冰糖香,
乖乖吃了白又胖,
长大读书念文章,
得中一个状元郎。
口述者罗佩
采录者罗务本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30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四)

星·星月明

巩义市

星星,月明,
汇一篮烧饼,
你去瞧谁哩?

去瞧大姐的公公司
公公咋着啦?

他草帽上烧个大窟窿。

口述者刘兴芬
采录者刘庆照

1991年8月采录于·站街南窑湾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32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五)

小白菜

南阳市

小白菜,扑愣愣,
叫你老婆去买葱。
不会切,
叫你老婆买根铁
不会打,
叫你老婆去买马。
不会骑,
叫你老婆去买驴。
不会套,
叫你老婆去买哨。
不会吹,
吹你一鼻子灰。

口述者张文僚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36     标题: 家乡民间故事分享

 固始县文化馆原馆长曹家振,60多岁了,还清晰地记得多年前的往事:“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发掘整理信阳民歌,却意外地收集到长篇叙事诗《郭丁香》。”

  这个意外的收获,2005年被中国民协列入“国家第一批五个重点抢救工程”项目之一,被诸多媒体誉为“汉民族生活史诗”,再一次打破了汉民族没有史诗的定论。

  时光已经接近岁尾。我们沿着大别山脉,自西向东,一路行来,在信阳民歌的海洋里徜徉多日,眼睛一闭,耳朵里就是民歌的咿呀之声。本来是一厢情愿地把《郭丁香》放在“信阳民歌”的大概念下,可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说:“它有民歌的成分,但民歌的概念远远涵盖不了它。固始民间艺人,用信阳民歌和民间曲艺为载体,代代传唱《郭丁香》,他们的记忆,成为汉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见证。”

  “史诗”本是出自希腊文的外来语,传统定义和标准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样的希腊英雄史诗引申而来。四大文明古国的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前三个国家都有民族史诗,唯中国没有,这令全世界史学家迷惑。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断言:“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因为他们的观察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中国因没有“史诗”,在文化创造力上遭到贬抑,被有些史学家恶意地称作“这个民族是没有想像力的”。

  20世纪以来,中国相继发现了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然而,国内外学术界仍很悲观:汉族无史诗。

  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80年代初,湖北神农架群艺馆的干部胡崇峻,奔波于神农架的深山老林里,整理出3万多行的“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引发极大轰动,胡崇峻被誉为“中国的荷马”。

  几乎是同一时期,河南固始县文化馆的三名干部曹家振、彭化厚、李海华奔波在固始的偏远农村,开始搜集整理《郭丁香》,事实上,他们的田野调查,从1978年就开始了。

  “当时是全信阳开始搜集民歌,搜集者并未发现这个。1978年,李海华对我说,有些木匠唱的东西,有故事。彭化厚的文化基础很好,他感到这个东西很有价值。我们三个人开始跑着搜集。”时任文化馆馆长的曹家振说。

  三个人分头调查,将资料汇总后,整理出了1300句的故事梗概,当时曹家振不知道哪儿能用,寄到北京的《民间文学》。“稿子一寄过去,马上决定发,编辑部要原始的整理材料作证据,原始材料一寄出,《民间文学》加了个编者按,说是汉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可喜发现。”

  1300句的第一次调查稿,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被收入《中国文学艺术大系·民间文学集》和《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卷》中。2005年,《郭丁香》开始了第二次收集整理工作,经信阳市和固始县一年艰苦努力,长诗由原来的1300句整理到现在的4236句,《郭丁香》全貌初步展现。至此,对《郭丁香》的关注,从学术界扩展到了社会上。

  “灶王奶奶”郭丁香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大使”

  “从《郭丁香》的艺术表现上讲,它是罕见的珍品。结构篇幅宏伟,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平易生动,手法细腻逼真,人物活灵活现,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河南民协名誉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张振犁先生评价说。

  长诗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子郭丁香的形象。

  桑河弯弯长又长,桑山高高冈连冈。水绕桑山龙摆尾,山抱桑水凤朝阳。山前水后桑树林,林中有个郭家庄。郭家有个黄花女,从小起名叫丁香。

  郭丁香长得很美,又非常能干,因为媒人花言巧语,误嫁给了邻乡的浪荡子弟张万良。张好吃懒做,家里一贫如洗。生性善良的郭丁香面对现实,没有气馁,发誓俭朴持家、勤劳致富,尽快改善张家一穷二白的面貌。新婚的第二天,夫婿在睡懒觉,她出门开荒,随后动员张万良加入,很快有了自己的田地。春种秋收,收获累累,她开始养鸡养鸭,发展牲畜,很快积累起财富,让张家步入了“小康”。张万良小富即安,嫌干活辛苦,扔下妻子自己回家睡大觉。郭丁香任劳任怨,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让张家的财富迅速膨胀,3年时间使得张万良成为当地巨富。

  张家的暴富,引起张万良表嫂的垂涎。为占有这些财富,表嫂和算命先生勾结,利用郭丁香入门三年没有生育的事实,诬蔑郭丁香命里克夫、命中无子,并摆下酒宴,让自己的妹妹王妙香浓妆艳抹,在酒宴上尽情展露风骚,极尽挑逗之能事。浪荡子张万良春心荡漾,果然上钩,回家后借酒极力为难郭丁香,最后强行将郭丁香驱逐出门。郭丁香走投无路,投河自尽,被邻乡善良的范三郎救下。二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遂结为夫妻。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凭借勤劳和智慧,很快成为当地首富。与此同时,张万良与其新欢坐吃山空,家道迅速衰败,最后因为王妙香贪嘴,引发大火,张家家产随同张母、王妙香付之一炬,张万良侥幸逃生,却烧瞎了双眼,只得乞讨谋生。

  一日,浪子张万良乞讨到邻乡范家。郭丁香认出张万良,不仅没报复他,反而将其让进厨房(灶房),为其做了一碗自己拿手的面。张万良一吃面,回忆起前妻郭丁香的好处,痛悔不已。郭丁香说出自己的身份,历数张以前的不是。张万良羞愧难当,投入灶膛,当场自尽。郭丁香拦阻不及,只拉扯下张的一条腿和衣服上的一块破布。

  张万良魂魄投往阴曹地府,阎王查生死簿后拒收,让其转往天上玉皇大帝处。玉帝感念其悔过自新,封其为司灶之神,即民间所说的灶王爷,给郭丁香预留了灶王奶奶的神位。王妙香闻讯讨封,与郭丁香并列为灶王奶奶,成神后也痛改前非,为老百姓做起好事——这,就是《郭丁香》的主要内容。

  长久以来,“灶王爷休妻”先是作为故事在固始流传,后来演变为灶书(流行于民间的一个曲种),再演变成灶戏(地方稀缺剧种,也是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被整理为长篇叙事诗《郭丁香》,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固始的民间木工艺人,把许多民间故事附会到郭丁香身上,郭丁香成为“箭垛式”的艺术形象,愈来愈丰满。这种发展,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发展规律。

  大别山的小木匠集体创作长篇口头艺术

  “《郭丁香》起初是民间故事,很简单的一个人物故事。后来当地的木匠们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演绎、丰富,逐渐形成了一门地方文艺,就是灶书或灶戏。”固始县文联主席赵家义说。

  大别山过去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林木多,制陶业不发达,陶器、瓷器很少见,家家户户的用具器皿,都以木器为主。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里的面盆、便盆乃至水桶、饭碗,还有不少是木制的。因此,这里的木匠也多。木匠吃百家饭,走到一个新地方,把外地的新闻、旧事带过去,讲给当地人听。讲完了,就开始哼唱他们在外面学来的小曲小调。唱完了,开始自编自唱一些故事、剧本,一边唱,一边添内容,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或唱本,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灶书或灶戏。

  赵家义说:“这些故事,木匠们用说唱的方式传讲,叫做灶书;用曲艺的方式演绎,叫做灶戏。灶书和灶戏都叫做唱灶的,讲来讲去脱不了一个‘灶’字。它的听众也是以忙碌在锅前灶后的广大农村妇女为主,她们出不了家门,难得有唱灶的上门,那份高兴可以想见。”

  灶书起源于何时?没有任何书证资料。民间口碑考证,大致产生于明末清初,产生地点先是在固始城郊及东乡、北乡的部分村镇,很快便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商城、潢川等县,安徽的霍邱、阜南、金寨,湖北省麻城等县农村都有流传。上世纪50年代,走向衰亡。

  “清末到民国,直至上世纪50年代以前,固始的许多乡村,木匠艺人每天干完活,在东家厅堂和院落,招来东家老小和村里的妇女,演唱者拿一对弹性很好的软竹棍,打击倒扣的柳条笆斗,就唱起来,或者边敲灶鼓边转圈演唱。唱词中塑造了郭丁香这一朴实美丽能干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很喜爱,百听不厌。这就是灶书,民间叫唱灶。”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说。

  研究者们说得不够细致、形象,当地老者给我们模拟演示说:木匠活中有一些重要工序,就是杀青和造型。这些工序就是将挺直的木条弯成弧形、弓形等。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用开水蒸煮,再就是火烤。这些都离不开厨房与灶台。木匠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围绕在灶台前的妇女。他们一边演唱,一边干活,舞台就在灶台和木匠的工作台之间,观众,就是灶台前后的妇孺。

  这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即木匠唱灶,匠人与艺人两重身份集于一体。木匠不知不觉间担当了文化传承者的角色。灶书最盛时,甚至出现“木工不唱灶,手艺行不掉”。意思是不会唱灶,没人请你做木工活儿。木匠收徒弟时,还要看看嗓子好不好。“以灶书广告手艺,以手艺宣传灶书”,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民间艺术的发展,同民间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固始县自鸦片战争后,县境以内史河、淮河航运开发,纺织业的发展促生了蚕桑和大麻的产销,外地商人流入,新型工业品对农村集镇市场开始渗透,打破了原来纯自然的经济格局,民间商品经济长足发展。一些中、小地主通过农商兼营,上升为家资暴富的大地主,他们大肆营造庄园,添置家具,为木工匠人拓展了广阔的行艺之所。”固始县文联主席赵家义说。

  老艺人刘玉武曾说:“我的师傅辈的李清、关邦亭、吴继荣、张国如、汪起山等,当年白天做工,晚间唱灶,搭上一个活东,短则一月,长者半载,整整一代,均是如此。”大地主旷日持久用工,为木工行艺造就了较好的环境。

  “木工做活,住在人家家里,不允许搞得乱七八糟。鬼故事、武打、荤故事等都不能唱,唱《郭丁香》是教育人与人为善的,所以这是保留节目。木工唱灶很迷人,大姑娘小媳妇都能给人拐走。所以做活的艺人,要求品行端正,不端正没人收你为徒。社会上对木工这个职业很看重,木工行业的道德要求也很严格。”固始县文化馆原馆长曹家振说。

  再从地域文化结构上讲,固始县私塾、学馆集中在县城或较大的镇上,乡村处于文化蛮荒区,农民终年困在黄土地上,道德观传统而朴素。“《郭丁香》通俗的语言、朴素的内容、简陋的演出形式和对传统道德观的弘扬,刚好适应了这种经济、文化和心理状态的需要,所以,它是完全在特定地域下的特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39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六)

月奶奶

采录于新郑县

月奶奶,黄巴巴,
八月十五上俺家。
俺家有个大西瓜,
足你吃,足你拿。
拿到河北瞧您大,
您大给你二分钱。
买个猴,翻跟头,

买个烘柿一吸溜儿。

口述者方珍魁
采录者刘秋波
1989年采录于县文联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40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七)

小扁食
小鹰食·包大葱。
我到姥娘家往一冬。
姥娘见丁多喜欢,
妗子见了瞅两眼。
妗子妗子你别瞅,
石榴开花俺就走。
走到山上有石榴,
走到河里有泥鳅。
娘的兄弟俺的舅,
不能不叫俺住个够。

口述者张玲

采录地点宁陵县

采录者张久亮
1987年9月采录于柳河堤弯村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42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八)

月亮头
平头县

月亮头,快出来,
小布衫子小脚鞋。
你一对,我一对,
咱俩穿上去赶会,
一赶赶到九月九,
开开大门摘石榴,
石榴树上卧斑鸠。
俺问斑鸠做啥饭?
擀面叶子打鸡蛋,
谁烧锅,黑老婆,
谁点灯,大学生,
谁吹灯,小蜜蜂,
嗡嗡嗡嗡怪好听。

口述者王氏
采录者赵爱丽

1987年10月采录于十字路乡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45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九)

打板栗
七月桃八月楂,
九月板栗笑哈哈。
金棍敲,银棍打,
欢声笑语遍田家。
女人合不上嘴,
老人笑掉牙,
男人忙收果,

捧着板栗不怕栗刺扎。

口述者王洪涛(本人记录)
1986年3月22日采录于青年乡卫庄村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49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十)

四二年
孟县
四二年,闹饥荒,
天军蝗灾不收粮
椿树叶,脸吃肿,
榆皮砸碎全吃光。
大挽花吃了肚子胀,
拾起雁屎胜里装。
仃本能,来清乡,
男女老少齐逃荒
皇协军,来逼粮
闯进家门一扫光。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51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十一)

一杯酒,正月正,

红军要把中国兴

黄陂黄安闹革命。

革命起了几多载,
宣统败股到如今。
二杯酒,闹花灯,
红军要把中华兴。
若要高低推平等,
铲除土豪和劣绅。
三杯酒,三月三,
红军发展到河南。
李家南冲得了胜园,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52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十二)

参加红军于一番
劝农友莫把家挂念,
参加红军了一番,
红军革命意志坚,
红军力能移泰山。
红军消灭敌人后,
胜利果实带给俺。
跟着红军一起千,
穷人头上有青天。

口述者:徐文兴
潢川县

采录者王新中
1985年采录于伞陂乡贺堰村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7:55     标题: 河南民间文学选录(十三)

不如白卷国零蛋

采录地南阳市
长征两万五,

不如跳个芭蕾舞。

爬雪山,过草地,

不如唱出《红灯记》。

核武器9原子弹,
不如白卷画零蛋。
口述者王宗明
采录者党铁九
1986年10月2日采录于市政府

附记此歌流行于°文革。时期。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05     标题: 解读《夫妻河的传说》民族民间文学人物故事赏析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和爱情神话的大型史诗故事片。该片将处处突出“优美”之意:全片由优美的传说、优美的爱情、优美的人物、优美的场景、优美的民歌、优美的舞蹈、优美的民俗、优美的民族风情凝聚而成,也将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反映佤族和傣族两个南方少数民族之间民族团结和爱情习俗的故事片。
【关键词】:
    民族团结、爱情习俗、民俗民风、优美传说….
    云南省境内的佤族和傣族很早就有了文化上多方面的交流,民间文学之间的交流就是其一。文学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形态,佤族文学又是以民间文学为主体的,以口语为存在的基本载体或形式。语言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化体系,在两个民族的文化频繁接触,产生对话的过程中,语言显示出了自身的活跃,积极地表现出自身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符号的优势。于是,佤语的词汇系统吸收了不少傣语,在佤族民间文学中,尤其是在相关的韵文体作品中,傣语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特有的优点。作为民间文学,从语言和格调上来说,也许这篇《夫妻河的传说》算不上有高雅之处。但是,当我们从主体的角度解读作品,并在想像和理解中进入它所起作用的社会场景时,雅和俗的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和绝对了。在“原生态”成为时尚语词的当今,只有用心灵贴近代表着民间文化灵魂的那份真实,真正能感动人的力量才能够显现,人们对生活的审美也才能够实现。就是这个“贴近”,其程度之深浅可以区分不同的审美趣味。但由于语言的障碍,人们对很多民间文学的认识,大凡“贴近”的情形都是隔靴搔痒。但是关于傣、佤民族之间的联姻,在傣、佤民族民间中广泛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口碑传说,它们从一个侧面也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民族之间通婚的事实。下面就一起来欣赏陈老师呈现给我们大家一部优美的佤族和傣族两个民族之间的优美的爱情民间故事,
一、故事梗概
     傣族公主罕玉在勐笼湖中戏水时,遭遇水妖挟持。蟹子精和白虾精想抓罕玉去献给澜沧江妖王江腾蛟,不料被狩猎路过的佤族小伙子埃朗碰上,蟹子精被埃朗射杀。埃朗送罕玉回王府途中遇到了勐耿傣族部落刀王子,刀王子早为罕玉的美丽而心动在先,现在他看见傣族姑娘居然与佤族小伙子在一起而妒火中烧,并与埃朗发生冲突。在罕玉和她的丫鬟叶兰的调解下,冲突暂时化解。
二、故事中人物角色赏析
     勐龙傣族部落王爷娶王妃七人,只有七王妃生有一女罕玉,因此视为掌上明珠。埃朗与罕玉的感情日渐加深,而刀王子也对罕玉穷追不舍。为了获得提亲的资格,埃朗按石佛爷爷的指点去找葫芦国佤王达嘎,达嘎收埃朗为义子。勐耿部落王与葫芦王的代表同时到勐笼王府提亲,刀王子与埃朗在王爷面前互不相让,再次产生冲突。
      再说江腾蛟听到白虾精的报告后大为生气,命白虾精带数名小妖去查清埃朗的情况,伺机捉住罕玉。一天,罕玉和叶兰到湖边等候埃朗,埃朗因帮助一摔伤的老人砍柴而迟到,白虾精等小妖围住了罕玉主仆二人。危难时刻,刀王子赶到杀退了小妖。刀王子乘机向罕玉示爱,结果再次遭到委婉拒绝。
其后,罕玉随埃朗进山看望石佛爷爷,石佛以百年一熟的仙果相赠,罕玉舍不得吃,要将仙果带给父王母后和母亲。
     勐耿部落王再次派人来商议婚事,王爷欲将罕玉嫁给刀王子。罕玉以死相胁要嫁埃朗。王爷无奈,最终决定让他们比歌舞和武艺决胜负,胜者娶罕玉。
      四面八方的傣族和佤族群众汇集在勐笼广场,这里成了一个歌舞的海洋。比赛开始,佤族的木鼓舞、加林赛舞与傣族的马鹿舞、蝴蝶舞打了个平手。接下来比武艺,经过射箭、抬压寨石两场比赛,埃朗略占上风。刀王子为挽回局面,拔出金刀向埃朗挑战。对战中,埃朗的长刀被削断,刀王子的金刀也被击脱手。王府总管判刀王子胜,罕玉大叫不公平。由于起了争执,场面大乱。晴空突然响起惊雷,巫师占卜后向王爷耳语。王爷向人们宣布百日后上天将降下大灾难,只有修建一座3 0 丈高的大白塔才能免灾。为此,王爷决定埃朗和刀王子各在湖边建一白塔,谁建得好就招谁为驸马。此言一出,刀王子欢天喜地,埃朗愁眉不展。
     葫芦王府,达嘎和其他佤族头人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帮助埃朗建白塔,但埃朗知道佤族部落很贫困,3 0 丈高的白塔工程浩大,靠佤族目前的实力难以完成,决定自己回山洞找石佛爷爷想办法。石佛告诉埃朗,这是天定的一个劫数,只有靠勇敢和对爱情的坚贞或许可以化解。埃朗表明自己愿意为罕玉牺牲的决心,石佛悄悄告诉了埃朗方法,同时说明此去路途遥远凶险无比,并传授了埃朗大力果和乾坤刀两样宝物。埃朗拜别石佛向澜沧江出发。
          勐耿部落,刀王子动员全部力量上马修建白塔。工程浩大,刀王子一面亲自督促建塔,一面注意查看埃朗的动静。后来见埃朗一直没动,刀王子渐渐有些松懈,但仍然安排手下加紧施工。罕玉想帮助埃朗建塔,不料王爷早已料到这一着,派人盯住她不许出门。叶兰打听到刀王子的工地热火朝天,埃朗却不见动静,罕玉又气又急,日渐憔悴。七王妃求王爷不成,别无他法,只有陪女儿流泪。
    再说埃朗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难。他先后与蟒蛇、野狼、大象搏斗,凭着机智勇敢和石佛给的宝物,终于战胜了对手来到澜沧江虎跳峡。在这里他与一只老虎恶斗多时未分胜负,最后埃朗和老虎都精疲力竭时,埃朗向老虎讲述了此行的缘由。那老虎原是虎跳峡之主,却被江腾蛟夺了洞府,只好勉强在此栖身。老虎决心帮助埃朗,它主动前去引开了江腾蛟。埃朗趁机杀进洞中,斩杀了鲨鱼精,夺取了妖怪的镇江之宝。眼看百日之期就要到了,王府的晚宴上众人各怀心事气氛微妙。刀王子派人来报白塔已建成,王爷和王后大喜。管家告诉大家埃朗可能要做缩头乌龟了,罕玉伤心欲绝。王爷宣布明日在湖边举行白塔建成庆典和罕玉公主定婚庆典。
     第二天黎明日月交替时,风尘仆仆的埃朗来到了勐笼湖畔。远处,已经传来了象脚鼓的响声,欢乐的人们已经向湖边聚集。埃朗急忙捧出宝物小白塔,咬破中指将血滴在塔尖上,对着东方拜了起来。王爷、王妃率领群众边走边唱歌跳舞,憔悴的罕玉在叶兰的搀扶下,无奈的走在人群中。远远地看见刀王子建的白塔了,刀王子神采奕奕地率勐耿群众迎接勐笼王爷。葫芦王达嘎率佤族群众也来了,但因不见埃朗的白塔而无精打彩。突然,巫师发现白塔只有2 0 丈高,少了1 0 丈,原来是刀王子因为埃朗没有动静便放松了工程质量的监督。但王爷说能建成就不错了,仍然算刀王子胜,大家一时也无话可说。正在王爷要宣布将公主嫁给刀王子时,只见一道道金光从湖畔升起,一座大白塔渐渐长大,直长到3 0 丈高,光芒四射。埃朗站起来,激动地迎向大家。罕玉仿佛吃了灵丹妙药顿时精神焕发,带着叶兰跑向埃朗。王爷说这是天意,终于同意将罕玉嫁给埃朗。而刀王子也诚心对埃朗说道:“兄弟,这次我真的服了你!罕玉嫁给你比跟我在一起更幸福……”湖畔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江腾蛟来到了勐笼湖上空,看到欢乐的人们更加怒气冲天,率妖兵杀向人群。一场混战展开,埃朗、刀王子迎战妖怪,掩护王爷等撤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刀公子大喝一声斩下了一水怪的头,他自己却被一蟹子精从后面刺伤。埃朗赶来,一刀斩断蟹子精,扶起重伤的刀公子。刀公子要求埃朗一定要照顾好罕玉,埃朗答应着。刀公子突然发现江腾蛟舞刀杀来,一把推开埃朗,用金刀砍伤了江腾蛟的手臂,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埃朗悲愤地怒砍妖魔。江腾蛟怪叫两声,丢了鬼头刀,口中喷出一股巨大的黑水。那黑水到处树死草亡,人仰马翻,迅速吞没着一切。黑水越涨越高,眼看即将漫过白塔,白塔发出一道金光,又长高了一倍。埃朗被黑水呛得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他挣扎着爬上白塔。江腾蛟见埃朗爬上白塔,便狠命地朝白塔撞来,想撞倒白塔淹死埃朗。这时天空出现了石佛爷爷,他一挥拂尘,只见白塔又发出一道红光,连同埃朗浑身也发出红光。埃朗顿时觉得自己力大无穷,他一脚踢向撞来的江腾蛟,把江腾蛟踢倒在山上。埃朗大喝一声,举起乾坤刀用力劈去,一道红光闪过,“轰隆”一声地动山摇,江腾蛟被拦腰斩断,连同大山也被砍开了一条裂缝,湖水、江腾蛟流出的黑血、喷出的黑水一道流入了山那边的澜沧江中,使江变成了一条黑江。水退落后勐耿湖变成了一个七凸八凹的干坝子,地上的裂缝大得可以掉进猪羊。烈日炎炎,活下来的人们四处寻找着自己的亲人。罕玉在坝子上走着寻找埃朗,她嘴唇干涸声音沙哑仍然喊个不停:“埃朗哥!你在哪里?埃朗哥!你在哪里……”埃朗在山中奔跑着寻找罕玉,他伤痕累累浑身疲惫却不肯停下脚步:“罕玉妹!你在哪里?罕玉妹!你在哪里……”高大的白塔下,埃朗和罕玉同时发现了对方,他们呼喊着向对方跑去,在白塔下紧紧拥抱在一起,双双流出了亮晶晶的泪水。两人昏倒靠在了白塔上。
    这时,从埃朗和罕玉相互寻找的路线上流来了两条河。靠在白塔上的两人慢慢隐去,白塔亦变成了一座大山,石佛坐化在山洞前。在优美的旋律中,两条河在大山脚下汇合,穿过埃朗劈开的那条裂缝,流向澜沧江。
三、全新的人文理念
     本篇文章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栩栩如生,那是因为在借鉴,吸收,继承的基础上,将以全新视觉和全新的人文理念宣传云南本土为最终目标。另一个原因是提倡主旋律,深挖民族文化内涵,让美丽风光和动人的神话爱情故事带动观众记住云南并向往云南,还有勤劳勇敢的佤族兄弟及善良的傣族姑娘。通过生动曲折的民间神话爱情《夫妻河》里的埃朗人物刻画中,让我们从动人的爱情故事中看到云南少数民族佤族与傣族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民俗。场面宏大的民族歌舞,秀丽的山水风光更让外面的世界认识到云南的魅力所在。作为云南本土的电影,宣传本土文化,开发本土旅游资源,让云南走向世界.
    《夫妻河的传说》的存在形态是通婚自由,接收对象主要是年轻人和在场的亲戚朋友,一群人围绕着信息的传递,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场”。在这特殊的话语场景中,“吟咏”中的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吟咏主体是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使用的语言包含着责任。作品本身是个神圣的媒介,它连接着吟咏主体和超自然界,最后产生影响于结婚的两个人。作为接收对象的青年人,在这个“场”中正处于一种特殊的过渡状态,正经历着一生中特殊的人生礼仪,正接受前所未有的、用神圣的语言实施的教导和祝福。可见,作品是佤族繁衍生息过程中重要信息传递的特殊链条,在这链条上,是口语一个一个的词语作为符号把人们的期待和生存渴望表达了出来。所以,作为一个民族生存体验的存在,作品在一定的审美活动范围内仍然具有它对不同审美趣味的人的吸引力。这除了佤语本身的作用外,傣语借词的作用也很重要。
     首先,傣语代替了不够含蓄的佤语,使作品的部分语言变得委婉。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都不会轻易出现与性有关的词语,而在《夫妻河的传说》的话语场景中,这类词语却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连接着佤族婚姻文化的来龙去脉。作品的目的是传承婚姻的文化历史,吟咏者在吟咏时用词浅显易懂,甚至非常直白。然而,由于作品意图的需要,这类词语在作品中还不得不重复出现。再说,这是佤族民间文学通俗的表达方式,《夫妻河的传说》在佤族传统社会中就是传递生活信息的一种手段,人们没想特别“美化”它,而是在语言上保持它的朴质,正是这种朴质把真实的佤族社会生活展现了出来,也正是这朴质使早期没有文字的佤族传播和接收文化信息都变得便捷起来。但是,毕竟有些词语确实是平时被避讳的,何况在同一篇作品中反复运用也显得单调而枯燥,这对作品多少有所损害。用傣语来表达部分相关的内容,就使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变得委婉一些。用傣语表述就避免了直接用佤语表示相关意思,尽管意思也是明白不过的,但毕竟是隔了一层,色彩便模糊了些,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作品在吟咏时在听觉上引起的不快。
     在作品中,相关内容被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并将之作为人类历史中重要的文化内容来叙述,以让人们了解历史,参考历史。如果用佤语表示,当信息在作为长辈的吟咏者和作为晚辈的接收者之间传递时,人们就会感到别扭。借用傣语,表达就有所婉转了。
    其次,傣语代表着一种先进文化,提升了作品的品味。作为一个相对后进的民族,在本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佤族在心理上其实是以汉族和傣族的文化作为一种参照的,他们崇尚先进民族的文化,包括语言在内。在佤族神话《司岗里》中,佤族就认为自己的语言是向牛学来的,所以“说话就拗嘴拗舌的”,而认为傣族是因为向蜜蜂学说话,“说话就像蜜蜂一样,甜蜜蜜的”,认为汉族向画眉学说话,所以“说话像是在唱歌”。对于一种先进的文化,人们对之采取的态度往往是倾向于仰慕、学习和模仿。于是,在佤族社会里,能讲汉语或傣语总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甚至可以作为有知识的标志。在佤族的口头文学中,傣语的借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佤族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文化。而相对于佤族文化,傣语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雅文化。而且,从作品的主题思想来看,人们是逐渐否认了没有制度的“野蛮”式两性关系的,并向“有礼有俗”的民族、“师长”请教。可见,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佤族是向前看、求发展、崇尚先进文化、向往文明的。通过借用傣语,并把傣语和佤语交融在一起使之相映生辉,作品的格调和趣味都有所提高了。
    《夫妻河的传说》的内涵必须有完美的表达形式,从语言的运用上看,傣语的借用为作品的艺术性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夫妻河的传说》中,作为较先进民族的语言,傣语的借用确实使佤语在使用上达到了扬长避短的目的,使作品在艺术上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佤族文学语言吸收傣语是两个民族文化交流当中的乐观现象,能够用傣语处理佤族文学中实际的语言艺术问题,更是佤族口头文学具有创新意义的表现。在陈永华的《夫妻河的传说》中,无论是从语言形式上的押韵和艺术构思上的突破来看,还是从作品所体现的审美趣味来看,傣族语言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傣语的各种作用共同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傣语借词已经成了佤族民间文学中经典的修辞,并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实际上,从《夫妻河的传说》中叙述可以看出,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是有着频繁的婚姻关系。从这些婚姻状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政治目的明显。从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来看,主要发生在傣族土司与佤族部落头人之间,而在古代统治阶层之间的这种联姻,正如恩格斯指出:“……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显然类似汉朝、唐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各个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和亲”。
    第二,有较长的历史。从有史料可查的历史来看,在明朝万历年(公元1573—1620年)就有了蒲人孟廷瑞与湾甸景氏缔结婚姻的记载,这说明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长达数百年。这种婚姻关系在边疆民族地区是不多见的。
   第三,区域广泛。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傣族和佤族之间发生婚姻,几乎发生在傣族主要聚居的几个区域内,德宏、耿马、孟连、勐海等区域都有各种资料佐证,这就说明两个民族发生婚姻的区域是大范围的,而不只是个别的地方。
   第四,持续不断。考察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不难看出,从明朝以来数百年的历史中从未间断过,孟连傣族土司与周边佤族部落的联姻就是最好的说明。2006年6月,笔者深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丙令一带调查傣族社会历史,当地傣族有部分人自称,他们祖上是芒么佤族,从山上搬到勐撒坝和傣族居住后就被傣族同化了。芒么是明清时期,耿马土司所属的十三圈之一,是一个很大的佤族部落,但现今只有数10户人家,属于勐永镇内的小村子。显然,芒么佤族大多被周围的傣族所融合、同化了。这其中,婚姻无疑,并且这种婚姻关系已不仅仅限于两个民族上层之间,而发生于广大群众之间。这也不失为傣、佤民族之间婚姻不断的又一例证。
四、对傣族和佤族历史上的婚姻关系的几点认识
     正如以上所述,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主要是一种带有政治行为的婚姻。然而,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实事求是看待历史,正如恩格斯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的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多种多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也就是说历史往往不是以历史的创造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对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的婚姻,我们不能仅仅只研究两个民族上层所期望达到的目的,而是还要看到它“对外世界的多种多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基于以上认识,历史上傣族和佤族之间的婚姻,其进步的积极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避免了战争,缓和了民族关系。据民族调查资料显示,在耿马一带,傣族刚迁来时,经常和佤族、拉祜族等民族发生战争,而在战争中,涌现了帮助土司罕氏与佤族打仗的南、宋两家的文武二臣,所以,当地傣族中有“南宋保罕”的说法。但从罕氏与佤族缔结婚姻之后,重大的战争就避免了,傣族和有婚姻关系的大寨佤族(今耿马自治县勐简乡内)就有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大寨佤族头人可以在耿马土司府中自由出入。
    (二)扩大和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耿马傣族土司把公主嫁给佤族王子达芒钟的条件之一是在佤族部落里建盖一幢公主在土司府中一样的住房。显然,透过这一说法,婚姻起到扩大和加强西方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我们看到,凡是与傣族有通婚历史的佤族地区,都信仰佛教。宗教也是文化,佛教如何传入佤族地区,我们已经无法稽考,但从这一事实看,也许与通婚多少是有关联的。从有关材料看,佤族地区的铁器等许多生产工具,都是从傣族传入的,这其中也许两族之间的通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从来都是双向的,在通婚和友好往来中,傣族显然也受到文化的一些影响。
    (三)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边防巩固。婚姻能够使原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不同民族之间有了血缘关系,增进婚姻双方之间的相互往来和友谊,从而真正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关系。常言道:血浓于水。显然,婚姻更能够使不同的民族紧密相连,更加团结。近代时期,阿佤山发生“班洪抗英”斗争,耿马、孟连等地傣族给予的支持尤为突出,特别是孟连土司刀派洪,他亲自和澜沧县知名人士前往调查,并积极参与组织义勇军赶赴班洪支持“班洪抗英”斗争。1937年1月,中英双方在西盟勐梭就中缅南段未定界问题会谈,刀派洪派代办出席作证,阐明孟连土司在阿佤山区的管辖范围,维护了祖国领土主权。刀派洪的这些表现,一定程度上说,应当与孟连土司历来与佤族头人之间的联姻是有关系的。所以,因为有了婚姻,使边疆各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共同对抗外来侵略,铸就了永不倒的边防长城。
       (四)有利于边疆与内地的沟通。边疆山河纵横,自然环境复杂,加之一些民族的排外行为,历来被内地各族人民视为畏途。傣、佤民族之间通过缔结婚姻,不仅两个民族友好相处了,而且也向内地展示了平安、和谐的边疆。在这种情况下,内地人民也才有可能络绎不绝进入边疆经商、谋生。所以,傣、佤民族之间的姻婚,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边疆与内地的沟通与往来,有利于边疆的发展。
        (五)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相互融合。有学者认为:“只有当两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在整体上比较融洽与和谐时,他们的成员中才有可能出现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族际通婚”。[18](P432—433)也就是说,历史上傣、佤民族之间的通婚,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相互融合的这一民族关系,同时,也用许多事实证明,只有各民族之间一定范围和比例的通婚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反过来,两个民族之间的通婚情况又是测度民族关系和深层次融合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今天,在一些傣族和佤族聚居的地区,两个民族之间的婚姻已不受任何限制,都得到认可和欢迎,但也有些地区情况则并非如此。对于婚姻和家庭的研究,始终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在我国,研究各民族之间的婚姻和家庭,无疑不仅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06     标题: 小鸟天堂儿童民间故事

 早在明朝,有一条村庄,叫“天马村”,到明朝万厉年四十六年,村里人口增多,食水不足,村民们于是在村前挖了一条河,这条河叫“天马河”,河挖了以后村里连续几年遭灾遭祸,不少人家破人亡。   有一天来了一位风水先生,这位大师说:从银洲湖经金牛头流来的水是淌金流银的,但这条河流不合适,河流向东,人物两空,要保平安,过好日子,就要在河中心造一个“墩”挡水,村民按大师的指点,挖土运泥在河中垒起了一个“土墩”,土墩做好后,有位村民把一株榕树枝插在土墩上,几年后,不知不觉这株榕树竟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并引来了成千上万的鸟类栖息繁衍。   1933年,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乘船游览后叹为观止,写下优美散文《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   小鸟天堂是广东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天然赏鸟胜地,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   380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树上栖鸟千万只,鸟类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世间罕有的一道天然美丽风景线。   历来深受游客赞誉的小鸟天堂,2002年重新规划扩建,并对动、植物自然生态群落加以悉心保护和优化,形成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现旅游新时尚的园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区。

[ 本帖最后由 李柯霓 于 2018-1-2 18:09 编辑 ]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07     标题: 儿童民间故事:竹林公主

从前有一对老夫妇,老公公白天到竹林里砍竹子,晚上和老婆婆一起编竹篮,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他们没有儿女,日子过得很清苦。   有一天,老公公照常去砍竹子,却发现一根闪闪发光的大竹子。他小心翼翼地砍断一看,里面竟躺着一个美丽的小女婴。老公公将小女婴抱回家,老婆婆看了,爱不释手。"我们得给她取个好听的名字。"既然我们在竹林里发现了她,就叫她''竹林公主''吧。老两口为了照顾竹林公主,日子过得更清苦了,他们常常把钱都用来买婴儿食物,宁可自己饿肚子。   一天,老公公干活儿时发现了一大堆金子。一下子老俩口变成富翁了,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生活。一转眼竹林公主长大了,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而且很孝顺二老。周围的爱慕者纷纷上门求亲,虽然老公公一再拒绝,但还是来人不断。他只好跟竹林公主商量:"不如举办一次招亲大会,好好挑个夫婿吧。"报名参加的人很多,经过仔细挑选,二老终于选出了五位官员参加最后决赛。他们是财政大臣、兵部大臣、工务大臣、督察大臣和大将军。   公主说:"请你们分别帮我寻找佛祖的托钵;蓬莱岛的金枝玉叶;龙王胸前的五彩龙珠;燕窝里的安产贝壳和火鼠毛制的皮裘。谁先找到,我就嫁给谁。"   财政大臣动员所有的力量去寻找托钵,却不见回音,于是张贴告示,重金悬赏。一个农民求见说:"这件祖传家宝,奶奶临终亲口说是佛祖的托钵。"财政大臣连忙欢欢喜喜地去见公主,不料公主连连摇头。老公公拿扇柄在托钵上刮了几下说:"佛祖的托钵至少有一两千年的历史,这个分明是假的。"   工务大臣听说蓬莱岛路遥道险,又怕别人先找到宝物,就以三倍的价钱请全国手艺最好的专家订做了一套金枝玉叶。   当工务大臣呈上做工精美的金枝玉叶时,竹林公主也分不出真假。突然从外面闯进一群人,怒气冲冲地说:"工务大臣答应付我们三倍价钱,现在又反悔了。"工务大臣灰溜溜地告退了。   大将军托人从中国买到一件火鼠毛制的皮裘,满心欢喜地前去求见公主。公主吩咐道:"把它丢进火里。"真正的火鼠皮裘是不怕火烧的,然而这件皮裘刹那间以烧成了灰烬。大将军无话可说,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兵部大臣率领船队出海寻找五彩龙珠,开始时海上风平浪静,途中忽然狂风大作,巨浪接连不断,兵部大臣心想:一定是龙王生气了。兵部大臣越发害怕,抱着桅杆哀求到:"龙王饶命!我不敢要您胸前的五彩龙珠了!"说也奇怪,海上立刻恢复了平静。兵部大臣只好断了娶公主的念头。   督查大人知道其他四人都失败后,更加尽心尽力地监视燕窝。燕子要下蛋时,他让人用绳筐将他吊起,他刚伸手去取蛋,绳子却断了。督查大臣不但没取到安产贝壳,而且差点摔断骨头。他再也不想玩儿命了。   竹林公主不用出嫁了,可她却要被王母娘娘召回月宫了。老公公和老婆婆更是伤心。他们怎么舍得养育了十六年的公主离开呢?老公公去求皇帝,皇帝答应帮助他们。中秋节晚上,天兵天将前来迎接竹林公主,皇帝派来的两千名弓箭手立刻射箭,双方打的不可开交。这时,忘母娘娘乘着七彩云赶来了。双方都停战了,王母娘娘告诉老公公和老婆婆:"竹林公主原来是天上的嫦娥仙女,仙女怎么能下凡?我现在带她回宫,你们是没有办法阻拦的。"   竹林公主依依不舍地乘云离去,"我会回来看望您们的。再见!"老公公和老婆婆眼看着他们渐渐消失在月光里,伤心地大哭起来。

[ 本帖最后由 李柯霓 于 2018-1-2 18:09 编辑 ]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07     标题: 儿童民间故事:孔雀公主与傣族王子

1000多年前,奔流不息的澜沧江边,盛开着101朵花;茫茫的大森林里,有101个国家。在这101个国家中,最美丽、最富饶和治理得最好的是勐董板,即人人都向往的孔雀国。据说,孔雀国位于茫茫森林边缘,那里的山最绿,水最清,花最清,花最香,人也长得最漂亮,并且每个人都有一件孔雀羽衣,穿在身上便可以飞,在这个国家里,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没有吵架,没有盗窃大人知书达理,小孩天真活泼,村村寨寨和睦相处,官家百姓都以善待人,这样美的地方,谁不称赞,谁不喜欢,谁不向往!   孔雀国王和孔雀王后是两位慈祥的老人,他们共同生育一七个女儿,被称为孔雀七公主。孔雀七公主长得一模一样,每隔七天,她们便要告示别父母,飞到金湖里洗一次澡。金湖坐落在茫茫森林里,隐藏在绿色群山之间,湖的上空云雾缭绕,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湖面宽阔无比,一片碧波,像一面镶着宝石的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鲜花绿叶,孔雀七公主每次飞到这金湖里洗澡,都十分快乐,总想多玩一阵,但又担心父王母后挂念,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一天,她们照例来到金湖里,七姐妹游呀游呀一会儿潜力入水底,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相互泼水,一会儿相互追逐,玩得十分开心,差点儿忘了回家,当她们想起父母正在焦急等待,急忙近回岸边穿衣时,最小的妹妹孔雀七公主南穆娜的羽衣却不见了!她们找遍了周围的草地,也找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呀,茫茫森林无人迹,难道是天神盗走了?孔雀七公主哪里知道,盗走羽衣的不是天神,而是勐板加王子召树屯。召树屯王子七天前带领随从到森林里打猎,为追逐一只金鹿来到这碧波荡漾的金湖边,看见孔雀七公主正在金湖里洗澡,那美丽的身影、花一样的笑容,深深地迷住了他,他一见钟情,爱上了最小的七公主南穆娜,可是,正当他想唱一首情歌表达爱意时,孔雀七公主穿上羽衣飞走了。   王子一片茫然,站在湖边发呆,此时,王子的好朋友神龙看出了他的心思,急忙跑来对他说,“七天以后,孔雀七公主还会再来的。你可以在湖边搭一个树棚,住在那里,耐心等待。等到孔雀七公主再飞来洗澡时,你便悄悄走过去,取走羽衣,这样她便无法飞走,你就有机会表达爱情了。”   王子召树屯按照神龙的安排,搭了个树棚,在里面等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早晨,像一道彩虹,孔雀七公主果然又飞来洗澡了!云雾弥漫的金湖立即金黄色光闪闪,七姐妹脱下衣裙像七朵睡莲飘入湖中。王子召树屯想起好朋友神龙的话,悄悄地从树棚里走出来,取走了年纪最小的七公主南穆娜的羽衣,此刻,孔雀七姐妹已经洗完澡,踏上绿茵茵的湖边,六个姐姐已穿好衣服,正在慌慌张张地帮助小妹妹寻找羽衣,王子召树屯的心返而有点不安起来。“不能让她们太着急!”他从容地从树棚里出来,走到七公主南穆娜身边,很有礼貌地作了道歉,说明自已取走羽衣并无恶习意,而是为了表达爱慕之情,南穆娜公主台头一看,见召树屯王子英俊魁梧,容貌像宝石般闪光,心想,: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人,一定是个有理想,有智慧而又心地善良的青年。不觉一见钟情,也深深地爱上召树屯。于是,两颗纯洁的心碰在一起,两股甘甜的水流在一起,俩人都用明亮的眼睛交流了相互爱慕之情。六个姐姐见小妹妹爱上了召树屯,不知如何是好,更加焦急,一次又一次催促小妹妹快点从召树屯手中接过羽衣,飞回孔雀宫殿。可是,孔雀七公主却一动也不动,微低着头,默默地站着,她已把占燃爱情之火的心,交给了召树屯王子,无法再离开她,六个姐妹明白:善,能使人献出一切财富去帮助他人;爱,能使人产生巨大力量去创造幸福。她们了解小妹妹的心,理解小妹妹的爱。六个姐姐都认为:不能拆散已经交了心的恋人,不能毁掉刚刚建好的花园。于是由大姐姐作主,同意将小妹妹南穆若娜留在召树屯身边。召树屯和南穆若娜立即双手合十,感谢六位姐姐成全了俩的爱情。六个姐姐姐又一次向小妹妹祝福后,挥泪告别,飞回孔雀国去了。   召树屯与孔雀公的结婚大典刚结束,边境便函爆发了战争,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召树屯告别新婚的妻子,带领士兵到前线抗击敌人。临行前,他一再嘱咐妻子:“请多保重,如果感到寂寞孤单时,可回忆我们在金湖边相见的情景,这样,爱神就会飞到身边,给你无限力量与温暖。”孔雀公主牢牢记住丈夫的话。人间既洋溢着幸福,也充满了灾难。当召树屯一离开心爱的妻子,灾难就落在孔雀公主南穆若娜的头上,负责祭祀的摩祜拉在国王面前诌会飞的孔雀以主为“妖女”是她给勐板加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恶毒地说,“只有用孔雀公主的血祭勐板加的神灵,勐板加才会消除灾难。”老国王不明真相,误码听了摩祜拉的谗言,决定忍痛处死自己的儿媳——孔雀公主。这突然降临的灾难,令孔雀公主南穆娜十分伤心,她并不怕死,但决不能被冤枉而死。那么如何才能掊离危险呢?美联社丽善良的孔雀公主在次冷静地思索着。当士兵将她押到刑场时,她猛然想起丈夫临走时的嘱咐:“如果你感到寂寞孤单时,或回忆在金湖边相遇的情景,这样你就会获得无限力量和温暧。”哦,有了!正是在金湖边召树屯取走了羽衣,一想到这里,她立即翩翩起舞,飞离地面,在天空向勐板加的头人和百姓告别之后,便飞回自己的家乡——勐董板孔雀国去了。打败了入侵的敌人,召树屯王子凯旋归来,一走进宫殿,就听到妻子南穆若娜被诌害的消息,十分悲痛。父王为了安慰他,把全勐板最漂亮的姑娘都召到宫里,任由他挑选一个做一个做妻子。但召树屯一生只爱孔雀公主,不会再娶加外的女人。他决心要去寻找妻子,哪怕孔雀国远在天边,沿途有无数艰难险阻,他也要去。爱情使他产生巨大的力量。召树屯挎上战刀,毅然离开了宫殿,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寻找爱妻的路途。他走了999天,在神猴和神龙的帮助下,从巨蟒身上越过了能熔化刀剑的黑河,翻过了像风车不断旋着的大风山,终于到达了孔雀公主的家乡——孔雀国。   爱情的力量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失散的夫妻又团圆了。此时,满天彩霞。孔雀国的所有男人都有为纯洁的爱情而欢呼,所有姑娘都为夫妻团圆而起舞。在孔雀国住了一段时间,召树屯便告别岳父岳母和孔雀国的所有臣民,治国有方,勐板加年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全勐的百姓都说,这都是美丽善善良的孔雀公主带来的。   从此,傣族人民更加崇拜孔雀,热爱孔雀,把孔雀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由于这一缘故,又派生出一系例习俗:赕佛的时候,教徒们喜欢把朝佛的更多保佑和恩赐;家里添了女儿,你父母亲喜欢起个孔雀的名字,希望女儿的心灵有如孔雀公主一样纯洁;在城镇里,人们常常在主要的街道塑上一尊孔雀公主的雕像,认为吉祥的孔雀会给城镇带来繁荣和昌盛。 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show/8574351.html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08     标题: 儿童民间故事:牧鹅姑娘

很久以前,有一个老王后,她的国王丈夫已经死了许多年,她有一个美丽漂亮的女儿。女儿长大以后,与很远的国家的一个王子订了婚。到了快结婚的日子,老王后把一切都打点好了,让她启程去王子所在的国家。她为女儿收拾了很多值钱的东西,有宝石、金子、银子、装饰品和漂亮的衣物,总之,王宫里的东西应有尽有。老王后非常爱她这个孩子,给她安排了一个侍女陪同她一道前往,千叮咛,万嘱托,要侍女把她的女儿送到新郎手中。并为她们配备了两匹马作为旅行的脚力。公主骑的一匹马叫法拉达,这匹马能够和人说话。   到了要出发的时候,老王后到自己的卧室里拿出一把小刀,把自己的头发割了一小绺下来,拿给她的女儿说:“好好的保管着,我亲爱的孩子,它可作为你的护身符保佑你一路平安的。”她们伤心地互相道别后,公主把她母亲的头发揣进了怀里,骑上马,踏上了前往新郎王国的旅程。   一天,她们骑着马沿着一条小溪边赶路,公主觉得渴了起来,对她的侍女说:“请下去到那条小溪边,用我的金杯给我舀点水来,我想喝水了。”侍女说道:“我不想下去,要是你渴了,你自己下去趴在水边喝就是了,我不再是你的侍女了。”公主渴得难受,只得下马来到小溪边跪着喝水,因为她不敢拿出自己的金杯来用。她哭泣着说:“老天呀!我这是变成什么了?”她怀里的头发回答她说:   “哎呀呀!哎呀呀!   要是你母亲知道了,   她的心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公主一贯都非常谦卑,逆来顺受,所以她没有斥责侍女的粗暴行为,而是不声不响地又骑上马赶路了。   她们向前走了不少路之后,天气变得热起来了,太阳火辣辣地热得灼人,公主感到又渴得不行了。好不容易来到一条河边,她忘了侍女对她的粗暴无礼,说道:“请下去用我的金杯为我舀点水来喝。”但侍女对她说话的口气比上次更加傲慢无礼:“你想喝就去喝吧,我可不是你的侍女。”干渴使公主不得不自己下马来到河边,俯下身去。她面对河水哭叫着说:“我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怀里的头发又回答她说:   “哎呀呀!哎呀呀!   要是你母亲知道了,   她的心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当她探头到河里喝水时,那绺头发从她怀里掉了出来,由于心情紧张害怕,她一点也没有察觉,头发随着河水漂走了。但她那位侍女却看见了,她非常兴奋,因为她知道那是公主的护身符,丢失了护身符,这位可怜的新娘就可以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所以当新娘喝完水,准备再跨上法拉达时,侍女说:“我来骑法拉达,你可以换我的马骑。”公主不得不和她换马骑。过了不久,她又要公主脱下她的公主服装,换上侍女的装束。   经过长途跋涉,她们终于快到这次旅途的目的地了。那个背信弃义的阴险女仆威胁公主说,如果她向任何人提起发生的事,就要将她杀死。可是法拉达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头。然后女仆骑上法拉达,真正的新娘却骑着女仆的马,沿着大路,一直走进了王宫大院。王子知道她们来了,极为高兴,飞跑出来迎接她们。他把侍女从马上扶下来,以为她就是自己的未婚妻,带着她上楼到了王宫内室,却让真正的公主待在下面的院子里。   但是,老国王从窗户望出去,发现站在下面院子里的她看上去是那么漂亮,气质是那么超尘脱俗,不像是一个侍女。就跑进内室去问新娘:“与你一同来的,站在下面院子里的姑娘是什么人?”侍女新娘说:“她是我带在路上作伴的丫头,请给她一些活干,以免她闲着无聊。”老国王想了一会儿,觉得没有什么适合她干的活,最后说:“有一个少年替我放鹅,就请她去帮助他吧。”这样,她这个真正的新娘就被派去帮助那个少年放鹅了,少年的名字叫柯德金。   不久,假新娘对王子说:“亲爱的丈夫,请帮我做一件令我称心的事吧。”王子说道:“我很愿意效劳。”“告诉你的屠夫,去把我骑的那匹马的头砍下来。因为它非常难以驾驭,在路上它把我折磨得够苦的了。”但实际上她是因为非常担心法拉达会把她取代真公主的真象说出来,所以才要灭口。于是忠诚的法拉达被杀死了。当真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哭了,乞求那个屠夫把法拉达的头钉在城门那堵又大又黑的城墙上,这样,她每天早晨和晚上赶着鹅群经过城门时仍然可以看到它。屠夫答应了她的请示,砍下马头,将它牢牢地钉在了黑暗的城门下面。   第二天凌晨,当公主和柯德金从城门出去时,她悲痛地说:   “法拉达,法拉达,   你就挂在这里啊!”   那颗头回答说:   “新娘子,新娘子,你从这儿过去了,   哎呀呀!哎呀呀!   要是你母亲知道了,   她的心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他们赶着鹅群走出城去。当他们来到牧草地时,她坐在那儿的地埂上,解开她波浪一般卷曲的头发,她的头发都是纯银的。柯德金看到她的头发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便跑上前去想拔几根下来,但是她喊道:   “吹吧,风儿,吹过来吧!   吹走柯德金的帽子!   吹吧,风儿,吹走吧!   让他去追赶自己的帽子!   吹过小山,   吹过山谷,   吹过岩石,卷着帽子走吧!   直到我银色的头发,   都梳完盘卷整齐。”   她的话声刚落,真的吹来了一阵风。这风真大,一下子把柯德金的帽子给吹落下来了,又卷着帽子吹过小山,柯德金跟着它追去。等他找着帽子回来时,公主已把头发梳完盘卷整齐,他再也拔不到她的头发了。他非常气恼,绷着脸始终不和她说话。俩人就这样看着鹅群,一直到傍晚天黑才赶着它们回去。   第三天早晨,当他们赶着鹅群走过黑暗的城门时,可怜的姑娘抬眼望着法拉达的头又哭   着叫道:   “法拉达,法拉达,   你就挂在这里啊!”   马头回答说:   “新娘子,新娘子,你从这儿过去了,   哎呀呀!哎呀呀!   要是你母亲知道了,   她的心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接着,她赶着鹅群来到牧草地,又坐在草地上和前一天一样开始梳她的头发,柯德金看   见了跑上前来,又要拔她的头发,但她很快说道:   “吹吧,风儿,吹过来吧!   吹走柯德金的帽子!   吹吧,风儿,吹走吧!   让他去追赶自己的帽子!   吹过小山,   吹过山谷,   吹过岩石,   卷着帽子走吧!   直到我银色的头发   都梳完盘卷整齐。”   风马上吹过来了,吹落了他的帽子,卷着它很快飞过小山,到了很远的地方,柯德金只好跟着追去。当他回来时,她已经盘起了自己的头发,他又拔不到了。他们和前一天一样,一起看守着鹅群,一直到天黑。   晚上,他们回来之后,柯德金找着老国王说:“我再也不要这个奇怪的姑娘帮我放鹅了。”国王问:“为什么?”“因为她整天什么事都不做,只是戏弄我。”国王就要少年把一切经历都告诉他。柯德金说道:“当我们早上赶着鹅群经过黑暗的城门时,她会哭泣着与挂在城墙上的一个马头交谈,说道:   ‘法拉达,法拉达,   你挂在这里啊!’   然后马头会说:   ‘新娘子,新娘子,你从这儿过去了,   哎呀呀!哎呀呀!   要是你母亲知道了,   她的心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柯德金把发生的所有事都告诉了国王,包括在放鹅的牧草地上,他的帽子如何被吹走,他被迫丢下鹅群追帽子等等。   但国王要他第二天还是和往常一样和她一起去放鹅。   当早晨来临时,国王躲在黑暗的城门后面,听到了她怎样对法拉达说话,法拉达如何回答她。接着他又跟踪到田野里,藏在牧草地旁边的树丛中,亲眼目睹他们如何放鹅。过了一会儿,她又是怎么打开她那满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头发,然后又听到她说:   “吹吧,风儿,吹过来吧!   吹走柯德金的帽子!   吹吧,风儿,吹走吧!   让他去追赶自己的帽子!   吹过小山,   吹过山谷,   吹过岩石,   卷着帽子走吧!   直到我银色的头发   都梳完盘卷整齐。”   话音刚停,很快吹来了一阵风,卷走了柯德金的帽子,姑娘及时梳理完头发并盘卷整齐。一切的一切,老国王都看在了眼里。看完之后,他悄悄地回王宫去了,他们俩都没有看到他。   到了晚上,牧鹅的小姑娘回来了,他把她叫到一边,问她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她满眼是泪地说:“我不会告诉包括你在内的任何人,否则我就会被杀死的。”   但是老国王不停地追问她,逼得她不得安宁,她只得一字一句地把一切都告诉了他。她这一说,才使她自己从苦难中得以解脱出来。老国王命令给她换上王室礼服,梳妆打扮之后,老国王惊奇地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此时的她真是太美了。他连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告诉他现在的妻子是一个假冒的新娘,她实际上只是一个侍女,而真正的新娘就站在他的旁边。年青的国王看到真公主如此漂亮,听到她如此谦卑容忍,欢喜异常。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传令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邀请所有王公大臣。新郎坐在上首,一边是假公主,一边是真公主。没有人认识真公主,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她是如此秀美华贵,令人不可逼视,她已完全不像牧鹅的小姑娘了,现在,她的穿着也是光艳照人。   当他们吃着喝着时,客人们都非常高兴,老国王把他所听到的一切作为一个故事讲给大伙听了。又问真正的侍女,她认为应该怎样处罚故事中的那位侍女。假新娘说道:“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把她装进一只里面钉满了尖钉子的木桶里,用两匹白马拉着桶,在大街上拖来拖去,一直到她在痛苦中死去。”老国王说:“正是要这样处理你!因为你已经很公正地宣判了对自己罪恶的处理方法,你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   年青的国王和他真正的未婚妻结婚了,他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交共同治理着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10     标题: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孔雀公主

距今三四百年以前,版纳勐海地方,由一位憨直而缺少主见的召勐海管理着。他有钱有势,就是没有儿子,夫妻两人常常为这件事发愁,指望有一个儿子承袭家业。 在一个初春的早晨,召勐海的妻子生了一个白胖胖的儿子。夫妻俩非常疼爱,盖厚些,怕他热了,盖薄了,怕他受凉。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他俩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召树屯,送他到勐萨瓦丁萨地方去学本领。召树屯聪明强悍,不但写得一手好傣文,而且特别熟练弓箭——能射中天边的飞鸟、狂奔着的野兽。他的两只眼睛如同金珠似的炯炯发光,他的面貌比美貌的天仙爹把①的面庞还要秀丽。说起话来,就像摇响的银铃儿似的清脆悦耳。女孩子们看见了他,张着嘴闭不下去,睁大的眼睛眨不下来。召勐海越来越关心儿子的婚事,三番两次地劝他和体面人家的女儿成亲,都被召树屯婉言回绝了。召树屯有自己的理想,他希望能够和一位既聪明又美丽的女郎结为永久的伴侣。 有一天,他带了弓箭和佩刀,骑上一匹像麻麻尼戛②样的骏马,踏着宽阔葱绿的沃野,翻过一座座山岗,穿过茂密密的森林,去寻访他心爱的人儿。 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忠实的猎人,二人交上了朋友,他把自己的心思对猎人说了:“启明星远在天边,可是望得清清楚楚;美丽贤慧的姑娘生在民间,我怎么找不着也看不见呢?” 猎人笑嘻嘻地答道:“爱情和忠贞诚挚的人永远是知交,坚持住纯洁的愿望,深藏着的泉水也会涌到地面上来的。”召树屯点了点头。猎人继续说: “离这儿不远,有一个朗丝娜湖,碧蓝的湖水清澈如镜,每隔七天,便有七位美丽非凡的孔雀公主飞来游泳,她们像七束鲜艳透明的花朵。特别是年纪最轻的姑娘,她会使你亲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美女南点阿娜①的花容月貌,什么叫做智慧和伶俐。” 召树屯喜出望外,便和猎人催动马儿,来到朗丝娜湖边躲藏起来。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11     标题: 中国民间故事:鸡心枣的传说

鸡心枣是河南新郑特产,自古以来就有“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的美誉,鸡心枣还有一段传说呢。 话说公元774年间,郑国迁都郑地,即现在的新郑,而后郑庄公继位,郑国达到鼎盛,郑庄公更是号称春秋小霸王。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郑庄公年间。 郑国南部有座具茨山(今新郑的始祖山),山下有个小村庄,山脚下住着刘老汉和他的儿子刘中元,老汉给儿取名中元本意是考取状元之意,怎奈家境贫寒,老汉身体不好,父子俩仅以刘中元上山砍柴为生。刘中元虽然没钱上学堂,但却非常喜欢读书,从小就常趴在学堂的窗户外偷偷听讲,父亲更是常常借书给他读,虽然未有先生教之,但他的文采却是很好。 有一天,刘中元早早的砍好了柴,坐在一棵大树下看书,看的正自入神,这时,身后不远处的草丛传来“沙沙沙”的响声,悉悉索索间钻出一条花皮大蟒蛇。只见那大蟒身有海碗口那般粗,身披黑黄花纹,头背鳞缝显黑色,头顶有“王”字纹斑,身长三丈。刘中元一看吓的一动不敢动,原来是遇到了一条王锦蛇,这种蛇虽然不是毒蛇,但因其移动速度快,性格暴虐,喜食鸟类禽类,到也为当地居民痛恨。刘中元看这蛇这般大确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蛇口大开只怕能吞下自己的脑袋。 就在刘中元正襟危坐的时候,忽然右手边又传来一阵“咯咯”的鸡鸣声,咯咯声中飞来一只大公鸡,刘中元更是目瞪口呆,因为这公鸡非常神勇,个头有三尺那么高,头顶大红冠子,怒目圆睁,在丛林间斑驳的阳光下,浑身的羽毛都是金黄色,有长长的七彩尾羽,非常像一只凤凰。金鸡刹那间就和那王锦蛇斗了起来,落羽纷飞,蛇嘶鸡鸣声中金鸡一口啄在蛇的七寸上,大蛇吃痛身子缠绕而上把金鸡卷住。 刘中元在一旁呆坐许久终于缓过来劲一把抄起砍柴刀砍在蛇头上,腥血喷溅中蛇首就分了家。斗败了大蛇,金鸡浑身伤痕累累,于是中元就把金鸡抱回了家。老汉听说以后,虽然知道儿子无恙,但还是惊了一身冷汗,于是帮忙中元一起照顾金鸡。 金鸡伤好后中元曾要把它放归山林,它却自己飞了回来。中元看它神勇,亦是不舍,于是便把它安顿在自己家里。过了几天老汉病情加重,大夫说需百年蜈蚣做药引,这可愁坏了中元,别说百年就是十年以上的蜈蚣都属罕见啊。中元焦头烂额,吃不下睡不着,可是就在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发现金鸡嘴里叼个一尺长的百年黑背蜈蚣。中元从此更是对金鸡敬若有加。 老汉的病好了,一日上街买菜发现一群人在斗鸡,他围观了一会儿临走时对那些斗鸡嗤之以鼻,恰巧被一个混混听到,混混一看是刘老汉在贬斥他的斗鸡,面子挂不住就拽着刘老汉:“你敢看不起我的神斗鸡,我的斗鸡可是全镇上最厉害的。”谁知刘老汉拍开他的手说道:“我家有只金鸡,三下两下就把你的什么神鸡打趴下。” 这可捅了篓子,本来老汉人也老实,不喜欢招惹是非,可那混混一直欺负他们爷俩,他憋不住就顶了两句。混混抱着自己的斗鸡拉扯着刘老汉向他的茅草屋走,嘴里喊着非要看看老汉的鸡有多神勇,身后围了一大帮子人去凑热闹。 到了住处,中元刚好去山上砍柴没在家,于是混混扯着老汉就地比斗鸡,等到老汉一抱出金鸡,混混的眼睛就挪不开了,眼神中透着深深的贪婪。果然,没两下金鸡就把对手打的趴在地上不敢动,刘老汉心里乐开了花,终于出了口恶气,这混混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肯定会丧如考妣吧,谁知老汉在人们的起哄声中偷偷望去,却看到混混非但不懊恼,反而在阴恻恻的笑,老汉心里打了突突,不知道这人在打什么主意。 果然,第二天混混就又一次来到刘老汉家,不过手里却提了只死鸡,混混讹诈老汉的鸡咬死了他买的斗鸡,要老汉赔偿五十两银子,刘老汉家徒四壁,哪里那么多银子,中元得知此事后气愤异常,拒不给钱,混混嚷嚷着要抓了金鸡抵债,就笑哈哈的冲着金鸡抱去,金鸡昂然站着,依然怒目圆睁,一下就啄下了混混的一颗眼珠子。混混惨嚎中落荒而逃。 刘老汉家出了只神鸡的事一传十,十传百,整个镇子都知道了。混混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一颗眼珠子他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跑到都城找到了他的舅舅隆天霸,这隆天霸是郑国的一员武将,虽然打仗厉害,但性格暴虐。已经年近花甲,依然在朝中威名赫赫,是都城一霸,为祸一方。隆天霸听说以后,知道金鸡脾气暴,不能硬来,于是他准备了白银三百两,差人送到刘老汉家,说是赔礼道歉,顺便想买下金鸡,被刘中元一口回绝。后来他又差人传话说只要他献上金鸡,便让他一举考中状元,岂料更是被刘中元轰出了家门。 这下可把隆天霸气坏了,既然得不到那就让别人也得不到。恰逢当时郑庄公得了重病卧床不起,隆天霸便对皇上说吃上一颗“凤凰心”可祛百病、延年寿,百年金鸡心便是传说中的“凤凰心”。村民刘中元家就有百年金鸡一只,绝对是祛病良药的上上之选,旁边的太医慑于隆天霸的淫威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于是郑庄公下旨给刘中元,要其奉上“凤凰心”以安龙体,如若不从,株连九族。这可愁坏了刘中元,他知道是隆天霸使得坏,虽说皇上的旨意不可违抗,可金鸡毕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啊,教他怎么下的了手。 当晚刘中元在碾转反侧中缓缓睡去,梦里出现了那只金鸡,金鸡口吐人语对其说道:“我是你祖父百年之前从树蛇口中救下的小鸾凤,如今我还未修成人性,未通人语,只好梦中告知于你。我本欲修行千年后再回报你们刘家,看到你有生命之忧只好出现将你救下,后又不舍离你而去,怎想竟害你们惹祸上身。对此你不必着急,等下你写一封状子,写出前因后果即可,我会送达皇上阅览,其他的我自会帮你。” 恍惚中刘中元醒来,就看到金鸡就昂然立在大厅,目光灼灼的望着他,他想起自己的梦,便下了床去写状子。说也奇怪,当刘中元写完状子竟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等刘中元醒来,金鸡已经不见了,写的状子也不见了踪影。到了下午,正坐在屋前黯然神伤思念金鸡时,郑庄公竟然派人把刘中元接到宫中,告诉了他一件离奇的事,他才知道金鸡托梦是真的。 原来昨晚郑庄公也梦到了金鸡,金鸡告诉郑庄公,它的心确实可以治百病,但郑庄公的病邪气入体,需要一颗“龙胆”来做药引子,郑庄公忙问上哪寻得龙胆,金鸡告诉郑庄公必须是恶龙的龙胆才有煞气以镇邪气,而其座下大将军隆天霸的胆虽说不是真正的龙胆,但因煞气足,也可充当龙胆做药引子。郑庄公很发愁,怎能因为自己的病就要杀掉自己的将军呢!但紧接着金鸡告诉了郑庄公侵吞军饷、强抢民女、私扣赈灾银两等十大罪状,郑庄公便点头了然。 郑庄公醒来后就看到金鸡站在卧榻之侧,那金鸡跟梦里的一模一样,旁边的盘子里一颗滴血红心依然在跳动,他也在桌子上看到了刘中元写的状子,知道事情前因后果。当晚郑庄公就密查隆天霸的这十大罪状,每一条都足以杀头的罪状竟然全是真的,于是在天色破晓时隆天霸被抓问斩,而他的胆也被送到了郑庄公面前,一颗黑黑的胆。 服下“龙胆凤心”之后,皇上的病果然好了,晌午便可下床。皇上感恩于金鸡的救命和拨乱反正之功,特名人将金鸡的尸首厚葬,并且修建金鸡庙以供香火。而刘中元写的状子因为文笔好,被郑庄公看好,特赐婚公主于他做了驸马,金鸡报恩的故事也就在民间传播开来。 而金鸡埋葬的地方后来长满了枣树,结的枣子不同于新郑常见的灰枣,这枣又大又密又甜,状似鸡心,人们感恩金鸡灭霸,称之为“鸡心枣”。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11     标题: 外国民间哲理的故事:青蛙和猴子

一只青蛙在林间拼命跳跃逃命,发生了什么?原来,它的身后,一只饥肠辘辘的猴子正在追逐,眼看着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猴子更加快了步伐。   青蛙似乎没有了逃生的机会,因为它就在猴子的脚下,而且前面就是一条大湍急的河流横着。 人生哲理的故事青蛙和猴子   但是青蛙轻轻一跳,好比离弦之箭,它钻进了湍急的河流。游到了湍急的河流的那边的对岸上,它回过头来面带嘲讽地看着它的敌人。   猴子不敢再追了,正好这时候,猴子的好朋友松鼠来了,它对猴子说:   "怎么?以你的力气,以你的敏捷,你竟然要遭受青蛙的嘲笑。事实上,只要你高兴,你就可以跨过去,以你的本领,你完全可以大踏步地跨过去,而且你那么轻捷,那么善于跳跃!"   松鼠这样冷嘲热讽和阿谀奉承的话大大刺激了猴子,它使出全身力气,跳了过去——糟糕!这么宽的湍急的河流不是猴子这样粗笨的家伙能跳得过去的。   它猛地栽下去,掉到河里,没一会儿,就被河水冲走了。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12     标题: 民间故事传说:鸡只能活三年的传说

相传公鸡因有凤凰血统,一直在天庭是一只天上的仙鸡,专司报晓之职。有天夜里,太上老君炼丹叫它去东海龙宫取水,并告诉它:“快去快回,莫贪人间景色,莫吃凡间不吉之物”。   公鸡平素就很贪玩,好热闹。它听了太上老君的吩咐后,带上盛水的瓶子,打着明晃晃的火把,驾着祥云就来到了人间,一只只动物被它惊吓得直往外蹿,躲的躲,逃的逃。   看到这,大公鸡开心极了,挺着高傲的脑袋,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在凡间逛荡,任何人也奈何不了它。它哪里还想到取水的事?它来到龙潭边,伸长脖颈往绿茵茵、清澈见底的水中一看,潭底那金碧辉煌的龙宫一下勾住了它的双眼,它立刻来了兴致,一头扎进水里,像鱼儿一样游到了龙宫。   龙宫金瓦银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美丽无比,这里可是个好地方我要里里外外地先玩个够再说。公鸡自语着。忽儿飞到梁上,忽儿落到堂中,尽情欢娱,任意飞跳,还拉了满地鸡粪。把个幽静的龙宫闹翻了天。龙王知其情况后大怒,命兵将把公鸡驱逐出了龙宫。   公鸡狼狈地逃回到岸上,觉得浑身乏力,肚子咕咕叫,便去找东西吃,此时它早忘了干什么来了,太上老君的嘱咐已被它扔到了脑后。它只想着吃东西,再不管干净不干净,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啄进嘴里,咽进肚里。再说太上老君在天上等着用水,可等等,就是不见公鸡回来。眼看天就要亮了,再不喊公鸡回来,便永远回不到天上了。于是,他便朝大地喊公鸡。   公鸡听见主人呼唤,才想到叫它做的事,于是赶紧去龙潭取水,却发觉装水的瓶子丢了。这可怎么办呢?它想空手回去,又怕主人斥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看看望天,主人的喊声一声紧似一声。它明白,再不回去,就永远回不到天上了,没办法,它只好硬着头皮先回去再说,便边拍打双翅,边朝天答应:“喔喔——来啦!”   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无论仙鸡怎样用力展翅,也飞不起来了。它这才想起临来时太上老君叮嘱它的话,间美食已经被俗化了。它若是吃了,肯定也就不能回天上来。   公鸡后悔莫及,可它又不甘心,于是每天到天亮的时候(也就是太上老君喊它的时间)就朝天上“喔喔”地叫啊叫啊......   公鸡回不到天上,只好在凡间过日子。它先去了山林里,常常遭到野猫和狐狸的袭击;它又搬至水塘边,又屡次被老鹰追杀,险些掉了性命。它孤孤单单,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吃够了苦头!后来有人见它可怜,收养了它。从这以后,鸡便跟着人生活在一起了。   不久,玉皇大帝给世间的动物赐年龄,给了鸡一百岁寿命,给了人只三岁。鸡和人都很不满意。公鸡说:“给我这么多年龄,嘴巴已啄烂了,脚爪扒断了,也难熬到头。”人说:“世间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只给人三岁,能做哪些事情!”   于是,玉皇大帝把人和鸡的寿岁交换了一下,给人百岁,给鸡三年。就这样,人可以活到百岁,而鸡的寿命大多只有三年。 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show/8101583.html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12     标题: 儿童民间故事:临淄石鼓的传说

 春秋时期,黄海边上有一个小村,名字叫仁义里村。   有一天,村里一户姓王的人家挖井时,挖出一块石鼓形状的石头,上面刻着两条蟠龙,昂首翘尾,好象要腾空飞去。人们见了无不啧啧称奇。王氏兄弟便跑到村西小山上,请慈云观里的吕道长,到村里去看看这快非同一般的石头。这个吕道长曾云游四海,见多识广。看了石鼓连声说:“宝物,宝物。这是一块天生地长的石鼓,凡夫俗子是敲不响的,只有大国之君才能擂响。”众人不信,纷纷用石头,棍棒等物敲打,果然寂然无声。   吕道长指点王氏兄弟:“现在齐国国君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你们应该把此宝物献给他,说不定齐桓公会对你们兄弟加封受赏。”   王氏兄弟听了吕道长的话,便邀请了八个好友,抬着石鼓奔向齐国。由黄海之滨到齐国国都临淄远隔千里,他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劳奔波,好不容易来到牛山,趟过淄河,又走了十几里地,来到临淄城南的一个村庄边下。他们实在累及了,便在路边休息。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牧童走过来,好奇的用鞭杆敲打了一下石鼓。石鼓便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王氏兄弟等人大为吃惊。他们想:一个十二三岁的放牛娃,竟能把石鼓敲的震天响,齐国大地真是人杰地灵的大帮。如果把石鼓抬进城里献给齐王,看来,不但得不到什么封赏,说不定落个欺骗国君的罪名。于是,他们沮丧地扔掉石鼓,垂头丧气的返回去了。   从此,城南这个村庄就叫石鼓村,石鼓在这里无声无息待了千百年,后来,有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过,石鼓村的人们至今传诵着这个传说故事。   现在的石鼓村,因为城区的扩建,已建起了栋栋楼房。成了石鼓新村生活区。石鼓村的人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13     标题: 儿童民间故事:和尚戏乾隆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   “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作者: 李柯霓    时间: 2018-1-2 18:14     标题: 中国民间小故事:阿诗玛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叫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喜欢他的小伙排起了长队,不过在阿诗玛的心里头,只有他的阿黑哥一个。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十二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深山密林里挨冻受饿,受尽了折磨,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撒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苞谷,苞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苞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都多。他从小爱骑马,而且不用马鞍辔头。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还擅长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定了亲。   有一天,阿诗玛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提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富甲一方,阿诗玛嫁过去会享受无尽的富贵荣华。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流,绵羊不能伴豺狼。”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说:“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你想好了,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哼哼!”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温暖的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   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他心想,只要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可是,坚贞的阿诗玛牢牢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满满的谷仓和成群的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   阿支急得像只猴子上蹿下跳,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是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   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那个阿支本来就愚蠢笨拙,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的条件,要和阿黑比赛砍树、接树、撒种。可是他哪里是勤劳又聪明的阿黑的对手啊?每一项比赛,阿支都输得一塌糊涂。   热布巴拉眼看儿子难不住阿黑,只会丢丑,便想出一条毒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他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三只猛虎,企图咬死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嗖嗖嗖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凶猛的老虎都被射死,又吃惊又害怕,只好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耍赖拒绝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接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穿;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给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了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神,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了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可心肠歹毒的父子俩是不肯罢休的,他们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打算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成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   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来到崖子前,用重金乞求崖神把小河便成了大河,而且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本来舒缓宁静的小河顿时巨浪滔天。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了湍急的水流里,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听见她的声音,也看不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了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化成了回声。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苞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动听的弦音和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   “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阿诗玛的故事是根据我国彝族地区流传甚久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改编的,阿诗玛和阿黑真挚不渝的爱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阿诗玛是个漂亮聪慧又有气节的姑娘,她不被财主的荣华富贵所利诱,也不屈从于财主的毒打恐吓。阿黑是勇敢善良又机智的少年,他善劳作,会唱歌,在营救心上人的过程中表现得智勇双全。而邪恶的热布巴拉一家却勾结崖神,最终拆散了阿诗玛和阿黑现实的爱情。可即便如此,化为石头、只能用回声表达感情的阿诗玛还是守望着故乡,陪伴着她的阿黑哥,也陪伴着善良的乡亲,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阿诗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以争取幸福的权利,虽然邪恶的势力有时会很强大,但是只有正义的力量才是不朽的。
作者: Tyson    时间: 2018-1-2 22:33     标题: 浙江民间故事:“四贵”改编

浙江民间故事:“四贵”改编

岑天翔 2014212405

门官:“哎嘿,门前呀来了个穷书生,待我问他呀问一下。”
门官:“嗏!书生,敢问贵省?”
孙鬼头:“贵省呀是那浙江省。”
门官:“嗏!书生,敢问贵府?”
孙鬼头:“贵府呀是那绍兴府。”
门官:“嗏!书生,敢问贵县?”
孙鬼头:“贵县呀是那余姚县。”
门官:“嗏!书生,敢问贵村?”
孙鬼头:“贵村呀是那横河里个孙家境村呀啦里个呀。”

门官:“呆书生,读死书。讲道理,我说“贵”来,侬答“敝”。敢问呀侬个呆书生晓得勿晓得(知道不知道)?”
孙鬼头:“我经史子集读个遍,小小规矩,哪个里会不勿晓得”
门官:“那我要来问个问,浙江有何可贵?”
孙鬼头:“浙江一省两京都:康王临安呀登了基,越王卧薪呀又尝胆。侬说浙江贵伐贵?”
门官:“绍兴有何可贵?”
孙鬼头:“那王羲之呀写字有名气,那徐文长呀做事老聪明。侬说绍兴贵伐贵?”
门官:“余姚有何可贵?”
孙鬼头:“十八学士出余姚,新科状元韩应龙。侬说余姚贵伐贵?”
门官:“侬呀个小小横河孙家境,有何可贵?”
孙鬼头:“小小横河孙家境,一门三孝子,父子六尚书。侬说个小小横河孙家境,呀个贵伐贵?”
门官:“真贵,真贵。”
作者: Tyson    时间: 2018-1-2 22:35     标题: 宁波地区民间故事:孙鬼头的传说

宁波地区民间故事:孙鬼头的传说

岑天翔摘录

  在三北一带,孙鬼头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孙鬼头之所以在民间有如此高的知名度,这大概与他的长相、个性、行为等有关。在人们的心目中,孙鬼头是一个其貌不扬、诙谐幽默、足智多谋且又好打抱不平的侠义之士。无论是豪门巨富还是市井无赖、刁钻小人,只要一说起孙鬼头无不噤若寒蝉。于是,有人把孙鬼头比喻为三北的徐文长。是一位对贫困善良者怀有同情之心,对为富不仁者极尽讥笑嘲弄之能事的智囊式人物。

  孙鬼头本名孙如法,字世行,今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人。孙如法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博览诸子百家,少年时期便已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次年授刑部山西司主事。他办事精明干练,决狱公正廉明,颇受同僚好评。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因明神宗册封郑妃事,不少大臣上疏后遭到皇上痛斥而被降级外调,使得朝廷内群臣不敢多议。孙如法却不害怕,他不顾触怒圣颜,竟又上了一疏:“恭妃生子五年,未得晋封,郑妃生一皇子,即册封贵妃,无怪中外动疑。”这一奏本,无异于火上加油,使神宗更为震怒,于是下诏,贬孙如法为广东潮阳典史。在明代的官品序列中,典史是知县的属官,其职责是负责全县的讼狱及各类刑档。临行之前,一些朋友们前来送行,既为他的刚正不阿而折服,又为他的遭遇而同情。但孙如法却无怨无悔,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更为可贵的是他的夫人史氏,执意要与丈夫一起远赴广东。孙如法于心不忍,本想劝阻,但夫人却说:“你是个正直之人,敢于捋龙鳞、摸虎须,我也就不怕葬身鳄鱼之腹了。”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就这样离开了京师,远赴潮阳。到了广东以后,他经常与当地的一些名士骚客谈术论艺,说古道今,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倒也落得个逍遥自在。但是,南方的气候条件是闷热潮湿的,疠风瘴毒流行,使孙如法经常流鼻血不断,腹胀难受,不得不回家养病。回到了老家以后,他又爱上了导引之术,每日炼丹吞铅,自得其乐。万历十八年春,他再次回到潮阳时,已看破世事,不再过问政务。后到绍兴,与汤显祖、黄两高、钱槚等成为密友,弈棋赋诗,游山揽胜,俨然一世外高人。之后,他在绍兴钱清置一庄园,取名“柳城”,自号为“柳城翁”。三十六岁那年,父亲孙鑨去世,安葬于会稽的铸浦山。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孙如法便潜心于古籍的考订,并与汤显祖、冯梦桢多有书信交往。五十五岁那年,他看到绍兴钱清一带河道两侧坍塌,桥梁毁损,便捐资维修,长达四十里,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五十七岁时,因眼疾而被庸医误诊,卒于卧所。远近百姓闻讯,前来吊唁者甚多。这就是孙如法的大致经历。

  孙鬼头的传说在慈溪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传说之一,但民间传说有时并非都是空穴来风。孙鬼头之所以会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被广为传播,其原因有二。其一,孙鬼头是历史真实人物。慈溪的横河镇孙家境村,素有“横河孙家境,纱帽八百顶”之说。这说明横河孙氏一族在历史上当属名门望族,宏大的宗祠,众多的名人,传世的家谱,使得孙氏族人在当地声誉鹊起。人们争相议论,用史实和传说相结合的方法,演绎着孙氏族人的所作所为,这是传说被广泛流传的基础。其二,孙鬼头孙如法作为孙氏族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缘于其行为的乖僻,言论的怪异。在人们的心目中,孙鬼头是个性好同情弱者,行必讥富帮贫的充满睿智的人物,机敏的语言始终饱含真理,乖张的行为总能惩恶扬善,这种个性在传说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也成为了人们喜爱和追捧的热点。

  孙鬼头传说之所以受人喜爱,且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受到启迪,从开心一笑间豁然开朗,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关于民间传说中的孙鬼头,有褒有贬,毁誉参半。有的说他是一个仗义执言,爱打抱不平的民间义士;也有的说他是搬弄是非,专事捉弄人的市侩泼皮。2005年,经童银舫、黄江风、胡岳鹏、王孙荣、孙永苗等人的共同努力,编辑出版了《孙鬼头历史与传说》一书。该书对孙鬼头这一人物作了较为详尽的历史考证,并对民间出现的各类传说作了分析,使孙鬼头的历史真相得以初步澄清。书中还将有关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搜集后,加以整理,使读者对于这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在十八篇民间传说中,大多保持了原有的面貌,与前半部分的历史考证相结合,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详细、翔实的信息。
作者: Tyson    时间: 2018-1-2 22:36     标题: 历史上的“孙鬼头”孙如法

历史上的“孙鬼头”孙如法

岑天翔(2014212405)摘录

  四百年来,横河“孙鬼头”的故事,一直盛传不衰。虽然他身材矮小、体质瘦弱、相貌不俊,但他聪明、机灵、幽默,人称“三北徐文长”。但民间传说的“孙鬼头”与历史上的孙如法毕竟有一定的距离。1129803941.gif

  孙如法,字世行,号俟居,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今横河镇孙家境村。他的曾祖父忠烈公孙燧,巡抚江西都御史,弘治年间,宸濠叛乱,死难,赠礼部尚书;祖父文恪公孙,南京礼部尚书;父亲清简公孙,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都是明朝颇有名望的官宦。当时有“昭代阀阅之盛,首数孙氏”之赞。

  孙夫人钱氏曾生过好几个儿子,但都夭折了,所以对小如法视为掌上明珠,日夜教他习字作文,对课吟诗,从不闲散。孙如法天资英敏,才藻骏发,姚北人誉他为“神童”。

  万历四年(1576年),17岁的孙如法试冠童军,中万历丙子乡贡。他熟读诸子百家著作,更喜欢读一些野史、小说,读到时贵专权、横行不法之处,“辄义形词色,矢口痛骂”,“少年英气,勃勃不可犯”。他还多才多艺,擅长乐曲,待到兴致勃发,即席作词高吭,“曼声长歌,绕梁振木”。

  万历十一年(1583年),24岁的孙如法中了进士,次年便授刑部主事。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直不阿的孙如法因论建储及册封郑贵妃事得罪,谪潮阳尉。

  孙如法带着家小,由豫章抵东粤,整日与潮阳名士读书讲艺,著书立说,倒也轻松自在。

  不久,他因病返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其父去世,又在故乡住了一段时间,一方面为其父治丧,“哀毁庐墓终三年”;一方面奉养母亲,“舞彩于庭,妁妁乐也”。可见其一片孝心!

  至于孙如法之死,也值得一提。万历年间,姚北常有天灾,给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最令人畏惧而无可躲避的是凶猛的海啸,一夜间吞噬百里海隅,灭尽生灵。梅市至浪桥数十里官塘,因长年不修,倾圮坏塌,周围居民怨声冲天,忧心如焚,度日如年。孙如法便出资修筑海塘,姚北人民积极响应,纷纷挑泥装石,日夜不停。孙如法亲自到工地指挥砌塘工程。由于劳累过度,他生了重病,但仍不忘修塘,还同时修了柯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季冬,病情恶化,逝于故居,享年57岁。赠光禄寺少卿。

  孙如法还著书二部:《春秋古四传》6卷,《广战国策》17卷。
作者: Tyson    时间: 2018-1-2 22:36     标题: 原文献来源

原文献来源



《说“四贵”》
张水洲编:《横河民间故事集》,宁波:宁波出版社,2017年,第61页。
讲述者:陈来生
采录者:张囧辉
采录时间及地点:1987年于余姚市城区


《贵省、贵府、贵县、贵村》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年,第835页。
讲述者:姜兴万 男70岁 慈溪市兰山乡 农民 初小
采录者:许顺鑫 男44岁 慈溪市潭南乡 职工 中专
采录时间及地点:1987年于慈溪市兰山乡
引用:
原帖由 Tyson 于 2018-1-2 22:33 发表
浙江民间故事:“四贵”改编

岑天翔 2014212405

门官:“哎嘿,门前呀来了个穷书生,待我问他呀问一下。”
门官:“嗏!书生,敢问贵省?”
孙鬼头:“贵省呀是那浙江省。”
门官:“嗏!书生,敢问贵府?” ...

作者: Tyson    时间: 2018-1-2 22:42     标题: 孙鬼头系列故事——诗戏乌山和尚

孙鬼头系列故事——诗戏乌山和尚

岑天翔(2014212405)摘录

说话上次孙鬼头治了浒山无赖后,和弟弟来到金山,遇到一个放牛朗,三人很是说的来,孙鬼头就请放牛郎到乌山庙去吃点心,他们到庙前买了三碗馄饨和六块糕团,坐在庙门的门槛上吃起来。这时从庙里走来一个和尚,见到门槛上坐着三个孩子在吃馄饨,口中念念有词:罪过罪过。孙鬼头已觉察到,拿了碗跑到外面,但放牛郎还没发觉,还在那边吃,说时迟,那时快,和尚俯身抓起放牛郎的馄饨碗,泼到庙门外的垃圾堆里。原来,猪肉馅的馄饨触犯了佛门戒律,才使和尚大动肝火。放生娃一见到嘴的美食被倒了,骂道:瘟和尚,秃和尚,一觉困过全死光。
孙鬼头一边安慰一边已计上心来。和尚走入庙内,孙鬼头就拿来一块木炭,走进庙门,躲在东扇大门背后写了起来:
四大金刚两边坐
浑身金光亮晶晶
瞪眼裂牙肚皮大
屙出臭屎二尺长
写完,走到西边大门背后写道:
糯米粉做
松花累过
里面豇豆馅
送给和尚吃
写完后,就逃离了乌山庙。乌山庙和尚到晚上关门时,刚闭上大门,就看到:
四大金刚两边坐,糯米粉做
浑身金光亮晶晶,松花累过
瞪眼裂牙肚皮大,里面豇豆馅
屙出臭屎二尺长,送给和尚吃
和尚看完,气得七窃生烟。
作者: Tyson    时间: 2018-1-2 22:43

这个故事我小学的时候听过哈哈哈!好像是上语文课时候讲的。
引用:
原帖由 李柯霓 于 2018-1-2 18:06 发表
 早在明朝,有一条村庄,叫“天马村”,到明朝万厉年四十六年,村里人口增多,食水不足,村民们于是在村前挖了一条河,这条河叫“天马河”,河挖了以后村里连续几年遭灾遭祸,不少人家破人亡。   有一天来了一位风 ...

作者: 姚自蹊    时间: 2018-1-2 22:54     标题: 湖北民间故事董永和七仙女

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传说汉朝的时候,淮南地方住着一户贫苦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董永。董家靠租种地主傅员外家两亩薄地维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归,辛辛苦苦,遇到风调雨顺,打下的粮食除了交租,还可以勉强糊口。不料这一年老天大旱,秋后颗粒无收,地主催租逼得紧,老汉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个孝子,他想方设法给老爹爹四处买药,可是当他提着草药回到家中时,老父亲已经咽了气。董水心中悲痛万分,眼下手中分文皆无,拿什么去给父亲买棺木呢?他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就是卖身葬父。于是请人去跟傅员外说,只要帮助埋葬了老父,愿在傅家做三年苦工。傅员外知道董永身强力壮,正好趁此机会找个好长工,便答应了董永的要求,立下了卖身的契约。
  董永埋葬了父亲,三日之后便到傅员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头痛苦,愁眉紧锁,不住地长吁短叹。走着走着,见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个土地庙,便想在这里坐下来,歇歇脚。
  董永刚要坐下,就见有个衣着朴素、容貌美丽的姑娘朝老槐树走来了,站在他的身旁。
  董永有些局促不安。沉默了一会儿,姑娘首先开口道:“这位大哥到何处去?”
  “去那傅员外家做苦工。”
  “看大哥老实忠厚,为何到傅家做苦工?”
  “我乃贫苦之人,老父故去,无力埋葬,是那傅员外借钱与我,葬了父亲。今去卖身抵债,要做三年苦工啊!”董永说完,叹了一口气。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比小妹我还要苦呢!”姑娘说着,流下了眼泪。
  “大姐为何而悲伤?”董永问。
  “母亲去世,爹爹娶了后妻。继母欲将我卖给商人为妾,我逃了出来,故而悲伤。”
  “我二人都是苦命之人啊!”董永叹息道。
  “小女子已无家可归,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结为百年之好?”
  “大姐差了。”董永忙说,“你我素不相识,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大哥何必固执?若嫌无媒,就请这老槐树做媒,请土地爷主婚,如何?”
  “老槐树如何能做媒?土地爷如何能主婚?”董永不解地问。
  “你可问老槐树三声:你愿意为七姐和董永做媒吗?老槐树如果答应三声,就是愿意。问过老槐树,再去问土地爷。”
  于是董永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老槐树,你可愿意为我们做媒吗?”
  老槐树突然开口说:“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愿意,愿意!”
  董永一连问了三遍,老槐树回答了三遍。
  董永又去问土地:“土地爷,你可愿意为我们主婚吗?”
  土地爷说:“仙女配贤郎,一对金凤凰。愿意,愿意!”
  董永一连问了三遍,土地爷回答了三遍。
  这天晚上,董永和七仙女就在老槐树下结成了夫妻。
  董永与七仙女结成夫妻,双双到傅员外家去上工。因为原来的卖身契上写着“无牵无挂”,现在凭空多了一个女子,傅员外故意刁难,不肯收留。经过一再的恳求,傅员外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限定董永夫妇于当天夜里织出十匹云锦,如果织得出来,三年的长工改为百日,如果织不出来,三年之后再加三年。七仙女爽快地答应了,董永却焦急万分。
  晚上,董永愁眉苦脸地坐在灯前,心想:一夜之间,不要说织出十匹云锦,就是一匹也织不完啊!织不出来,三年长工做满之后,还要加上三年。他越想越觉得可怕,心中暗暗埋怨妻子答应了傅员外的条件。可是七仙女一点儿也不着急,她叫丈夫放心去睡觉,说她自有办法。
  夜深人静时,七仙女在屋子里点起一炷下凡时姐妹们赠送的“难香”。天上的众仙女闻到香味,知道小妹妹在人间遇到了难处,便顷刻之间来到了傅员外家。她们听了小妹妹的述说,就一起动手干了起来。这些天上的巧手姑娘,善长织造的仙女,还没等到天亮,就把十匹绚丽多彩的云锦织出来了。
  第二天早晨,董永看见这十匹美丽的云锦又惊又喜,心想自己的妻子莫非是神仙吧!他们抱着十匹云锦给主人送去,傅员外也大为惊异,只好把三年的工期减为百日。
  期满后,夫妻俩高高兴兴回到自己的家中。这时七仙女才告诉董永,说自己是天上下凡的仙女,还说他们将要有一个小宝宝了。董永听了更加欢喜。从此夫妻俩男耕女织,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天上的玉帝终于查出小女儿私下凡尘,跟董永结为夫妻的事,不禁勃然大怒。他命使者来到人间,传下圣旨,叫七仙女务必在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如有违抗,定派天兵天将捉拿问罪,并将董永粉身碎骨。
  天庭的钟声响了,午时三刻到了。七仙女为了不使丈夫遭到杀害,只好在他们定情的那棵老槐树下,忍痛跟董永告别。
  董永哭天喊地,悲痛欲绝。他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啊老槐树,你说我们是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今天为何有人硬要把我们分开?老槐树,你怎么不开口啊!”
  可是那棵老槐树,任你喊一千声,唤一万遍,它也不答应,变成了哑巴木头!
  董永又跪在土地庙前叫道:
  “土地爷啊土地爷,你说过我们是一对金凤凰,愿意为我们主婚。如今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爷爷,你要给我们做主啊!”
  可是那位笑眯眯的白胡子老头,竟连吭一声也不敢,成了一个哑巴人!
  临别时,七仙女流着泪和董永约定说:
  “来年碧桃花开日,槐荫下面把子交。”说完便被凶恶的天神捉走了。
  董永向前追赶几步,扑倒在地上。
  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残酷地拆散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