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人选择了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1964)和内特尔的《民族音乐研究:29个问题和概念》 (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29 Issues and Concepts,1983),因而这两本书并列于榜首。在西方,前一本书曾被誉为民族音乐学的“圣经” ,后一本书则是该学科公认的教科书。
列于第二位的是8个人所推举的Steve Feld的《声音和情感:卡鲁利人表达形式中的鸟语,哭泣,诗歌与歌曲》 (Sound and Sentiment:Birds, Weeping, Poetics and Song in Kaluli Expression,1982),作者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人类学与音乐教授。他称此书为声音的民族志,通过探索鸟语,哭泣,诗歌与歌曲四者的关系,揭示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的卡鲁利人的审美观,把声音看作文化内的一种象征体系。据说,在当地,鸟鸣反映了精灵世界,使人联想到死亡和哀悼;人类的哭泣反映了神话中的鸟鸣;诗歌语言也创造出一种悲哀,沉思,如鸟鸣的效果;而卡鲁利人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则是歌曲,由哭泣的旋律和诗歌中的鸟语组成。哭泣是女人的表达形式,唱歌是男人的表达形式,二者都被当地人解释为“变成小鸟”的神秘过程,这说明了声音结构也是社会结构的反映。作者结合生态学、社会分析和对传播方式与其代码的分析,研究森林中的声响怎么影响了人类的声音创造,并以此理解卡鲁利人的文化精神和生活特点。本书的两大特点是:(1)研究对象从音乐扩展到声音,(2)专注于所研究文化自己的“概念”与“思想” ,用局内人的角度和话语来描述,这是70年代以来许多音乐民族志的特点,也包括下面要提到的Anthony Seeger的那本书。
并列于第三位的是有7人提名的John Blacking的 《人具有怎样的音乐性?》(How Musical Is Man? 1973)和Helen Myers主编的《民族音乐学导论》(Ethnomusicology: An Introduction,1992)。前者是英国音乐人类学的经典,后者作为“新格鲁夫丛书”先在英国出版,1994年又由美国的Norton再版,其重要性非同一般。Myers是80年代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得到博士学位的,现在美国任教。这本书的各章均是百科全书式的概述,似乎是《新格鲁夫辞典》修订版的新条目。全书分四个部分,一、引言:历史与定义:二、理论与方法;田野技术,音乐民族志,记谱法,音乐风格分析,历史民族音乐学,图像学,乐器学,音乐创造生物学,舞蹈;三、伦理概念与方向:音乐与性别,音乐工业,伦理学,世界音乐的保存,民族音乐学的新方向;四、参考辅助材料:研究信息来源(书目,机构等),世界各国乐器收藏馆,乐器分类表(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音高测量表,电流频率与电压一览表。从目录即可看出,本书既有新的分支学科的概述,又有传统领域的历史总结,还有当前热点的讨论,甚至附有翔实可用的参考材料,各方面都胜过上述内特尔的《29个问题》。
Anthony Seeger的音乐民族志《苏亚人为什么歌唱:一支亚玛逊民族的音乐人类学》(Why Suya Sing: A Musical Anthropology of an Amazonian People,剑桥大学1987年版)有6人提名,列于排行榜第四位。Seeger的“音乐人类学”原文是musical anthropolpgy,不同于梅里亚姆的anthropology of music,后者可译作“音乐的人类学”以示区别。梅里亚姆的“音乐的人类学”把音乐看作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研究文化和社会中的音乐;Seeger的“音乐人类学”不仅用人类学方法研究音乐,而且从音乐表演的角度研究社会,认为音乐表演创造了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将社会生活看作是一种表演,即研究音乐中的社会,因而他的人类学亦可称为“音乐表演人类学。”具体地说,即从音乐表演的角度理解巴西亚玛逊河流域苏亚人的社会。他们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由仪式和表演构成的,常常以某类歌曲体栽和表演时的身体装饰来区别群体。他们的社会就是一支乐队,村庄是音乐厅,一年犹如一只歌,他们歌唱的季节性组织也使一年成为一系列音乐会,人生各个时期的仪式以一首首歌曲反映人生的旅程。
列于第五位的是有4人提名的John Blacking的《对人类所有音乐的实际观察》(A Commonsense View of All Music,剑桥大学1987年版),本书系统反映了英国民族音乐学界这位泰斗对民族音乐学及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涉及艺术及艺术作品的本质,个人音乐体验与人类共同的音乐体验之间的关系,民族音乐学的任务,音乐思想的起源,音乐按人类行为来描述,而非仅仅是有结构的艺术品,以及当前音乐教育广泛使用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倾向。
在第六位上列出有三人提名的六种书,即Paul Berliner关于非洲簧片琴Mbira的民族志《姆比拉之魂》(The Soul of Mbira, 1981),巴托克的同时代人,同属民族主义倾向的罗马尼亚学者Constantin Brailoiu的论文集《民族音乐学问题》(Problems of Ethnomusicology,剑桥1984年版),胡德的名著《民族音乐学家》(1982年新版),洛马克斯的名著《民歌风格与文化》(Folk Song Style and Culture,1968),Elizabeth May 主编的《许多文化的音乐》(Musics of Many Cultures,1980),以及《新格鲁夫乐器辞典》(1984)。
可与其相比较的是以内特尔为首的“伊利诺人” 撰写的另一部类似著作 《世界音乐揽胜》(Excursions in World Music, 1992),共描述了11种文化,即:印度,中东,中国,日本,印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拉美,北美旧世界(指欧洲)的文化。每章都从描述一场表演开始,然后将其置于总的社会和文化的描述中,叙述音乐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乐器,体裁,风格,音乐表演场合,审美价值。突出当前流行的体裁,西方的影响,文化特征,创造过程,以及音乐家。如“中国”这一章,从描述上海茶馆的江南丝竹表演开始,之后除了古琴、京剧、地区风格等传统论题外,还论述了当代中国的流行音乐,群众歌曲创造,西方专业音乐,著作权与创造过程,业余与专业音乐家,以及孔子与毛泽东的思想在音乐价值观与功能中所起的作用。
排行榜上列于第七位的有7种书,2种期刊和1篇文章。期刊是美国的《民族音乐学》和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年刊。专著中值得一提的有三种。首先是P hilip Bohlman的《现代世界中的民间音乐研究》 (The Study of Folk Music in the Modern World,1988)。作者是内特尔的弟子,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有著作多种,他被西方民族音乐学界誉为“一颗正在上升的新星。”本书对民间音乐领域及其研究作整体观察,从不同文化间的广阔视野来看民间音乐,将其看作民俗的一种体裁,强调民间音乐在所有文化中,在现在及过去的活力,重新考虑民间音乐家是创作者的地位。正如本书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强调要在新的背景——城市,大众传媒,流行体裁——之中调查民间音乐,并将民间音乐视为新的文化过程(尤其是现代化与城市化的的过程)的产品。”
其次要提到英国学者Richard Middleton的《研究流行音乐》(Studying Popular Music,1990)一书,是大批同类著作中最受推崇的。随着城市民族音乐学的发展,随着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对文化变化日益强烈的兴趣,民族音乐学早期的理想,研究原汁原味的、未混合的、因而完全可靠的音乐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人们开始认识到流行音乐是世界大多数人喜爱的音乐类型,这种音乐表现出文化上、风格上的混合,往往转瞬即逝,被社会视为低级艺术,曾被认为不值得研究(Nettl,1991)。而后现代主义思潮又进一步推动了流行音乐研究,因为这种思潮本质上反对处于中心地位的精英文化,提倡研究处于边缘位置的日常生活—大众社会中流行的东西。Middleton认为,只有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才能恰当理解流行音乐。本书集中论述了近二百年的英美流行乐,尤其是20世纪的。在第一部分,作者运用辩证法概念研究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各种体裁及其意义,批判了某些音乐史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音乐生产的各种理论(如阿多诺的“群众文化观”);第二部分是对流行音乐的分析,运用了各种方法:音乐学,民俗学,人类学与文化研究,结构主义及符号学,美学,意识形态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等。
最后要提一下内特尔和Bohlman主编的《比较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历史的文集》(Comparative Music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Music: Music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Music: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 1991)。19位学者对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方法论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分为四个专题,即历史的四个方面:民族音乐学在认识世界音乐多样性中的重要性;分析与解释历来的主要问题;学科创始者的贡献;民族音乐学的多学科性。
在此排行榜外,另有几种类似的著作,代表了民族音乐学中不断兴起的历史意识与反思,或曰对民族音乐学思想史的兴趣,其中突出者如Hellen Myers主编的《民族音乐学:历史研究与地区研究》(Ethnomusicology: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Studies, 1993),此书是前述该作者《民族音乐学导论》的姐妹篇。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欧美各国民族音乐研究史,叙述至“二战”为止;第二部分是对世界各地区、各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总结,至90年代初。本书目的是“让读者看到全球不同的民族音乐学传统的方法及其相互影响。”每篇文章都是百科全书条目式的,并附有极其详尽的书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
除了上述排行榜外,还有一些重要出版动态不能不提。一是七大卷的《Garland民族音乐学习核心文选》(The Garland Library of Readings in Ethnomusicology. A Core Collection, 1994)。由哈佛大学Kay Kaufman Shelemay选编,共选入119篇文章,最早的发表于1809年,最晚的是1987年,浓缩了民族音乐学一个世纪的风貌。七卷的中心分别是:1.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定义和范围,2.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3.作为文化的音乐,4.音乐记谱,5.跨文化的音乐分析,6.音乐创造的过程,资料与技术。7.一个世纪以来的民族音乐学思想。二是即将出版的《Garland世界音乐百科全书》(Garland Encyclopedia of World Music),由Tim Rice和James Porter主编,内特尔任顾问。十卷分别为:1.欧洲。2.非洲。3.亚洲内陆与东亚。4.东南亚。5.南亚。6.中东,7.太平洋,8.北美,9.拉美,10.全球的视角。各卷体例为:一、概观,二、各地区特有的问题,三、详论各民族,各族群。每卷至少附有两张CD。第三是正在修订中的《新格鲁夫辞典(第7版)》 ,预计1999年出版。重写的篇幅占全书30%,多是在民族音乐学方面,其修订宗旨称:所描述的不仅是传统风格,还有城市风格,流行风格,城乡音乐文化的互相影响,大众媒介对音乐生产的冲击,以及西方的影响。最后要提一下新近出版的MGG(即德国的《古今乐典》)新版,全书分为术语8卷和人物12卷,关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都有详尽的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