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12级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答辩
[打印本页]
作者:
云上燕儿飞
时间:
2015-5-28 21:02
标题:
2012级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答辩
热烈祝贺卞梦薇师姐和包媛媛师姐博士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卞梦薇:《“记忆的技术”与叙事的技术》
导师:万建中
简介: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以记录和传承人类经验及叙事作品为目的的“记忆的技术”,以及体现在口头传承和文学创作、历史写作中的“叙事的技术”,本研究在当代的日常生活数字化的浪潮与叙事生活发生互动的整体背景下展开,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切入,论证“记忆的技术”的数字化模式对虚构叙事的话语体系的影响,并借此探讨民间叙事本身的时间属性,强调包含于无时间性中的历史性。
答辩委员会决议:
该论文以《“记忆的技术”与叙事的技术》为题,将记忆的技术与叙事的技术的概念引进民间文学领域,试图通过对技术、记忆、叙事、虚构与真实等关键词的学术演绎和阐释,分析现代叙事现象,打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壁垒,拓宽了民间文学的学术视野,也为民间叙事学注入民间与流行的活力。
其学术贡献主要在:
1.将记忆的技术等技术哲学与叙事学的最新理论的引入民间文学领域,体现了不同学科交叉的开放性。一般说来,民俗学领域囿于既有知识,而该论文作者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这样的封闭性。
2.论文有许多创新点,比如将“第三滞留”引入民间文学,并引出记忆的技术的概念,提出了关于人的记忆的技术的理解。
3.将视野拓展到商业文化,包括影视等领域,给予了多样化的包容性阐释,确认了上述领域中各种类型叙事对于人类经验记录的价值。该选题需要作者多方面的有关知识,可见作者阅读广泛,学术视野广阔。
不足之处:
由于涉及问题广泛,学理探究略显空泛。结合民间文学的领域不够深入。综上上述在逻辑性和写作技巧方面还有改进之处。
该文赋予探索意义,论理深入,打开了民间文学与多学科交叉的局面,思辨性和创新性突出,填补了民间文学既有研究的空白,贡献相当突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包媛媛《口头传统的电子媒介化——以温州鼓词的三种媒介形式作为个案》
导师:杨利慧
简介:以温州市、乐清市、瑞安市为考察地区,重点调查20位鼓词艺人,参与观察记录了七次现场录制情况,访谈了多位媒介生产者和观众。结合历史语境,细致梳理温州鼓词在广播、音像、电视这三种电子媒介中生产和传播的过程,探讨在电子媒介形态中口头传统的差异化特征,以及在电子媒介技术的影响下口头传统如何被重新定义。
答辩委员会决议:
该论文以《口头传统的电子媒介化——以温州鼓词的三种媒介形式作为个案》,以温州鼓词为研究对象,对口头传统在电子媒介中的生产、传播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选题视角新颖,富有重要学术价值。
作者突破了既往将电子媒介视为均质性传播载体的研究取向,着力于探讨不同的电子媒介形式对于口头传统的不同影响。通过广播、电视、音像这三种电子媒介形式的比较研究、论文细致的阐述了不同电子媒介形态中传统的文类特征,进而得出在现代社会中电子媒介不仅改变了口头传统的传播方式,更形塑了电子媒介口头传统的差异化特征这一主要结论,富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启发意义。论文描述了口头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多元传播途径,对全面把握当代口头传统的生存状态及传承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媒介的变化如何与社会话语权力的变更发生联系,论文有必要给予进一步描述。关于原生态等概念的讨论也有深入的余地。
论文撰写态度严肃认真,资料详实丰富,理论分析有逻辑性,结构清晰严谨,文字流畅生动,反映了作者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是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
[attach]33636[/attach]
答辩委员会成员:从左到右依次为户晓辉、杨利慧、刘铁梁、吕微、万建中、安德明。
作者:
张多
时间:
2015-5-28 21:07
祝贺两位师姐,拿出了很有分量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者:
刘萌萌
时间:
2015-5-28 22:12
师姐们好样的!
作者:
归有光
时间:
2015-5-28 23:10
师姐的论文好棒
作者:
孟令法
时间:
2015-5-28 23:35
恭喜恭喜!祝贺祝贺!
作者:
西北狼
时间:
2015-5-29 06:47
牛!!!!!!!
作者:
喵星包子
时间:
2015-5-31 13:47
向师姐们学习!!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