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俗学史】张弢:《现代报刊中的“歌谣运动”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7-3-9 21:22     标题: 【民俗学史】张弢:《现代报刊中的“歌谣运动”研究》

【摘要】:1918年2月,北京大学开展了民间歌谣的征集活动,“歌谣运动”自此开始并持续了20余年。本文以“歌谣运动”的主要传播媒介——现代报刊为切入点和线索展开。 首先,本文梳理了《北京大学日刊》、《晨报》副刊、《歌谣》周刊、《民俗》、《中央日报》增刊《民风》等报刊在“歌谣运动”过程中的主要传播活动,按照时间顺序和参与相关传播活动的媒介的变迁,将“歌谣运动”的20余年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19181925)、第二阶段:低谷与转折阶段(19281930)和第三阶段:复苏与衰落阶段(19361937.7)。“歌谣运动”在与报刊的离合中起起伏伏。报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第二,本文分析了“歌谣运动”中报刊刊登的相关内容,进行传播内容的考察。当时的报刊主要刊登了传统的民间歌谣、知识分子仿拟创作的歌谣,以及大量与民间歌谣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章。报刊展示出的民间歌谣内容和类型相当丰富,地域覆盖广泛,也反映出知识分子的选择标准不避粗俗。同时,在关于民间歌谣的研究成果中,还反映出来自中外的不同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三,本文对“歌谣运动”传播活动中的三种角色:普通民众、知识分子和政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普通民众是传统歌谣的传播主体,在“歌谣运动”中则从传播主体的地位上隐退。知识分子成为“歌谣运动”的传播主体,发起并参与了“歌谣运动”,有意识地选择了报刊作为“歌谣运动”的主要传播媒介。报刊则记录了知识分子对于民间歌谣、“歌谣运动”不同观点的碰撞。政府权力在“歌谣运动”的传播过程中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国民政府在不同阶段的支持与阻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谣运动”的传播效果。 最后,本文对报刊支持下的这场文化运动进行了反思。通过对“歌谣运动”的研究可以发现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反封破旧之外关注传统的一面,从而使其形象更加立体多面,更符合历史真实。从“歌谣运动”中的音乐缺失出发,本文思考文化传承中的遗憾,以及弥补这种遗憾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地,本文关注政府权力在文化传播方面的正负能量,并思考如何科学运用政府权力传递正能量的问题,期望对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现代报刊 歌谣运动 民间歌谣 知识分子 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专业】:新闻传播学;新闻学
【学位级别】:博士
【指导老师】:方晓红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9.29;G239.29


【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6
目录6-9
绪论9-23
一、研究的缘起9-12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12-17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17-20
四、研究方法20-23
第一章 报刊发起并支持的“歌谣运动”23-50
第一节 以报刊为阵地,“歌谣运动”掀起风潮(1918—1925)23-31
一、新文化运动“破旧”声中独树一帜的传统歌谣研究23-25
二、《北京大学日刊》发起民间歌谣的征集活动25-27
三、《晨报》副刊的积极参与27-28
四、《歌谣》周刊开始专业研究28-31
第二节 与报刊疏离,“歌谣运动”影响受限(1928——1930)31-37
一、政府反对民间歌谣研究31-32
二、《民俗》偏安岭南32-35
三、“歌谣运动”的广泛性受损35-37
第三节 再受报刊关注之际,“歌谣运动”遭遇战乱(1936—1937.7)37-44
一、“新生活运动”为“歌谣运动”创造复苏的条件37-38
二、《歌谣》周刊复刊38-40
三、《中央日报》设立《民风》增刊40-42
四、战乱中的延续42-44
第四节 报刊是“歌谣运动”的主要传播媒介44-50
一、“歌谣运动”在与报刊的离合中起伏44-47
二、其他传媒的有限参与或缺席47-50
第二章 “歌谣运动”的传播内容考察50-78
第一节 民间歌谣及其研究成为报刊内容的一部分51-60
一、民间歌谣登上大雅之堂51-55
二、仿拟创作批量涌现55-57
三、学术研讨锦上添花57-60
第二节 民间歌谣的报刊呈现60-71
一、内容丰富的记录与保存60-62
二、辐射全国的汇集与整理62-67
三、不避粗俗的选择与刊载67-71
第三节 工作方法和思路的报刊呈现71-78
一、西式的田野调查与中国式的采风相结合71-73
二、中外结合的标音与注释73-74
三、本土的文学与外来的民俗学交汇74-76
四、东西兼容的创作与记录76-78
第三章 “歌谣运动”的传播角色分析78-106
第一节 普通民众从传播主体的地位上隐退78-84
一、普通民众是传统歌谣的传播主体79-80
二、普通民众为“歌谣运动”提供了传播的原始内容80-82
三、通过报刊的传播,“歌谣运动”对普通民众的直接影响有限82-84
第二节 知识分子成为“歌谣运动”的传播主体84-96
一、知识分子是“歌谣运动”自觉的发起者和参与者84-87
二、知识分子选择报刊作为“歌谣运动”的主要传播媒介87-91
三、知识分子关于“歌谣运动”的观点碰撞91-96
第三节 政府对“歌谣运动”传播活动的限制与引导96-106
一、国民政府对“歌谣运动”的支持和阻碍96-100
二、中共一贯推行创作与利用100-106
第四章 “歌谣运动”的反思与启示106-134
第一节 从“歌谣运动”看到更符合历史真实的先进知识分子群像106-115
一、反封破旧: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的传统评价107-108
二、关注传统:展现出知识分子的另一面108-111
三、立体多面的知识分子群像111-115
第二节 从音乐元素的缺失看文化保护中永远的遗憾115-124
一、以文字为媒介,报刊搭建了保存歌词和学术研究的平台115-116
二、音乐元素的缺失留下文化保护中永远的缺憾116-120
三、构建科学的文化保护理念,尽量减少文化保护中的缺憾120-124
第三节 科学运用政府权力对文化传播的掌控力124-134
一、文化的自身内涵构成其自然传承的内驱力124-125
二、政府权力在文化传播与保护中的彰显125-128
三、关于传递政府权力正能量的思考128-134
结语134-136
附录A:图表136-137
表格136
图136-137
参考书目137-144
一、连续出版物137
二、专著137-142
三、期刊论文142-144
后记144-14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46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