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作协被网站取捷径 直接抄了“大本营” [打印本页]
作者: karin 时间: 2008-9-29 23:55 标题: 中国作协被网站取捷径 直接抄了“大本营”
中国作协被网站取捷径 直接抄了“大本营”
新华网·读书 2008年09月23日 09:29: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赛作家 参赛作家
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刘庆邦说,“我也想试一试,看我的小说在网上有没有读者缘”;新疆作协副主席董立勃说,“以前都是全写好了,改好了,再拿出去发表。可以少出错,少出丑,这次不行了,不能反复改,得一次写成”;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冯积岐说,“在网络上,没有文坛不好的风气,没有所谓的独揽专家评论,我们能找到最最纯粹的读者”;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听到自己的作品点击率很高,对此“感到很高兴”……
随着某网站举办的“30省作协主席长篇小说竞赛”活动的展开,作协副主席们(有调查说参加竞赛除一位主席外,其他都是副主席)迎来了他们高兴的日子,各省的媒体记者给他们打来了采访电话,书未出版便有了大牌作家才有的创作基金(即预付稿酬),有出版社闻声而动,打算签约出版质图书,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在网上听到网民们表扬的声音……被市场抛弃的作家们,该有的待遇似乎一下子涌来了,仿佛又找到了那么一点当红作家的感觉。有人乐观地预测,副主席们来了,主席们还会远吗?如果这个活动第二届、第三届这么举行下去,用不了多久传统作家便会和网络写手打成一片了。
作协主席PK网络写手,是这个活动最吸引眼球的特点,很显然,主办方的醉翁之意是借此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参赛的作家毕竟大多是成名成家的腕儿,怎会与网上比他们年轻好几代的年轻人PK?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怎么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PK局面?但事实的情况的确如此,传统作家们在地毯铺道、礼服加身的贵宾礼遇下,终于还是放下了矜持的身段,开始上网与写手们争夺天下了。与网络上那些初生牛犊相比,他们是真正的隐居世外的高手,只是,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否支撑他们再战成名,文字江湖尊老爱幼的风气是否依然如故?
想必作协主席们也没想到,他们非但没被挑剔的网民用砖拍得底朝上,反而赢得了尽管稀稀拉拉但却弥足珍贵的掌声。毕竟文字这碗饭吃了许多年,在网上与老粉丝们见面,状况还是相当地感人。但新粉丝的培养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看惯了天马行空的穿越、玄幻作品的“80后”、“90后”们,看见斜刺刺杀过来的爷爷级队伍,不由得立正敬礼,并且送上这样的问候,“请问你跟小四熟吗?他什么时候来起点发文,你们都是作协的,祝福你跟小四都取得好成绩。”据说小四马上也拍马赶到了,不知道到时候郭敬明PK蒋子龙,是不是一场关公战秦琼的好戏。
中国作协一直高唱着“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当红网络写手们进来,的确也有一批网络写手们捧场,交了一笔会费领了一个会员本本。作协此举用官方的话说是重视新的文学形态,为作协补充新鲜血液,而民间则干脆利落地用了“招安”一个词来形容。正在中国作协上演“老少一家亲”好戏的时候,没想到却有网站取捷径直接抄了大本营,网站也有官味十足的话可说,比如像传统文学致敬,当然换用“反招安”的说法也可以。招安也好,反招安也好,这种你来我往貌似互挖墙角的交流,却让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一池死水正在被搅动,传统作家现在的网上写作态度是“不大意,别出丑”,随着对点击率和个人收益的关注,他们会不会像网络写手学习,开始四处挖坑(一部开头好看但可能因为作者问题结不了尾的长篇小说被网民形容为“挖坑”)、灌水(和网友在线交流是网络写手提高人气最常用的办法)?
别说主席们不在乎点击率,在知道自己的作品在网站上的点击一天过了1万次且回复有上百条时,都流露出久违的笑容。他们可能不知道,有的写手随便写几千字,每天就有10多万人在看,这几千字赚的钱,可能比主席们一本书的稿酬还高。“革命尚未成功,主席尚需努力”,从产量和效益上赶超网络写手,虽非指日可待,但从现在起也要奋起直追了。(一寒)
|
[ 本帖最后由 karin 于 2008-9-29 23:56 编辑 ]
作者: 张礼敏 时间: 2008-10-9 10:10
对于韩寒的某些做法不认同,但是对于他痛扁作协,俺还是支持滴!
某些作协成员总有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觉得成了作协成员就是政府认定的文学家了,就对民间文学和普通读者撇嘴巴。有人提意见吧,他就说你不懂文学,动辄以某某级别的作协会员为衡量标准,县级的肯定就不如省级的,不是会员的就干脆别说话。。。。
搞到现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都是安妮宝贝鬼吹灯。人家写得就是能吸引读者,怎么滴吧~!读者爱看,这种非功利性的实践才是评判真理的标准!
其实,到图书馆看看,《大家》、《读者》这类书的借阅量还是不小的,文学爱好者其实还是很广泛存在的。
作者: cfs 时间: 2008-10-11 01:46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8年10月8日
韩寒坦然面对“秒杀韩寒”令人欣慰
江苏省沭阳县 孙仲
--------------------------------------------------------------------------------
文人间的纷争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自从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群出现以后,这种纷争似乎日甚,我们动不动就能看到这方面的新闻出现。这不,传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又和韩寒较上劲了:“要是我当韩寒他爹,那下一秒就把他打死。”而韩寒对此表现得很坦然,不但没有紧跟着发泄自己的不满、不屑,反
而说“这一定不是那个人的独立本意”,如此坦然令人欣慰。
我注意到,面对记者关于“秒杀韩寒”传闻的电话采访,韩寒说了这样一番话:“体制内作家,尤其是混到了领导的人是不会莫名其妙突然就这么来一句话,这话一定有个上下文和某个语境,这一定不是那个人的独立本意,你们骗不了我。”我认为这至少为我们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韩寒绝对不相信谈歌副主席会轻易说出“打死韩寒”这样的话来,这从他末尾一句“你们骗不了我”可以看出;二是,韩寒是从对方领导身份及语法语境角度进行分析,才得出“这一定不是那个人的独立本意”,继而不作跟踪回击的。
韩寒的坦然,不知能否令某些人改变对他的一贯看法?长期以来,韩寒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不管做什么、说什么,总会成为某些人批评的靶子或瞧不起的对象。从韩寒说如果自己当选作协主席,就解散作协,到抗震救灾中韩寒宣布为灾区捐款0元,其实都得到了另一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不全是某些人批评的那样一无是处。韩寒说的某些话,做的某些事,看似有点出格,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前提或愿望在里面,说到底还是出于更深层的考虑。对于这样一位率性的新生代作家,而且兼做商人、赛车手,是很难得的,各方应该多鼓励、多帮助才是,怎么能感情用事式地时时处处“棒杀”呢?这不仅仅对韩寒个人不负责任,对整个文学创作乃至全社会青少年成长问题,都是无益的。直到这次传闻有人要“秒杀”他,韩寒还能如此坦然、坦诚,足见其心态是多么的端正和沉稳。
通过韩寒的坦然,我还想到,媒体也罢,各界名人也罢,普通公众也罢,对于坊间出现的各种传闻,是不是也应该像韩寒这样保持清醒头脑,进行理智分析,然后再去下结论呢?文人之间,明星之间,导演之间……发生的“口水仗”不少了,往往都是因为片面理解对方说的话、做的事而引发的,到最后都不了了之。如果稍加分析,多想想对方会不会说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事,以及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事,然后再判断、决定自己要不要去在意和计较,如此,相信好多人会做出正确、妥当的选择,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0-21 23:23
陈武涛:批判地接受“80后作家拯救中国文学宣言”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武涛
发布时间:2008-10-21 09:08
80后现在在中国文学界是个头疼的问题。出了那么几个人,郭郭,一个很有文采的四川小伙。韩寒,一个有思想却很偏执的上海小伙。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毕竟一说到80后的文学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俩,其实还有很多如我辈默默耕耘者。80后只是一个年龄阶段,为文者不应以年龄为划分渠道,毕竟文学有一定程度是看人的造化,王勃六岁能为文,十四岁作《滕王阁序》,即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合称“初唐四杰”。这样的例子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并不罕见,甚或多如牛毛。但是近年来中国80后写手频频上台,频频造贬。是80后出问题了?肯定不是的,就拿郭郭来说谁敢说过过没有文采,那个大家子如若干出此言,我抽死他。鄙人以为果果的问题处在他的学识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也许郭郭写作所依靠的就是他那份才情。再说韩寒,一个还算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可是他偏执,有时候给人一种看谁谁不顺眼的感觉。80后的年龄最大的现在也就28岁,最小者现今才19岁。19至28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年少轻狂的时候,用我一个忘年交的话说不让你们这些年轻人轻狂让我们这些老头子轻狂?这岂不滑天下之大稽么。是啊,年少轻狂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基本属性,因此,我看到了江北南和林萧发起的“80后作家拯救中国文学宣言”我欣然同意参加。不过我是批判的参加。
关于80后拯救中国文学之说的确有些太过轻狂毕竟我们还处于不断的学习当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浩浩五千年历史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有所悟的。我一向很少在众人面前露脸原因只有一个我觉得我们还小还年轻,还不足说什么文化不文化的事,我们需要的是传承,是接受。看着传统文化走向穷途末路我很悲伤,这也从另一方面鞭策着我右前行的动力。当然我也很少站出来说文学上的事,毕竟在外界看来我还没有那个资格,80后与我同龄者书都出了厚厚的一沓,而我一本未出者有何权力在此叫嚷。有时候我很想出来说说如我一样没有长大的孩子们,可是想想自己何尝又不是这么想。自己何尝又不是觉得自己似乎很了不起了,可是回望文化回望那些叫我心疼的几乎要丢失的文化我黯然落泪,难道这些不是叫我来继承的么,连这些都没有完成我又有何种颜面来大吵大闹。我认为80后需要冷静,一心一意为文,顶住外界的压力。80后在中国文坛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已经没有人敢忽视这一力量的存在。如江北南所说80后建一个文学联盟不是问题。江北南的宣言我看了好几边,在第一边看的时候我已经决定要参加这个宣言,抛开80后不说作为一个写手,作为一个从文者,我不得不有拯救中国开始没落的文化的想法,从另一方面说我早已就将它作为我的任务来做了。在组建草根文学协会的时候我遇到的大部分还是80后的人,草根文学协会跟这个宣言有着很默契的相似之处。第一,草根文学协会是一个将散布民间的作家联合体。第二,草根文学协会主推那些为文学事业不惜一切代价的人。但是草根文学协会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其他什么限制。所以我以草根文学协会创建人会长的名义加入此次宣言活动,但是我并没有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可以获得什么诺贝尔文学奖。
有必要出来让大家重新审视一下80后了。有朋友这样说我。这话有些大了。诸如上文所说,我何德何能,一本书都没出版怎么能让我出来让大家重新审视80后呢。但是很欣慰出了个江北南,他的文字我没有看过,但是刚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他的评论蛮好,还有很多地方跟我有共鸣之处。看记者采访他的文字就像是自己在那回答记者的文化,这种感觉唯一就是今年见到尤万龙的时候才有的。看来我又多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老朋友。让大家重新审视80后,这个比拯救中国文学应该更加让人确切,因为如今代表80后的郭郭虽然有着华丽的文笔,但他的文字背后的思想真的太单薄了,给人的感觉就像他人一样,弱不经风。韩寒虽说很有思想是个愤青但是他的偏执有一种叫人摸不着头脑。我欣赏江北南的一些观点,因为对其人还不是很了解我只能通过今天的《华商报》采访报道来说了。“坚决反对和抵制文学丑恶现象,坚决不与伪作家为伍;坚决不为利所屈,不做御用文人,不在对80后存有偏见的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江北南的个别说法却有些过,比如“发表80后与中国当代文学决裂宣言。80后坚决不加入任何层次的体制内作协组织。”80后与中国当代文学决裂这根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说法,鄙人认为,文学跟别的东西一样同样存在着传承问题,我们只能“去伪存真”一味的决裂是个可笑的说法。关于加入体制内作协组织鄙人倒没有考虑过,但是我说了我只加入我自己创办的草根文学协会这个协会属于非体制内作协。不加入的原因是现在的作协机构有点让人说不出口。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做,不能要求别人也不做,这是人身自由。“开展80后拯救中国文学征文比赛,谢绝伪文学、谢绝韩寒等娱乐明星参赛,由80后文学青年担任大众评委。时机成熟时,正式申请成立中国80后作家协会,为纯粹的民间组织,只对80后文学青年和中国文学负责。”这个我倒也支持,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征文活动,所实行的评比标准就是评为不见面打分制。草根文学协会现在正在申请当中,所以草根文学协会若获批将鼎立支持此项工作。关于冲击诺贝尔文学奖我很早就说过这个话题,现在再说当然说的时候应该比当时成熟。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机构中都是些深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作家,这些人虽然说对于各国文化都有所研究,但他们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他们最初接受的西方文化传统,这也算作一种先入为主吧。看看中西文化的不同,西方文学是以古典时期雅典悲剧为契机来展开文学创作的,而中国则是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唱诗歌作为契机来开展文学创作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注定了两种文学巨大的差异,中国人以诗评论作品好坏,西方文学则以戏剧为评判标准。中国人连写戏剧都要诗歌化,而西方连写诗歌都要戏剧化。从两种不同的源头我们看到了学术之争,就像我以前说到的,一部《石头记》悲悯了中国几百年,若为今人所作送去参评可否获奖。所以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可以去争个什么。
说说今天看到韩浩月的评论吧,我说了,自己之所以不愿意出来说话就是自己还没有出版作品一出来肯定被人所骂,小子你是干嘛的?再说了,去年还将自己写得那个自己看来都不成熟的小说给贴到网上了,这样外界说法就更大了。可是这次我出来了。为了支持一个自己认可的话题“拯救中国文学”,至于那些人去拯救我暂时不论。韩浩月作为知名评论人站对了她的位置。他很冷静的分析了这个事态,就像《华商报》的王锋说的一样,在这次拯救活动中我们不应把其余人排除在外,只有拥有了宽广的胸怀我们才可以做成一件事,只有拥有了脚踏实地的写作才能不枉读者对你的期待,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让别人认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但凡有作为的大作家都是有很深的文化积淀,与前辈决裂不是拯救文学而是糟蹋文学。同为80后的我深深的体会到江北南对于因为“个别老鼠坏了一锅腥汤”的愤慨。引用韩浩月的评论作为文章的结尾吧!“激情和理想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驱动力,但如果仅仅有这些,也难免虚妄,进入不了写作的真正境界。优秀的写作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对生活进行品尝,80后目前要做的不是急于成名,尤其是用炒作的方式成名,这会对他们的写作造成极大伤害。”咀嚼这段话,咀嚼这件事,我接受前者对拯救中国文学的盛情邀请,我也接受后者对80后的谆谆教辅。作为为文者我坚定不移的站在理性的一边。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