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游滴峪沟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5-7-31 23:48     标题: 游滴峪沟

游滴峪沟
晨六时出门,乘公交上滴峪沟,欲观李儒懋墓,雨湿地潮苞谷丛生,后人未修专门路,无从得见,大憾事也。进李家花屋,仅仅一段残墙,而旧存古碑斜放屋边,拍摄照片一二,背面。以碑重,人少,无法翻转得看正面。更为今日一大憾事。
  滴峪沟李氏先祖,多人参与县,乡学建设,不贵余力。
  李氏家辈字:登春昌大仁,正志懋经常,主善维思,后现用者无,不赘述。
  李昌平字东山,号东山。湖北竹溪人。嘉庆辛酉进士(1801年)。二十三年三月由内阁中书入直,官至户部主事,宗人府主事,入军机处行走。历任户部郎中,陕西,四川,广东司员外郎。陕西司郎中,方略馆纂修。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会试考官。道光七年(1827),因母死,回家守孝。协助地方兴办学堂。并应知县李锦源之遨,编修《竹溪县志》(即道光版)。写有序言,载同治版《竹溪县志》。支世后,朝廷授朝议大夫。
  李儒懋(1855-1936)字聘三、席珍,竹溪县滴峪沟人。幼年就读私塾。年长,弃学从军。1877年,随左宗棠军入新疆,后又随福州将军穆图善到宁夏,任巡检。1885年,升为通判。1891年,任宽河金矿总办,使东北军用开支依靠金矿收入得以保证。八国联军之役,李奉满洲将军增祺命,赴旅顺与俄军提督阿克雪夫谈判,迫使俄军分期撤出东北。旋任奉天省交涉局总办兼警察局总办。1902年,清廷为接收落入俄国的营榆铁路和关税盐税,特任李为奉锦山海兵备道与俄交涉。交涉中,李不畏俄国兵力威胁,据理斗智,终于达成俄定期交还铁路和税务协议。此后,任按察使、黑龙江税课司总办、电灯局总办兼政令厅议员、黑龙江交涉局总办、奉天督军府咨议、黑龙江督军高等顾问等职。“九·一八'’事变,愤然携眷入关,滞留北京。1936年病逝,遗体运回竹溪安葬。
  李儒懋子李树声(18901940)。出生于黑龙江。曾沈阳法政学堂学司法。1916年,在辽宁安东地方审判庭任实习员,1920年任推事,之后,曾任吉宁少长春地方审判修补推事;浙江嘉兴地方分庭推事,风城,海城,盖平分庭检察官。1933年后,任江苏江宁,南京地方法院检查官。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机关疏散,被派到陕西少安康地方法院任检察官,1924年,曾获司法部金质奖章及《司法奖章执照》。1940年,回竹溪探亲,因感染瘟疫而病故。时年50岁。
  李树声子李燕,出生于哈尔宾,毕业于哈尔宾工业大学。一九四二年为竹溪县中学第一任教务主任,一九四六年任第三任校长,是年十月,竹溪县选举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发生名振一时的“贿选案”,本应当选的李燕落选。后去北京不再回溪。
  李燕子李主其,19419月生,湖北竹溪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68年—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下放锻炼。1978年奉调到红旗杂志社工作。1979年3月—1980年9月考进中央党校理论研究班学习。1985年8月任红旗杂志社经济部编辑。1985年8月—1986年6月任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主编。1986年6月起分别在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综合司、秘书局工作,先后任处长、副司长、局长。199812月—200012月任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副部长级)。2000年8月兼任、20001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033月后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行政管理的研究以及有关刊物的编辑工作,在中央ZF有较长的工作经历,参与起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曾出版过与工作相关的论文和专著。
  一九七五年,位于县城十字街的李氏老屋拆除,在墙壁内折出一石箱,内有石笔一,铜酒杯十。
  滴峪沟李氏家族,前面我我已知,有众多的官方名宦存在,这也是自古以来,评价一地文化教育业迹的标准吧。然而,我却独服李汇川。
  我们知道,任何人都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叔孙豹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修养道德,建功立业,写文章以传后世,这三件事可以使人不朽。
  建功立业,当从官道而求,修养道德,那是人言人殊,而立言,以文章立世,却是人人可见的。最为众人承认,而且又容易着手,自然是立言了。所以,编辑自己的文集,是每一个文人的终极追求吧?
  从前文已知,李氏家辈字:登春昌大仁,正志懋经常,主善维思克,这是现在已经排出的且有人用的辈份。其中懋字辈多人前往东北谋生,时间为汇光绪年间。李儒懋任职于东三省时,李氏家族多人早在此地谋生。现存记载最多者,即为李汇川。李汇川,名经熔,汇川为其字。辈字为经。是李氏家族到竹溪九代。
  目前保存完好的李氏材料,滴峪沟李善华,李林(主字辈)处较多。而李善帮处,保存多样处理家族内部事务的原件。这里李氏处理事务者,却尽为李汇川。
  一手标准美观的蝇头小楷,贴在折页纸板中,在装裱规范的匣子里摆好,这是李汇川在生前都想好的吧?
  这此东西可以分为四类:时间从光绪十四年到民国年间,经手人众多,但执笔者均为李汇川。或者说,只有李汇川保存了自己处理家族事务的材料?不是他处理的,都被时人抛弃了?弟兄分家,婚丧嫁娶,等等事务,均见李汇川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有点现代化管理的味道了。
  二类为李汇川文集,收录了他与众多文人唱和的文章,其中多杂与歌女交往事。三类则为与众多名妓流迹山川河海的留影。名妓最小者九岁。这些歌女照片多用相框装裱。照相何时传入中国?
  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就从西洋传入中国。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JulesItier18431846在职)1846年带进中国的。
  清人周寿昌的《思益堂日札》记载:道光丙午年,他旅居广州,见到取影器的记述。因此有人推断:道光丙午年是公元1846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第四年。那时候,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人日渐增多。“周寿昌看到的这架照相机就是进入广州的西方人带进来的。”所以,至迟1846年照相机已经传入中国。
  而不多久,照片就流传到山乡偏远之县一个小山沟里了。
  第四类,是一本《同音字类》,也是蝇头小楷手写的字典。可惜未成出版。如果出版了,会不是是中国第一本现代的《同音字典》呢?
  当然,湖北省文学院执行院长刘书平,也算得上名人吧?也是出自此沟。
  195511月,刘书平出生于此,他的老屋与李家花屋两两相对。东头是李家花屋及李家祠堂,西头,即为刘书平的老屋了。
  这儿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据说,在沟口,至今还有一个石老头守着,一个人在两相挟峙的山峰口,一坐千年,只是为了这一片好地方么?只是,在一九七五年时,开山造田,炸山毁林,此地遂坏。
  所以,此后再也未出极为出色的要物了?你看,李家老屋的李常辉,学名叫做李燕的那位,竹溪一中的第一任教导主任,第三任校长,解放前第一任参议会会长是那一年出生的?他的儿子李主其,据说现在在国务院政研室当着主任,那又是哪一年出生的?那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啦。刘书平,现在我们知道,那也是一九五五年啦。我们学校老师,竹溪县内大有名气的李桂芝,郭国霞(随母姓郭),也是一九七五年以前出生的。
  顺便说一句,这沟口的山上,还有一刘姓老人独自居住在山峰上,竹楼茅屋,泥墙土灶。而他的家人,据说都是大大有钱的主儿,而且极为孝顺的。
  守住这一片山川地气么?
  石人,风雨霜雪,依然守住沟口,一如刘书平,守住自己的家乡,守住自己的写作源泉地。
整天笑嘻嘻地。

滴峪沟里涧水边,乡村教师忙家务,偷得荫凉携子嬉,且肴游鱼戏溪图!

  郭国霞,竹溪城关中学九年级八班班主任,《班主任》20157期转赠之。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