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略论宋代佛山的陶艺 [打印本页]

作者: 申小红    时间: 2009-3-18 12:21     标题: 略论宋代佛山的陶艺

略论宋代佛山的陶艺
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  申小红

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产业的繁荣程度大大超过了唐代,整个社会的消费时尚推动了陶瓷业的空前发展。从事陶瓷制作的窑场遍布全国,日用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艺术陶瓷的品种急剧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后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赞誉。
它在唐、五代“南青(瓷)北白(瓷)”的基础上,受当时商品流通、城乡庶民生活及宫廷御用的推动,产量激增,质量提高。在花色品种和纹饰图案上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的时代风格,并出现了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等五大名窑,而当时的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名窑也以其清新质朴的瓷器闻名于世。
当时的佛山石湾窑比之上面提到的各个名窑,实在是不在一个档次。宋代在中国历史上又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由于辽、金、西夏和蒙古的不断侵袭,在兵连祸结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各地的各种制陶技术,佛山石湾凭借便利的陆路交通及东平河独特的水运条件,汇集了各地的陶工,他们和石湾当地居民交流和切磋,从仿制各地名窑的产品到后来几乎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着称。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翠毛釉等为佳,但仿中有创。钧窑的窑变釉是一层釉色,而石湾窑变釉却有底釉与面釉之分。寂圆叟在其《陶雅》中盛赞石湾窑变釉色:“广窑谓之泥均,其蓝色甚似灰色┅┅于灰釉中旋涡周遭,故露异彩,较之雨过天晴尤极浓艳,目为云斑霞片不足以方厥体态。┅┅又有时于灰釉中露出深蓝色之星点,亦足玩也。”
石湾窑不仅善仿钧,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窑,宋代官、哥、汝、钧诸名窑产品,从材质运用、技法处理、艺术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创造性的发展,梅建鹰评价曰:“石湾集宋代各大名窑之大成,仿钧而青出于蓝,独创石湾自已的艺术风格。” 佛山陶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石湾陶塑,是石湾窑的典型品类,且以其“胎釉深厚朴实,造型生动传神,技法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而风靡天下。
    宋代佛山的陶瓷产业主要分布在石湾、奇石以及两者之间的东平河北岸十五公里的范围内,当时石湾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较丰富。官窑水道渐趋淤浅,水运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湾。佛山与石湾相连,汾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产品运往广州出口十分便利。石湾一带又有陶泥岗沙,取材方便,于是本来就有陶瓷业基础的石湾便很快发展成为岭南重要陶器生产基地。
    从石湾西北角海口沿东平河延伸至南海县小塘区奇石村山岗一带,古窑址甚多,奇石村周围三公里长的山坡上遍布古窑址遗迹。出土的日用陶器主要有碗、碟、壶、盆、罐、瓮、瓶、杯等。这些陶器的类别器形区分明确,有的有名号、族姓和年代。可以清晰辨认的年号有“嘉祐”(公元1056—1063年)、“政和六年” (公元1116年)等。
宋代陶瓷产品的种类除了上述的碗、碟、壶、盆、罐、瓮、瓶、杯等外,还有炉、盒、盏、擂钵、坛等。除了日常生活用具之外,也开始生产其它用品,如匣钵、擂杵、垫杯、试片、擂盆、渣饼等。
当时的烧制方法有支烧、垫烧、匣烧。当时烧制陶器的龙窑比唐代馒头窑更先进、更长、更深。龙窑一般宽度在2.5米,长度在30米。工艺和产品产量是唐代无法比拟的。
佛山石湾在当时也采用顺山岗斜坡而建的长长的龙窑。这种窑沿用了尽千年,建国后从才被隧道窑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又被从意大利进口的堒道窑的大规模机械化所取代。
宋代陶瓷在烧制上采取了“火照”检查并控制窑炉的温度和气氛,以及原钵和覆烧等先进技术和工艺,使瓷器的质量、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瓷器的器形品种也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同一类器物又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新的器物品种不断出现,主要有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洗口瓶、瓜棱瓶、琮式瓶、瓜棱壶、葫节式壶、注子、枕等。纹饰题材亦丰富多采,多为花鸟走兽,亦有人物、山水等图案,均富有生活气息和装饰美。
与前代更为不同的是,宋代的陶工们不仅将釉色施于陶器的外表,而且在内壁上也施釉。
宋代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种类也比唐代丰富得多,有魂坛、堆贴瓦檐重叠式矮身陶罐、彩绘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动物、人物等各个陶塑类别。  
宋代石湾陶器的装饰艺术非常重视纹饰。纹样题材广泛,形象生动,极尽精工细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从石湾宋墓和奇石宋窑中出土的遗物来看,宋代“彩绘花卉颇有写意绘画的笔意,如绘兰草、竹叶,用笔疏朗,情趣盎然”。此外,还有绳纹,弦纹,波浪纹,瓜棱纹,缠枝花卉纹,二方连续纹等。
    作为民窑,石湾一直面向广大民众,因此,陶塑艺术均以实用为原则,并将秀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有着明显的装饰特色。石湾陶塑艺术与建筑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适应祠堂、庙宇和一些建筑的装饰需要,花盆、鱼缸、花座、花窗、影壁等制作艺术得以发展。为了满足宗教活动需要,石湾大量制作了偶像、门神。石湾后来的观赏、玩赏类陶塑艺术是从实用性很强的准艺术脱胎而来的,所以也带有实用性的痕迹。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