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化遗产》2015年目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玉壶冰
时间:
2015-6-14 00:14
标题:
《文化遗产》2015年目录
《文化遗产》2015 年第1期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黄永林 1-10+15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俗学作为——基于石宝山歌会的田野调查 田素庆 11-18
六祖慧能崇拜的文化建构——基于广东新兴县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区锦联 19-29
走出瓶颈:浙江青田石雕的生产性保护经验 陈映婕 30-37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标点商兑 康保成 38-41+157
梁启超与20世纪初年中国戏剧变革 马跃敏 42-49+157
论明杂剧《苏门啸》的版本形态与 文本价值 陈志勇 杨波 50-59
从南派艺术看粤剧的地方性传统 倪彩霞 60-65
东北满族英雄故事母题探析 刘雪玉 66-72
山歌、性别文化与日常生活——以江西崇义畲族山歌为例 李从娜 盛敏 73-79+158
畲族民歌如何叙事——以《歌不上口莫进寮》为中心 邓苗 80-88
身体与象征:周代以前中国的“左”“右”尊卑观 崔若男 89-97
杜诗“乌鬼”之谜的民俗学解读 凌云 98-104
论日本七夕传说的祭文形态 毕雪飞 105-111+158
民间知识视野下的环境问题——以湖泊渔民的“想象力”和“生活 经验”为中心 陈爱国
119+158
湖南官话的形成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关系 吕俭平 120-130
“琴棋书画杂考”之一——魏晋南北朝琴艺传承考述 黎国 韬 周佩文 131-150+159-162
琴心与道心——试论陈白沙的琴乐思想 丘乐媛 151-156
稿约 163
《文化遗产》2015 年第2期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宋俊华 1-8+157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利弊与策略 杨红 9-13
基于网络体感游戏空间技术的京剧传播研究 谢欣 梁国伟 14-21
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 谢沫华 陈大元 22-29
明末清初曲家邹式金、邹兑金兄弟家世考 徐永明 30-42+157
“十二寡妇征西”故事新考 朱 浩 43-50+157
略论元明戏剧中的抢婚与收继婚风俗 杨波 51-56
论明清戏曲丑脚的发展 张诗洋 57-62
“对立面”与“同行者”:坪内逍遥论梅 兰芳 江棘 63-70
中日“解难题”型龙女故事比较——以格雷马斯矩阵分析为中心 徐 磊 71-77+158
中越灰姑娘型故事之比较 陈金文 78-83
潮州青龙(安济)庙的信仰渊源及其变迁 吴榕青 84-92+158
走进日常生活的妙峰山香会组织研究——基于北京32档香会调查的再考察 苗大雷 93-102+158
多维叙事视角下莱芜南部地区安期生信仰研究 程鹏 103-111
试论辽代真容偶像葬俗 高晶晶 112-119
“说”和“做”: 地方信仰知识的构建方式 李向振 120-128
从“全人格”看许崇清的书法艺术 王 祥 129-134
明代刻帖的兴盛与作伪考论 李永 135-139
雷州半岛年例的表现类型及留存原因探讨 刘岚 140-147+160-161
南方丝绸之路的变迁与保护 杜韵 红 148-156+162-163
《文化遗产》2015年第3期
美国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本真性”问题 【美】艾伟 王文婷译1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safeguarding)的法律含义 周超 5
法文“遗产”的词义流变——从物质到非物质的精神构建 杜莉莉13
艺人、商人、传承人:北京珐琅行业能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资本 毕传龙19
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内涵 陈媛 刘畅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风险与路径反思 王明月 32
基于体感技术的京剧声场的数字电视构建和再现 欧剑 王妍 41
金元杂剧与祭祀仪式——田仲一成教授与康保成教授对谈录 康楽整理 47
梁辰鱼与中晚明曲家交往述略 梁国韬 杨瑾 53
清乾隆朝扬州“词曲局”修曲人员考 彭秋溪 62
滇南府演戏腔调考述 戴云 69
“纸钱”流变考论 顾春军 77
当代关中砖椁墓对古代棺椁制度之承继 段永升 基于关中地区G村的田野考察 9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中的旧年俗改革之议 谢忠强 100
1950年《婚姻法》对汉中婚俗文化的影响 唐士梅 110
闽南牡蛎食俗的饮食人类学研究 吴英杰 120
乡土传统的文化符号意义重构——以粤西年例习俗为例 罗远玲 128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十年回顾 刘守华 135
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专题
丝路漆艺:被输出的中国之美与文化 潘天波 138
海上丝路中的非遗——广彩的文化特质和当代传承初探 黄艳 145
广西北部湾海上丝路古水运体系考述 秦红增 杨琴 151
文章来源:中国知网,中国民俗学网
作者:
玉壶冰
时间:
2015-7-24 01:28
《文化遗产》2015.04 目录
英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及其启示郭玉军 司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 朱伟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利相关的几个问题 李一丁
中国江南宗族戏剧的空间与文本 吴秀卿
试论西藏藏戏服饰的多元化民族特征 李宜
明代无名氏杂剧刍议 罗斯宁
“文本的民族志”——劳里·航柯的“史诗研究” 王杰文
口头传统:人类文化传播与再生的原型酵母 杨中举
“口述”与“文本”——辰河高腔传承人百年记忆的表述方式 熊晓辉
历史影像资料中的广州五仙观 刘昭瑞
顺德桑基鱼塘叙事与记忆的社会空间 周莉华
广东地方戏剧的生存现状与传承保护对策 詹双晖
浅论非遗在文化生态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榄 林凤群
从乡俗到非遗:佛山“官窑生菜会”的传承、衍变与再生 谢中元
宝卷与道情关系论略 王定勇
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尚丽新 袁野
诸葛笔考 肖建新
香港大学所藏粤剧剧本文献概述 周丹杰 李继明
顺德桑基鱼塘 周莉华
中山小榄菊花会 林凤群
稿约
资料来源:
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detailprep/WHYA201504.htm
作者:
玉壶冰
时间:
2015-9-24 22:24
《文化遗产》2015第05期
“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
段友文 郑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效度与限度研究
孔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语构建——以白族“绕三灵”为例
杨熊端 熊仲卿
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探讨——以湖南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为例
蒋海军
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历史经验及启示——以平遥王氏中医妇
钱永平
“非遗”语境下傩文化的立体化产业与全息技术应用
高薇华 白秋霞
从《品梅记》看“京都学派”对京剧认识的改变
李莉薇
“周代大傩仪官联说”辨——与黎国韬兄商榷
刘怀堂
对中国古典戏剧的多角度思考和研究——悉尼大学赵晓寰教授访谈
杨正娟
民间艺术的“艺术”再发现——挂门钱遭遇技术变革的背后
陈志勤 胡玉福
礼生与祭礼知识传承
邵凤丽 萧放
灵动的中华神——妈祖信仰的中华文化特质透视
沈庆利 叶枝梅
从物俗到信俗:温州红花染研究
林亦修 林可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神话学解析
那仁毕力格 乌兰
论傅大士禅宗著述的特征及文化价值
王宪昭
论叶法善政治、养生、排佛思想
周伟华
论蔡襄诗歌与其书法创作之关系
郭俐兵
从武师到民族英雄——霍元甲形象在二十世纪初的演化
黎俊忻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农化社区重构——以广州市猎德村为例
彭伟文
作者:
玉壶冰
时间:
2015-11-26 21:17
标题:
《文化遗产》2015第06期
专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
宋俊华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宋俊华 王明月
“创意导向生活”——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
潘博成
民间组织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以广东开平市仓东教育基地及香港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为例
邓正恒
专题:国际视野下的当代民间信仰
王霄冰
科学理性主义与超自然经验叙事
顾笛安 姚虹芳 朱丹
日本的丰桥鬼祭:对一项无形民俗文化遗产的现场观察
周星
反映在瓜达卢佩祭礼中的墨西哥宗教融合政策
白瑞斯 吴雅迪
龙信仰与海外华人认同符号的构建和重建
张举文
观天法地:我国文化遗存延续中的“天学”
彭兆荣
夔与东夷文化——《孔丛子·论书》所引《尚书》文字考之一
雷欣翰
《金瓶梅词话》戏剧史料辑考
孙崇涛
大英图书馆藏中国唱本述要
崔蕴华
端午节传承发展方式分析
向柏松
走向市场:“白蛇传”传说的当代景观生产研究
余红艳
仪式美术的符号象征与民俗意象——以上海浦东三林西城隍神出巡仪式为例
游红霞
“教僧系”佛教音乐研究的方法视角——以梅州“佛教香花音乐”研究为例
李春沐
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的现状、传承与保护
许结玲
《文化遗产》2015年总目
稿约
作者:
谢燕清
时间:
2015-11-27 08:11
该刊越办越丰富了。
作者:
awakend
时间:
2015-12-12 21:40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2015年第6期
《“创意导向生活”——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 潘博成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