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微信公号】节气|大暑 “蝉声起,夏正浓”(7.22) [打印本页]

作者: 民俗学梁聪    时间: 2017-7-31 22:54     标题: 【微信公号】节气|大暑 “蝉声起,夏正浓”(7.22)

  说起我国最热的几天,那就非“三伏天”莫属了。大暑节气正值“三伏”里的中伏前后。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可见大暑的“热”非同一般。小编也是每天都抱着西瓜,开着空调蜗居在家中,总感觉每天躲在屋里的我过了一个假夏天,但推开门的一刹那,瞬间感觉扎心了!你们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一言不合就有蓝瘦,香菇的感觉呢?“大暑”为何如此惹人燥,你对“大暑”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小编带着你一探究竟。

何谓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热的时期。每年公历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高温,尤以长江流域为最,重庆、武汉和南京在民间就被称为“三大火炉城市”。

大暑三候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大暑时节,成千上万只的萤火虫在盛夏之夜齐聚。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大类,陆生的萤火虫在杂枯草上产卵,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就有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说法。
  二、“土润溽暑”是说大暑节气,天气变得越来越闷热,不再凉爽。土地也变得很潮湿,湿热难耐。
  三、“大雨时行”即此时常有大雷雨出现,“滂沱大雨”更多的出现在大暑节气里。同时大雨会使暑天的湿气减弱,天气也要开始向秋天过渡。

地域风俗
  大暑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一带渔村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保地方平安。五圣分别是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都是凶神。沿江渔民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出,为五圣享用,以表示他们的至诚之心。送“大暑船”活动是当地最隆重的庙会。
  “大暑船”必须在大暑节气之前制作完成。送“大暑船”时,先要举行迎圣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迎。同时,还有艺人们的各种即兴表演,场面热闹壮观。
  大暑吃“仙草”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药食两用植物,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大暑吃“凤梨”
  凤梨又叫菠萝,生长在热带地区,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暑节气,台湾人有吃凤梨的习俗,当地人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且有败火的作用。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其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幸福、财源广进。

养生篇
  “大暑”来临,天气燥热 ,在饮食上的要求更为严格,看着每天异常不变的白米饭,小编我的内心是崩溃的,相信你也一样。“大暑”到底该怎么吃?吃什么既美味又健康养生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吃货的自我修养
  “贴伏膘”
  三伏天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入伏的时候吃饺子就是改善生活。二伏天吃热汤面可以让人们身上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而三伏天吃烙饼和鸡蛋则是让人们趁着农闲补充营养,强壮体魄去迎接秋天的收获。
  “莲子羹”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防暑”小指南
  大暑时节,气温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烈日炎炎,以小编我的惜命程度来说,生怕自己有个头疼脑热,所以对于“中暑”?我是拒绝的!对于一些不可不知的防暑小常识,小编认为人手必备是有必要的!
  多喝降温饮品
  一些饮品能有效降低体内热量,是预防中暑不错的选择,例如,凉绿豆汤、凉山楂汁、凉金银花、凉的菊花茶、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做好防晒
  外出前备好防晒用具及防暑用品,太阳帽、遮阳伞等都是很好的防晒用具(这一点对于爱美的姑娘们来讲很有必要哦);另外需备上充足的水,有条件可以随身带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多食青菜水果
  注意少食辛辣和高蛋白的食物,辛辣食品和高蛋白类食品都含有较高的热量,应尽量少服用,可以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多食青菜、水果。

  大暑时节,混凝土和柏油路为城市增添了“新彩”,成为实际上的“上蒸下煮”,我们开始怀念乡村的习习凉风,小编只能默默地说“城市套路深啊,我想回农村”。大暑时节固然酷热,但在饮食和生活惯习中,人们都自有巧妙度暑的方法,形成了适于节气的一套特有风俗。

荣誉顾问:乌丙安
顾  问:江 帆、周福岩、吉国秀
指导老师:隋 丽、邵凤丽
撰  稿:邵凤丽、秦 雪
图文编辑:秦 雪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pa-acFHBxjcWvkZ8dwAunA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