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曹志耘:耕耘在方言的田野上 [打印本页]

作者: karin    时间: 2009-3-22 00:01     标题: 曹志耘:耕耘在方言的田野上

曹志耘:耕耘在方言的田野上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09年03月04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耕耘在方言的田野上

——访北语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语方言地图集》主编曹志耘





  曹志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本报记者 毛帽

  绛紫色的封面,古朴的压印图案,大8开的页幅,烫金的书名……在北京语言大学的一间办公室里,阳光穿透玻璃窗,照射在窗前的茶几上,“汉语方言地图集”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北语语言研究所所长曹志耘教授告诉记者:“《汉语方言地图集》是世界上第一部在统一的实地调查基础上编制的、全面反映20世纪汉语方言基本面貌的原创性特征地图集,作为北语‘十五’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的重要成果,它凝聚着国内外34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57名学者的心血。”

  “方言抢救与保存迫在眉睫”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而语言在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曹志耘说。

  汉语方言历史悠久,纷繁复杂,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之一,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汉语方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地方言中的特殊现象正在急剧消失,一些弱势方言甚至在走向衰亡。对于曹志耘而言,全面、科学地调查和描写汉语方言的传统面貌,及时抢救和保存汉语方言资料,已经成为他和语言学界同仁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

  怀着这样使命感,曹志耘带领课题组于2001年启动了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研究。地图集的调查地点共930个,分布在全国各地。所有调查材料经录入、校对后,建成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根据调查结果,从全部调查条目中归纳出最有价值的510个地图条目,绘制成510幅方言特征分布地图,分为语音、词汇、语法3卷。

  历时7年,地图集终于在2008年11月出版,语言学界为之振奋。“《汉语方言地图集》的出版填补了汉语方言研究的空白,对中国语言资源的保存和梳理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宇明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认为,《汉语方言地图集》是当代中国语言学的标志性成果,它不仅较为全面、科学地描写和展示了汉语方言中重要语言现象的共时差异和地理分布状况,并且为汉语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国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资料,在汉语语言教学、汉语方言信息处理、语言侦破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田野调查比上课还要重要”

  浙江的严州山区,湘西的苗家山寨,渤海之滨,青藏高原,客家村落,畲族人家……30年来,曹志耘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对官话、晋语、吴语等方言作过调查,实地调查过的方言点不下百个,近几年他还调查了侗语、道孚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记者撰稿的此刻,他正带着一年级的博士生在贵州调查苗语。

  “田野调查是基本功,是方言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曹志耘说,“每一届学生我都会带他们去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比上课还要重要、还要有用,因为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学会如何与老百姓沟通,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说起田野调查的苦乐,曹志耘一改刚才的不苟言笑,饶有兴致地说起其中的故事。有一次,曹志耘带领4名学生前往湖南山区大渭溪进行方言调查,住在那里的山乡旅店里。房间在3楼,木地板一踩上去嘎吱作响,整个房间晃动起来。灯泡大概只有15瓦,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我下去买了一只100瓦的换上,亮倒是很亮,但因此也看到了床上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虫子,心想今晚只好与它们为伍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曹志耘感慨道,“真难以想象那几个女生怎么度过这个山乡之夜,可我没想到,她们竟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声抱怨!”

  对于自己从事的专业研究,曹志耘有自己的想法:“在专业研究中,我打交道的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是社会的最基层,我的工作就是记录和保存他们最朴质和原始的语言,实实在在地为他们、为方言文化做些事。”语言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在曹志耘心中,语言学工作者关注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现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安身立命所在。

  “曹老师外表冰山内心火山”

  “田野调查虽然艰辛,有时还要面对调查对象不理解、不合作的困难,但我和我的学生们却对它‘上瘾’,因为每一次田野调查都是一场有意思的经历,能看到、听到很多文化现象,感受到原生态的本真魅力……”曹志耘对专业研究的热爱溢于言表。

  曹志耘的同事、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晓东说:“曹老师做学问非常严谨,做人则是严肃而不失幽默,或许表面上看不出来,但他内心却是充满了浪漫的诗人气质。”“曹老师的语言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的语言是有颜色的,”三年级博士生王莉宁说,“别看曹老师平时沉默,只要遇到他感兴趣的语言文化现象,他整个人都会格外生动起来,曹老师可谓外表冰山、内心火山!”

  曹志耘内心的火山推动着他挚爱的方言研究事业,也感染和温暖着他的学生。当年,王莉宁从南宁到北京,希望考曹志耘的博士生,就试着给曹志耘写信。在王莉宁心目中,曹志耘是高高在上的专家,她并不期望能得到回音。没想到曹志耘很快给她回信,鼓励她报考。在曹志耘的关心下,王莉宁克服了生活上困难,克服了从前的自卑情绪,成长为优秀的博士生。说起这段经历,王莉宁有些哽咽:“曹老师对我和所有热爱语言专业的学生都关怀备至、百般提携,我对他一直充满感激!”

  关怀不等于溺爱,在学术上,曹志耘被学生们称为火眼金睛的黑猫警长:做论文不能有任何懈怠,因为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曹志耘的眼睛;搞研究必须注重细节,描述研究问题一是一、二是二,不容许用“可能”、“也许”这样的词。

  “曹老师相信治学态度决定一切,他在学术研究上坚持完美主义,在汉语方言地图集的研究中更是严格至苛刻。”作为曹志耘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黄晓东认为,曹志耘的严格要求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他“要出就要出精品”的观念已成为语言研究所成员的共同信念。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