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习近平考察唐山: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6-7-29 18:29
标题:
习近平考察唐山: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
习近平考察唐山: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
2016-07-28 央视新闻
[attach]36164[/attach]
习近平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前敬献花篮
核心提示: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上午9时55分,习近平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在纪念墙前敬献花篮。2010年,习近平到唐山考察工作时,对唐山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即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唐山市有关负责同志汇报了这方面工作的情况,习近平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十载励精图治,新唐山勃发英姿。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今天的唐山,是在当年大地震废墟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
28日上午,习近平一到唐山,即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陪同下前往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他强调,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40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之后,习近平前往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他在康复室看望正在做康复训练的截瘫伤员,一一了解他们的伤情和康复治疗情况,问他们还有什么困难,祝他们健康长寿。在疗养病室,他同因地震伤害截瘫的杨玉芳、高志宏夫妇亲切交谈。得知他们长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工作,努力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习近平很高兴。夫妇俩向总书记赠送自己新近出版的小说和诗歌集,并即兴朗诵了一首歌颂解放军当年抗震救灾英勇事迹的诗歌,习近平称赞他们乐观上进、事迹感人,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活动室内,10多位截瘫伤员正在开展文娱活动,习近平来到他们中间,同他们亲切交谈,并欣赏了二胡伴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习近平勉励他们说,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习近平指出,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离开截瘫疗养院,习近平又来到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唐山抗震40周年成就展,了解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举措和成效。他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唐山实现城市定位目标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更好了。要抓住历史性机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努力把唐山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乘车考察了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他要求善始善终办好这次博览会,向世界展示新唐山建设的成就,也藉此提高城市治理和运营水平。
临近中午,习近平考察了唐山市祥富里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大厅,他了解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便民服务的情况,对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在文体活动室和文化大讲堂,他同正在进行书法绘画、诗歌讲座的居民交流,希望大家利用爱好怡情养性,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社区花园里,一些居民正在休闲,习近平走到他们身边,向他们问好,祝他们心情愉快、生活幸福。习近平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
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河北省和唐山市工作汇报。他对河北省和唐山市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自身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取得的各方面成绩表示肯定。
习近平指出,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之所以能够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只要党把人民凝聚起来,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能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习近平强调,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的光辉历程,以及我们开展的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深刻启示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中国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就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其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习近平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
习近平强调,当前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形势依然严峻。要把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要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坚持军民联防联动,全力保障人员安全,保证大中型水库运行安全。要加强灾区群众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做好灾区卫生防疫。要做好失踪失联人员搜救,加强受伤人员救治,妥善处置死亡人员善后事宜。要做好恢复重建规划安排和工作准备,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针对薄弱环节健全增强防汛抗洪能力的具体措施。
习近平希望河北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扎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2010年,习近平到唐山考察工作时,对唐山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即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唐山市有关负责同志汇报了这方面工作的情况,习近平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习近平希望唐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弘扬抗震精神,抓住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王沪宁、栗战书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作者:
老陶成局
时间:
2016-7-31 21:03
习近平再谈“抗震精神”:中国梦的强劲动力
2016-07-31 央视新闻
原标题:习近平再谈“抗震精神”:中国梦的强劲动力
2016年7月28日上午,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唐山考察:“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
习近平首站即前往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
习近平强调,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国地缘辽阔,地势环境复杂,地震灾害时有发生。多年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到抗震精神,是为缅怀先人,亦是为激励今人。
六年两赴唐山,常念抗震精神
“唐山抗震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唐山巨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次是习近平第二次来唐山。此前,2010年7月17日至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也曾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过工作。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曾一度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然而,1976年7月28日的地震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这个著名的工业城市猛烈爆炸。
如今,从震后废墟中走出的唐山经过40年的恢复重建和快速发展,已经走上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道路。目前,唐山煤炭保有量51.1亿吨,钢铁保有量60.6亿吨,是国家焦煤主要产区和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
“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说,“40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多次深入震区以抗震精神鼓励受灾群众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唐山40年的发展中奔腾、激荡、升华,成为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的灵魂,成为唐山崛起的原动力。
多年来,习近平在多次赶赴各地震灾区的过程中,也为当地群众带去了抗震精神,激励大家走出困境,重建家园。
2008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平武县平通镇看望受灾群众。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2008年四川发生“5·12汶川地震”。6月27日至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深入游仙、平武、北川、江油、都江堰、汶川等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基层党员干部、各方面救灾人员和组工干部。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他走进一个个帐篷和一间间活动板房,详细询问群众吃饭、购物、就医等方便不方便,还有什么困难。他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抓紧、抓实、抓细。各级党委要认真总结和运用抗震救灾斗争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鲜经验,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进一步彰显党的战斗力。
2011年8月19至22日,习近平在四川调研时强调,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新跨越。
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在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一帐篷内亲抚一小孩。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2013年5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视察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习近平走进邹体富老俩口和孙子住的帐篷,对吃饭、补助、新房规划、收入来源……他问得十分仔细。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干部群众。他对当地群众说:“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大家。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我们13亿多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一条心,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习近平鼓励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弘扬伟大抗震精神意义深远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墙前,习近平驻足良久。深沉的追思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唐山地震已经过去40年,但抗震精神不会轻易流散。从灾难中走过来的我们更加懂得自强不息、守望相助,更加敬畏自然与尊重科学,更加坚定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墙记录了历史的伤痕,而抗震精神早已镌刻在这个民族的心灵深处。抗震精神本身已经是一个丰碑和旗帜,它带来深刻的启示,正如习近平所说:“只要紧紧依靠中国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就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指出,唐山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而这也正是当前“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只要党把人民凝聚起来,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能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习近平表示。
“十三五”规划的开启,让我们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期,而抗震精神中体现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也正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要的强大动力,正契合了饱经风霜而历久弥坚的民族精神和不惧艰险、奋勇前行的时代精神。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精神,就能不断激发干部群众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