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光棍危机2020年或全面爆发:光棍男性上千万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4 09:50
标题:
中国光棍危机2020年或全面爆发:光棍男性上千万
[attach]34730[/attach]
我国2013年后年产男光棍120万 娶媳妇越来越难
在被调查的全国28个省份的300多个行政村中,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9个“光棍”,平均年龄达41.4岁。
近日,记者从国内权威人口研究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获悉上述内容。
调查组分别对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展开调查,被调查村落统计在册的大龄未婚男性(调查中特指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上、从未结过婚的男性)共3362人。
人口学专家分析,经济条件落后、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专家预测,2013年之后,中国每年的男性过剩人口将在10%以上,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初婚对象。
“光棍”·数据
28省份 每村平均9个男“光棍”
这个报告名为《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
该项调查分别在28个省份进行,几乎涵盖了我国各个地区:包括西部的陕西、贵州、甘肃、四川等省份;中部的安徽、河南等省份,东部的沿海地区等省份。
调查组成员介绍,调查中大部分行政村的“光棍”总数是不完全统计,未包含个别较偏远自然村的“光棍”数量, “平均每村有9个"男光棍"”的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低估的。
但调查人员同时表示,调查分布已很广泛和全面,各省的被调查村庄不仅仅是代表单独某个村庄,大致能够代表整个省份的某些特征,或者说是该省份的一个缩影。
专家称,“百村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东、中、西部的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总体特征和区域差异。
要全面研究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社会后果,尚需利用覆盖全国的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光棍”·地区
西部数量多 东部年龄大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龄未婚男性的分布上,西部地区平均每个行政村为10.3人,显著高于东部地区的7.35人。
另外,“男光棍”发生率反映了每个行政村的大龄未婚男性聚集程度。
从大龄未婚男性平均聚集程度来看,西部为3.21%,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2.26%,表现的总体趋势是“光棍”聚集程度由东至西逐渐递增。
西部不仅“光棍”数量多,而且大龄未婚者的平均年龄要小于东部,从具体年龄来看,西部的大龄未婚平均年龄39.65岁,明显小于东部的43.87岁和中部的42.61岁。
专家称,出现上述情况与东、中、西部在经济、自然、人口、社会环境四方面的差异性有关。
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和中部,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经济水平上都处于相对劣势,导致男性在婚姻市场拥有的资本也相对较少,因此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更多地集中在西部地区。
同时,西部28岁—39岁未婚男性比率过高,而60岁以上比率偏低,导致了西部地区“光棍”整体年龄偏低。
“光棍”·影响
加重养老负担 挤压女性地位
由于这些不能成婚的人口多是被动单身,经济社会地位低下,因此经常受到歧视。
在家庭和社区层面,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所在家庭的经济、心理和社会地位,也制约了社区的经济发展,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社区风气、破坏了社区治安。
据调查,在过去三年,部分被调查村落的大龄未婚男性参与了破坏社会治安的活动,发生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聚众赌博、聚众闹事、合伙偷窃和聚众斗殴,其中西部的大龄未婚男性参与率较高、对社区的破坏性较大。
专家指出,随着1980年后出生性别比偏高造成的“过剩”男性人口逐渐进入婚龄,性别失衡导致的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将日益凸显。
由于中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是中国人主要的养老方式。然而,由于目前很多大龄未婚男性没有配偶和子女,给未来自身的养老及其父母的养老带来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另外,“错位婚姻”如“隔代婚姻”、“姐弟婚姻”等有可能大量涌现,10—20年后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可能严重,作为“性别弱势”的女性其生存发展将更加边缘化。
“光棍”·原因
经济贫困 “无人敢嫁”
专家对“百村调查”的分析发现,不能成婚的男性多集中在贫困地区,这些人在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处于劣势,从而在婚姻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与此同时,因为经济条件落后会导致女性外出务工或外嫁,也不能成功吸引外地女孩嫁入。
这就导致很多贫困、落后、偏远地区的男性过剩,形成了一定的聚集趋势,拉大了东西部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差距,并对社会稳定产生潜在威胁。
性别比失衡 娶媳妇越来越难
专家坦言,中国男性过剩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性别失衡。即使在正常的出生性别比的情况下,依然有部分男性不能成婚。随着出生性别比的偏高,不能成婚的男性比例更会增多。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对应的男婴应该大致是103到107个之间。
据社科院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大。2005年全国1%人口抽查显示,出生性别比在130以上的省份有5个,在120—130之间的省份有7个。另外,农村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
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观念依然存在。另外,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及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直接原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预测,如果当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在120左右高位波动的趋势得不到遏制,2020年以后,婚龄男性多于女性数字将大大超出3000万,可能有四五千万婚龄男子难以找到妻子。
西安交通大学一项研究证明, 2013年后,中国每年的男性过剩人口将在10%以上,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找不到初婚对象。
应对政策
增加大龄未婚男性的成婚概率和自养能力,有效缓解大龄未婚男性群体向西部地区的聚集态势
关注大龄未婚男性的性交易等非正常渠道性行为,降低大龄未婚男性性行为的风险程度,缓解男性婚姻挤压对地下性产业的刺激及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压力
改善大龄未婚男性及其家庭、“外地媳妇”的经济条件,促进大龄未婚男性及“外来媳妇”更好融入社区生活
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王永生 李树茁 靳小怡 杨雪燕 姜全保) (来源:法制晚报)
http://news.sohu.com/20101124/n277885122.shtml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9-30 15:39 编辑
]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4 09:51
标题:
中国光棍接近澳人口 性别比失衡中国多数剩男要打光棍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性别比失衡起于1982年,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之后一路飙升。1994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5以上,2004年达到最高峰121.2,其中一些省份还长期维持在130。已严重偏离正常区域。
8月28日,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性别比失衡将引发“婚姻挤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剩男”规模将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他们中绝大部分将终身打“光棍”。
此前报道,中国大陆最新人口数量公布。据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比女性多近4千万。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单身汉要加油了!
大陆人口超13.6亿,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376万人,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超115。
对此,单身男同胞们纷纷表示压力很大,媳妇快成奢侈品了。如今不但找工作要竞争,找对象也要竞争。
2015年09月02日 13:04:44 来源: 人民网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9/02/c_1116450115.htm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4 09:52
标题:
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 某校51班无男班主任
2015年09月04日08:44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一小学51个班没一个男班主任
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提高学校对男教师的吸引力迫在眉睫
新学期开学之际,在省城的10所小学中,教师队伍“阴盛阳衰”依旧,有小学男女教师比例高达1比10。山师附小相关人士介绍,“我们学校51个班,没有一个男班主任。”
“济南城区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应引起足够重视。”早在今年济南两会上,济南市政协常委、市青少年宫高级教师孙建军曾提交提案,称应当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的比例。
有的小学男女教师比例达1比10
8月31日,济南历城区实验小学组织新生和家长[微博]报到。“我们学校一共120名老师,其中13个男老师,107个女老师。”当校长郭淑慧介绍到学校的师资情况时,台下的家长都笑了。
历城区实验小学的情况在济南非常普遍。济南市光明街小学校长夏存华介绍,全校38名老师,算上校长一共7个男的。“小学的男女教师比例有个二八定律,男老师占两成,女老师占八成。”
而在现在,能达到“二八定律”标准的学校已然不错了。济南燕山学校小学部,今年新进了4名老师全是女的,目前全校145名老师,男老师只有13人,女老师为132人,男女比例高达1比10。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这种“男教师自留地”也保不住了,天成路小学的3名专职体育老师都是女性。
与此同时,各学校新进男教师的数量也是凤毛麟角,十亩园小学政教主任介绍,“印象中学校已经七八年没进过男老师了。”
根据探访,在省城的10所小学里,男教师不仅数量少,从事一线教学,特别是语数外等“大科目”教学的人更是稀缺。“男老师主要集中在体育和电教岗位。”省实验小学工作人员表示。而天成路小学仅有的6名男教师中,还包括书记、副校长和后勤主任3名行政人员。
男孩子女性化影响已经显现
男教师数量少、重要学科教授者更少的现实,使得班主任队伍中“女王”盛行。“山师附小本部一共51个班,没有一个男班主任。”山师附小宣传交流处主任王文彬说,新学期开始后,班主任队伍成了清一色的“娘子军”。
男班主任在其他学校也很“稀罕”。整个学校不见男班主任身影的比比皆是,比例最协调的省实验小学,30个班里也只有6个男班主任。
如何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很多学校也费了不少脑筋。“23个班只有2个男班主任,一个带四年级,一个带五年级。四年级以下的班都是由女班主任带。”在经七路小学,低年级段班级全部由女老师负责。“男、女老师在课堂风格上也不一样。男老师粗中有细,讲课比较幽默。女老师更加细腻、有耐心。”刘志伟说。
“通常来说,一年级新生或低年级的孩子更倾向于安排给女班主任。”胡爱红介绍,舜耕小学40个班里也只有3个男班主任。
天成路小学大[微博]队辅导员耿双表示,安排女老师当班主任,常年以来似乎已经成了惯例,时间长了,大家对女老师当班主任都觉得理所当然。“男老师和女老师当班主任都各有利弊,之所以现状如此,还是男老师少,学校也无奈。”光明街小学校长夏存华说。
采访中,多名学校老师都表示,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其实不利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和发展。“男孩女性化,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夏存华表示,这和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不无关系。
师范生男女比例就已失调
舜耕小学校长胡爱红认为男女失调与现行的教师招聘制度有直接联系。以天桥区教育系统招聘为例,今年共招聘新教师69人,男教师只有6人。
“现在教师招考首先要通过笔试,在教师考试中,女生更擅长。所以,经过笔试就会淘汰一批男性应聘者。本来参加考试的男生就少,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说,从教师入口处,就已经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在招聘的更上一级,男教师少的情况早在教师培养的环节上就已显露端倪。8月31日,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班的一名学生表示,全班50名学生中只有2名男生。据了解,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中,共有学生267人,其中男生只有26人。
具体来看,此专业本科共有5个班,人数分别为50人、57人、53人、52人和55人,而男生的人数分别是2人、4人、9人、4人和7人。
在曲阜师范大学,以去年毕业的学生为例,本科毕业生共有7089人,其中男生2592人,占37%;女生4497人,占63%,男女生比例约为1:1.7。在这些学生中,去中小学就业的比例占到了26.6%。
而从全省范围看,师范类学校女生较多的现象也很明显。据我省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省内具有师范类学生培养任务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4所,去年的毕业生达到了36390人。其中有男生9552人,女生26838人,男女比例为1:2.8,个别专业男女比例甚至能够达到1:44.5。这其中,教育行业是他们的首选,比例达到了三成多。
更“雪上加霜”的是,从就业率来看,女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1.30%,比男生的高出3.75个百分点。“女生本来就多,就业率又高,女教师占多数也就不奇怪了。”某学校领导表示。
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对男教师吸引力
济南市政协常委、市青少年宫高级教师孙建军在今年济南两会上提交提案,称济南城区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应引起足够重视。
“小学教师工作对男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付出不少但待遇不高。”某小学老师表示,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的是支柱的角色,也就是常说的“养家糊口”,而现在大多数小学教师的收入、待遇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很多毕业生不愿意来小学当老师。即使当了老师,有的也会因为待遇问题离开。
业内专家也表示,中小学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不占优势,很多男教师不愿意到中小学任教,来了之后也经常跳槽。
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建议,真正改变目前城区学校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老师的待遇,并抬高当老师的门槛。“社会地位、收入水平高了,教师这一职业受人尊重,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报考师范类院校,并加入到教师的队伍中来。”
“目前的尴尬现状一时也难以改变,但必须要重视起来。而且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校长夏存华表示。(记者:李飞 周国芳 王光营)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4 09:54
标题:
外媒:全面二孩政策不能解决中国男女比失衡问题
发稿时间:2015-08-30 06:11:00 来源: 参考消息网 中国青年网
媒体:1990年出生男性1/6孤独终生
外媒:中国男女比例失调 考虑从国外寻找新娘
中国性别比例失衡全球最严重 存3000万剩男风险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8月25日刊登《不要把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归咎于独生子女政策》一文,作者系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伊丽莎白·雷米克、独立学者卡丽丝·洛。
文章称,在过去10年里,中国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引起媒体关注:由于男多女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男子注定要独身,由此带来可怕的社会后果。中国的新生儿男女比例远远高于105:100的自然比率,流行看法是,这纯粹、完全是由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家长自古以来重男轻女,如果他们只能有一个孩子,那最好是个男孩。男女比例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约五年后的1985年左右开始失调似乎足以证明。这种说法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取消该政策将消除中国的男女比例失衡。
但稍做比较就能看出这种流行看法是错误的。男女比例失调起因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说法通常有两个前提依据:单单这一个因素导致了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了新生儿男女比例失调。但事实上,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下降,那是独生子女政策出台的好几年前。而且,中国的邻国尽管没有实施这种严厉的政策,但在1970年也曾出现类似的人口出生率下降。
文章称,人口出生率下降也并非必然导致男女比例失调。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约2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低的,但该国的男女比例始终保持在自然范围内。中国过去30年里的男女比例失调恰好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同步,这种巧合具有误导性。从更久远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在过去200年的很长时间内渐渐严重失调的。
文章称,独生子女政策本身有点用词不当,其实中国各地有三种不同政策。以汉人为主的农村地区实行“1.5胎”政策,头胎是女孩的家庭可以怀着对儿子的期盼生二胎。城镇地区执行严格的独生子女规定,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则限生两个孩子。
就男女比例失调程度而言,农村“1.5胎”地区(新生儿男女比例约为119:100)高于城镇独生子女地区(约115:100),限生两个孩子的地区(约112:100)最低。这些数字表明,转而普遍实行二胎政策可缓解但不能消除问题:中国的新生儿男女比例仍会高于世界上其他几乎所有地方。因此,流行看法有一定道理,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男女比例失调的唯一重要推动力。
文章称,流行看法的问题在于,它把重男轻女当成一个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认为中国人就是喜欢儿子。但重男轻女并非永恒不变的定律。刺激中国家庭生儿子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经沉浮,与新生儿男女比例失调状况同步。因此,要使中国的新生儿男女比例正常化,就应当着手解决中国父母想生儿子的刺激因素。
重男轻女的诱因出现在四个领域:劳动、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祭祀活动、养老保障。在这些领域有强大刺激因素的社会往往男女比例失调。事实上,无论是从中国各地来看还是从各个国家来看,新生儿男女比例的差异与重男轻女刺激因素强烈程度的差异总是一致的。养老保障似乎是重男轻女的最重要诱因,与祭祀有关的诱因次之。
中国的新生儿男女比例在1960年之前失调,1960年至1985年间正常,1985年以后再度失调。在高度失调的这两个时间段里,儿子以全部四个标准来衡量都十分必要:下地劳动、财产继承、祭祖和养老。相比之下,在公社时期(约1958年至1983年)期间,生产活动社会化,财产归集体,祭祖活动遭压制,养老金由公社提供。家庭不需要儿子,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动力去杀死或遗弃女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重男轻女的刺激因素在中国形成显著的城乡差别。在城镇地区,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是生父母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因而能够为父母提供养老。祭祖活动在城镇不像在农村那么重要,而城镇女性也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和继承权。综合这些因素,城里人不像农村人那么渴盼生儿子。
文章称,日本和韩国的新生儿男女比例也随着重男轻女刺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个20世纪,日本的重男轻女程度以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不高。女性对家庭收入有重大贡献并享有平等的财产权,而且日本的养老金很丰厚。虽然在祭祖时最好有儿子,但日本的新生儿男女比例并未失调。另一个例子是,韩国的男女比例失调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急剧上升,但1995年以后下降。这种正常化恰逢韩国的婚姻家庭法规定,女性不一定要嫁入夫家,她们有同等的祭祖权利和责任以及平等的继承权。
文章称,纠正中国的男女比例失调需要共同努力减少重男轻女现象,着眼于造就重男轻女诱因的政策和制度。一味长篇大论地教导中国公民转变“落后”思想和习俗是不够的。
http://news.youth.cn/gn/201508/t20150830_7062745.htm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4 09:56
咱们坛子里的男光棍,都出来叨叨吧!!!
女光棍,脱光棍也欢迎。。。。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9-4 11:14 编辑
]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9-4 10:27
男女比例失调与光棍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必然的联系,资源的不均,使得任何时候都有光棍的存在,也都有人占有不止一个异性。导致光棍的原因很多,性别比例失调只是一个最表面的因素。
作者:
南池子
时间:
2015-9-4 10:32
标题:
全面二胎确实对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的解决没有直接助益
[attach]34489[/attach]
这是网上的一张数据图,不知道准确性如何
作者:
华阙
时间:
2015-9-4 10:34
二十八岁大龄未婚男青年路过,自爆年龄了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4 11:07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这是要相亲的节奏么,,论坛以前搞过相亲活动的。
一千万次活动的交友爆照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xtra=page%3D1
六千万次活动的冰桶爆照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xtra=page%3D1
志愿者团队展示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9-4 11:13 编辑
]
作者:
虾哥
时间:
2015-9-4 11:09
第n期圣男圣女大会搞起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4 11:15
有一枚一千万次就爆照征友的男光,到现在当领导了还没脱光,,,大家八一八。。。。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5-9-5 20:34
这个应该搞起!肥水不流外人田呀!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9-5 20:59
搞起搞起
作者:
谢燕清
时间:
2015-9-7 12:14
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提高了光棍率。因为女性的择偶标准也提高了。女性宁可光着,也不随便凑合了。特别是2000年后,女性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且中国的社会价值开始多元化。于是出现所谓剩女现象。可怜那边的还有绝对数量的光棍男。建议还是鼓励宗教等多元化出路吧。事实上现在社会也是如此了。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9-30 15:31
标题:
中国光棍危机2020年或全面爆发:光棍男性上千万
http://news.china.com.cn/2015-09/30/content_36714152.htm
河北赵县的赵大姐愁眉不展,25岁的儿子还没说上媳妇,她的心里总是压着一块大石头。曾经相过一次亲,女方开口要15万元彩礼,家里拿不出这笔钱。48岁的赵大姐无奈到北京做家政,帮儿子攒钱娶媳妇。
“现在的姑娘太金贵了,开口就是三斤一响。啥三斤?一百元的大票要称上三斤!一响就是还得买辆车,房子就不用说了,哪少得了?!”赵大姐说。
据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了解,河北等地农村近几年彩礼上涨得很快,从五年前的不到十万涨到现在的十五万甚至更高。
不菲的彩礼再加上新房等其他投入,娶一个媳妇往往会耗尽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而对相对贫困的男性来说,只有一条路——打光棍。彩礼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光棍村开始出现。
畸高彩礼和光棍村的背后,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中国已经出现严重的性别比失衡,适婚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数千万。人口学者、高级统计师姚美雄判断,光棍危机可能于2020年后全面爆发。
性别比失衡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异常的性别比失衡呢?一般来说,造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性别比失衡有两大主要原因:移民和出生性别比失衡。由于移民比例很小,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出生性别比失衡。
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一般介于103和107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有103至107个男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为107,但之后迅速攀升,1990年达到111.3,2000年升至116.9,到2004年更高达121.18。尽管自2008年以来出生性别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
国家卫计委在今年初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体系创新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出生性别比整体水平依然偏高,其后果已经显现,风险进一步聚集和扩大。
过去20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一直高于115,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光棍危机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光棍危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一共出生了6.75亿人,这34年的平均性别比是114.7.按性别比正常值推算,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万。
“ 婚姻挤出”很形象地显示了性别比失衡对婚姻的影响——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为多出数千万男性变得拥挤,使得多出的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刘燕舞在河南、湖北、贵州等地调研发现,光棍率自8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渐加剧上升。此外,光棍大部分集中在农村,有些贫困山区,甚至出现了光棍村。
姚美雄告诉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男女性别比失衡会造成早婚、订婚、婚姻买卖现象增多,导致婚姻错位、代际争夺及婚外情、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以及同性恋、性疾病、性犯罪等社会现象增加,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茁2010年牵头所做的《中国的性别比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证实,大量失婚青年的存在,客观上的确激发了买婚、骗婚、买卖妇女等犯罪行为。接受调查的364个村庄中,有约30%曾发生过骗婚。
2014年11月的一天,河北邯郸数十名越南新娘集体逃跑。警方侦查后证实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跨国骗婚案。每一个逃跑新娘的背后都是一个为儿子的婚事操碎了心的家庭。这只是近年来不断增多的骗婚案中的一个。
风险还远远不止这些。长期进行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的李树茁提出警告,性别比失衡风险通过一定的程式聚集、放大、扩散,可能会促使已有的社会风险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对这一点,目前我们的认识还很不到位。
天平为何倾斜
性别比失衡带来的风险巨大,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要找到解决方案,首先要回到原点,看看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原本比较平衡和稳定的人口性别天平出现了严重的倾斜。
今年初召开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体系创新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提出,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位运行的罪魁祸首就是性别不平等,群众生育观念落后,男孩偏好仍然严重。
人口学者黄文政、梁建章不赞成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调。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一直存在,但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在最近几十年才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并高于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难辞其咎。”黄文政说。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当年出生性别比为116.9,其中第一胎出生性别比为107.12,第二胎就飙升至151.92,第三胎更高达160.3。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胎的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越往后就有更多的女胎被选择性堕胎,从而推高了出生性别比。
如果仅有性别偏好,父母可以通过多生孩子来达到选择性别的目的。但是当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都具备时,出生性别比的畸高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人口普查与生育政策地区分类数据表明,中国执行“一孩半”政策地区2000年出生性别比高达124.7,比二孩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高出15.7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了生育政策限制对出生性别比的强烈影响。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执行“一孩半”政策,如果头胎是女儿,政策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有些夫妻在生了一个女儿后,希望再生一个男孩。他们会在怀上第二胎后,鉴别胎儿性别;如果是男孩则生下来,如果是女孩,则主动上报,以意外怀孕为理由堕胎。生育限制政策迫使人们通过阻止部分女婴的出生来实现生育男孩的愿望。
不再“失踪”的女性
失踪女性(missing women)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被用来指代那些因人为干预因素没能来到这个世界或者因性别偏好较早死亡的女性人口。根据阿马蒂亚·森的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多名女性因为人为性别选择而失踪,其中中国和印度是重灾区。
每年卫计委都会联合各相关部委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活动,力图阻止那些企图选择性别的人通过胎儿性别鉴定达到目的。
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曾经在江苏北部农村调查发现,尽管很多医院畏惧惩罚不敢明明目张胆做胎儿性别鉴定,但是如果是熟人,私下做个B超鉴定性别是很习以为常的事。
至于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更加难以监管。没有任何一个意图堕掉女胎的孕妇会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真实目的。由于终止妊娠是计划生育政策下超生怀孕后被认可的处理措施,孕妇只需告诉医生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不是第一胎就可以顺利堕胎。
更重要的是,敬畏胎儿生命的意识依然没有普及,对很多人来说,堕掉腹中胎儿并没有很大罪恶感,更何况是为了性别选择的“合理需要”。
根据历年《中国卫生年鉴》的统计,从1971年至2012年,中国人工流产总数为2.7亿人次,若加上数量可观的药物流产,总的流产数量令人叹为观止。
针对前文所述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三大因素,梁建章表示,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穆光宗认为,消除重男轻女观念,需要重建生育文化,工程浩大,难以一蹴而就。而性别比严重失衡、生育率超低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他认为,最可行、见效最快的对策是放开生育限制。
在人口学者何亚福看来,立法保护胎儿生命权是解决性别比失衡的根本方法。堕胎之所以被中国大部分人看得平常,是因为没有把胎儿当作拥有生命权的个体来尊重。但在具体法律法规当中,对于胎儿有许多自相矛盾的规定。比如《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没有出生的胎儿没有公民权力。而《刑法》规定,“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继承法》更明文规定尚未出生的胎儿享有财产继承权。
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状况若不改变,会令中国蒙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组织、每位公民的积极参与。
[
本帖最后由 张多 于 2015-9-30 15:33 编辑
]
作者:
淇奥
时间:
2015-9-30 21:16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你有那么大么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