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们的节日“三月三”】二度“三月三” 这些你要知道的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谢家宝树    时间: 2015-4-22 23:01     标题: 【我们的节日“三月三”】二度“三月三” 这些你要知道的事

【编者按】今年,是自治区正式实施“壮族三月三”全体公民放假两天的第二年。“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传统习惯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各族群众都会欢聚一堂,开展唱山歌、芦笙踩堂、顶竹杠、抢花炮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共叙民族深厚情谊,浓厚的节日气氛不亚于春节。 在广西,每年有2700多万人通过各种方式欢度“三月三”。


    4月20日至4月21日,广西全体公民迎来为期两天的“三月三”假期,我校学子也不例外。


    “过好一个节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践行。”我校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龙晓添教授说道,民俗就是一种生活体验,如果不去参与,就算阅读再多的文献,知道再多节日的基本知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有在生活中去体验,才是最好的传承这种文化的方式。”


    那么,二度“三月三”,如何体验“三月三”?我们又该怎样好好传承这一节日呢?


    民族特色活动纷纷上演 万千风情闹桂林


    桂林虽然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分布最主要的区域,但每年都会欢度“三月三”。各城区会有山歌表演、比赛、水上体育项目竞技、歌舞焰火晚会、美食街等活动。


    今年秀峰区将举办第五届民族歌圩节,包括“桂林三花杯”桂林米粉大王争霸赛、桃江山歌群英会、“桃花湾周末戏台”百场庆典演出、状元文化展示、寻找桂林刘三姐等一系列活动,为“两江四湖”二期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鲁家旅游文化村建设造势。并在两江四湖地区上演景区的五大精彩演艺:水晶女子乐坊秀、漓水瑶浴、渔火秀、铜鼓芦笙舞、桂林传统鱼鼓演艺、“三月三”歌会专场,游客乘船夜游两江四湖即可欣赏。


    “三月三”期间,桂林龙胜县将开展“苗瑶侗壮汉 绽放三月三”主题活动,其中包括民族寨花选秀活动、“新民歌”龙胜歌王争霸赛、侗族传统欢乐百家宴、徒步龙胜等经典项目,还有龙脊古茶树祭祀大典、八县书画联展、龙脊开耕节等新鲜特色文化活动。在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将开展瑶乡山歌对唱、上塘古民居织锦表演、磨豆腐传统生产、炒茶等活动,瑶乡韵味,源远流长。


    在桂林的同学们,不妨在“三月三”期间出去走走,欣赏民歌感受民俗,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一样的节庆活动 一样的“三月三”精彩


    除了桂林的活动,广西其他的壮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不少“三月三”的庆典活动,虽是不一样的活动,却一样地精彩纷呈。


    在南宁,2015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凤凰谷“三月三”壮乡民俗美食节、江南区2015年“三月三”壮乡歌会等一系列活动将在假期期间缤纷上演。除此,还有以“桂风壮韵三月三”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将于4月21日上午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


    不同于去年,柳州市今年将举行别具一格的民族乐器PK:壮族朋比、苗族芦笙、瑶族唢呐吹奏比赛;同时在融水县三防镇兰马坪将举行多彩山歌对唱、民族服饰展示、田间捕捉禾花鱼、原生态民族美食比赛展示、斗马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在河池市宜州的刘三姐故里景区,将举办山歌擂台赛、篝火晚会。设壮家长席宴,五谷杂粮宴,同时开展游客互动活动:跳竹竿、打磨秋、打篾球、背新娘、团结舞等,让游客体验浓郁的三姐故里壮乡风情。


    壮乡“三月三”,不仅是壮乡人的专属节日,也是你我的一个共同节日,不妨参与其中,收获不一样的体验。


    缤纷传统美食 吃出“三月三”好味道


    苏东坡的《物类象感志》中说:“三月三,收荠菜花置灯擎上,则飞蛾、蚊虫不投。”流行民谚也说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被称为“护生草”,也就是取其能治百病,对身体大有益处的意思。所以我国许多地方三月三都保持着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而在广西,除了色彩鲜艳、香糯诱人的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的必备美食外,还有著名的艾叶糍粑。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每年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最茂盛而且最为鲜嫩的时节,艾叶香溢,甜而不腻,具养颜美容功效。所以艾叶糍粑总会在"三月三"遍布大街小巷,成为大家钟爱的小食品之一。


    当然,各个民族的风俗也各有不同。例如布依族,主要吃黄色糯米饭。他们会于节日杀猪祭杜神、山神。而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以示谷米的来之不易。在海南岛黎族地区,各寨的男人会把上山狩猎打到的猎物集中在村中有威望的长辈家中风干,待三月三食用。

网络来源:http://news.gxnu.edu.cn/newscontent.php?news_id=9895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蒋正春 曾珍 陈思如
发布单位:宣传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