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
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
——清·杨韫华《山塘棹歌》
也许由于清明节插柳戴柳之俗流传极其广泛,受地方性的影响,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做法。插柳之俗的通常做法是折取柳枝插于自家的大门上,其次是插于屋檐,也有插于寝室、床头、窗户、灶台上的。还有的如江苏、浙江、陕西、湖北、东北的某些地区还要在坟上插柳。又有将柳枝插于瓶中供于佛像神灵之前的。无锡一带的农民还会在门前晒场周围、自家农田的田埂旁插柳,俗信“清明插绿柳,稻麦长过头”。所插柳枝通常不做任何处理,但也有例外,比如在河北万全县,就要将柳枝编为小圈,连环七个悬挂在房屋的角落里。山西一带,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用面粉捏成各种造型的面塑,俗称“寒燕儿”(也叫“子推燕”),用柳条串起来悬挂在室内。
明晰了清明节插戴柳枝习俗传承的长远与广泛,我们禁不住要问一个为什么。是的,为什么历代的人们会如此热衷于在清明节插戴柳枝呢?或者换句话说,人们希望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什么呢?只要我们稍微翻一下相关的记载,就会发现,民间对插戴柳枝的原因实在有各种各样的解释:(1)纪年华。早在宋代,诗人赵鼎就有“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的诗句,反映了时人的一种认识。到了清代,一些地方仍保留着这一解释。比如乾隆二十八年本《东湖县志》就说当地“是日,又戴杨柳于首,并插柳枝于户,谓之记年华”。(2)招魂续魄。比如,在辽宁西丰、海城等地,人们认为妇女儿童折取柳枝插头鬓或房檐上,是一种招魂之举。在河南阳武,也说插柳是为介之推招魂。(3)免虿毒。在浙江浦江,插柳、戴柳叫做“驱香九娘”。在山东微山、临沂、诸城等地,直到今天仍然有将柳条插在床头以避蝎子、蚰蜒等虫害的做法。当地的人们还常常用柳条(有时用松枝)在墙壁处轻轻抽打,边打边念念有词:“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4)驱不祥,辟瘟疫。清同治二年本《宣恩县志》载:“清明,插柳叶于门,簪柳于首,曰辟毒疫。”湖南沅陵一带,认为插柳叶于门,簪柳于首,可以免虿毒,辟瘟疫。在河北张北,各家将柳条折下,悬于门前,以为可以驱除不祥。(5)明目。此说由来已久,《梦粱录》中就已经提到寒食,“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在海南、广东、河北等省一些地区,明、清、民国时期尚存此说。清道光二十九年本《遂溪县志》就说:“清明日折柳枝悬门,并插两鬓,曰明目。”在南宫,俗信取柳插门或戴在头上,可令目清不盲。(6)延年。我国不少地方流传着“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手”等谚语,而在江苏盐城,每届清明,儿童就会拍手唱道:“胡不踏青,又过清明,胡不戴柳,须臾黄耇。”从这些谚语儿歌来看,人们以为清明戴柳与否,关乎人之衰老、生命的存活与失去,不戴则速老,乃至失去生命。(7)转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市的一些地方,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个老黄狗”、“ 清明不戴柳,死了变猪狗”等民谚,表明人们认为清明节这一天戴柳与否,将与死后的转世有莫大关系。(8)下世有娘舅。浙江有谚语说:“今世戴杨柳,下世有娘舅。”(9)顺应节气,迎玄鸟。在河北广平,人们以为插柳枝于门,是要顺应节气。在滦州、乐亭,以为插柳是为了迎接玄鸟。清嘉庆十五年本《滦州志》载当地“男女簪柳,复以面为燕,著于柳枝插户,以迎元鸟”。元鸟,即玄鸟、燕子。
杨柳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柳意象系统由柳枝、柳絮、柳叶等组成,其自然物理特质适应了古人的思维方式,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古人某些特定情感的载体。曾经有学者将古代诗词中杨柳的意象概括为如下十种,即:生意盎然、绿茵荡漾的早春意象;哀婉凄切、恋恋不舍的别离意象;韶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岁月意象;牵肠挂肚、剪理还乱的闲愁意象;魂牵梦绕、独具一格的乡愁意象;风流绮丽、刻骨铭心的爱情意象;窈窕多姿、可爱宜人的美女意象;漂泊无定、以色事人的娼妓意象;无喧无哗、幽静宜人的隐居意象;因风得势、桃李成阴的世人意象;等等。但是,从上述民间对于插柳戴柳原因的解释来看,民间在清明节插柳戴柳所涉及的意象,大约只有两类:生意盎然的早春意象和韶华易逝的岁月意象,而这又都与人们的生命乃至“来世”的生命有关。因此,表面上看各地对插戴柳枝原因的解释纷繁多样,但其实质并无多少差别。寻求支持青春长驻、生命长久平安健康的力量,乃是民众在清明节插柳戴柳的根本动机。
总之,柳的特性使它在人们心目中成了生命的象征。无论插柳屋檐下还是门户上,那青青的颜色确实为清明时仍然略显萧条的生活空间增添了几分春意和生机;无论戴柳颈项间还是头发上,那青青的颜色也确实让佩戴者多了几分活泼与生动,因而也显得年轻起来。或许在许多现代人看来,“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等民谚,不过是让人们遵循习俗的劝语,多少还有点吓唬人的味道,甚至被视为无稽之谈,但对于那些认真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节俗的人来说,他们的清明节生活真的因为插柳戴柳而多了些情趣,多了些快乐,他们也因此而多了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插柳戴柳外,一些地方还吹柳笛、服柳叶。如在江苏瓜洲,清明日早晨要用清水吞下七个柳叶芽。又在上海,人们用柳条将祭余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存放到立夏日,用油煎后给小孩吃,俗信可以不疰夏。在山西沂州,做面燕儿插柳于上阴干,可治小儿泄。在北京、江苏、山东等省也有类似习俗。而在明代宫廷中,还有清明射柳的做法。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