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语言学的重要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8-16 15:20     标题: 语言学的重要意义

语言学的重要意义
——翻阅《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有感
王德春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8年7月23日
--------------------------------------------------------------------------------

 

《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第2版,共14卷)定价:5000.00元


  《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2006年第2版,共14卷)是Keith Brown主编,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出版,在阿姆斯特丹、波士顿、海德堡、伦敦、纽约、牛津、巴黎、圣地亚哥、旧金山、新加坡、悉尼、东京等地同时发行的大型工具书,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套语言学百科全书,堪称语言学知识词典的巨制鸿篇。为有效借鉴外国语言学研究成果,加强语言学国际交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这部语言学百科全书,于近期出版。我有机会先读为快,翻阅之余,深有所感。

  与问世于1993年的《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第1版)相比,第2版拓展了语用学、语义学、句法学、词法学、语音学、音系学等范畴。其中大词目就有3000多条,每条都有丰富的内容和详尽的解释。主题分类中,把全书按主题分为36区,大部分区域还再分为小区。词典中除正文词条外,最后一册还有176张民族语言地图、语言列表、术语表、缩略语表、逻辑符号用法表、标音法和国际音标等附录。

  我高兴地看到,本词典的编者,很重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在语言学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百科全书必须既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又要保留它的传统。词典内容包含了现代语言学的主要领域:语言体系研究领域、言语活动研究领域、言语机制研究领域、话语研究领域、计算语言学研究领域、文字体系研究领域等。此外,作为语言学知识词典,不可或缺的词目就是语言和学者。本词典所收语言词目极其丰富,遍涉各语系和大部分语种。在所列近700位学者词条中包括有史可查的以及现代世界各地的学者。

  《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充分体现了语言学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首先,从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的关系看,普通语言学对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词典所收关于具体语种的词目虽然有400多条,但不可能具体描述个别语种的结构规律。大部分词条是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解释的。普通语言学概括了各种具体语言科学研究的成果,研究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和语言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对具体语言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如果离开普通语言学原理去研究具体语言,就会限于个别语言事实,囿于传统方法,影响研究效果。所以,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型大学的中文、外语、对外汉语和有关专业一直开设“语言学概论”、“语言学通论”等必修课。

  其次,从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关系看,理论语言学对各应用语言学有指导意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刻,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词典涵盖了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应用语言学条目也非常丰富。在语言教学论、翻译学、词典学、修辞学、文字学等有关词条中充分体现语言学理论的指导意义。理论语言学对应用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原则指导,正因为这样,一些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的大学也十分重视语言学课程的开设。

  再次,从语言学各边缘学科的关系看,语言学对众多专业的研究有指导意义。本词典对现代语言学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均有详细论述。由于根据客观世界发展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语言学是科学体系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之一。因为在出现人类社会,同时出现语言和思维的关节点上,科学研究的对象就从自然领域转入社会领域。语言的这一特点决定它同社会、文化、历史、思维、文学、信息、符号等现象有密切联系。语言学在研究语言时要考虑这种联系,其他科学在研究相应对象时也要考虑这种联系,并重视语言学的重要作用。对文艺学而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历史学和文化学把语言当做提供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源泉,语言巩固、记载了人民的历史文化。逻辑学把语言当做思维形成和表达的工具。心理学和生理学关心言语建构和理解的机制。符号学把语言体系当做符号体系,等等。语言学同一系列科学的密切联系加强了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所以语言学对各门科学和社会实践,对许多专业的大学生和各科学者都有重要意义。

  《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全书横盖语言学六大领域,纵贯语言学三大分科,适应现代语言学发展趋势,各语言专业和社会各界都可从语言学中得到助益,相信这部《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可以提供给广大读者应有的语言学资源,值得借鉴。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8-16 15:23


谁买得起?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