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骑行龙王垭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7-8-13 17:44     标题: 骑行龙王垭

骑行龙王垭
  
  好不容易看到预报,阴天,阴天,阴天。昨晚急急通知百味群(84134126)友,发公告,明天骑行龙王垭。
  早六时许出东门,过月弓池,上跃进桥。桥头小吃铺纵横密布,包子香飘,红椒诱人,豆浆如雪,油条直立,切节的油条,或浸没豆浆及时提起,软香可口,或干吃脆香酥,轻吮一口雪白豆浆,让两种滋味在舌头上打转。七时动身,沿路东行,过县一中即折而南向,直进漫液沟。
  漫液沟宽,汇聚这南龙王垭北坡所有小溪沟水,逢雨必漫过两岸,无雨时节却多干旱少水了,仅仅浅浅一汪清流。坡多树,幼生,少见高大粗壮者。大办钢铁时砍伐过度,青山绿水成光头黄坡了,数十年前,本地刷出“人员过八千,苦干一百天,绿化荒山一万亩,验收合格才下山”标语,满山遍野的人头挤来挤去,青枝嫩苗一株株扎进土坡,转换成今天的百里果廊万亩林海了。1957年起,陆续在龙王垭划出15000亩创办农场,1966年改办茶场。2006年茶场改制,公开拍卖茶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漫液沟数里,到沙坝。沙坝二组汤守东,今年七十一岁,讲古,弯腰树。树生河边,一兜两干两种树,一人合抱粗。人称鸳鸯树,孩童多骑其上,树下堰水流,眼前水田绿,抬眼青山近,举头白云远。树越来越粗,上面游戏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多,横生的枝干也越来越低垂,如老人弯腰。孩童们每每高唱,树弯腰了,树弯腰了,讹传成了弯腰树。成为当地一景,可惜,在上世纪八几年,有人看中这片地,认为栽树树旺,来孩童玩耍孩童成才,准备在这儿盖房,鸳鸯树遂被砍去。
  过鸳鸯树,就到了罗旱寨,今人多称罗汉寨,误。沙坝九组今年六十岁的余志秀,她娓娓道来。本地多罗姓,古时逃难躲土匪,居山成寨。山路难行,竹林密布,林荫蔽日,日行如夜,少人居,近年来多迁山脚。山顶一坪,数亩称罗旱寨,以无水故。居寨时必下沟担水,绕山盘旋而上,极为艰难困苦的熬煎咧。1956年新修兴丰公路,三堰兴隆村至丰溪泗水镇,这儿距县城五公里,俗称五公里桩,罗旱寨就无人知晓了。过寨前行就是龙王垭下半片街。
  沙坝街半片。坝坪一溪沟,一坝,多砂石,租砺,故名沙坝。讲述者李大国,迁此李家第三代,今有五代人了,房县大木场来!今年六十八岁的李大国,五组人,讲起旧事。旧河道依东山坡脚行,旧街居河坝正中,街半爿,茅草棚一片,上街头几家,也就是南头的住户,大门朝东,说是大门,不过几根略粗壮的树干罢了,5户,下街几户,就是北头的几家住家户,大门朝西,5户。九户人家,1968年涨水,冲毁田地,冲到草棚门前。1969年大改田,迁于別家,依山四散住,个别草棚山林。新街建于1978年,依旧半爿。靠西,依山。
  转一个湾,龙王垭陡坡脚下。以前进南山,多爬坡上垭行,数年前此处穿山成隧洞,直过,节省数公里路小事,免去了盘山环绕的急坡急拐弯,省去了无数的危险路段。骑车穿行隧洞11分钟,中速!略快。过而观赏鄂坪锅厂,汇湾河,略作稍息,回行,稍稍提速,洞滑,车多灯亮,回穿7分钟。洞口段隆隆声响不绝,为车行洞中回声,行至中段即无。顶上灯光,在远行车灯掩照下暗淡,刺眼的直射灯,让我们时作停顿,身后的车来时,声音似乎要摧毁着什么样,扑向后背。骑行隧洞不是好体验。
  旧谚有云,下坡容易上坡难,因为坡缓而长,绕山来回转,你走了半天,似乎走了很远的一段,从上面往下看,仅仅一小段而已。下坡放脚走,轻松自如,自然就显得快了。山腰一片房,卧在那儿,一条泥路,一段水渍,黄泥浆湿了一片又一片,极易打滑。这儿就是辗盘湾,程良平,龙坝新华人,三十岁,承包龙王垭茶园承包三十余亩,已六年。像他一样的承包人,围绕龙王垭茶园做文章,还有很多,程良平说。
  上得龙王垭,遥望茶园如画,路边老人两口端座门前,小院静寂,秋花浓艳,飘来微微的洋芋干饭香气。近身欲闲谈一二,可惜雨来得急,来得凶,来得猛,点点滴滴如豆落,击打在身上,单薄的衣衫很快就湿了一片。原计划沿标湖西行,至偏头山一观,再从旧路老君观下的。那还有近百里路,山路,多坡多弯,显然不能如意了。只好放弃,转身回头,沿原路急行。上这段坡用了一小时,下来仅仅十二分钟。
   
  





































  
  
作者: 宁锐    时间: 2017-8-14 00:08     标题: 骑行龙王垭

年轻力壮跑的欢,常去田野充充电!--好啊!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