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直播贴 [打印本页]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5 22:01     标题: 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直播贴

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
“都市民俗与文化产业研究”学术研讨会
会 议 日 程
7月15日议程
08:30—09:00   开幕式        主持人:覃琮(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
致  辞:吴瑞君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文军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
田兆元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09:00—09:15    合影
09:15—11:30   主题报告         主持人:覃琮(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
1、孙敏(海派玉雕协会会长)09:15—09:45
题目: 从海派玉雕产业看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实践
2、李守白(现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09:45—10:15
题目: 海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评议人: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3、蒋明智(《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  中山大学教授)10:15—10:45
题目: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以龙母文化为中心
4、孙正国(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0:45—11:15
题目:中国都市节日的西方情节

评议人: 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11:15—11:30
11:30—11:40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荣誉教授聘书授予仪式          主持人:覃琮(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
12:00—13:00   午餐
13:30—15:00   研究生报告        主持人:雷伟平(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 讲师)
1、曹瑞冬(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13:30—13:45
凝聚低碳力量 共筑中国梦想——秸秆综合利用广告策划案
2、孔德祥(重庆大学)13:45—14:00
都市化背景下海派面人的创意产业化探究
3、张瀚钰(山东大学)14:00—14:15【刘春代发言】
文化创意产业方案
4、程鹏(华东师范大学)14:15—14:30
民俗资源产业化路径探析——以泰安市“泰山石敢当”产业为例
5、游红霞(华东师范大学)14:30—14:45
多元主体与文化资本——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文化产业创业研究

评议讨论:评议人 孙正国(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14:45—15:00
15:00—15:15    茶歇
15:15—16:45   研究生报告     主持人:雷伟平(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 讲师)
6、钱斌(华东师范大学)15:15—15:30
非遗中的本质主义倾向及其现象学反思
7、刘春(山东大学)15:30—15:45
基于文化空间再造理论的“非遗”园开发理论
8、刘慧(华东师范大学)15:45—16:00
上海老饭店本帮菜食客体验研究
9、李瑞侠(北京师范大学)16:00—16:15
浅论民俗化及其现实意义
10、覃琮(华东师范大学)16:15—16:30
实现有尊严的成长:论迈向实践的都市民俗学
评议讨论:评议人 蒋明智(中山大学教授)16:30—16:45
16:45—17:00     创意市集
17:00—18:00     晚餐
7月16日议程
07:30—08:00     早餐
08:30—10:00    研究生报告            主持人:余红艳(江苏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11、关静(天津科技大学)08:30—08:45
天津滨海地区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2、靳梓瑜(山西师范大学)08:45—09:00
民间手工艺人口述史调查方法探析
13、乐晶(山西大学)09:00—09:15
太原城市休闲生活“念佛团”组织信仰与仪式调查
14、林俊琦(山西大学)09:15—09:30
新时期太原狄公文化重塑的几点思考
15、马向阳(西北民族大学)09:30—09:45
白石崇拜与白虎禁忌文化研究——以陇南西和县为例

评议讨论:评议人 孙正国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09:45—10:00
10:00—10:15    茶歇
10:15—11:45    研究生报告             主持人:余红艳(江苏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16、颜慧珍 王晔 于晓明(华东师范大学)10:15—10:30
民俗艺术博物馆文化传承议题浅析
17、张宪达(中国社会科学院)10:30—10:45
史诗的叠加单元在电视剧续集拍摄中的运用
18、朱莉莉(南京艺术学院)10:45—11:00
博物馆事业中的古琴艺术保护
19、徐易(景德镇陶瓷学院)11:00—11:15
徐州彭祖伏羊节源流及其文化研究
20、阿婧斯(中国社科院)11:15—11:30
蒙古史诗的图像学分析——以动物装饰风格为例

评议讨论:评议人 蒋明智 (中山大学教授)11:30—11:45
12:00—13:00    午  餐
13:30-15:00    研究生报告                 主持人:程鹏(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21、张宗建(重庆大学)13:30—13:45
村落到都市:菏泽面塑技艺“文化空间”的地域转化与价值重构
22、林小斐(上海大学)13:45—14:00
海洋文化背景下西霞口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研究
23、余红艳(华东师范大学)14:00—14:15
白蛇传说当代景观生产研究
24、井晓昌(上海大学)14:15—14:30
“非遗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进路

评议讨论:评议人 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4:30—14:45
14:45—15:15     闭 幕 式        主持人:覃琮(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后)
14:45—15:00     论坛颁奖: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创意市集)颁奖仪式
15:00—15:15     闭幕致辞: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会议结束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09:58

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都市民俗与文化产业研究”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


    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覃琮介绍论坛筹办情况、到场领导嘉宾。
    本届论坛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十几所学校和科研单位的老师和研究生。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吴瑞君教授致辞,简单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专业发展情况,对民俗学研究所连续三年举办的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给予了很高评价。
[attach]34218[/attach]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文军教授致辞,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立足都市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寄予了厚望。
[attach]34219[/attach]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表示欢迎,简单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前两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的举办情况及成果,倡导民俗学朝向当下服务社会的研究取向,希望民俗学在提升日常生活境界、构建国家与地域认同、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促进以及地方风俗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

[attach]34220[/attach]

[attach]34229[/attach]

[attach]34230[/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0:51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聘书授予仪式
[attach]34221[/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0:52     标题: 全体正式代表合影

[attach]34222[/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0:59

主题报告

孙敏(海派玉雕协会会长)题目: 从海派玉雕产业看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实践

[attach]34223[/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1:00

李守白(现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 题目: 海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attach]34224[/attach]

李守白先生还现场表演剪纸艺术,引得一片赞叹!
[attach]34225[/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1:04

蒋明智(《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  中山大学教授)题目: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以龙母文化为中心
[attach]34226[/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1:05

孙正国(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题目:中国都市节日的西方情节
[attach]34227[/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1:12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副所长、范长风副教授评议
[attach]34228[/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1:26

第三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都市民俗与文化产业研究”学术研讨会


研究生报告



[attach]34231[/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1:29

孔德祥(重庆大学)都市化背景下海派面人的创意产业化探究
摘  要: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非遗”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海派面人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精神、认识等价值,对研究上海民俗、艺术、考古有着重要意义。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都市化进程中海派面塑技艺的传承受到重创。本文运用都市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探讨其历史、艺术、经济等价值,寻找其兴衰缘由并提出海派面人创意产业化发展方案。以期海派面人得到良好的传承,不仅繁荣都市民俗文化多样性,也为其他相似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有益借鉴。

[attach]34232[/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11:49

程鹏(华东师范大学)民俗资源产业化路径探析——以泰安市“泰山石敢当”产业为例

摘  要:物象、语言与仪式既是民俗文化的呈现方式,也是民俗文化产业化的重要路径。物象层面的民俗文化以具象化的形态产生可看可触的文化产品,而语言层面的民俗文化则以非物化的形态产生可听可赏的精神产品,仪式层面依靠物象和语言的充实,同时又可以展示物象层面和语言层面的产品,是可依可托的平台与载体。三条路径上的产品又可以分为原生、次生与再生三种形态,产业化的开发必须深入挖掘,全面拓展和升华。各个层面与形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共同构成民俗文化的产业化体系。只有联动合作协调发展,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泰山石敢当习俗自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便经历了多层次多形态的产业化开发,虽然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联动不足,深入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开发体系。

[attach]34233[/attach]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23:04

游红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多元主体与文化资本——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创业研究

摘  要:非遗生产性保护是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手段,以达到保护、活化文化遗产为最终旨归。创业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第一个环节,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创业实践是为了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上海地区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的创业者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而创业对象的实质则是一种文化资本。通过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文化产业创业研究,以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让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成为提升中华民族形象、增进民众文化认同、建构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力量。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23:05

刘 春 (山东大学)基于文化空间再造理论的“非遗”园开发研究

摘  要:“非遗”园一直被认为是以重塑“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形式进行“非遗”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但这些“非遗”园,要么是以盈利为目的地的过度商业化项目,要么是政府的“面子工程”。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非遗”文化空间的合理开发,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空间再造理论指导下的“非遗”园开发应遵循创意、体验、萃取三原则,实现路径为物理空间再造和传承以及现代文化消费功能的赋予。随后,本文提出“非遗”文化空间一般应当包含展览区、体验区、表演中心、创作区和民间节庆区等五个功能区以及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开发建议,旨在为“非遗”文化空间再造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23:06

刘 慧(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老饭店本帮菜的食客体验研究

摘  要:老饭店本帮菜作为上海地域饮食文化的代表,能够保证其核心烹饪技艺持续传承下去,除了文化传承主体的推动,同时也离不开文化传承客体——食客的体验性消费。本文通过对老饭店食客群体进行多方面的问卷调查,将老饭店的食客群体进行了类型化研究,并将他们主要定位为“老上海”群体、“上海女性群体”、“家族”式群体、“新上海”群体以及其他综合性群体。通过展示不同类型食客对本帮菜饮食消费体验的多元、综合性需求特征,阐述了本帮菜是在一种饮食体验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地域文化认同,并最终促成了本帮菜的发展与传承。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23:07

李瑞侠 (北京师范大学) 浅论民俗化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各种新现象层出不穷。民俗主义、民俗化、民俗过程等概念都是对这些现象的探讨,而民俗化呈现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笔者看来更为突出。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建设,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导,而对民俗学者来说更是一种机遇。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6 23:08

覃 琮 (广西师范大学)  实现有尊严的成长:论迈向实践的都市民俗学

摘要: 都市民俗学获得重大关切,重新扬帆启航,必须迈向实践,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有尊严的成长。都市民俗学必须意识到我们的知识生产及其在国内知识生产体系所承担的职责,既要为中国社会科学及人文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应该在提升日常生活境界、建构民族国家认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淳化社会风尚等方面有所作为。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民俗学学科发展要应对的现实挑战。选择文化间性作为迈向实践的都市民俗学学科认同的路径,在当下的重点是构筑都市民俗学的中国式话语和田野工作的基本规范。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39

关静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滨海地区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  要:当前,民俗文化旅游得到普遍认可并迅速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天津滨海地区拥有浓郁、独特的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利于滨海地区甚至是整个天津市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本文拟在简单介绍滨海地区渔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就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着当地对渔民俗文化发掘不够,缺乏地域特色,商业气息浓厚,旅游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方案:深度发掘渔民俗文化、打造对内对外特色、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1

靳梓瑜(山西师范大学)民间手工艺人口述史调查方法探析——以山西吕梁中阳剪纸调查为例

    作为山西师范大学黄河民俗文化究所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在近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走进了民俗学的世界,特别是对于家乡吕梁剪纸这项心手造物的技艺感情尤深,我们在学习民间手工艺的同时也意识到现在这些技艺精妙的构造,但在记录和保留方面有很多不足,因此我们意识到作为本专业研究生应有的责任感——传承与保留古老技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所以我组织了“山西民间剪纸手工艺传承人口述史”调查活动,
    我们对中阳、广灵、浮山剪纸艺人进行深入访谈,意图是要由物及人、由事及义、由情及史,由具体的链环而及整体的文化锁链,除了视觉材料外还收集相关的文学(口头)作品,视觉材料中则力求人的动态瞬间与剪纸成品相穿插比照,深入接触这门剪纸技艺。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论文,阅读民间手工艺的书籍,制作剪纸传承人口述史调查提纲,每一位成员都具备专业素养,我们搜集到千余张剪纸作品以及几十万字的艺人口述材料,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愿意去关注“民俗”、留住“手艺”,愿意收集、记录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真是一种珍贵的情怀。我们一直梦想着可以把剪纸作品和剪纸艺人的心灵史、生活史忠实的记录下来,整理成一部厚重的口述史,来传承这项技艺。以下就是我对民间手工艺调查的初步探索: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1

乐 晶 (山西大学)太原城市休闲生活“念佛团”组织信仰与仪式调查

    摘  要:太原市迎泽公园的“念佛团”活动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其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休闲生活的独特形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从“念佛团”的主体层次、组织仪式,形成发展的心意信仰和空间变化,细致分析以“念佛团”为代表的城市信仰组织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的独特性质和功能,它与城市居民生活的关系,以及对城市休闲生活的独特贡献。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2

林俊琦 (山西大学)新时期太原狄公文化重塑的几点思考

摘 要:唐朝宰辅狄仁杰素以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为历代世人所景仰,而关于他一个个断案如神、执法严明的公案故事,更是被荷兰汉学大师高罗佩传誉海外,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近年来,各种关于狄仁杰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十三朝古都洛阳更是凭借狄仁杰墓大打文化牌。而与此同时,作为狄仁杰故里的太原,却并未因这位文化名人而大放异彩。新时期,如何重塑太原狄公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太原狄公文化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保护新路径,打造太原城市新名片。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3

颜慧珍 、王晔 、于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 美术学系) 民俗艺术博物馆文化传承议题浅析

摘  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推进促使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发生转变,文化的更新转型速度加快,并渗透到了人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等微观层面,世界趋同化的幻象唤起了人们对全球境况寻求一种全新的理解,开始追寻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博物馆做为一个文化机制,它承载著文化、艺术、历史与传承的资讯与意象,同时,也浓缩了一个区域人文艺术与历史活动。在后博物馆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下,民俗艺术博物馆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以下议题:第一,注重认同议题。第二,重视美感价值及社会议题。第三,关注多元文化议题。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4

张宪达 (中国社科院) 史诗的叠加单元在电视剧续集拍摄中的运用——以《格萨尔》史诗与《康熙微服私访》为例

摘  要:史诗的结构艺术一直是学者探究的热点,从荷马问题到口头程式理论,再到史诗 的叠加单元。“叠加单元”是雏形史诗情节中所没有的,在流传过程中逐步添加、发展出来的情节单元,相对于情节基干来讲。叠加单元虽然是基于史诗的结构艺术提出的概念,但是在电视剧电影的续集拍摄中,发现了大量类似叠加单元的剧情设计出现在续集拍摄上。本文选取了《康熙微服私访记》(1至4部)为对象,分析了各个续集的内容,以及这种叠加单元类型的续集拍摄对于观众吸引力的优势所在。虽然史诗与电视剧电影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是史诗的叠加单元概念对于解释一些电视剧电影(包括动画)的续集拍摄和剧情设置有着强大的解释力。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5

朱莉莉 博物馆事业中的古琴艺术保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个体、群体与整体的关系

[摘要] 吴良镛教授曾提出“融贯的综合研究”,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有目的地向外围展开,在有关科学中寻找结合点,以解决有关具体问题,启发笔者重视学科的交叉点。博物馆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彰显出其不凡的作用,在分析和梳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时,针对古琴艺术这种既“有形”又蕴涵“无形”的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自身作用来保护和传承古琴艺术,古琴如何在博物馆这个平台实现其音乐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对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式保护提供借鉴。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6

徐 易(景德镇陶瓷学院) 徐州彭祖伏羊节源流及其文化研究

摘  要:徐州彭祖伏羊节从最初的民间传统发展成一个地域性的民俗节日,经历了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直到今日,伏羊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它对维系徐州人的饮食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民俗形式加深了民众对徐州饮食文化民俗魅力的认识。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7

阿婧斯 (中国社科院) 蒙古史诗的图像学分析——以动物风格装饰为例

摘要:在蒙古史诗和北方民族造型艺术中都存在具有动物风格的装饰描绘。本文通过对蒙古史诗装饰描写的图像学分析,探究其与造型艺术在历史资料、程式主题以及内在意义三个层面的互证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蒙古先民的叙事习惯,破解其中的意向密码,还原口头和图像传统中所蕴含的精神世界。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8

张宗建 (重庆大学) 村落到都市:菏泽面塑技艺“文化空间”的地域变迁与价值重构

摘  要:民间手工技艺植根于传统的农耕社会环境中,村落是手工技艺存活发展的基本文化空间,伴随时间的推移,部分手工技艺随人的流动而由村落传播到都市,使其生存的文化空间产生了地域变迁。本文以山东菏泽面塑技艺为例,试图在从村落到都市地域变迁基础上,分析其自身艺术表现、文化内涵及受众群体上的变化与价值重构,并为菏泽面塑乃至部分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都市化背景下的生产性保护模式提出相关构想。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48

林小斐 (上海大学)海洋文化背景下西霞口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研究

[摘  要]当下,国际化大环境给中国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沿海经济地带的山东半岛借助自身所蕴含的海洋文化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村企合一,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乡村旅游。不可忽视的是,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作用。山东省威海市西霞口的旅游业在几十年间迅速成长起来,并与整个威海市旅游产业相串联,打通一条“千里海疆长廊”。研究西霞口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到海洋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推动力。另外,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解决和借鉴的。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50

余红艳(江苏大学)走向市场:“白蛇传”当代景观生产研究

一、商业化:“白蛇传”景观生产的市场性
二、商业传承:对景观生产商业化趋势的认识与引导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50

井晓昌(上海大学)“非遗”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进路

摘  要: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这一概念产生以来,物质文化遗产(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这一分类也就随之产生。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的人类社会与文化异质化程度降低,趋同性加强。与此同时在传媒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人类学意义上的“异文化”越来越难觅踪迹,文化多样性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位置上被学界关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不同的学科都在结合学科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途径。“非遗”作为人类创造或拥有的事项,如何进行记录、书写、保护和普及大众,人类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民族志方法或许能够提供一种不错的思路。
作者: 程鹏    时间: 2015-7-17 08:51

崔莹莹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沁阳神农传说的地方化叙事

摘  要:神农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重要人物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人文始祖。据先秦文献记载和发掘考证的文化遗存证明,神农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造者,神农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河南沁阳地区近年来以当地神农遗迹为依托,进行保护和开发,形成了以神农文化节为主题的神农文化资源群。神农传说是当地神农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是,在全国多地争夺神农故里、神农传说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中,沁阳如何对神农传说进行地方化叙事。
作者: 马向阳    时间: 2015-7-18 15:30

关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