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讲座回顾】菅丰:文化空间的解剖学——古镇文化复杂化的推动力 [打印本页]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5-4-2 11:03     标题: 【讲座回顾】菅丰:文化空间的解剖学——古镇文化复杂化的推动力

3月28日(星期六)9:30_12:20,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菅丰教授做客华东师大校级百场讲座,在法商楼525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的徐赣丽副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的陈志勤副教授翻译,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和民俗学研究所王均霞老师也出席了本次讲座。
[attach]32830[/attach]
    菅丰教授是日本知名民俗学家,研究领域为地域社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理论;传统文化的跨国性等。近几年,菅丰教授又致力于开展日本公共民俗学创成的理论研究,对于当代民俗“文化客体化”、“建构主义”等新的现象进行理论解读,提出民俗学者应肯定文化客体化现象,从一种文化中心主义视角转向生活者中心主义视角。
[attach]32831[/attach]
    演讲由一个风趣的比喻开始,菅丰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张四不像(麋鹿)的照片,由此引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文化客体化和奇美拉化。菅丰老师指出,在文化空间的建构中,从当地人到政府、民俗学家等多种群体都参与了这个过程,而文化在这种建构中也成为了改造的对象,即文化客体化;而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受到各种力量的推动和改造,在变迁中表现出复杂化的特征,即奇美拉化。国际政治背景就是一个典型的造成文化遗产奇美拉化的原因,自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政策后各国展开了申遗运动,其中尤以中国最盛,文化遗产的客体化和奇美拉化的迹象也最明显。对于“把文化作为可操作的对象重新创造”的文化客体化的讨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俗学、人类学界就开始了,对此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评价,未有统一意见,菅丰老师从一个古镇的文化软件和硬件的各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其古镇化的建构过程,将这个在不断取舍、变形、移植中重新建构出来的古镇“新”文化的各个层面展现在大家眼前,并在结束时提出面对这种文化奇美拉现象,学者们的诠释也应当“复杂”起来,像对于文化客体化的褒贬就应当采用新的视角,从文化中心主义转向生活者中心主义,因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不是来自其本身,而是来自于与人的关系。
[attach]32832[/attach]
    演讲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对菅丰老师严谨的解说和陈志勤老师准确的翻译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菅丰老师又对同学们提出的”文化遗产研究理论的奇美拉化“、”古镇是否也属于传统的建构“等问题都一一作以详细解答,田兆元老师也与菅丰老师就“古镇改造中的主客体关系”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最后,徐赣丽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的总结,这场令同学们获益匪浅的讲座到此圆满结束。
作者:刘资颖 发布日期:2015-03-30   
http://www.soci.ecnu.edu.cn/s/146/t/654/eb/79/info125817.htm
作者: lishihu    时间: 2015-5-5 09:22

讲座视频可见蔚秀报告厅:http://www.wxbgt.com/serie_104806.shtml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