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书评】异国乡野吹来的福气——评柳宗悦《日本手工艺》 [打印本页]

作者: ciacia    时间: 2009-3-20 00:10     标题: 【原创书评】异国乡野吹来的福气——评柳宗悦《日本手工艺》

刚发了一条鼓励原创的帖子,现在我就来抛砖引玉,从博客搬来一篇书评。当时只是当成随笔写写,幼稚的地方请见谅~





家乡有一条老街,有许多卖砚台的铺子。一日闲来无事,去老街一家一家地逛。当地砚台叫做歙砚,盖由本地砚石经手工精雕细作,是驰名天下的名砚。头先看不出门道,见了花纹奇异、雕琢繁复的就惊艳。后来遇上一位喜欢侃侃而谈的店主,经他介绍,一回头再看原先看中的砚台,顿觉俗不可耐,档次低廉。原来选砚台先得看石材,纹理鲜艳的固然别致,有金星银星点缀其间的也够名贵,然而最为上好的石材却就是无一杂质的墨黑色,店主说,关于这种石材的质感有一说,叫做“孩儿面,美人肌”,当即端下一方好砚让我摸,果然平滑光润,实为坚硬的石头,却恍有沁出水的错觉。这方砚台的雕琢也并不繁丽,而是就着石头的天然破损处雕出一枝青松,附以一轮圆月,寥寥数刀再刻出一位智者,月下独坐,简约,却独有雅韵,的确比先前看到的那些有品位多了。

回来以后就觉得,工艺品的技艺和审美,真的是别有洞天,只是,如果不去制作,或者不去收藏,一般也就不会在意。今次读柳宗悦的《日本手工艺》,日本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遍访日本四岛,对日本各地的民间手工艺进行走马观花式的记录,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中在恋物癖般堆叠的各样名产品介绍的字里行间,间或蜻蜓点水过柳宗悦对于民间器物的审美观念,令我回想起那次买砚台的经历——过分追求造型怪异和复杂的器物,柳宗悦先生是不喜的。从头至尾,他一直在强调一种“健康”的美。“健康之美”,是被柳宗悦尊为第一的美的性质,“虽然不能说复杂的东西都是丑陋的,但是,单纯的东西应当被更多的恩惠所关照,美与单纯、健全有着很深的关系。”令人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过分的虬曲繁杂,在柳宗悦和龚自珍看来都是病态的。

在老街看到的那方砚台,利用石头的天然破损雕出松枝,也暗合了柳宗悦先生推崇的审美趣味。他推崇的日本工艺品,木制的漏斗,土烧的陶罐,竹做的簸箕,无不是利用天然材质的特性,经人手巧妙加工而成的;而他所摈弃的那种过度繁杂的奇淫技巧,加入了太多费尽心思的加工创造,反而扼杀了天然材质发挥潜能的空间,因而降低了实用性。不同于康德的美即无功利性,“实用之美”,是柳宗悦认为民间器物应该具备的品质,并认为这样的美应该更加值得重视。因材施艺,删繁就简,使器物的实用性得到最大发挥,应该是整个东方的传统民艺的精髓,而日本人在这方面则比中国人走得更远。对自然的极度敬畏,对中国道家思想的继承,以及海岛资源的匮乏,都使得这个国家的传统艺术趋向于简单古朴之美。以民居为例,雕梁画栋,小木作无不雕花,是中国许多地方明清民居的特色,然而在漂洋过海与我们继承同一传统的日本,这样的建筑装饰是几乎找不到的,日本建筑胜在空间的规划和利用,这一点似乎更令现代西方建筑师们赏识。

当然,美是多元的,审美也是多元的。之所以觉得研究砚石好玩,就是因为在这一种器物身上,有着有别于其他器物和艺术的审美。柳宗悦对于日本民间工艺的见解,也只是适用于他们一国的某些民艺的一种审美观点。不过,在这个乱花各入眼的时代,在被太多的商业广告和大批量机械生产模式塑造出的粗糙、划一的审美观念里,突然感受到上个世纪的异国乡野之风,不管怎样都是一种福气。(文/ciacia)
作者: 王睿    时间: 2009-3-21 12:28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好文好文~~有股岁月静好的古味,什么时候也去摸摸这些古砚

[ 本帖最后由 王睿 于 2009-3-21 13:26 编辑 ]
作者: 瑶族小妹    时间: 2010-5-16 15:49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