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纳日碧力戈主讲《担当人类学的担当》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铃雨
时间:
2015-5-27 21:09
标题:
纳日碧力戈主讲《担当人类学的担当》
5月12日,应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在B417室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题为“担当人类学的担当”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由人类学研究所张亦农教授主持,上海海洋大学张雯博士、社会学院陈志勤副教授、马丹丹博士出席了讲座。
纳日碧力戈老师开宗明义地讲道,担当人类学就是为社会弱势群体、为底层人民负责。老师列举了摩尔根、博厄斯、格尔茨等老一辈人类学家对弱势民族与他者文化的平等与尊重,并与时俱进地为师生们展示了习主席对少数民族的关怀,提出“守望尊严”与“互守尊严”,强调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纳日碧力戈老师亲切地讲述了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背景,认为“担当人类学”的关怀对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人民十分重要,对于一些不平等、无法沟通的现状作为人类学家可以用自身的力量进行呼吁,运用敏锐的体察与哲学的思考担当起“通之、合之”的角色。联系斯特拉森“可分性”与贝特森“万物元关联”等理论,老师提出“不是一族担当的人类学,而是多族担当的人类学”,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时候,承认少数民族的特性与特点,尊重并按照少数民族的方式去治理。用亲人、共同家园的立场去看待少数民族,尊重差异,在差异中求大同、存小异。
纳日碧力戈老师结合自身从少数民族的角度讲述了“担当人类学”的人文关怀,短短一小时却触动良多,师生们纷纷对人类学学术价值与少数民族现实提出评论与看法。针对以往的人类学强调客观与科学的问题,纳日老师表示他思考的更多的是具有伦理道德的主观介入,为弱者发声,这两者的态度都并无对错,张亦农老师也补充道,这是人类学可以扮演的两种不同的角色,共同在促进社会与学科的发展。海洋大学张雯博士认为应该从改变自身开始,从个人出发去“担当人类学”。还有师生提出如何加大人类学的影响力,与纳日老师作了交流讨论。(撰稿:方圆)
详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主页学术动态:
http://www.sociology.shu.edu.cn/Default.aspx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