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怀群)中国小吃·泾川黄酒 《泾川小吃录》59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怀群    时间: 2016-2-13 10:22     标题: (张怀群)中国小吃·泾川黄酒 《泾川小吃录》59

颜色是黄的,叫黄酒。颜色也是和土地一样的,和黄土高原一样的。黄酒,其实就是从黄土高原这块巨大的酒曲中酒醅中过滤出来的一种液体,一种结晶着陇东韵味的黄土高原韵味的东方韵味的酒。特色能不鲜明吗?它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有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也就有了世界特色。它是泾川的,地方的,它也是中国的,世界的。
    白酒,许多人不喝,也喝不了,驾驭不了,白酒刺激人特别厉害,太有力。而黄洒,凡是人类,男人女人老人小儿,不分国籍种族地位职业穷富,只要食五谷,必要喝黄酒。这是酒味浓郁中夹着香、甜、酸、苦、竦、烧的几种原味,但喝时,却感觉不到这些原味,却越喝越爱喝,越想喝。大年三十中午,家家的大酒缸揭开了,香味弥漫在村间,小小的酒缸缸开始搭酒,走进每一个院落, 酒缸底的竹简汩汩、泪汩流淌着,滴答着,声音清脆。夜里,用一种特制的问世几百年的烧黄酒的铝壶,即下大中小上面是喇叭形的壶里装了黄酒,在黄泥做的小小火炉上用三四块核桃大的炭火或木炭烧开,小风箱呱嗒呱嗒一响一响,火舌便从酒壶腹部斜开的比大拇指粗一点的火眼里斜着喷出,这一吐一吐的斜斜的圆形的火舌,使孩子们终生忘不了,喷出的分明是诗是童话是天堂里的风景,这火舌这酒壶只有过大年和谁家娶亲才有的啊!酒烧开了,便请大家来喝。过年要有肉有酒,酒指的黄酒。只有肉,没有酒,过不了年;谁家过年不装黄酒,谁家就对不起亲朋、村人、贵宾,对不起家中老人。更对不起儿子女子,十岁八岁三岁五岁的娃娃们。
    为了过年,农历九月九就装黄酒了。刚刚从山间薄地里收回来的酒谷,谷穗和饭谷一样形状,但没饭谷穗大,颗粒是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高粱玉米荞麦还未脱粒时,先脱了酒谷,晒干或炕干,赶紧碾了米。在晚上蒸酒,即用开水浸了谷米蒸烧,成一块一块粘合的米团,就那么吃,已粘粘有酒味。再入了酒曲,酒曲是六月里刚刚收的大麦或瘦麦子做的,装在升子里压实,倒出来放干。入曲的酒醅多半装满满一大缸,上面用泥封了,用麦秆系成裢子围护,放在灶门旁的角落里,就那么三个月四个月的发酵,一旦打开,便满屋飘香。
    一村一庄,必有三户两户酒家,此酒家必有70多岁的老太婆,她娘家当年也必有那么一个老太婆。脚小到不能再小,老太婆重饮食、重茶饭,传下一套严格的制黄酒法,哪个女娃娃不学,是要挨打的,她是在挨打之中学到了要领,一辈传一辈,辈辈在村里可以压住人,装的酒便是第一流的。黄酒慨括为黄色,但好酒也是黑油油的,烧开以后,盛在印有蓝蓝的小白花的晶晶亮亮的瓷杯里,酒面上便飘浮着一层酒花,上上下下的浮动,你不得不赞叹,那针尖大的白白的粒状,一次次那么上下浮着,一口喝了,必然到胃中去。此颗粒就是酒花,此花是如何形成的,你不好弄明白,有酒花的酒,5盅下肚,必要飘飘然;10杯下肚,心要晕晕然。心情格外激动,觉得生活格外美好,喝了终生不忘,是酒花在心中不断开放啊!
黄酒不仅有装酒的大缸,有搭酒的搭酒缸,还有烧酒的(烧酒叫催酒)喇叭形锡壶,还有专门喝黄酒的黄酒盅,少年拳头一般大,上大下小,有印花的,有暗花的,有蓝道作边的,或无花无边的,这是晶亮晶亮的上等瓷器,哪一户没8个16个24个祖传百年的酒盅呢?是专门过年用的,过事用的。
此酒也只有装在此盅里,才更有味。还有酒碟,巴掌大的瓷碟子,花纹多是蓝色,也有古代人物图案,也有无花的,各家同样有一桌两桌三桌的,多少为1桌?1桌是10个碟子。喝黄酒时.1木盘端10个碟子,木盘是方方正正的,叫盘子,里面放3碟果子,即油炸的动植物形状的面食;3碟陆食,是玉米面或黄米面蒸熟加上白糖用模子倒的如绿豆糕般的糕;三碟胡萝卜丝。胡萝卜用刀切成挂面状的长丝,鸡肉撕成一样形状的肉丝,那么高高的摞起,油泼了葱花,调酸辣味。再一个碟子,就是黄豆生的豆芽,同样调了。10个碟子摆在炕上,人围菜而坐或围盘而坐,与黄酒的平和韵味谐调融洽。有酒有壶有盅有碟,才真正叫喝了黄酒。
    也有1年4季装酒的人家,尤其到收麦时,每天将那凉凉的黄酒喝3大碗,如古人真正用大碗喝酒,便凉透筋骨,醉透身心,那种味不是言状的,人人都要喊好喝好喝。大汗淋漓,碾场火热时喝此凉酒却无汗,就这么怪。有客人来了,来不及搭酒,从缸里舀出酒的原汁烧开,糊糊的,里面荷包了鸡蛋,舀在碗里,泡上馍,馍被酒泡,多是酒味,少是馍味,喝了吃了,是一顿醉饭,成为待客的上乘之物,客人也受上等礼遇。
    一些巧妇们,在4月5月里忽遇嫁娶白丧大事,此时很少有酒谷,满庄借不下,但黄酒非装不可,没黄酒就无法过事,有的人家猪杀了3只,却用茶代黄酒,酒碟同样摆着,慢慢吃茶吃菜后坐席,完全是诚心诚意的一种礼节,事后却遭人耻笑。于是,巧妇们在此时显出了久蓄久藏的卓越才干和超人智慧,将玉米火速拉成糁子,半小时成,煮半小时,找出做酒服子的小曲,没有就满庄借,总能借来,这一切做好后捂在热炕上.不到两小时酒已装好,然后大家继续蒸馍做菜,备忙各的。3天后刚好是正事之日,打开缸,酒香袭人,和酒谷装的一样,人们称道主妇的艺高智深,事过得人人满意。有时连玉米也来不及找,将顺手碰到的小麦和高粱煮熟,3天也可做成酒,与酒谷之酒相比,酒劲稍小,但却是地地道道的黄酒味,这是泾川妇女在非常时期的应变力、创造力的结晶。
    黄酒,经千年风雨,蓄百年世态,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家家装酒,户户种洒谷,看过活手艺,先看黄酒;看人丁人才优劣多寡,也看黄酒。出小村,过大村,入大乡,进县城,它风靡整个黄土高原。它装入酒瓶或酒坛,出自陇东,走向广东,走向世界。而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泾川人,以及他们的儿女们,客人们,爬山涉水,干辛万苦赶回家过年,实际是为了回去喝黄酒。除了在陇东喝,走遍世界能在哪里喝到母亲做的黄酒呢?
作者: 宁锐    时间: 2016-2-13 11:24     标题: 黄酒

我天天喝洋县黄酒。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