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俗文化传承的产业化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张礼敏    时间: 2015-12-30 11:38     标题: 民俗文化传承的产业化实践

民俗文化传承的产业化实践
    —对广东翊翔民俗文化股份的调研

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赵宇共 石奕龙 张朝敏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有学者也这样概括,所谓民俗文化,是指通过民间风俗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习的生活文化事象。
在人的一生中,源于家庭、长辈、社会、族群的生活习俗,潜移默化渗透进每一个人的灵魂中,从吸收、接受、消化,从被影响者到践行着再到传播者,展现了一种文化代代相传的生命力。

一、        广东翊翔民俗文化股份简况

广东翊翔民俗文化股份其前身为汕头市翊翔纸塑,成立于2009年6月12日。公司承担的业务主要是地域民间信仰习俗、禁忌习俗、拜祖祭祀习俗、年节习俗以及人生礼俗婚丧嫁娶等方面的实用器物研发生产。现任董事长许少鸿为该地域传统南金手工制作技艺的后代传人,其祖父师承其父,再传许少鸿之父许德芝,而许少鸿女士从1986年便开始跟随父亲许德芝学习此门技艺,至今从业已有25年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对民俗文化系列用品和传统民俗礼仪用品挖掘的基础上,奠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光大。
该公司目前有四大主要系列产品,即:
1、        祭祖系列用品(祖先金,公妈金)
2、        拜神系列用品(关帝金,地主金,财神金)
3、        通用系列用品(冥币,衣服日用品)
4、        其他系列用品(杂金,天公金)。
     截止至2015年9月30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祭祖系列产品、拜神系列产品和通用产品的销售业务,该三项业务合计占主营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62%、19.08%和30.76%,其他系列占比7.54%(其中冥币占比5.74%)
公司的产品属性与中国农历节日及传统文化等习俗有着密切关系,祭拜祖先、民间信仰以及年节民俗也是华人华侨思想观念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1、主要消费群体
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主要用户为当地华侨。明朝末年,广东、福建等地“下南洋”的风气逐渐盛行。迁至东南亚地区的华侨怀着对故乡、故人的思念,拜祭先人的习俗也随之发扬至东南亚地区。公司的主要消费群体即为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以及受华侨习俗影响的原住民。

2、东南亚民俗文化用品市场概况
华人移居海外,历史悠久,中国人或为经商,或为谋生,或为逃难,一批又一批地选择离乡别井或被逼漂泊异地。如今,全球海外华人总数约三千万人,当中八成在东南亚地区生活。
大批原东南沿海居民迁往东南亚也带去了中华传统文化,而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核心内容。这些民俗文化是区分中国海外移民社会与其他各民族社会的标准, 最显著的是生活习俗, 它体现在对节日传统礼俗的继承上,集中表现为敬天法视重鬼神。
这些文化传统是海外移民互相团结的纽带, 是他们对祖国念念不忘的乡土情怀,传统礼俗在东南亚各地华侨华人社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传统民俗礼仪已浸润于东南亚华人生活习惯中。
传统礼仪用品是东南亚华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超市、专卖店都有销售。以传统民俗的继承催生了对传统礼仪用品的巨大需求,据当地经销商预计,仅马来西亚一国,中华传统民俗礼仪用品市场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翊翔公司由于生产规模的制约,每年只能生产3000吨左右的产品,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年销售额仅为几千万元左右,距市场的要求还有极大差距。
3、海外华人传统民俗礼仪用品分类
海外华人丰富的民俗礼仪催生了对民俗文化用品的需求,传统民俗礼仪用品按材质可分为纸类、香烛类、油类、陶瓷类、金属铜类等。
按用途可分为:年节习俗用品、祭祖系列用品、拜神系列用品等。
二、传统手工技艺与机器生产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联的食物和场所等。
    这包括传统口传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传统体育游艺活动等。翊翔公司所在地莲下镇的南金生产技艺,便是特色鲜明、历史悠久、传承有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翊翔公司产品也是闽南、潮汕、客家几千万海外华人及闽南、潮汕本地居民传统礼仪、节庆、游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器物。若没有这些器物,当地和海外华人从清代传承至今的人生礼仪活动、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的信俗活动便无法继续传承、无法正常进行。
    据莲下镇志记载,从清道光年间此地便开始南金金银纸产品的生产。产品在本地销售,但主要是出口东南亚。匠人代代相传,技艺传承至今,因此该技艺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代代多以家传、师徒传的方式保留至今。
    但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业选择快速多样化,以手工方式生产南金的产业基本上濒临灭绝。若不以现代机器进行生产,则不仅成本高昂无法承受,且已找不到具有此项技艺的众多工匠来进行生产。
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必须与时俱进,仅靠原生态保护和个别年长传承人的保护已不能有效达到保护传承的目的。最有生命力且切合市场需求的是进行生产性保护,而生产性保护则必然要将手工生产费时费力的环节进行机械化操作的改造。
翊翔公司的创建人1996年时创建的手工作坊仅有12人。发展到1998年已有46人。从2008年开始为扩大产量进行机械研发,并先后研制、调试、正式投入使用的有连体上色机、切刀烫箔机、贴箔机、印红机、真空镀膜机、穿孔机等九类机械。现在使用机械10个人的生产量,若用传统手工制作至少要1000个熟练工才能胜任。
但有些生产环节现仍只能以手工方式完成,如一种特殊要求的贴银箔,纸码的手工弯刀切割,纸塑品的特殊折叠、或成品进行单件组合包装等环节,机械无法达到传统产品质量的要求,故而公司仍坚持原传统手工操作。
现公司以澄海地域金银纸传统手工技艺制作与自制现代系列机械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企业的活力与后发优势。产品质量能达到甚或某些方面超过传统产品的品质,而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也能够降到保证盈利而又被市场接受的程度。
根据我们的测算,现公司年产3000多吨成品,全公司生产管理营销人员35人。这样的产量和销售额,若以手工方式生产,至少要5000-6000人方能完成。别说在澄海就是全广东、福建也找不到这么多从业且掌握技艺的工匠。
因此以传统手工操作和机械制作相结合的生产发展之路,是对传统南金手工技艺进行活态生产性保护的必走之路,是一种有效保护的新模式,是传统民俗传承、发展的一种创新探索,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一种新的探索。
三、民俗礼仪文化用品的民俗空间

民俗礼仪中需要用到许多礼仪用品,如金银纸(包括财子寿金、古力皇金、天公金、往生钱、冥币等)、各种纸制品(如春联、门钱、门神、太岁神位、灶王爷神位)等、香蜡烛、灯油、供品(五牲、三牲、菜饭、菜碗、粿盒、茶酒等)、供奉器具等。
所谓的祭祀礼仪主要指诣庙祭祀神明,凡求神、问卜、问事、改运、神明圣诞祭等多为之。
在中国汉人与海外华人社会中,有些神明是汉人都供奉的,如玉皇(天公)、王母、三官大帝、观音大士、关帝、玄天上帝、神农大帝(五谷王)、文昌帝君、魁星、孔子、城隍爷、财神(包括文武财神或五路财神等)、福禄寿星(或财子寿)、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济公等。有的神明是有区域性的,如闽南人供奉的神明。
除上述外,还有天后妈祖林默娘、保生大帝吴真人吴夲、开漳圣王陈元光、清水祖师陈普足、广泽尊王郭忠福、青山王张悃、法主公、田都元帅、各姓王爷、临水夫人、开闽王王审知、中坛元帅三太子哪吒、土地公(福德正神或伯公)、注生娘娘等。
台湾的闽南人和东南亚的华人也都如此,如新加坡宁阳会馆正殿侍奉关圣帝君,左次间神龛供奉天后元君妈祖,右次间神龛供奉财帛星君。又如马六甲青云亭正殿供奉观音大士,左次间神龛供奉关圣帝君,右次间神龛供奉天上圣母妈祖。又如潮汕人,除了汉人共祀的神明之外,多会供奉天后妈祖、保生大帝、三山国王、玄天上帝、大峰祖师、感天大帝、九皇大帝等,在国外的潮汕籍华人也是如此。
由此,神庙中供奉的神明有两类,一是天公,一是庙内的主祀神明与配祀神明。因此,在祭祀神明时,当需要烧金纸给神明时,一般需要烧两类,一是“旺来金”或“七彩金”、“天公金”,这是烧给天公的;另一则是烧给庙中供奉的神明的,烧给神明用的金纸主要是“寿金”与“杂金”。(注:杂金为对应神明称谓该金,例关帝为关帝金,五路财神为财神金)
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日那需要烧“天公金”等,而在送神、接神时,除了烧通用的金纸外,也许还会烧些“天公金”或“龙袍”,以示接神时给神更换新衣,也预示家庭在新一年去旧迎新,加官进禄。
此外,也有“关帝金”,其为祭拜关圣帝君所专用的金纸;“文昌金”专门祭祀文昌帝君用的金纸;“普度公金”专门烧给大士爷(普度公),“太岁金”专门烧给太岁星君(六十甲子)、“虎爷钱”专门烧给虎爷等,这些统称为“杂金”。
   人生礼仪包括诞生、洗三、满月、百日、度周、成年、婚礼、丧礼等。在这些礼仪的仪式中也需要烧金银纸,如某家生了儿子,其家一定到村庙、宗祠、公厅上香,向神明、祖先报喜,这少不了烧金银纸。洗三时也需备牲醴拜祭注生娘娘、床公、床母、婆姐等,这也少不了烧金纸、“花公花婆钱”、“床母衣”等。满月、百日、度周都需备牲祭家神、祖先,所以也需烧各种金银纸等。
成年礼往往是请道士做“洗契”仪式或过关仪式,自然也要烧各种金银纸,甚至可能焚化除煞用的“溪钱”。
在婚礼期间,用金银纸之处也颇多,如“压定”后,也许还要在神明面前问一下神明,这需化金纸。在“安床”时,床脚需垫金纸,“安马桶位”时,也需垫金纸,在临出门,拜祖时,需烧“大银”或金纸。于归后的第三天,新妇需跟家人拜祭村神、祖先,这也少不了烧金银纸。
在人生礼仪中,烧金银纸最多的就是丧礼了。如老人一“倒头”,马上就得烧“脚尾钱”、“路关钱”、魂轿或过山轿、库银(钱)等。“接大厝”过路口或桥时,需“放纸”,烧金纸,向土地公或水神“买路”,接棺时需“烧围库银”。
在闽南人(包括潮汕人)的习惯中,此应按逝者的生肖个头烧一定的量,如属牛,个头大,需至少烧38万,属马烧36万,属猴个头小,至少烧8万,属鸡、狗烧9万,属蛇烧11万,属兔烧12万,属鼠、龙、虎的至少烧13万,属猪、羊的至少烧14万。
在入殓(大殓)时用“大银”或“福金”等垫、塞棺,如左脚垫金,右脚垫银,这些金银也做为“随身库”,过去还用一些实物入棺陪葬,现有的则用一些纸质品来替代,如印有服装等日用品的“经衣”,或用纸制作的类真服装、“过山裤”、日用品、纸质的金童、玉女做使唤丫头与仆人、金条、金砖等。
汉人的节庆包括大年三十的过年、正月的春节、元宵节、三月三上巳节、公历4月5日的清明节、五月五日的端午节、六月十五半年节、七月初七七夕、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送寒衣或十月十五水官生日、冬至等。
每个村落都可能选几个年节过,而不可能全部过,通常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五月端午、七月半、冬至比较普遍。汉人社会的年节都是过关或过渡仪式,都是需要敬神、孝祖、抚慰孤魂野鬼的日子,所以年节中都需要敬神烧金,孝祖烧大银,祭鬼烧小银等。
七月半中元节,除祭神祭祖,还要给五湖四海无主的孤魂野鬼、路边好兄弟烧拜兄弟公金,冥币,往生钱,功德金,还要在旁边设拜大士爷(普度公)以示庄严,监管孤魂野鬼、路边好兄弟互相抢夺的情况发生。
而当佛教寺院举办水陆超度法会时,参与者也需要供奉与焚化众多金银纸。如2015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厦门南普陀寺举办的“乙未年南普陀起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以超度各种亡魂,法会的最后一日,除了寺院在放生池前焚化纸扎的普度公、渡船外,为超度各自先人的参与者,可在寺院右旁的“普同墓塔”和“功德堂”的金炉焚化大金银袋和小金银袋包裹的金银纸。
南普陀寺虽不让信众在寺院的范围内焚化过多的香(一人只许一支,还得在天王殿外的天公炉中上香,也不能在寺院中烧金银纸),但其小卖部也卖观音金、莲花金、五路财神金、大寿金、改运金、天官金等,让信众在“普同墓塔”的金炉中烧。
四、民俗礼仪文化产品的方向思考
1.儿童成人礼仪及应考活动实用系列:
    闽南人、潮汕人、客家人民间“洗三朝”时小儿沐浴所用传统汤料袋,吉祥寓意物袋,如艾叶、柚叶、老姜汤、蒜皮、葱白等。
    喝“满月酒”时印好备自填用的红纸贴,贴祖祠墙壁或先祖供案前使用。
    小儿“百日礼”时需用的“长命锁”、“百家锁”、“百家练”等物用品。小儿“做契”的“契书”等。
    儿童入学祭拜先师孔子的套祭用品,有糖葱、青葱一束、红鸡蛋一对、麒麟帖(印祈告词及空白供填姓名)以及笔墨等。
    儿童15或16岁时举行闽南人、潮汕人特有的过关“洗契”或“出花园”成人礼时的系列物品。
    进行高考时祈求顺利如愿而敬献有寓意的配套物品,如葱(聪而顺)、桔(谐音吉)、佛手瓜(福在手中)等六样或八样类实用品,以及印有祈愿祝福语和自填名姓的红金帖之类。
2.民间传统寿诞庆贺礼仪系列:
    儿童交友过生日小聚会时送有文化意义的庆贺礼品,所使用的印有祝贺语、传统吉庆图案的包装袋、礼品盒系列。
    老人过大寿时悬挂的金印“福禄寿”三星图画,“百寿”字挂帐、松鹤图帐等印制品或绣制品。
    寿庆会上摆放的寿面、寿桃及寿五果(有佛手、香蕉、番石榴、桂圆、大桔)的吉庆图案果盘、封帖、彩串、赞贺语挂帘等物品,也有套盒礼品。
    亲朋好友给寿者赠送的贺联、贺帖、贺图、贺帐、以及吉庆图案包装盒、包装袋等物品。
3.传统节令庆贺活动实用品系列:
潮汕地区民间特有的多样类“英歌舞”、“走乡船”、“赛彩棚”、“烧龙燃凤”、“施孤会”、“盂兰盆会”等传统节令活动所使用的彩帜旗花等多样类物品。
传统节令活动期间,民间俗信祈愿、还愿、谢恩、祈福等所使用的表、帐、帛、花、供祭类实用品。
传统节令期间相互拜访、聚会、宴饮、出游、庆贺时赠送的带有特定祝愿目的祝愿对象的特制礼品,以增强文化性地域吉庆性,使大多数民众都能用得上、买得起,觉得比单纯送些吃喝物有意义有可纪念性可记忆性礼品。

五、民俗文化用品的功用与价值

  第一,民族传统沿续的重要条件。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潮汕及周边地区传统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包括有形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物类。无论是民间信仰、节令活动、人生礼仪、丧葬文化、交际往来等等方面,公司的产品是必须使用的物品。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在场的。
这是几百年甚或上千年该地域的民族习惯、民族认同、民族选择,因而形成了民族的独有的传统。这也是地域文化的有形表现和无形表现,是中华民族性、地域特色型的承载物,有着不可否定、民众认可的实用功能。
若没有这些产品,老百姓是不理解、不容忍、不能答应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被全党全国人民所否定。其中破除、禁止老传统老习惯老风俗即是不得人心的,遭到了广大民众坚决的抵制。
现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每个地域的民族都把坚持本民族传统文化视为极重要的国家任务,并把能否坚守民族区域传统文化视为文化安全的重大问题。
中国之所以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从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文化活力的层面,去看待民族民俗文化传统沿续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因而,这十个系列产品具有防止地域民俗礼仪消亡、灭绝的重要作用,并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二、海外华人的精神需求和市场需求。
海外几千万闽南、潮汕、客家原籍的华人,在坚守民族传统、重视传统习俗、恪守传统禁忌、坚守传统信仰方面,很可能比现今闽南、潮汕、客家地区的居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更加重视、更加虔诚、更加郑重、更为固执。
他们不仅不抛弃民族信仰和传统习俗,在坚守中还很固执、认真,不随便更改,最为认同并代代坚持使用故乡地域生产的这些系列产品。
这是他们心系祖国、心怀祖先、心念故土的一种无法改变的生存情节。也是海外华人的精神需求,代代相承相传的精神文化基因。
  第三、地区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传统精神礼俗用品的扩大化趋势。
地域民众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精神礼俗物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地域传统和地域习俗中需用的原有的诸多器物现正消失。若没有这些物品,地域传统习俗便无从体现,也无从进行礼仪活动。第四,民族认同民族向心力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不可替代。
不言而喻,无论对于海外华人还是本地原住民,这十个方面的系列产品是保持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团结凝聚力向心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六、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的专业人员构成

1、传统手工技艺和从业地域民俗系列产品的老师傅、传承人。
1、熟悉当地传统习俗的专家、学者、工艺匠人。
2、具有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专业研究学术资格的民俗学家(具有国家民俗专业高级职称)或文化学者。(外聘)
3、目标市场中的民俗学者。(外聘)
4、民俗文化用品市场推广营销专业人员。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专家。(外聘)
综上所述,广东翊翔民俗文化股份公司传承了南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做到了生产性保护,对民俗文化产品怎么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我国目前非遗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但多数都濒临灭绝,怎么样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存在是我们更加关注的。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